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公共藝術與中國實踐:以第二屆長江上下:公共藝術行動計劃: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0485
- 條形碼:9787522810485 ; 978-7-5228-1048-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藝術與中國實踐:以第二屆長江上下:公共藝術行動計劃:為例 內容簡介
公共藝術是一門以公共價值、人文關懷理念和當代藝術審美范式介入城鄉公共空間需求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視覺美學重塑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場所的藝術形態為探求內核,具有公共性、互動性、藝術性、在地性表現特質,美術學與設計學等學科跨界融合的當代新型藝術。我國公共藝術的發展經歷了八十年代概念引入與轉譯、城市雕塑本體即公共藝術、城市美化藝術、到與公眾互動并介入地方重塑的藝術等各個階段。當下,公共藝術正逐步表現出與日常生活越來越緊密的聯系。社會現場與日常生活中豐富的肌理及問題成為公共藝術重要的創作動機基點及靈感來源。公共藝術力求在豐富的實踐中,彌合藝術與社會的邊界,深入社群,連接人際交往,有效地探索“關系美學”以及對話的社會效力與意義,促進藝術與社會創新的關系構建。《公共藝術與中國實踐》嘗試性地探索在中國當下的公共藝術,根植于中國場所空間和時代命題,從歷史的維度、共生的社群、生態的未來、知識的方向四個路徑出發,強調跨界融合、多元互通、青年力量,探討中國特色公共藝術創作模式、應用模式以及田野創作的方法論,從而試圖滿足公共藝術、雕塑、景觀藝術、生態藝術、藝術人類學等專業研究者及學生對中國公共藝術發展進行探索的需求。
公共藝術與中國實踐:以第二屆長江上下:公共藝術行動計劃:為例 目錄
第二章共識“長江上下:公共藝術行動計劃”的現場邏輯/5
一總體框架/6
二方法途徑/7
三邏輯結構/8
第三章共生社群的力量/19
一四川美術學院——重慶:藝術的社群?記憶的容器/21
二“流域?圖像景觀”國際論壇/50
三“漂移的平臺”之回溯與后續發展/77
第四章鏈接與在地/89
一西南民族大學——成都:鄉村場域中的藝術共生/90
二湖北美術學院——武漢:“武漢與我”/108
三江南大學——無錫:“以藝術的名義搞垃圾”/126
四上海美術學院——達喀爾:“魅力中國•鄉村振興”/161
第五章因緣聚藝 眾生關切:第二屆“長江上下:公共藝術行動計劃”效果評估/171
附錄/175
一“漂移的平臺”參與藝術家訪談實錄/176
二參與藝術家名單/193
三參與組織機構與社會力量/197
公共藝術與中國實踐:以第二屆長江上下:公共藝術行動計劃:為例 作者簡介
曾令香,四川美院藝術與社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造型藝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骨干訪問學者,國際公共藝術獎研究員與提名人,CLDA國際顧問團學術顧問,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城市雕塑文化委員會副秘書長,“西南田野創作社”創始人、數屆“長江上下:公共藝術行動計劃”及“四川美院公共藝術教育國際工坊”發起人與策展人、四川美術學院“鄉村振興與民藝活化特色工作室”負責人。
歐陽甦,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研究員。主要從事公共藝術和當代藝術理論與實踐研究,參與策劃和主持“鄉村重塑:莫干山再行動”“長江上下:公共藝術行動計劃”(下游部分)等公共藝術學術項目,并從事國際藝術交流合作項目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