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圖書館:無盡的奇跡/[澳]斯圖爾特·凱爾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60022
- 條形碼:9787559660022 ; 978-7-5596-6002-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書館:無盡的奇跡/[澳]斯圖爾特·凱爾斯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學愛好者、世界文化愛好者1.在本書中,“圖書館”的內涵非常豐富,是名副其實的人類文化匯聚之所在。既包括真實存在的圖書管,也包括以口傳文學為主要表現的精神性圖書館,還包括知名作家,如埃科、博爾赫斯、托爾金等所構想的圖書館。建筑、人和書的故事相互交織,那些代表性圖書館,儼然成為人類文化史上一個個光點。
2.掌故豐富且言之有據。作者本人是珍本收藏家,說起藏書場所和珍貴圖書如數家珍。圖書館建造者、藏書家、書商、偷書賊……各色人等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構成了文化的多幕劇。
圖書館:無盡的奇跡/[澳]斯圖爾特·凱爾斯 內容簡介
圖書館不僅是藏書之所,也是古今奇跡匯聚之地。那些擁有赫赫聲名的圖書館,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有些圖書館至今仍然存在;有些已經消失,如亞歷山大圖書館;有些被轉賣或分為多家,藏書也流散四處;有些則壓根兒沒有存在過,如埃科、博爾赫斯、托爾金等人作品中的圖書館。
作家、珍本收藏家斯圖爾特·凱爾斯化身圖書館旅人,造訪世界各地的圖書館,搜集關于圖書館創造者、榮譽、秘聞,以及命運的故事,*終寫成本書。圖書館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其中不斷上演的人間戲劇,令今人也心有戚戚。
圖書館:無盡的奇跡/[澳]斯圖爾特·凱爾斯 目錄
前言
—
無限
1
沒有書的圖書館
口頭傳承與歌之版圖
—
書籍的樂趣
2
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后歲月
古籍及其存儲
—
枕上書
3
日臻完善
抄本的崛起
—
戀愛中的愚人
4
“下流的人類”
重新發現文藝復興
—
卑鄙的藏書家
5
無拘無束的印刷時代
印刷時代書籍的極大豐富
—
好奇心
6
“野蠻人沒做的事”
梵蒂岡圖書館
—
珍饈美饌
7
隱秘的歷史
圖書館設計中的技巧和寶藏
—
圖書館里的新發現
8
圖書守護者
史上*好和*糟的圖書館員
—
虐書者
9
放蕩的精髓
希伯、拜倫和巴里
—
作家們的圖書館
10
火神的詛咒
毀于戰爭和火災的圖書館
—
圖書館動物志
11
竊書伯爵
書盜與書賊
—
圖書館中的器械
12
“圖書館內請低聲”
皮爾蓬·摩根圖書館
—
災難來臨時
13
榮耀歸于莎士比亞
福爾杰莎士比亞圖書館
—
誕生
14
殺死一名修士
奇幻圖書館
—
死亡
15
情書
圖書館的未來
—
身后事
致謝
圖書館:無盡的奇跡/[澳]斯圖爾特·凱爾斯 節選
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后歲月 古籍及其存儲 說完口頭圖書館,再說實物書籍收藏。英文中 library (圖書館)和 book(書)的詞根源于不同的語言。liber 來 自拉丁語;bece、buc、boc 來自日耳曼語系,包括古弗里斯蘭語、古撒克遜語、古北歐語和古英語。兩個詞的詞根含義類似,liber 是樹皮,bece 是山毛櫸木,都與制書用的材料有關。用制書材料作為詞根,彰顯了它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人類發明書寫開始,制書材料的屬性和易得程度便與書籍和圖書館的發展交織在一起。 公元前 13 世紀,拉美西斯二世建立了一座龐大的圖書館。制書的材料來自尼羅河谷中所有可用的資源,比如莎草紙、棕櫚葉、骨頭、樹皮、象牙、亞麻和石頭。拉美西斯的收藏不過是五千年制書試驗的一張快照,只反映了書卷歷史的一瞬。在其他時空,絲綢、寶石、塑料、硅、竹子、麻、破布、玻 璃、草、木 頭、蠟、橡 膠、搪瓷、鐵、銅、銀、金、烏龜殼、鹿角、頭發、生皮,甚至大象的小腸,都被用來制作書籍。 用什么材料制作圖書,取決于何種材料在當地既易得又充足。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河畔,泥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美索不達米亞人自然而然地用泥土來制書。在尼羅河谷,黏土卻很少見,埃及*早的寫字板用骨頭和象牙制成。較晚的埃及卷軸則使用隨處可見的尼羅河莎草的莖。遠在歐洲之前,中國就開始大量使用豐富易得的竹子和日常生活副產品造紙。 別迦摩古城(Pergamum) 在現在的土耳其, 位于牛、綿羊和山羊放牧區的中心,用來制作羊皮紙的動物皮革供給充足。在*初試驗階段,羊皮紙只供給別迦摩的大圖書館。那時,使用動物材料作為書寫載體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動物對制書業的發展可謂貢獻良多,并且在繼續貢獻。羊皮紙是將一張皮革洗滌和拉伸,并鞣制光滑而成的。一只皮毛沒有瑕疵的綿羊,可產出一卷羊皮紙。劉易斯·布茲比在《書店的燈光》中說,制作一本小書需要大約二十張羊皮,好在這些羊剩下的部分可祭五臟廟。正因如此,文憑被稱為羊皮卷。在公元 1000 年左右的時代,一本中等大小的書要用掉幾打甚至上百只動物的皮。比如,一本一千頁的就需要二百五十只羊的皮,F存*厚的中世紀手抄本《魔鬼*》(Codex Gigas), 據說用了一百六十頭驢子的皮。 使用動物皮革,尤其是野生動物的皮革時,質量永遠是個讓人撓頭的大問題。比如袋鼠皮,雖然也被用來裝訂圖書,但它的質量卻是出了名的參差不齊。雄袋鼠有長而利的爪子。袋鼠的生皮上通常布滿抓痕。皮革行業中,這種抓痕被稱為“交配痕”。中世紀時,抄錄師常迫不得已使用有類似孔洞的羊皮紙。這些孔洞,或是傷口,或是蟲子的叮痕。有些瑕疵用蠶絲修復了,有些則經過巧妙設計融入彩色圖繪中。達勒姆市藏有一本非常珍貴的福音書,其歷史可追溯到 7 世紀或 8 世紀。在這本書中,抄錄師在幾個昆蟲咬痕的邊緣即興做了細心的繪圖裝飾。 犢皮紙,*豪華也是*具悲劇性的一種皮革紙,是由牛胎的皮制成的。這種紙光滑、潔白,而且易于加工。托馬斯·弗羅格納爾·迪布丁,19 世紀杰出的文獻學家,也是一位“吻書人”,將犢皮紙制成的書視為書籍寶庫之巔,將其稱為“膜狀珍寶”。犢皮紙非常結實耐用。蒂姆·蒙比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擔任圖書館館員時,與人共有一輛1925 年生產的 40 型布加迪跑車。這輛車經常拋錨,“在路邊被拆成碎片”修理。一次旅行中,汽車引擎墊片一直漏氣。蒙比手邊恰巧攜有幾本自己收藏的稀有手稿善本。一系列嘗試后,犢皮紙脫穎而出,將墊圈封住了。一本古董唱和歌集被浸水拆開,補了引擎墊片。 每當有老爺車發燒友問這輛布加迪的車齡時,我便毫不猶豫地吹噓,“其中一部分可以追溯到 15世紀”。 學者們早就注意到,制書材料的易得性,與文學創作的活躍程度及圖書館的蓬勃發展密不可分。據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到公元前 500 年,莎草紙已經成為希臘半島的首選書寫材料。大量進口埃及莎草紙后,雅典城的文學創作迎來勃勃生機,圖書館也隨之蓬勃發展起來。這些圖書館,比如亞里士多德搜集大量研究資料建立的學園(Lyceum,公元前 335 年),是兩項重大歷史事件的源頭:西方學術研究的起始和全新建筑風格的創建。這一建筑風格,特征鮮明地為閱讀、寫作和討論設計了專門空間,這將它與后世出現的建筑風格區分開來,比如古典時期、中世紀,乃至文藝復興及之后的學院風格、修道院風格、公共圖書館風格。 雅典圖書館大繁榮后五個世紀,羅馬上演了相似的一幕:大量莎草紙涌入,使羅馬的制書業和圖書館空前繁榮。也有相對應的反例,2 世紀時,托勒密王國禁止出口埃及莎草紙,這對整個古典文學界的作家和讀者都有很大負面影響。符合這一模式的例子還有很多。公元初,羊皮紙取代莎草紙,成為更加可靠的書寫材料。羊皮紙供應的增加,使得修道院手抄本的大量出現成為可能。16世紀,印刷業的發展及紙張的大量生產,確保了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英格蘭文學的輝煌。
圖書館:無盡的奇跡/[澳]斯圖爾特·凱爾斯 作者簡介
[澳]斯圖爾特·凱爾斯(Stuart Kells)
作家,古書收藏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博士。他在圖書貿易、古舊書方面的著作包括《珍本》(2011)、《企鵝與萊恩兄弟》(2015)等。其中,《企鵝與萊恩兄弟》獲阿什赫斯特商業文學獎(Ashurst Business Literature Prize)。他現與妻子菲奧娜和女兒西婭居住在墨爾本。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