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飛過城鎮與鄉野的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7810
- 條形碼:9787536097810 ; 978-7-5360-9781-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飛過城鎮與鄉野的鳥 本書特色
1.《飛過城鎮與鄉野的鳥》為首次引進,是暢銷全球百年的自然文學經典。其原版首版于1893年,翻譯自1919年再版版本,作者在該再版中對**部分《城鎮與鄉野的鳥》進行重寫并新增了內容,并以全新章節《康沃爾村的鳥》替代了原版末尾章節。
2.作者威廉•亨利•赫德遜是著名博物學家、鳥類學家、生態學先驅,被泰戈爾譽為“他那個時代*偉大的散文作家”,為鳥類研究奉獻畢生,以對英國鄉村的自然景物及家庭生活的細膩描寫而著稱。其文風影響了一眾中國現代作家。作者在本書中描繪了幾近消逝的英國鄉村風景,自由飛行的野生鳥類的千姿百態,通過優美的文字和栩栩如生的表述,讓讀者身臨其境般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3.赫德遜描寫鳥類,從來不“只寫”鳥,而是在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描寫,觀察它們的生活細節,并會視情況穿插有關詠鳥的詩歌,以及鳥類科普知識,用樸素卻具有美學的語言講述鳥與人的關系。讀赫德遜的作品,有牧歌的趣味,又能收獲博物學知識。
飛過城鎮與鄉野的鳥 內容簡介
《飛過城鎮與鄉野的鳥》是著名博物學家、鳥類學家、生態學先驅威廉·亨利·赫德遜觀覽英國田園風光后描述鳥類生態的作品,包括《鄉村的鳥》《英國的外來鳥》《海德公園里的黑水雞》《鷹和金絲雀》《雄雞》《古老的花園》《康沃爾村的鳥》等章節,生動呈現了英國鳥類的育雛、聚會、交友、遷徒,沉痛講述倫敦興盛亡鳥貿易、戮禽剃毛羽絨制衣等歷史,并為探討鳥類保護等各種問題舉引證之事例。
赫德遜以超越當時人類范圍的見識,深入觀察英國鳥類,得以看到了大自然的真實面目,被泰戈爾譽為“他那個時代*偉大的散文作家”,而其散文風格亦影響了一代中國現代作家。他的細微感知力、優越的文字表達,讓其筆下的鳥類生態故事多姿多彩,讀之如身臨其境般與鳥類親近,游歷英國鄉野,融入大自然的精神家園。
本書特別繪制多幅精美插畫,以期增加讀者的沉浸式閱讀感覺。
飛過城鎮與鄉野的鳥 目錄
第二章 英國的外來鳥
第三章 海德公園里的黑水雞
第四章 鷹和金絲雀
第五章 雄雞
第六章 古老的花園
第七章 康沃爾村的鳥
/ 1 / 清點鳥類 /
/ 2 / 椋鳥終生配對嗎 /
/ 3 / 冬天的村鳥 /
/ 4 / 英國鳥的增加 /
/ 5 / 寒鴉情結 /
/ 6 / 寒鴉故事 /
飛過城鎮與鄉野的鳥 節選
/5/ (選自**章《鄉村的鳥》) 從水邊穿過樹林回來,一天中*熱的幾個小時已經過去,到處都能聽到斑鳩的呻吟,唱著那首似乎永無完結的夏日山毛櫸搖籃曲。其他的鳥叫聲來自歐柳鶯、林柳鶯、煤山雀和現在有點討厭的嘰喳柳鶯,從遠處傳來的是烏鶇豐富而悠長的鳴唱,偶爾也傳來蒼頭燕雀的抒情。身處寂靜的森林,這只鳥從一棵高大的樹上發出歌聲,會讓人歡欣鼓舞。這時有一種共鳴和野性,猶如天籟之音,在花園和果園里難以找尋。在村子里,我很高興地發現,蒼頭燕雀的鳴叫在混雜的吟游樂中珍稀似黃金,人們可以從中欣賞到它那雄渾有力的聲音,雖然并不占上風。 在這些森林歌唱家中,林柳鶯給我留下的印象*深。無論我走進樹林的哪個角落,都能聽到它的聲音。這片森然的山毛櫸世界是林柳鶯*樂意的宿營,每一對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山毛櫸在其領地上生長成占半英畝左右的樹林,在這塊密林間的某一處,雄鳥總是從遠處傳送歌聲,舉目看不見其身影,它卻棲身于沐浴陽光的葉叢中,即巨樹之頂。步入樹林,我會靜靜地站上幾分鐘,傾聽各種各樣的聲音,直到那一種迷人的樂音從遠處傳進耳朵,直達心靈。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會讓我想去找到一張床鋪,鋪滿去年的繽紛落葉,坐在葉床上面凝神諦聽。在樹林的暮色中,高懸的翠葉綠云招搖于我的頭頂,我聆聽靜謐,傾聽惠風吹拂樹葉的低吟,然后聽到樂音前奏似的滴水聲,聲音越來越大,飄落越來越快,直到形成一聲悠長的顫音。 我會坐在那里傾聽半個小時甚或整整一個小時,但結局不會來到,鳥兒不知疲勞,在樹葉中神秘兮兮地咕咕嘰嘰,太陽也感到煩躁,把它送下天空,因為直到太陽落山、樹林變黑,其歌喉才停止鼓噪。從山毛櫸的濃蔭中走出來,走上隔開樹林與果園的寬闊綠草道,停下一會兒,俯瞰那大半個隱蔽的村莊,*早傳到我耳邊的總是大杜鵑、歐歌鶇和烏鶇的鳴叫。 在村子里,從清晨到黃昏,這三個聲音或遠或近,總是高過別的鳥鳴。我覺得自己好幸運,因為小屋附近沒有一棵大樹被畫眉鳥選作舞臺,歌唱黎明。離我*近的一棵鳥兒中意的樹,也在田野的另一邊,所以當我三點半或四點鐘睡醒時,那不知疲倦的刺耳的聲音才從敞開的窗戶傳來,但由于距離頗遠,也因經沾染露水的濕漉漉空氣浸潤,那聲音變得柔和了,更加純凈。要欣賞歐歌鶇和云雀的叫聲,必須隔開一定距離。那天清晨,我坐在開著的窗前,大杜鵑的叫聲*為流行;到處都是鳥兒,鳥兒互相問答、呼應,或遠或近,持續不斷地重復著它們的雙音,以至于這種聲音,在性質上不同于自然界中其他的聲音。春天里人們如此傾心并渴望聽到的聲音,失去了往日的神秘和魅力,只不過是養雞場里的咯咯聲。 那是大杜鵑的村莊,有時三四只鳥會相互追逐著穿過巷子另一邊的樹林,爭先恐后地飛翔,降落在大門口那棵小樹上,夜鶯卻習慣于在夜幕降臨時去造訪那棵小樹。在大部分時間里,一直躲開視線的別的鳥兒也于清晨來到同一棵小樹旁。它經常被造訪,它棲身的瘦小的樹干被像古怪的老鼠一樣的蔓生植物和五色雀仔細檢查。毫無疑問,它們以為五點鐘太早,辛苦的人類還在睡覺。它們要么不知道我的存在,要么對我的存在并不計較。然而,在那些大杜鵑喧鬧的日子里,有沙啞的笑聲、雙音節的叫聲和狂野的冒泡聲把我們環繞,在這許多悅耳的聲音中,哪里去尋找大杜鵑的伴侶,或女仆,或信使,亦即古雅而美麗的蟻???英國的鳥類很少,也許一只也沒有——甚至連更讓人有興趣觀賞的禽鳥也觀賞不到,譬如狡猾的喜鵲、神秘的飛蛾似的夜鷹,以及熱帶翠鳥。 黃昏時分,我在樹林邊徘徊,也徘徊于其他可能的地方。夜鷹沒有降臨,駕馭著它那灰暗斑駁的翅膀,無聲無息地東飄西蕩。現在我感到了更沉重的失望。我找不到蟻??,那些長滿青草的寂靜果園,被蔓生的樹籬包圍得宛若鐵壁銅墻,本該熱忱邀請蟻??在炎夏時光來做客。旋木雀和普通䴓、歐椋鳥和寶石般的藍山雀,都在老樹干上找到了足以供繁殖用的洞穴。但我知道它在那兒,雖然并非常客,且具體位置我也說不確切,也許在下一個樹籬、田野或果園的另一邊;因為我聽到了它那獨特的叫聲,一會兒在這邊嘶鳴,一會兒又去那邊撒野。我日復一日地追蹤著那鳥嚷,有時迫不及待地強行穿過荊棘叢生的樹籬,結果衣服被撕破,雙手被劃傷,像是遭遇貓科猛獸,被襲擊了一樣,但我仍然沒有發現那古怪的形象。 *后,我開始懷疑那是個什么生物,能發出這種有穿透力的怪叫。**次聽到的是鳥兒的鳴叫,再也沒有了,漸漸地,它變得越來越像一種笑聲—— 一種悠長的、深遠的、響亮的笑聲,那不是我想聽到的所感興趣者發出的笑聲,而是一種充滿歡樂和人性、帶著油嘴滑舌似的笑聲—— 如機械聲般的枯燥,仿佛一種沒有靈魂、沒有生命的管樂器奏出的笑。這有點莫名其妙。一天又一天地聽著,聽某段曾經存在但已不再的人類奇怪的歷史,述史的聲音在我的腦海中逐漸形成,因為我們都擁有一點這種神秘的本事。它不是鳥,不是蟻??,而是曾經,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那個美麗的地方,曾是一個鄉村小伙子—— 一個自由開心、無憂無慮的好小子,就像其他許多男孩子。但生活對這個男孩來說,比對其他人重要得多,因為大自然因其敏銳的感受而顯得更加生動活潑,因此,他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的幸福感遠遠地超過其他人。年來歲往,樹都會落葉,花也會凋謝,鳥兒會飛到地平線之外的某個遙遠的國度,太陽在天空中會變得蒼白而寒冷,但所有事物給他留下的美好印象,給了他一種永恒的快樂。他所看到的葫蘆草、香荊芥和金銀花在樹籬里已萎靡不振,但它們的外表并未因遭霜凍而變形,仿佛他的溫暖使它們得以維持并獲得永恒的生命。在那具有神奇記憶力的內心世界,鳥兒仍按各自的類別啁啾、鳴囀,太陽永遠照耀著它們。但他生活在一個愚人的天堂里,漸漸發現,一個曾是他玩伴的男孩開始變得消瘦、蒼白,*后病倒了,再也沒有起來。他躡手躡腳地走近,看著死去的伙伴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氣息全無,臉像一塊白黏土,然后更可怕的,是他被抬出來放進墳墓里,冷冰冰的泥土把他沉重地覆蓋。
飛過城鎮與鄉野的鳥 作者簡介
“飛羽文庫”主編:秦穎,出版人、攝影師、自然愛好者。著有《貌相集——影像札記及其他》《感覺的記憶》,譯有《看盡天下鳥》。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