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館游天下:全球科技館里那些事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501351
- 條形碼:9787523501351 ; 978-7-5235-0135-1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館游天下:全球科技館里那些事兒 內容簡介
2019年1月,中國科技館與《科普時報》合作開辦“館窺天下”專欄,刊期為每1~2周1期。本專欄刊發反映國內外科普場館特色亮點、發展動態和實踐案例等的短文,為公眾了解科普場館增設渠道,從而更好地發揮科普場館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的重要作用和社會教育功能。三年來該專欄獲得了館內及科技館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共刊發文章80余篇,已成為公眾及業界了解國外科技館動態的一扇窗口。本次出版即是將專欄文章的結集出版。
館游天下:全球科技館里那些事兒 目錄
理念·特色
亞洲
日本科學未來館:連接世界,探索未來 李曉彤
日本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傳承工匠精神 季民卿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優雅地“活”起來 李大為
中國科學技術館:十年新館,其命維新 馬宇罡
海信科學探索中心:博采眾長 創新服務 廖紅
北京動物園:貫穿四季的“保護教育” 張寧新
漠河極地體驗館:漠河張臂迎新館 蘇青
臺灣海洋科技博物館:工業遺產與海洋科學的邂逅 齊亞珺
歐洲
波蘭哥白尼天文館:“才華橫溢”的新生代 張文娟
捷克Techmania科學中心:讓觀眾瘋狂愛上科學 劉玉花 馮曉菁
德國索林根伽利略天文館:一只球罐的變身 賈碩
瑞典國家科學技術博物館:感受科學不分人群 沈嫣
北美洲
加拿大皇家不列顛哥倫比亞博物館:打通臺前與幕后 江蕓 任海宏 王麗 焦嬌 吳丹
加拿大動態地球館:感受鎳都風采 侯易飛
美國加州科學院和探索館:綠色的科技館 莫小丹
美國舊金山探索館:鋪平女孩的科學探索之路 劉琦
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玩”出來的力量 吳莎
美國坦帕科學工業博物館:走心“小館”同樣精彩 龐曉東
美國拉布雷亞博物館:凝固歷史 解密黑金 劉巍
美國紐約科學館:人人皆創客 邵航
大洋洲
澳大利亞墨爾本科學展覽中心:讓舊物重獲新生 李勇
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像科學家那樣思考與實踐 劉琦
科學·文化
亞洲
日本京都鐵道博物館:緩步慢行時光里 于艦
日本目黑寄生蟲館:見證血吸蟲病防治百年歷史 陳潔
泰國國家科技館:點亮科技的本土智慧 季民卿
新加坡科學館:科技傳遞人文關懷 劉琦
伊朗國家科技館:歷史之光與現代夢想同在 龐曉東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科技與歷史的交融 王立文
青島啤酒博物館:鮮啤暢飲芬芳沁 蘇青
金沙遺址博物館:古蜀文明的時光隧道 馬宇罡
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神秘兵工啟塵封 蘇青
臺灣蘭陽博物館:與本土文化共生的有機體 諶璐琳
歐洲
德國曼海姆科學技術博物館:一座生機勃勃的工業“小城” 楊曉華
德國實驗科學中心:科學與藝術珠聯璧合 賈碩
德國柏林技術博物館:對技術的自豪與反思 劉偉霞
意大利達·芬奇科技博物館:古今科技的對話 孫瑩瑩
希臘塞薩洛尼基科學中心暨技術博物館:給我支點撬地球 蘇青
英國催化劑科學發現中心:承載歷史與未來 苑曉
英國國家計算機博物館:*高機密解碼地 楊軍 Cindy Kemball-Cook
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用藝術溫暖科學 劉巍
北美洲
美國舊金山探索館:讓科學綻放藝術之美 劉玉花 莫小丹
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感悟人類航天精神之旅 齊欣
南美洲
巴西國家博物館:災后重建的涅槃之路 常娟
大洋洲
新西蘭奧塔哥博物館:講述新西蘭人的自然故事 黃樂樂
策劃·展品
亞洲
上海玻璃博物館:走近生活的玻璃藝術 高夢瑋
科大訊飛(青島)人工智能科技館:AI走入尋常百姓家 廖紅
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金磚燒制始黃泥 蘇 青
歐洲
芬蘭科學中心:腦洞大開創意無限 蔡文東
荷蘭人體博物館:世界**個“人體”主題博物館 李大光
意大利伽利略博物館:探尋實驗科學的起源 孫瑩瑩
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科學教師的培訓重地 常娟
北美洲
加拿大國家美術館:“人類紀”的AR穿越之旅 郝倩倩
美國新澤西自由科學中心:觸摸生活中的科學 趙錚
美國紐約科學館:互聯世界 系統思維 金小波
美國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展現真實情境 辛尤隆
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臻于化境的技與藝 劉巍
美國林登·約翰遜航天中心:“真家伙”帶來的震撼體驗 龐曉東
美國亞利桑那科學中心:“可持續發展”的生動詮釋 龍金晶
美國舊金山探索館:獨具匠心的展品設計 莫小丹
美國康涅狄格科學中心:細微之處見匠心 廖紅
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航天夢起“太空營” 曲曉亮
大洋洲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中心:懂理論、有實踐的“科學馬戲團” 苑楠
西澳大利亞科技館:“小小科學家”的學習樂園 李競萌
抗疫·使命
博物館:喚起不能被遺忘的疫病記憶 劉巍
亞洲
日本東京目黑寄生蟲館:借問瘟君欲何往 王曉民
全國科技館:迅速開辟抗疫科普服務的網絡陣地 馬宇罡 劉巍 齊欣
博物館直播:數字化的新方式 李今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的疫病對決不變的科普使命 王劍薇
流動科普設施:基層應急防疫科普輕騎兵 龍金晶 陳健
北京自然博物館:“線上科普”傳遞抗疫力量 張一涵 吳亦凡
歐洲
愛爾蘭都柏林科學美術館:藝術呈現傳染病 諶璐琳
德國衛生博物館:社會語境下的科學 郗凱寧
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窺見“微自然” 賈 碩
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聯合策展直擊公眾健康關切 莫小丹 王茜
英國弗羅倫斯·南丁格爾博物館:當紀念遇上疫情 劉偉霞
英國亞姆博物館:見證抗爭瘟疫的歷史 郗凱寧 陳欣冉
北美洲
美國史密森國家自然博物館:互聯世界中的流行病 李大光
美國史密森國家自然博物館:疫病的起源、傳播和防控 藍蔚
美國瑪麗安·科什蘭科學博物館:科學是不朽的紀念 馬宇罡
美國紐約市博物館:縱覽“細菌之城” 苑楠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藝術視角看瘟疫 高夢瑋
美國國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博物館:防控疾病的教育營地 邵航
世界艾滋病博物館暨教育中心:消弭歧視,糾正偏見 劉怡
大洋洲
澳大利亞人類疾病博物館:架起公眾理解疾病的橋梁 辛尤隆
后記
展開全部
館游天下:全球科技館里那些事兒 作者簡介
殷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黨委副書記。 蘇青,博士,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副理事長;曾任科學普及出版社社長、中國科學技術館黨委書記、副館長等職。 尹傳紅,《科普時報》總編輯。 劉巍,中國科學技術館研究員。 齊欣,中國科學技術館研究員,展覽教育中心主任。 馬宇罡,中國科學技術館副研究員,科研管理部副主任。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