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62530
- 條形碼:9787101162530 ; 978-7-101-16253-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精裝) 本書特色
1.被捧上神壇的陶淵明其實并不神。書名“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精確傳達了本書的主旨,讓被神話的陶淵明重新回到人間。晉宋以來,人們普遍看好陶淵明,認為其詩文是超一流的,人也代表著理想人格,政治上忠于東晉、恥事劉宋,進而被塑造為“政治原則正確,道德情操高尚”的“標兵”。這種“忠憤說”讓陶淵明成了近乎神壇上的人物。作者從陶淵明的家世、人生、思想、詩文、反復出仕歸隱的經歷等方面逐一分析駁斥,力圖還原一個與舊說不同、切近歷史真實的陶淵明。
2.生活在人間的真實的陶淵明。陶淵明祖上家世顯赫,但至父輩家道中落,經濟不寬裕,生活并非詩酒花茶圍繞的輕松,而是十分清苦。他出仕為官的主要目的在于經濟利益而并不包含多少高遠的政治宏圖,其經歷也是很有特點的,頻繁地辭職、找工作,往返于體制內外,反復出仕,反復歸隱。*終選擇世俗化隱居方式,在平淡無奇、人人可學的日常生活中安頓自己的精神家園,而非傳統隱士那樣離群索居。陶淵明作為父親很通達,雖然望子成龍,甚至編寫家庭教材,但看到兒子們不肯好好讀書,亦不勉強。陶淵明性嗜酒,愛讀書,喜游覽,好交友……這些經歷都成為他詩文創作的素材,故而他的詩作中飽含著從切身生活中獲得的哲理,既真且誠,讀來有著強烈的共鳴感。
3.在詩文中讀懂陶淵明。論數量,陶淵明的詩文并不算多,但質量極高,影響極大。作者除了將陶淵明的經典詩文恰到好處地貫穿于整本書的論述中外,還專辟一章詩文選析,帶領讀者去認識詩文背后的陶淵明,從而讀懂陶淵明。閱讀陶淵明,就像是在閱讀自己。借酒消愁,不得不接受現實,“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光陰不再,應及時努力,“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4.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妙趣橫生,更有思考點。作者是魏晉文學史研究大家,相關著述頗豐,對魯迅亦有深刻而獨到的研究,魏晉自由的風度和魯迅的犀利文筆在作者的文字中都有著深深的痕跡,滲透骨髓而又舉重若輕的幽默感,思想自由但止于當止、關照當下的精彩點評,背后引發的是今人強烈的共鳴和深長的思考。
5.精致典雅的裝幀設計。主書名設計醒目,副書名采用燙金工藝。封面選用明仇英的《桃花源圖》,意在向讀者傳達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桃花源。書前配有多幅彩插,供讀者領略宋元至明清以來名家畫筆下的陶淵明的風采。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精裝) 內容簡介
陶淵明歸隱之前曾斷斷續續地當了多年小官,歸隱之后也只是一位地方名流、社會賢達,文壇上并沒有太高的地位,他的詩風不符合當時的主流、時尚。但是后來地位越來越高,從“隱逸詩人之宗”一變而為東晉之忠臣和遺民,一位傳統政治道德的標兵。 本書在兩卷十二章的篇幅里,以詩文補史,講述陶淵明反復出仕、反復歸隱的人生軌跡,分析其思想的龐雜性、委運任化的人生哲學,以期還原出“一個和舊說不同的人物”,一個生活在人間的切近歷史真實的陶淵明。只有把陶淵明請下神壇,而我們自己則站起來平視這位大詩人,才能看清他的優異之處,才能真正讀得懂他——熱愛生活,視死如歸。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精裝) 目錄
上 卷 陶淵明的人生
**章 家世與著作
一、 尋陽陶氏始遷祖陶侃
二、 陶淵明的家族情感
三、 陶淵明的家世與生平
四、 陶淵明的生年與享年
五、 有晉征士陶淵明
六、 高水平全科作家 第二章 初仕與初隱
一、 江州祭酒
二、 二十初出茅廬“遠游”
三、 陶淵明與盤踞江州的桓氏家族
四、 以詩補史說初仕 第三章 反復出仕與反復t隱
一、 陶淵明的螺旋形怪圈兒
二、 到桓玄的帳下效力
三、 為自由t場 第四章 賦《歸去來兮辭》徹底歸隱
一、 “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
二、 “自免去職”,掛冠而去
三、 不宜呆看“五斗米” 第五章 歸隱后的生活
一、 脫離傳統的世俗化歸隱
二、 歸隱也是需要經濟基礎的
三、 務農、飲酒、讀書、游覽、交友
四、 “尋陽三隱” 第六章 晉、宋易代與所謂“忠憤說”
一、 沈約論定陶淵明“恥復屈身后代”
二、 趙宋學者歸納提煉“忠憤說”
三、 給《述酒》翻案
四、 “忠憤說”被擴大化
五、 過度詮釋的可怕和特點
六、 無中生有的“忠憤” 下 卷 陶淵明的詩文與思想
第七章 陶詩七說
一、 行役詩
二、 田園詩
三、 飲酒詩
四、 讀書詩
五、 贈答詩
六、 游覽詩
七、 詠懷詩 第八章 陶文三看
一、《桃花源記》
二、 《與子儼等疏》
三、 “大文彌樸”,“鴻文無范” 第九章 小說家陶淵明
一、 《搜神后記》是偽書嗎
二、 神仙鬼怪與不凡的歷史人物
三、 故事桃花源 第十章 家庭教材《五孝傳》與《四八目》
一、 真偽之辨
二、 品德教育與歷史知識教育雙管齊下
三、 編撰家庭教材與詩文創作貫通 第十一章 陶淵明的思想與藝術
一、 接受前代思想的龐雜性
二、 復古主義社會理想
三、 陶淵明的人生哲學
四、 藝術上的創新 第十二章 陶詩陶文選析
發抒“匡扶世道”之熱腸(《停云》《時運》《榮木》)
自嘲自諷(《乞食》)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深得酒中趣(《連雨獨飲》)
南村的豐富生活(《移居》)
送的什么客(《于王撫軍座送客》)
低沉而悲涼之作(《悲從弟仲德》)
“聊且憑化遷”(《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牢騷太盛(《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
仕與隱的矛盾(《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
寢跡衡門,還是踏上平津(《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明智冷靜地對待意外(《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醉后自娛(《飲酒》)
游戲之作(《止酒》)
關于救濟與接受的人情物理(《有會而作》)
記錄土風(《蠟日》)
感悟人生(《擬古》)
復雜的人生思考(《雜詩》)
貧士大談貧士(《詠貧士》)
“放意樂余年,遑恤身后慮”(《詠二疏》)
“惜而哀之,不以為非”(《詠三良》)
“死知己”還是“勇且愚”(《詠荊軻》)
“奇文共欣賞”(《讀〈山海經〉》)
鳴雁南飛,貧士嘆息(聯句)
了解陶淵明的首選之作(《感士不遇賦》)
“摩登”陶淵明(《閑情賦》)
陶淵明的精神自傳(《五柳先生傳》)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讀史述九章》)
兄妹情深(《祭程氏妹文》)
“爾知我意”(《祭從弟敬遠文》)
非后人偽作(《尚長禽慶贊》) 附 錄 陶淵明接受史零札 顏延之《陶征士誄》七釋
白居易與陶淵明:和而不同
王夫之論陶淵明:“不可形之于言而托之詭詞”
梁啟超論陶淵明
魯迅論陶淵明及其方法論啟示 參考文獻 后記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精裝) 作者簡介
顧農,1944年生,江蘇泰州人。196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后為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一度兼任中文系主任。多年來,主要致力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史及魯迅研究,著述頗多,出版有《魏晉文章新探》(1999)、《建安文學史》(2000)、《聽簫樓五記》(2004)、《千家詩注評》(2006)、《文選論叢》(2007)、《四望亭文史隨筆》(2012)、《從孔融到陶淵明——漢末三國兩晉文學史論衡》(2013)、《與魯迅有關》(2014)、《談非常談》(2016)、《詩人魯迅》(2020)、《己亥隨筆》(2021)、《中國中古文學史》(2022)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