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現象與影像—立雪齋電影筆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55202
- 條形碼:9787106055202 ; 978-7-106-05520-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象與影像—立雪齋電影筆記 內容簡介
本書里面收集了程波近年寫作和發表的多篇影評文章,集中系統地看了一遍,有一些感觸。這些文章大多數討論中國當代電影,也延伸到外國電影。它們圍繞具體作品和現象展開,也有從個案上升到普遍性的學理思考。文藝評論或者具體來說電影評論,在中國電影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新時代的語境下,電影評論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僅面對文本,更要面對問題和現象;不僅僅要闡釋,也要帶領和聯系創作與欣賞。我覺得,程波《現象與影像:立雪齋電影筆記(影評集、電影評論寫作)》在評論這一功能的發揮上是頗有價值的。
現象與影像—立雪齋電影筆記 目錄
近年中國電影“新主流大片”的新策略與新問題
試論新媒體語境下網劇與電影的跨媒介聯系——以電影《匆匆那年》的改編為視點
底層喜劇的黑色幽默與“新主流”電影——張猛新作《鋼的琴》解析
青春的“禁忌”與成長的“冷傷”——對《萬物生長》的一次癥候式閱讀
《老炮兒》:在時代裂隙中揚棄焦慮
從《長城》看“中國故事”的原力覺醒與中國電影的產業升級
國產電影創作的兩種趨勢與一個瓶頸: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作品述評
《羅曼蒂克消亡史》:在虛構的消亡中進行美學建構
《閃光少女》:類型范式的復合躍進與代際沖突的價值平衡
從電影《妖貓傳》看奇幻電影的“在地性”與中國傳統文化原型的呈現
《影》: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現代性呈現
“大象無形”:對《大象席地而坐》的一種存在主義觀照
“影”中“秀”:“五月天演唱會電影系列三部曲”的跨媒體特性研究
第二部分
那一院子的芳華,花語各異,明暗互現
這只“妖貓”,“妖”在何處?
電影《進京城》:“中國故事”的一次精彩演出
無名之輩?不,電影《無名之輩》大有來頭
意味不明的尋找,趣味缺失的旅行
在倒影中倒撥時鐘:《地球*后的夜晚》中的現實、幻想與夢境
“中國式母女關系”及其隱喻——評楊荔鈉的《春潮》
《上海堡壘》的攻與守
土味洋氣軟科幻,發展創新硬道理
《八佰》的動靜與黑白
《緊急救援》:新主流大片慣性下的新題材、新策略與新問題
……
第三部分
后記
現象與影像—立雪齋電影筆記 作者簡介
程波男,1976年出生,復旦大學文學博士。 現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學術委員會人文專委會、教學專委會委員,電影藝術碩士MFA學科帶頭人。同時擔任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委員會理事、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理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常務理事、謝晉電影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等。 出版《先鋒及其語境:中國當代電影的探索策略研究》《先鋒及其語境: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研究》《世界電影地圖(三卷本)》《西風破一西方美學講讀》《天才/瘋子:達利畫傳》《西方美的歷程》等著作。主編《影視藝術概論》《光影中國十講》等書,出版小說集《迷影》。 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發表小說、詩歌數十萬字。策劃創作多部電視劇、電影、網劇、紀錄片。先后獨立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等項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