-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美學前沿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94917
- 條形碼:9787568094917 ; 978-7-5680-9491-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學前沿問題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特點:緊緊圍繞人這一原點展開美學的前沿問題的追問,體現出很強的創新性。其一,以人為原點,通過追問“何謂美-何謂美感-何以致美”及其彼此之間的邏輯演進關系,構建了具有前沿性的美學框架體系。關于美學,當下流 行的理解要么認為美學是關于美的哲學,要么認為美學是藝術哲學,要么認為美學 是以美感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哲學。這種流行的理解顯然將美、美感與藝術彼此 割裂,而忽略了其內在相關性。無論“美是什么”多么不確定,但美學之為學必須 從學科上確定美、美感、致美是互相關聯的三個理論問題。美學就是關于美的追問 。既追問何謂美,也追問何謂美感、美何以致。何謂美的問題涉及到的是本體論問 題,是美學的核心問題、關鍵問題。何謂美感?也就是追問:美為何令人感動、感 激、感恩?令人感動、感激、感恩的美必然是值得人去追求和向往甚至致敬的。可見,致美的問題還是對于美的問題的追問,也就是追問:人何以愛美并達到美。其二,以人為原點,將美與愛緊緊關聯在一起,既解釋了美的愛意,也揭示了愛的 美好。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人之為人的基本規定。人為什么要愛美 ?因為這愛本來就是美,美本身就是愛。只有美才是值得去愛的;只有愛才是特別 美好的。美的本性就是生命之愛和存在之愛。*高的愛就是對美的愛,*高的美當然就是愛的美。其三,以人為原點,將美學與科學區分開來,從而維護了美學學科的獨立性。美作為一種價值現象和精神現象是人對于美的存在的經驗,根本就無 關乎唯物主義(物理學)和唯心主義(心理學)。美既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心理學所 堅守的主觀,也不是科學意義上的物理學所堅守的客觀。科學理解生活的基本模式 是主客二分的,而美學理解生活的基本模式恰恰是超越主客二分的。只有徹底擺脫 科學的主客二分模式,才能找到討論美學前沿問題的理論平臺。嚴格說來,美來到 這個世界就是要消解或解構科學造成的這種對立或二分。美學不做科學的“事情” ,只做科學做不了的“事情”。
美學前沿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三大部分。**大部分,將美學框架體系的原點建基于人,認為人的存在問題、人 的生命的問題,實際上本身就是美學的核心。美是存在的顯現、藝術是存在的真 理。美學的勝利就是人的勝利,美學的危機就是人的危機。如果說,真是存在自身 如其所是,那么,美則可以被理解為存在自身所顯現的現象,美就是萬物如其所是 表現其存在,并且這存在始終相關于人的存在。本書第二大部分,研究何謂美,這是美學優選的、也是優選的問題。追問這個問題,必須對于“什么是美的”與“美是什么”做出區分 。“什么是美的”,這不是一個真問題,只有“美是什么”,才構成一個真問題。 但對于這個真問題,不能給出定義式的回應,只能借助于價值描述接近它、靠近它 。關于美的價值描述可以從否定與肯定兩個維度來完成。從否定的維度來看,美是 超越性的;從肯定的維度來看,美是存在性的。綜合起來看,美在超越中存在,美 在存在中超越。本書第三大部分,暫時分開“美”與“感”,指出將“美”“感”兩個字固定 配搭在一起的時候,“美感”等同于“審美感覺”,而“美”內在具有的“感動” 、“感激”、“感恩”、“感佩”的涵義就會接近被遮蔽。只有先將“美感”概念 暫時拆分為“美”、“感”才會發現,“美感”是不可拆分的,世界之“美”與 人之“感”之間擁有*深切的聯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美感”詩 意地解釋為:因為“美”,人在內心必然產生“感”動、“感”激、“感”恩。在 這樣的解釋中,美的情感意義就彰顯出來了,美就通向了人,美與人合一,美也 通向了美感,美與美感就合一,美與美感之間的距離如同美與人之間的距離一樣 就地消失了,*終“美學”與“美感學”或“情感學”合一。
美學前沿問題研究 目錄
**章何謂美?/18
**節美不應該描述為什么/24
一、美是客觀的?/25
二、美是主觀的?/44
第二節 美應該描述為什么/49
一、愛就是美,美就是愛/49
二、美就是生活世界的顯現/60
第二章何謂美感?/65
**節歷史的回答:以中西美學史為例/71
一、比德:中國美學史的解釋/72
二、移情:西方美學史的解釋/79
三、和美與壯美/96
第二節康德的啟示/119
一、康德論美感的共通性/119
二、康德論審美的“普遍性”/139第三節美何以令人感動?/152
一、超越主客二分/154
二、超越有限,走向無限/169
第三章何以致美?/180
**節從特殊出發,以情感為開端/181
一、從特殊出發/184
二、尋求情感的共通/191
第二節擁有感性的全面豐富性/202
一、回到現實的感性/202
二、自由的勞動創造美/208
三、按照美的規律建造世界,擁有全面豐富性的
感性/218
第四章何以實踐美? /222
**節康德論藝術/222
一、哲學人類學視域是康德藝術觀的邏輯前提/222
二、合目的性的藝術促進人類內在情感的
普遍傳達/229
三、如何破解康德藝術觀的兩個疑點/234
第二節美與藝術/245
一、藝術是美的理念的感性顯現/245
二、自然美與藝術美之間有一條隱秘的通道/248
三、藝術具有*強的審美效應/252
第五章何以提升美?/254
**節美的豐富性:藝術·倫理·宗教/254
一、藝術與倫理/254
二、宗教與倫理/262
三、藝術與宗教/274
第二節藝術讓美學成為美學自身/283
一、“愛的自我感的喪失”與美學的繆斯原則/283
二、“出發再涌回”實際生活經驗/285
三、哲學美學與追尋真理的多重路徑/288
四、走向藝術之美學,塑造藝術的真理性/292
參考文獻/296
美學前沿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林季杉,女,1980年12月出生,壯族,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民主建國會會員,武漢市政協委員。中國倫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理事,湖北省宗教協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理事,2014年,第十二屆武漢市婦女聯合會代表,2017年-2021年,第十三屆武漢市政協委員,2017年至今,湖北省民主建國會文化委員會副主任。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