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追尋法社會學——方法檢討與經典閱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9501
- 條形碼:9787522819501 ; 978-7-5228-1950-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追尋法社會學——方法檢討與經典閱讀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個人的法社會學研究經驗為主線,帶領讀者檢讀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法社會學經典著作,從而推演和呈現出法社會學研究的思想及方法。透過本書,讀者可以了解法社會學是什么,做什么以及怎樣做,省思法律與社會之關系,以及這背后深層次上的法律觀及社會觀。 數字科技浪潮呼嘯而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讓我們通過本書再思過往、回溯經典,以期反思傳統、涌現新知,這不失為一條有益的追尋法社會學之路。 目錄法社會學檢讀(面向中國社會的法社會學)序**編 思想方法1. “社會-法律”研究的一種思路——基于邊地社會經驗的非典型思考附:波蘭尼“脫嵌-嵌入”理論對“社會-法律”研究的意義2. 各歸其位:“社會-法律研究”方法的展開3. 法律實踐的知識生成路徑4. 法社會學中的個案尺度:基于韋伯閱讀的思考第二編 經典閱讀5. 埃利希的《法社會學原理》6. 韋伯《法律社會學》附:達瑪什卡《司法與國家權力的多重面孔》7. 基于歷史的弗里德曼式的法社會學研究:《20世紀美國法律史》閱讀8. 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訴訟:《訴訟社會史》閱讀9. 霍貝爾《原始人的法》中譯出版30年:回望霍貝爾法人類學思想第三編 實踐反思10. 司法典范模型的祛魅:夏皮羅《法院》閱讀附:一種司法觀: 福柯閱讀札記11. 糾紛及其解決機制的一種整體論思考:個體的視角跋
追尋法社會學——方法檢討與經典閱讀 目錄
**編思想與方法
第1章各歸其位:在法教義學—法社會學之間
引論
一作為“無形學院”的社科法學及先在概念與術語之明晰
二“法教義學”與“社科法學”爭議下的“社科法學”
三與社科法學相關的概念
四“社會—法律研究”視野下的社科法學
五社科法學(法社會學)的傳統研究方法與休厄爾的啟發
第2章在社會中:再思法社會學
一法社會學的出發點、主要關切及對其質疑的回應
二法社會學研究的可能(理論)資源
三法社會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其應用
四法社會學地位及作用的再交代
第3章“法律實踐”的知識生成路徑:以三種經典理論為例
引言
一兩種法社會學與真正的“法律—社會”理論之追問
二三種經典“法律實踐”理論檢讀
三“法律實踐”的理論建構
結語
第4章理解個案研究:兼及法社會學研究
一個案研究中“個案”的界定
二個案研究的適用范圍及其典范
三個案研究中“個案”的尺度
四對“個案代表性”批評的回應
五對“個案研究結論”質疑的回應
六消解個案研究的誤區
第5章黃宗智實踐社會科學:法社會學研究新路徑
引言
一黃先生的《經驗與理論》及其方法論研究
二黃先生的中國(古代)法律研究四篇
三社會—法律視角下思考當代中國法律問題的前提背景
第二編經典閱讀
第6章法律的社會學理解:涂爾干《社會分工論》出版百三十年
引言
一《社會分工論》法律討論的起點
二涂爾干法律觀的具體展開
三涂爾干法律觀的啟發
結語
第7章開風氣之先:埃利希《法社會學原理》閱讀
引論
一《法社會學原理》寫作的時代及其問題意識
二《法社會學原理》的主要內容
三啟發:國法之外的法
余論
附錄埃利希《法社會學原理》精讀課程試題
第8章走不出的韋伯:韋伯《法律社會學》閱讀
引論
一國內韋伯法律社會學研究及啟發
二《法律社會學》文本閱讀
三東西方對照下的韋伯“法理支配”
四“法理支配”下的“司法—社會”模型檢討
五我們的理論在哪里
附錄
第9章變遷社會中的法律:《二十世紀美國法律史》閱讀
一方法論上的嘗試
二呼喚中國的20世紀法律社會史
三實踐中的法
四司法過程
五社會與法律關系的多重面向
六法律,一個空間概念
七理想還在
第10章傳統中國的民事訴訟:日本學者法社會學研究三書讀記
緣起
一滋賀秀三等《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
二寺田浩明《權利與冤抑:寺田浩明中國法史論集》
三夫馬進等《中國訴訟社會史研究》
結語
第11章中國法人類學的一個時期:霍貝爾《原始人的法》(《初民的法律》)中譯本出版30年反思
引論
一霍貝爾《原始人的法》(《初民的法律》)的國內傳播
二霍貝爾《原始人的法》(《初民的法律》)主要內容
三霍貝爾《原始人的法》(《初民的法律》)再思
回響:遠去的時代與思想的力量
第三編實踐反思
第12章鄉土社會秩序的沿傳:《金翼》第三章“打官司”閱讀
引論
一鄉土社會的“變”與“不變”
二“打官司”的場景
三“打官司”的展開
四“打官司”的影響
五對法的理解的一點疑惑
第13章何種多元: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省思
引言
一概念的使用:糾紛、矛盾、沖突
二“整體論”下的糾紛及其解決機制研究框架
三從糾紛解決到糾紛的多元化解決
四“國家—社會”二元結構下的我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省思
五變遷社會中的糾紛及其解決
附錄“非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課程大綱
代跋:由費孝通《師承·補課·治學》想到的
追尋法社會學——方法檢討與經典閱讀 作者簡介
韓寶,法學博士,甘肅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首批“文翰學者”青年學者、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蘭州基地研究人員、法治甘肅建設理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武漢大學網絡治理研究院·科技創新與法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出版個人專著2部、發表論文10余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1項。主要研究興趣在基層法院及其司法、法律地理學、法社會學以及民事訴訟法學交叉問題等方面。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