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6560
- 條形碼:9787544786560 ; 978-7-5447-8656-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精裝) 本書特色
作為“法蘭西的縮影”,巴黎的命運與法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在法國重大的歷史事件中,總是能看到巴黎的身影,在某種程度上,一部巴黎史即是一部法國史。作為“法蘭西的靈魂”,巴黎的意志常常會成為法國的意志,在許多關鍵性的歷史時刻,巴黎的選擇都成為了法國的選擇。這是一本生動的城市史,也是一本深刻的民族史,在這本書里你將看到巴黎乃至法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精裝) 內容簡介
從羅馬時代的“盧特提亞”到21世紀的“大巴黎”,作為首都城市,巴黎的歷史與法國的歷史息息相關。在漫長的中世紀里,巴黎見證了一個個王朝的興亡盛衰;在波瀾壯闊的大革命中,巴黎始終在漩渦中心左右著法國前進的方向;在浪漫傳奇的世紀之交,巴黎也作為重要的文化藝術中心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書是一部巴黎通史,既包羅萬象又妙趣橫生。城市的建設,民眾的斗爭,文化的衍生……科林·瓊斯以生動、詼諧的筆法,呈現了巴黎千余年的歷史進程,勾勒出一幅幅迷人的城市生活圖景。
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精裝)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精裝) 前言
譯后記
英國倫敦大學歷史學教授科林·瓊斯撰寫的《巴黎傳》是眾多巴黎史著作中很有特色的一本。本書涉獵的巴黎歷史范圍相當廣博,從總統到乞丐,從新興大都市區到紅燈區,從起源到當今,從日常生活中的咖啡店到國家大事中的市政廳,從巴黎人的外表裝束到內心世界等,無所不包。當你通讀本書之后,整個巴黎乃至整個法國都映入了你的眼簾。
我認為,本書具有諸多優點和特征,大體總結如下。
,本書既是對巴黎城市歷史的回顧和描述,也是對法國歷史的揭示和闡明。本書從巴黎早的盧特提亞寫起,一直到21世紀初期,對巴黎的歷史變遷進行了全面而又細致的描寫和論述。同時,在巴黎歷史的寫作過程中,作者還把法國歷史融入其中。從巴黎和法國的政治變遷到生活變化,從城市建筑的改造到藝術地位的確立,從巴黎和法國對外交往與交流到巴黎和法國在國際世界中地位的改變,都描繪得淋漓盡致。同時,作者在論述過程中還表述了自己對這些變化的定位和看法?梢钥闯觯髡叩恼斡^點并不偏激,他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評價了巴黎歷史。例如,作者在書中認為:“巴黎成為民眾暴力、血腥屠殺和政治恐怖之都。”“作為文明和啟蒙觀念的源泉,巴黎現在變成了一個蘊藏著政治恐怖的潘多拉魔盒。”法國1789年資產階級大革命“是一段既偉大又殘酷、既英勇又卑鄙的歷史”。這些看法絲毫沒有政治偏見。
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精裝) 目錄
引言 一部難以盡述的巴黎史?
1 巴黎—盧特提亞(早的時代—約1000)
2 “諸城中的女王”(約1000—約1300)
3 漂泊的城市(約1300—約1480)
4 巴黎的重生與改革(約1480—1594)
5 偉大的世紀,巨大的衰落(1594—1715)
6 啟蒙時代無國王狀態的首都(1715—1789)
7 革命和帝國(1789—1815)
8 在拿破侖與波拿巴之間(1815—1851)
9 奧斯曼主義和巴黎城市的現代性(1851—1889)
10 令人擔憂的景象(1889—1918)
11 逝去的夢,失去的景(1918—1945)
12 巴黎的重建(1945—1995)
結語 大城市的大規劃:21世紀的巴黎
注釋
擴展閱讀指南
致謝
人名對照表
地名對照表
附錄 國王、皇帝與巴黎
譯后記
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精裝) 相關資料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恥辱。我們確信,即使是愛財如命的美國人也不想要它。每個人都了解這一點,每個人都這么說,每個人也都因為它而極度心煩——而我們的說法只是廣大民眾呼聲中一個小小的回音,要知道,廣大民眾的呼聲是很值得警覺的。人們只需想象一下,一座現代工廠里巨大的黑煙囪那樣的鐵塔主宰著巴黎,以其野蠻的塊頭壓倒了圣母院、圣禮拜堂、圣雅克塔、盧浮宮、榮軍院的穹頂、凱旋門等,埃菲爾鐵塔簡直不值一提。
上面這段陳詞是1887年由大約50位著名的知識分子簽名后發出的,其中包括作家小仲馬、勒貢特·德·列爾和莫泊桑,建筑師夏爾·加尼葉,作曲家古諾和馬斯內,劇作家維克托里安·薩爾杜,以及許多建筑設計師。他們公開宣稱自己是“美的激情熱愛者”,自認為是所有喜愛歷史上巴黎的人的代表,無法忍受巴黎將要被正在準備建立的那個“毫無價值的柱狀型鐵架那令人厭惡的陰影”所褻瀆。
對于一個在所需的250萬顆鉚釘尚未有一顆敲定之前就受到法國文學和藝術大師們全面譴責的建筑,埃菲爾鐵塔的質量驚人地好。負責鐵塔建造的勃艮第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盡管它事實上是由他的同事努吉耶和凱什蘭設計的——給那幫大師們寫了一份激情似火的答復,聲稱他提出的這種新型美的建筑并沒有違背藝術標準和歷史慣例,而是超越了這兩者。他指出:
是因為埃及那些金字塔具有巨大的藝術價值才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嗎?……埃菲爾鐵塔將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大的建筑物,為什么金字塔在埃及具有令人欽佩的價值,而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卻變成了丑陋與荒唐的話柄?
確實有些人十分討厭埃菲爾鐵塔。例如,J. M. 于斯曼攻擊它是一個“毫無價值的蠟燭臺”,一個“渾身是洞的固體栓劑”。但是埃菲爾同時代的人和后代子孫們紛紛來鐵塔參觀。鐵塔落成于1889年博覽會,僅這一年就有200萬人參觀該鐵塔,其中包括威爾士王子、八位非洲國王、托馬斯·愛迪生、莎拉·伯恩哈德和“水牛”比爾,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佳賓跋涉1710個階梯,來到300米高的鐵塔。巴黎春天百貨公司獨家獲得了建塔所剩的邊角余料,用來制造許多微型埃菲爾鐵塔,作為紀念物賣給游客,結果使鐵塔的形象遍布全法各地。到21世紀初,來埃菲爾鐵塔參觀的人數已經接近2億人。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恥辱。我們確信,即使是愛財如命的美國人也不想要它。每個人都了解這一點,每個人都這么說,每個人也都因為它而極度心煩——而我們的說法只是廣大民眾呼聲中一個小小的回音,要知道,廣大民眾的呼聲是很值得警覺的。人們只需想象一下,一座現代工廠里巨大的黑煙囪那樣的鐵塔主宰著巴黎,以其野蠻的塊頭壓倒了圣母院、圣禮拜堂、圣雅克塔、盧浮宮、榮軍院的穹頂、凱旋門等,埃菲爾鐵塔簡直不值一提。
上面這段陳詞是1887年由大約50位著名的知識分子簽名后發出的,其中包括作家小仲馬、勒貢特·德·列爾和莫泊桑,建筑師夏爾·加尼葉,作曲家古諾和馬斯內,劇作家維克托里安·薩爾杜,以及許多建筑設計師。他們公開宣稱自己是“美的激情熱愛者”,自認為是所有喜愛歷史上巴黎的人的代表,無法忍受巴黎將要被正在準備建立的那個“毫無價值的柱狀型鐵架那令人厭惡的陰影”所褻瀆。
對于一個在所需的250萬顆鉚釘尚未有一顆敲定之前就受到法國文學和藝術大師們全面譴責的建筑,埃菲爾鐵塔的質量驚人地好。負責鐵塔建造的勃艮第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盡管它事實上是由他的同事努吉耶和凱什蘭設計的——給那幫大師們寫了一份激情似火的答復,聲稱他提出的這種新型美的建筑并沒有違背藝術標準和歷史慣例,而是超越了這兩者。他指出:
是因為埃及那些金字塔具有巨大的藝術價值才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嗎?……埃菲爾鐵塔將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大的建筑物,為什么金字塔在埃及具有令人欽佩的價值,而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卻變成了丑陋與荒唐的話柄?
確實有些人十分討厭埃菲爾鐵塔。例如,J. M. 于斯曼攻擊它是一個“毫無價值的蠟燭臺”,一個“渾身是洞的固體栓劑”。但是埃菲爾同時代的人和后代子孫們紛紛來鐵塔參觀。鐵塔落成于1889年博覽會,僅這一年就有200萬人參觀該鐵塔,其中包括威爾士王子、八位非洲國王、托馬斯·愛迪生、莎拉·伯恩哈德和“水牛”比爾,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佳賓跋涉1710個階梯,來到300米高的鐵塔。巴黎春天百貨公司獨家獲得了建塔所剩的邊角余料,用來制造許多微型埃菲爾鐵塔,作為紀念物賣給游客,結果使鐵塔的形象遍布全法各地。到21世紀初,來埃菲爾鐵塔參觀的人數已經接近2億人。
盡管畢沙羅是埃菲爾鐵塔著名的堅決反對者,但法國大多數畫家還是幾乎立刻表示愿意來看看鐵塔。例如,修拉早在1889年鐵塔落成當年就來參觀,1890年來參觀的著名畫家還有盧梭、希涅克,夏加爾、德羅內、郁特里羅、杜菲、谷克多等也步其后塵。詩人們也紛紛來訪。例如,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前線服務的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創作了一首抗擊德國的詩歌,用的就是埃菲爾鐵塔式的排列方式。阿波利奈爾的姿態表明一個事實,即埃菲爾鐵塔是巴黎城市的一個無與倫比的紀念物,巴黎所有著名的紀念場所也無一可以與之相比擬。在這方面,巴黎圣母院與埃菲爾鐵塔十分相近,盡管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功能使它超出了巴黎反教權主義的目標界限,但它事實上出自技藝精湛但默默無名的勞動者之手。埃菲爾本人將他的鐵塔稱為“300米高的旗桿”,三色旗在塔頂飄揚。埃菲爾鐵塔的形象,從繪畫、詩歌、圖片、電影到各種各樣的紀念品,都讓人想起巴黎而非整個法國。實際上,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埃菲爾鐵塔就是巴黎城市的化身。
埃菲爾鐵塔超越了藝術標準,也超越了所有實用功能的概念。終,人們發現了它的一些其他用途:1908年,人們在塔上豎起一根無線電桿,后來又建了一根電視信號桿;它的還是軍事觀察點;它還被用來做巨大的廣告板和氣象觀察站。然而,埃菲爾鐵塔的這些實用功能都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代替,因此,鐵塔在這方面的所有意義和目的都不那么重要,它的工程設計本身就是它的成就。與埃菲爾鐵塔同時期開放的英國福斯大橋也是如此,除了它本身在建筑史上的榮耀和地位外,這座橋至少還承擔了從河口一岸到對岸的交通運輸,所不同的是福斯大橋建筑過程中有大約100人死亡,而埃菲爾鐵塔建筑工地僅有一人重傷。
作為一個出色的旅游景點,鐵塔還超越了旅游行業的陳舊觀念。鐵塔明的評論家羅蘭·巴特指出,游客在塔上無可探求,塔上一無所有,除了巴黎,事實上在塔上什么也看不到。人們在埃菲爾鐵塔上不僅可以俯瞰巴黎全景,而且可以領略巴黎難得一見的空中輪廓。難怪莫泊桑在塔中餐館用餐時說:“這里是巴黎一個看不到鐵塔的地方!”
鐵塔缺少實用性,為了賦予它實用意義,人們發起了帶有補償性的尋求。埃菲爾曾對自己克服巨大困難之后創造了這個人間奇跡而倍感自豪,而鐵塔對人們提出的挑戰則引起了更加乖張怪僻的挑戰。1926年,有人試圖駕駛飛機從埃菲爾鐵塔腿下穿過,結果失敗,但這種試驗在1945年取得成功。1912年,有人乘降落傘從埃菲爾鐵塔上跳下。1923年,有人騎自行車從塔上下到地面。1905年,人們舉行了爬塔比賽。1954年,有人使用登山技術攀登埃菲爾鐵塔。1983年舉行了騎摩托車上塔比賽。1987年又舉行了騎山地自行車上塔比賽等等,不一而足。在這些試驗中,有一些嘗試以悲劇告終。總體而言,包括冒險者和各種原因的自殺者在內,死于埃菲爾鐵塔的人數大約為350人。
20世紀初,雕刻家雷蒙·杜尚—維永把埃菲爾鐵塔稱為“超人興奮之夢”,由于它明顯缺少實用性,所以增加了更多的幻想性。鐵塔曾經被喻為許多東西——煙花、油井井架、避雷針、昆蟲等。各種幻想常常會有一個色情的轉變。塔身明顯的性的維度(這一點由桑德拉爾、阿拉貢和超現實主義者所強調)事實上已經夾雜著相當奇怪的意念。在阿波利奈爾的詩中,塔如同照顧巴黎這個羊羔的牧羊女一樣,這種比喻令人想起巴黎城市的守護神熱納維耶芙,她有時被描述為在照看綿羊。另外,從下面仰望塔身,尤其是在詩人看來,它的層酷似怪異的骨盆,這表明埃菲爾鐵塔超越了性別之分,正如它超越了美,超越了實用,超越了歷史,超越了觀賞,超越了一切。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恥辱。我們確信,即使是愛財如命的美國人也不想要它。每個人都了解這一點,每個人都這么說,每個人也都因為它而極度心煩——而我們的說法只是廣大民眾呼聲中一個小小的回音,要知道,廣大民眾的呼聲是很值得警覺的。人們只需想象一下,一座現代工廠里巨大的黑煙囪那樣的鐵塔主宰著巴黎,以其野蠻的塊頭壓倒了圣母院、圣禮拜堂、圣雅克塔、盧浮宮、榮軍院的穹頂、凱旋門等,埃菲爾鐵塔簡直不值一提。
上面這段陳詞是1887年由大約50位著名的知識分子簽名后發出的,其中包括作家小仲馬、勒貢特·德·列爾和莫泊桑,建筑師夏爾·加尼葉,作曲家古諾和馬斯內,劇作家維克托里安·薩爾杜,以及許多建筑設計師。他們公開宣稱自己是“美的激情熱愛者”,自認為是所有喜愛歷史上巴黎的人的代表,無法忍受巴黎將要被正在準備建立的那個“毫無價值的柱狀型鐵架那令人厭惡的陰影”所褻瀆。
對于一個在所需的250萬顆鉚釘尚未有一顆敲定之前就受到法國文學和藝術大師們全面譴責的建筑,埃菲爾鐵塔的質量驚人地好。負責鐵塔建造的勃艮第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盡管它事實上是由他的同事努吉耶和凱什蘭設計的——給那幫大師們寫了一份激情似火的答復,聲稱他提出的這種新型美的建筑并沒有違背藝術標準和歷史慣例,而是超越了這兩者。他指出:
是因為埃及那些金字塔具有巨大的藝術價值才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嗎?……埃菲爾鐵塔將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大的建筑物,為什么金字塔在埃及具有令人欽佩的價值,而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卻變成了丑陋與荒唐的話柄?
確實有些人十分討厭埃菲爾鐵塔。例如,J. M. 于斯曼攻擊它是一個“毫無價值的蠟燭臺”,一個“渾身是洞的固體栓劑”。但是埃菲爾同時代的人和后代子孫們紛紛來鐵塔參觀。鐵塔落成于1889年博覽會,僅這一年就有200萬人參觀該鐵塔,其中包括威爾士王子、八位非洲國王、托馬斯·愛迪生、莎拉·伯恩哈德和“水牛”比爾,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佳賓跋涉1710個階梯,來到300米高的鐵塔。巴黎春天百貨公司獨家獲得了建塔所剩的邊角余料,用來制造許多微型埃菲爾鐵塔,作為紀念物賣給游客,結果使鐵塔的形象遍布全法各地。到21世紀初,來埃菲爾鐵塔參觀的人數已經接近2億人。
盡管畢沙羅是埃菲爾鐵塔著名的堅決反對者,但法國大多數畫家還是幾乎立刻表示愿意來看看鐵塔。例如,修拉早在1889年鐵塔落成當年就來參觀,1890年來參觀的著名畫家還有盧梭、希涅克,夏加爾、德羅內、郁特里羅、杜菲、谷克多等也步其后塵。詩人們也紛紛來訪。例如,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前線服務的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創作了一首抗擊德國的詩歌,用的就是埃菲爾鐵塔式的排列方式。阿波利奈爾的姿態表明一個事實,即埃菲爾鐵塔是巴黎城市的一個無與倫比的紀念物,巴黎所有著名的紀念場所也無一可以與之相比擬。在這方面,巴黎圣母院與埃菲爾鐵塔十分相近,盡管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功能使它超出了巴黎反教權主義的目標界限,但它事實上出自技藝精湛但默默無名的勞動者之手。埃菲爾本人將他的鐵塔稱為“300米高的旗桿”,三色旗在塔頂飄揚。埃菲爾鐵塔的形象,從繪畫、詩歌、圖片、電影到各種各樣的紀念品,都讓人想起巴黎而非整個法國。實際上,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埃菲爾鐵塔就是巴黎城市的化身。
埃菲爾鐵塔超越了藝術標準,也超越了所有實用功能的概念。終,人們發現了它的一些其他用途:1908年,人們在塔上豎起一根無線電桿,后來又建了一根電視信號桿;它的還是軍事觀察點;它還被用來做巨大的廣告板和氣象觀察站。然而,埃菲爾鐵塔的這些實用功能都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代替,因此,鐵塔在這方面的所有意義和目的都不那么重要,它的工程設計本身就是它的成就。與埃菲爾鐵塔同時期開放的英國福斯大橋也是如此,除了它本身在建筑史上的榮耀和地位外,這座橋至少還承擔了從河口一岸到對岸的交通運輸,所不同的是福斯大橋建筑過程中有大約100人死亡,而埃菲爾鐵塔建筑工地僅有一人重傷。
作為一個出色的旅游景點,鐵塔還超越了旅游行業的陳舊觀念。鐵塔明的評論家羅蘭·巴特指出,游客在塔上無可探求,塔上一無所有,除了巴黎,事實上在塔上什么也看不到。人們在埃菲爾鐵塔上不僅可以俯瞰巴黎全景,而且可以領略巴黎難得一見的空中輪廓。難怪莫泊桑在塔中餐館用餐時說:“這里是巴黎一個看不到鐵塔的地方!”
鐵塔缺少實用性,為了賦予它實用意義,人們發起了帶有補償性的尋求。埃菲爾曾對自己克服巨大困難之后創造了這個人間奇跡而倍感自豪,而鐵塔對人們提出的挑戰則引起了更加乖張怪僻的挑戰。1926年,有人試圖駕駛飛機從埃菲爾鐵塔腿下穿過,結果失敗,但這種試驗在1945年取得成功。1912年,有人乘降落傘從埃菲爾鐵塔上跳下。1923年,有人騎自行車從塔上下到地面。1905年,人們舉行了爬塔比賽。1954年,有人使用登山技術攀登埃菲爾鐵塔。1983年舉行了騎摩托車上塔比賽。1987年又舉行了騎山地自行車上塔比賽等等,不一而足。在這些試驗中,有一些嘗試以悲劇告終?傮w而言,包括冒險者和各種原因的自殺者在內,死于埃菲爾鐵塔的人數大約為350人。
20世紀初,雕刻家雷蒙·杜尚—維永把埃菲爾鐵塔稱為“超人興奮之夢”,由于它明顯缺少實用性,所以增加了更多的幻想性。鐵塔曾經被喻為許多東西——煙花、油井井架、避雷針、昆蟲等。各種幻想常常會有一個色情的轉變。塔身明顯的性的維度(這一點由桑德拉爾、阿拉貢和超現實主義者所強調)事實上已經夾雜著相當奇怪的意念。在阿波利奈爾的詩中,塔如同照顧巴黎這個羊羔的牧羊女一樣,這種比喻令人想起巴黎城市的守護神熱納維耶芙,她有時被描述為在照看綿羊。另外,從下面仰望塔身,尤其是在詩人看來,它的層酷似怪異的骨盆,這表明埃菲爾鐵塔超越了性別之分,正如它超越了美,超越了實用,超越了歷史,超越了觀賞,超越了一切。
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精裝) 作者簡介
科林·瓊斯,英國歷史學家、法國史專家。畢業于牛津大學,現于倫敦大學任教,曾在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巴黎八大、法蘭西公學院等著名高校及科研機構任訪問學者。著有《劍橋插圖法國史》《凡爾賽宮》《微笑革命》《偉大民族》等十余部著作。2014年,因其在歷史研究和高等教育領域的杰出貢獻榮獲大英帝國勛章。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