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西南地區儺面具譜系整理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67609
- 條形碼:9787519467609 ; 978-7-5194-6760-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南地區儺面具譜系整理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將西南儺面具置于文化變遷和思想發展的脈絡中,去窺探儺面具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在特定歷史文化時期和社會風貌大背景下,去探究西南少數民族儺面具從到藝術,從酬神到娛人的嬗變歷程。分析西南儺面具藝術譜系的發生規律和演變軌跡,旨在構建一個能反映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儺面具藝術發展和演變的譜系架構,對各西南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交融,中華傳統文化認同,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學理價值和現實意義。
西南地區儺面具譜系整理研究 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價值和意義
三、問題及對策
四、突出的
本結…·
第二章理論與框架·
節譜系視域下對我國民族地區儺文化的審視與思考……011
一、回顧與反思:喜憂參半的中國少數民族儺文化研究
二、以譜系作為切入點:深化中國少數民族儺文化研究的路…016
三、創新與探索:重識中國少數民族儺文化中的多元一體格局……018四、重識儺文化整體性:譜系視角下的各族連續共同體… …021五、交織與互依的關系:中國各民族儺文化的譜系格局…
六、基于人類學的多方法融合:譜系研究新思維第二節西南地區儺面具的譜系構建
一、現實意義與當代價值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展望
三、路徑構建與理論探索
本結·
第三章環境與土壤
節 西南地區儺面具的生存環境·
一、復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
二、大分散、小聚居的社會經濟環境
第二節 西南地區的儺面具文化土壤一、原始的
二、巴蜀文化的影響
三、楚巫文化的浸染
四、文化的滲透
本結…
第四章形成與演變…·
節 西南地區儺面具的發生與形成
一、西南地區儺面具的發生
二、西南地區儺面具的形成
三、西南地區儺面具的演變
第二節 西南地區儺面具的演變及成因…
一、西南地區儺面具的演變特征
二、西南地區儺面具的演變成因
本結
……
二、工藝化
三、數字化
本結·
參考文獻…
后記
西南地區儺面具譜系整理研究 節選
章緒論
在遠古的洪荒年代,原始社會的人們由于展水平低下,他們除了對已經掌握了規律的四季寒暑、播種收獲以外,將大自然中的風雨雷電、毒蟲猛獸都視為巨大的威脅,在面對大自然無法解釋的現象或承受自然壓力時,往往感到十分恐慌,對雷電、風雨、地震、山崩等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他們相信有一種超自然力量在主宰這一切,在他們的心中,自然萬物都有某種神秘的神靈在控制。于是,為了生存,他們必須祈求冥冥中的超自然力量(諸神靈)來、庇護。伴隨舞蹈祈禱和膜拜自然萬物中的諸神靈等,原始意識、各類儀式應運而生。他們篤信的超自然威力,認為通過活動能溝、逐疫,這種祛除疾疫、禳祭鬼神的儀式,便是初的巫儺。《荊楚歲時記》:“驅儺之事雖原始于黃帝,而大抵系周之舊制。周官歲終命方相氏率百隸,索室驅疫以逐之,則驅儺之始也!雹匐S著儺文化的發展,在儺祭儺儀中重要的精神道具——儺面具也經歷了從原始神靈崇拜到娛神、娛人的演變,從原始的圖騰符號到祛災納祥的吉祥象征,逐漸成了具有特殊意義的藝術符號。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是一個擁有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在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其中儺文化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化發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儺文化是一種遠古的原始信仰文化,起源于原始的農耕社會,遠古先民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為了獲得生息、繁衍后代,希望通過超自然力量的幫助實現自我的目的,達到逐疫的精神寄托,是神靈信仰、自然崇拜、民間民俗和多種技藝相融合的一種文化形態含了儺歌、儺舞、儺儀、儺戲、儺藝、儺技等。長期以來,儺文化所承載的豐富的人文、歷史、科學、藝術等信息尤為珍貴,這種巫風儺俗所負載的文化現象曾被戲劇家協曹禺贊嘆為又一道“文化藝術長城”。即便在現代,這種巫風儺俗也并未消亡,仍保持著上古巫風的鬼神崇拜特質,這種鬼神崇拜的神靈觀念以形象化和具象化的儺面具表現出來,并以面具藝術形態廣泛留存于民間,充滿勃勃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一)研究緣起
的以來,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并且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國民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儺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影響深遠。伴隨儺祭、儺戲而產展的儺面具,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古老的儺祭日趨衰亡。然而,在偏僻的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水平低下,交通閉塞,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的社會文化環境,為儺文化的存在和滋長提供了肥沃的原生態土壤,這里信巫崇祀而尚鬼,巫儺祭祀盛行,成為儺戲多、品種全、為顯著的儺文化富礦區,由此派生出了種類繁多的儺面具。
儺面具在儺事活動中地位突出,它不僅是神靈的憑依之物,還是神祇的具象化,是儺祭活動必不可少的道具,每一種面具代表著一定的人物。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儺面具遺存極為豐富,種類更是繁多,造型千變萬化,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異彩紛呈、,并摻雜著形形色利目的和五花八門的民俗意象。儺面具不僅僅因溝而被賦予神秘的、民俗內涵,還是儺文化中精彩和重要的藝術造型手段,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藝術鑒賞價值。
西南地區儺面具譜系整理研究 作者簡介
聶森
男,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大學藝術學院文藝學博士(在讀),貴州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西南民族工藝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藝術學)學術帶頭人,貴州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團成員),貴州省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主任,貴州省美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副會長。國家社科項目同行評審專家,國家教學成果獎網絡評審專家,術科學規劃項目庫評審專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通訊評審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民間藝術及民俗藝術。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項目1項、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項、貴州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1項、貴州省優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長資金項目1項、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2項等。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