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人的茶事 本書特色
一碗茶,觀歷史,見世相
★ 兩千多年來中國茶的高光時刻,一本讀懂中國人飲茶的智慧
飲茶之風如何盛行中國?風靡宋朝的點茶法為何走向沒落?茶寮為何成為明代文人的精神家園……從先秦至清代,詳述歷朝制茶、飲茶、品茶的變遷。
★ 一部視覺上賞心悅目的中國茶史,原來古人是這樣喝茶的!
援引茶書典籍、人物故事、古典詩詞,讀來妙趣橫生——
陸羽《茶經》、蔡襄《茶錄》、趙佶《大觀茶論》、朱權《茶譜》等;
收錄傳世茶畫、飲茶器物圖近150幅,令人賞心悅目——
《調琴啜茗圖》《清明上河圖》《文會圖》《品茶圖》《事茗圖》《趙孟頫寫經換茶圖》等。
★ 細數歷代KOL如何助推飲茶風潮,真實還原鮮活生動的古人日常
為什么畫家們都愛畫盧仝?
唐代麗人們都怎樣喝茶?
書法家蔡襄其實是烹茶高手?
蘇東坡原來也是一個茶癡?
隱居林泉的倪瓚如何制花茶?
★ 中國茶的歷史,是一代代中國人的生活史;不僅讀懂中國茶,也讀懂古人的審美情趣、藝術精神
★ 隨書附贈“唐寅•事茗圖”書簽
中國人的茶事 內容簡介
" 一杯茶,倒映著一個時期的風貌,折射出一代人的精神底色。中國茶的歷史,是一代代中國人的生活史。從對茶的制作、品飲方式的不斷探索,到對茶的香氣、口感的細膩追求,再到茶器、茶空間的精心設計,無不體現著古人的審美情趣與生活藝術。 這是一本視覺上賞心悅目的中國茶史,也是一堂有趣生動的茶文化通識課。作者依托豐富的茶書典籍、人物故事、古典詩詞、傳世茶畫,從先秦至清代,捕捉中國茶的高光時刻,詳述歷朝制茶、飲茶、品茶的變遷,深入領略唐代茶的蔚然成風、宋時茶的精工細作、明代茶的返璞歸真……我們從中不僅看懂了中國人飲茶的智慧,更是體驗了時代興衰之下有名或無名之人的悲喜日常。 "
中國人的茶事 目錄
散落在歷史中的吉光片羽
第二章 唐代
茶之初相
茶圣陸羽“勝”在何處?
大唐皇帝一杯茶的背后是什么?
一首茶詩入仙班
唐茶的疆域
素手啜新茶,高光下的女主角
第三章 宋代
精工細作宋時茶
《大觀茶論》里的“盛世清尚”
宋茶的流行與經典
清晨掛朝衣,盥手署新茗
宋朝嗜茶天團
宋茶的“煙火氣”
佛國吃茶去
第四章 遼金元
遼金貴族飲茶記
被“隱匿”的元代茶
第五章 明代
明代茶的返璞歸真
茶寮,明代文人的“蓬萊山”
茶學的“黃金時代”
朱權的茶道精神不止一個“清”字
水,茶之母
吳門茶事
第六章 清代
清代茶,大眾茶,世界茶
康雍乾,清宮茶器的“盛世”
乾隆重華宮茶宴與三清茶
京城的茶館里藏著一個帝國的余暉
海外篇
日本茶湯里的秘密
華茶下南洋
中國茶的“西行漫記”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人的茶事 作者簡介
戴明華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碩士,“博物館有得聊”品牌創始人,文化學者及推廣者。
曾經是廣告人、策展人和媒體人,一直以來在茶文化、古琴、書法等不同領域持續學習和思考。嘗試在傳統文化中尋找樂趣,汲取養分,并將其融入日常生活,從而構建傳統與當下的連接,打開欣賞和學習傳統文化和藝術的新思路。目前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創立了“博物館有得聊”文化平臺,致力于服務和引導大眾以博物館為媒介在歷史、藝術及人文領域終身學習和成長。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