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涪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生態環境效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53571
- 條形碼:9787030753571 ; 978-7-03-075357-1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涪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生態環境效應 內容簡介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LUCC)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研究一直是近幾年土地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關注的重點之一。本書系統介紹LUCC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熱點以及LUCC定量化分析模型和生態環境效應模型,并以四川盆地涪江流域為研究區,借助MapGIS、ArcGIS、ENVI等軟件平臺,構建涪江流域1998~2018年LUCC研究所需的基礎地理和專題空間數據集。在此基礎上,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與方法、GIS空間分析方法和“三生空間”協調模型,開展該流域土地利用與景觀格局時空分異、生態環境效應及驅動力、生態用地時空分異及生態安全評價,提出基于*小累積阻力(minimalcumulativeresistance,MCR)模型的涪江流域生態用地景觀格局優化方案。
涪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生態環境效應 目錄
目錄第1章 涪江流域地理環境特征 11.1 自然地理概況 11.1.1 流域地理位置 11.1.2 河流水系 11.1.3 氣候水文 21.1.4 地形地質 41.1.5 自然資源 71.1.6 自然災害 91.2 社會經濟概況 101.2.1 行政區劃及人口 101.2.2 GDP及其組成 111.2.3 工業 111.2.4 農業 111.2.5 交通 111.3 涪江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現狀 121.3.1 基本情況 121.3.2 水資源 131.3.3 水環境 131.3.4 主要問題 141.4 綿陽市涪江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現狀 141.4.1 基本情況 141.4.2 主要問題 161.5 涪江流域地貌特征及其與人口、經濟相關性 181.5.1 研究區概況 191.5.2 研究方法 201.5.3 地貌特征 211.5.4 人口與縣域經濟空間分布 231.5.5 地貌特征與人口、經濟關系 251.5.6 分析結果 26參考文獻 26第2章 LUCC及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理論與方法 282.1 LUCC及生態環境效應研究概述 282.1.1 LUCC研究動態 282.1.2 LUCC研究存在的問題 292.1.3 LUCC研究展望 302.2 LUCC及生態環境效應研究基礎理論 302.2.1 土地生產力理論 312.2.2 土地區位理論 312.2.3 土地市場理論 312.2.4 可持續發展理論 322.2.5 地域分異規律 322.2.6 土地生態學理論 322.2.7 人地關系理論 332.2.8 土地信息系統理論 332.3 LUCC定量化分析模型 342.3.1 土地利用數量變化特征分析方法 342.3.2 土地利用程度及空間分異特征分析方法 342.3.3 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分異特征分析方法 382.4 LUCC生態環境效應模型 402.4.1 LUCC生態環境質量模型 402.4.2 LUCC生態安全響應模型 442.4.3 LUCC生態服務功能分析模型 46參考文獻 51第3章 涪江流域土地利用與景觀格局時空分異特征 533.1 數據來源及處理 533.1.1 數據來源 533.1.2 數據處理 533.2 土地利用景觀時序變化特征 543.2.1 土地利用程度 543.2.2 土地利用變化幅度分析 563.2.3 土地利用動態度 573.2.4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 573.2.5 土地利用綜合動態度 593.2.6 分析結果 593.3 土地利用景觀格局時空分異特征 613.3.1 土地利用景觀格局總體特征 613.3.2 土地利用景觀類型分異特征 623.3.3 分析結果 66參考文獻 67第4章 涪江流域LUCC的生態環境效應 684.1 土地利用變化的植被NPP分析 684.1.1 植被NPP研究方法 684.1.2 植被NPP空間分布特征 694.2 土地利用變化的土壤侵蝕量分析 724.2.1 土壤侵蝕定量評價研究方法 724.2.2 土壤侵蝕定量評價分析 754.3 自然生態環境質量 814.3.1 自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研究方法 814.3.2 自然生態環境質量結果 824.4 分析結果 88參考文獻 89第5章 涪江流域LUCC驅動力分析 915.1 研究方法 915.1.1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 915.1.2 驅動力指標體系構建 915.1.3 IDW空間插值 925.1.4 指標歸一化處理 925.1.5 空間主成分分析 925.2 涪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及其驅動力定量分析 935.2.1 涪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935.2.2 涪江流域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分析 97參考文獻 103第6章 涪江流域生態用地時空分異特征分析 1046.1 數據來源及處理 1046.1.1 數據來源 1046.1.2 數據處理 1056.2 研究方法 1076.2.1 土地利用動態度 1076.2.2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 1076.3 土地利用類型識別 1086.3.1 土地利用類型劃分 1086.3.2 土地利用類型時空分異特征 1096.4 生態用地時空異質性特征分析 1116.4.1 生態用地分類體系 1116.4.2 生態用地時序變化特征 1116.4.3 生態用地動態度特征 1146.4.4 生態用地空間分異特征 1156.4.5 生態用地土地利用轉移矩陣 1216.5 本章小結 125參考文獻 126第7章 涪江流域生態用地生態安全評價 1277.1 生態用地生態安全格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277.1.1 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1277.1.2 自然環境維度 1287.1.3 社會環境維度 1297.1.4 景觀格局維度 1307.2 空間主成分分析確定指標權重 1317.2.1 指標權重確定方法 1317.2.2 測算結果 1327.3 綜合景觀生態安全空間分布特征 1337.3.1 景觀生態安全指數測算方法 1337.3.2 景觀生態安全指數空間分異特征 1347.4 單維度生態安全與綜合生態安全對比 1357.4.1 自然環境維度 1357.4.2 社會環境維度 1377.4.3 景觀格局維度 1377.5 流域景觀生態安全空間關聯特征分析 1397.5.1 評價模型與程序 1397.5.2 測算結果分析 1397.6 本章小結 142參考文獻 142第8章 涪江流域生態用地景觀格局優化 1448.1 景觀格局優化模型構建 1448.1.1 *小累積阻力模型 1448.1.2 景觀格局優化效果評估 1458.2 景觀格局優化結果 1468.2.1 生態源地識別 1468.2.2 景觀格局阻力面的確定 1478.2.3 生態廊道的構建 1498.2.4 生態節點的識別 1518.3 流域景觀格局優化效果評估 1528.4 本章小結 153參考文獻 154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