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注解與配套 第6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37038
- 條形碼:9787521637038 ; 978-7-5216-3703-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注解與配套 第6版 本書特色
● 專業導引。由相關領域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學術素養的法律專業人士撰寫適用導引,對相關法律領域作提綱挈領的說明,重點提示立法動態及適用重點、難點。 ● 實用注解。對《人民調解法》中的重點法條及專業術語進行注解,幫助讀者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條文含義。 ● 實務應用。根據司法實踐提煉疑難問題,由相關專家運用法律規定及原理進行專業解答。 ● 配套規定。在《人民調解法》之后擇要收錄與其實施相關的配套規定,便于讀者查找、應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注解與配套 第6版 內容簡介
本書對《人民調解法》中的重點法條及專業術語進行了注解,根據司法實踐提煉了疑難問題并作出解答,并收錄了與《人民調解法》相關的配套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注解與配套 第6版 目錄
適用導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章 總則
**條【立法目的和立法根據】
第二條【人民調解的定義】
1. 人民調解的特征
2. 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的區別
3. 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工作范圍
第三條【人民調解工作的基本原則】
4. 人民調解過程中的哪些制度設計體現了“自愿平等原則”
5. 人民調解的依據是什么
6. 如何理解本條規定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
第四條【人民調解不收費】
第五條【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
7. 司法行政部門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
8. 基層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
第六條【鼓勵和支持人民調解工作】
9. 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經費支持和保障
10. 對人民調解委員會和人民調解員的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人民調解委員會
第七條【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性質】
11.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群眾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12. 新型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性質
13. 如何理解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依法設立
第八條【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形式與人員構成】
14. 何種情形下,企業事業單位適宜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15. 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與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有何區別
16. 人民調解委員會人員構成
第九條【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產生方式及任期】
17. 村民委員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如何產生
18. 居民委員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如何產生
19. 企業事業單位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如何產生
20. 如何確定人民調解委員會名稱
21. 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的任期設置
第十條【對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情況的統計與通報】
第十一條【健全工作制度與密切群眾關系】
22.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制度
第十二條【為人民調解委員會開展工作提供保障】
第三章 人民調解員
第十三條【人民調解員的構成】
第十四條【人民調解員的任職條件與業務培訓】
23. 如何理解人民調解員的四個任職條件
24. 對人民調解員進行業務培訓的內容有哪些
第十五條【罷免或者解聘人民調解員的情形】
25. 人民調解員的行為規范
26. 人民調解員違反行為規范的法律后果
第十六條【人民調解員待遇】
27. 人民調解員的誤工補貼
28. 人民調解員的醫療、生活救助
29. 人民調解員犧牲后的撫恤 ……
第五章 調 解 協 議
第二十八條【達成調解協議的方式】
50. 調解協議是否可采取口頭協議的形式
第二十九條【調解協議書的制作、生效及留存】
51. 調解協議書需載明哪些事項
52. 調解協議書自何時起生效
第三十條【口頭調解協議的生效】
第三十一條【調解協議效力】
53. 調解協議達成后,一方拒絕履行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可否強制其履行
第三十二條【當事人對調解協議的內容或履行發生爭議的救濟】
54. 對達成調解協議后發生爭議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第三十三條【對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
55. 調解協議生效后,一方當事人可否自行申請司法確認
56. 當事人應當向哪個機關提出司法確認的申請
57. 當事人提出司法確認申請的,需提交哪些材料
58. 司法確認的程序
59. 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不予確認調解協議效力
60. 人民法院確認調解效力的決定何時生效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參照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61. 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與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關系
62.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需注意哪些事項
第三十五條【施行日期】
配 套 法 規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
(1989年6月17日)
人民調解委員會及調解員獎勵辦法
(1991年7月12日)
民間糾紛處理辦法
(1990年4月19日)
跨地區跨單位民間糾紛調解辦法
(1994年5月9日)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
(2002年9月26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認真學習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的通知
(2010年11月8日)
司法部關于印發《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的意見》的通知
(2010年12月24日)
*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
(2011年5月3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2008年12月16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定
(2011年3月23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的規定
(2016年6月28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仲裁機構“先予仲裁”裁決或者調解書立案、執行等法律適用問題的批復
(2018年6月5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2002年9月24日)
*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
(2007年8月23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
(2009年7月24日)
*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進一步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0年6月7日 )
司法部關于企業、事業單位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的幾點意見
(1990年3月31日)
財政部、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的意見
(2007年7月9日)
司法部關于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解”專項活動的意見
(2012年2月10日)
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
(2014年9月30日)
司法部、衛生部、保監會關于加強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
(2010年1月8日)
公安部、司法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推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損害賠償工作的通知
(2010年6月23日)
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信訪局、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關于深入推進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1年4月22日)
中央政法委、*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關于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的意見
(2018年4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節錄)
(2017年6月27日)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司法部關于印發《全國工商聯、司法部關于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2018年3月27日)
附錄
調解卷宗
卷內目錄
人民調解申請書
……
**章 總則
**條【立法目的和立法根據】
第二條【人民調解的定義】
1. 人民調解的特征
2. 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的區別
3. 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工作范圍
第三條【人民調解工作的基本原則】
4. 人民調解過程中的哪些制度設計體現了“自愿平等原則”
5. 人民調解的依據是什么
6. 如何理解本條規定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
第四條【人民調解不收費】
第五條【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
7. 司法行政部門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
8. 基層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
第六條【鼓勵和支持人民調解工作】
9. 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經費支持和保障
10. 對人民調解委員會和人民調解員的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人民調解委員會
第七條【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性質】
11.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群眾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12. 新型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性質
13. 如何理解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依法設立
第八條【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形式與人員構成】
14. 何種情形下,企業事業單位適宜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15. 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與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有何區別
16. 人民調解委員會人員構成
第九條【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產生方式及任期】
17. 村民委員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如何產生
18. 居民委員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如何產生
19. 企業事業單位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如何產生
20. 如何確定人民調解委員會名稱
21. 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的任期設置
第十條【對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情況的統計與通報】
第十一條【健全工作制度與密切群眾關系】
22.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制度
第十二條【為人民調解委員會開展工作提供保障】
第三章 人民調解員
第十三條【人民調解員的構成】
第十四條【人民調解員的任職條件與業務培訓】
23. 如何理解人民調解員的四個任職條件
24. 對人民調解員進行業務培訓的內容有哪些
第十五條【罷免或者解聘人民調解員的情形】
25. 人民調解員的行為規范
26. 人民調解員違反行為規范的法律后果
第十六條【人民調解員待遇】
27. 人民調解員的誤工補貼
28. 人民調解員的醫療、生活救助
29. 人民調解員犧牲后的撫恤 ……
第五章 調 解 協 議
第二十八條【達成調解協議的方式】
50. 調解協議是否可采取口頭協議的形式
第二十九條【調解協議書的制作、生效及留存】
51. 調解協議書需載明哪些事項
52. 調解協議書自何時起生效
第三十條【口頭調解協議的生效】
第三十一條【調解協議效力】
53. 調解協議達成后,一方拒絕履行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可否強制其履行
第三十二條【當事人對調解協議的內容或履行發生爭議的救濟】
54. 對達成調解協議后發生爭議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第三十三條【對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
55. 調解協議生效后,一方當事人可否自行申請司法確認
56. 當事人應當向哪個機關提出司法確認的申請
57. 當事人提出司法確認申請的,需提交哪些材料
58. 司法確認的程序
59. 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不予確認調解協議效力
60. 人民法院確認調解效力的決定何時生效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參照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61. 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與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關系
62.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需注意哪些事項
第三十五條【施行日期】
配 套 法 規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
(1989年6月17日)
人民調解委員會及調解員獎勵辦法
(1991年7月12日)
民間糾紛處理辦法
(1990年4月19日)
跨地區跨單位民間糾紛調解辦法
(1994年5月9日)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
(2002年9月26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認真學習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的通知
(2010年11月8日)
司法部關于印發《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的意見》的通知
(2010年12月24日)
*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
(2011年5月3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2008年12月16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定
(2011年3月23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的規定
(2016年6月28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仲裁機構“先予仲裁”裁決或者調解書立案、執行等法律適用問題的批復
(2018年6月5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2002年9月24日)
*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
(2007年8月23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
(2009年7月24日)
*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進一步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0年6月7日 )
司法部關于企業、事業單位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的幾點意見
(1990年3月31日)
財政部、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的意見
(2007年7月9日)
司法部關于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解”專項活動的意見
(2012年2月10日)
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
(2014年9月30日)
司法部、衛生部、保監會關于加強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
(2010年1月8日)
公安部、司法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推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損害賠償工作的通知
(2010年6月23日)
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信訪局、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關于深入推進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1年4月22日)
中央政法委、*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關于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的意見
(2018年4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節錄)
(2017年6月27日)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司法部關于印發《全國工商聯、司法部關于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2018年3月27日)
附錄
調解卷宗
卷內目錄
人民調解申請書
……
展開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注解與配套 第6版 作者簡介
中國法制出版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主管主辦的中央級法律類專業出版社,是國家法律、法規標準文本的權威出版機構。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