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出土文獻《詩論》《五行》與先秦學術思想史的重構(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1745
- 條形碼:9787301311745 ; 978-7-301-3117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出土文獻《詩論》《五行》與先秦學術思想史的重構(上下冊) 本書特色
《詩論》《五行》等中國早期典籍重見天日,意味著中國古典學之本體發生了深刻變化。它們以大量漢初以來人所未知的事實,修正了一系列關于中國古典學的歷史敘述;中國古典學不得不重新開始和建構。毫無疑問,并非所有簡帛古書都有如此巨大的學術思想史意義。 本書立足于深度挖掘新出土簡帛古書與傳世文獻的關聯,以歷時性探析,揭示以《詩論》《五行》為代表的新出土早期儒典在《詩經》學、《尚書》學、儒學、諸子學多個層面上的價值,剖析它們在思想乃至思維、表達層面對嗣后儒、道、墨各家學說以及屈原辭的塑型或影響作用。
出土文獻《詩論》《五行》與先秦學術思想史的重構(上下冊) 內容簡介
《詩論》《五行》等中國早期典籍重見天日,意味著中國古典學之本體發生了深刻變化。它們以大量漢初以來人所未知的事實,修正了一系列關于中國古典學的歷史敘述;中國古典學不得不重新開始和建構。毫無疑問,并非所有簡帛古書都有如此巨大的學術思想史意義。本書立足于深度挖掘新出土簡帛古書與傳世文獻的關聯,以歷時性探析,揭示以《詩論》《五行》為代表的新出土早期儒典在《詩經》學、《尚書》學、儒學、諸子學多個層面上的價值,剖析它們在思想乃至思維、表達層面對嗣后儒、道、墨各家學說以及屈原辭的塑型或影響作用。在這里,《詩論》作為早期儒家詩學與《詩經》學經典的特質和意義被深入挖掘;孔子至子思時代《尚書》學、《詩經》學的影響得到了嶄新的呈現;依儒家禮文詮釋《詩經》的定式以及它所面臨的歷史限度得到了清醒的反思;儒家心性學說之觀念體系和歷史軌跡,從《詩論》到《五行》等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的著論,再到《孟子》和《荀子》,得到了完整的梳理。一方面,《孟》《荀》之前那段湮滅已久的重要學術思想史得到了開掘,另一方面,在這一由殘缺而變得圓滿的歷史發展序列中,《孟》《荀》在觀念體系和思想架構上受到的塑型作用得到了嶄新的剖釋。而作為原始儒學的核心理論和價值體系,《大學》被放回到它所由生成、所曾關聯和影響的完整歷史語境中詮解,“漢儒已失其義”的格致學說**次被如此“近距離地”觀照,《詩論》和《五行》等新出土早期儒典的價值再一次彰顯;它們與墨、莊、屈諸家交光互影的新圖景,也燦然綻放。
出土文獻《詩論》《五行》與先秦學術思想史的重構(上下冊) 目錄
緒論:詮釋對象與詮釋原則1
**章由漢代《詩經》著述之內外傳體回觀新出先秦文獻的
《詩經》學價值89
第二章《詩經》學視野中的楚竹書《詩論》120
第三章論以禮解《詩》之限定
——從《詩論》評《關雎》説開去163
第四章先秦儒家心性學説的理念體系及歷史軌跡
——從新出文獻到《孟》《荀》199
第五章《尚書》學視野中的《五行》341
第六章《詩經》學視野中的《五行》
——並論《五行》與《詩論》的關聯393
第七章文本解讀與歷史語境:二重證據中的《大學》453
下冊
第八章從《五行》到《孟子》537
第九章從《五行》到《荀子》592
第十章學術思想傳播授受的交光互影
——從傳世文獻到簡帛古書650
總結:中國傳統之古典學特質以及中國古典學的重新開始889
索引939
附相關簡帛古書及其中書篇名目要覽974
主要參考文獻979
後記984
出土文獻《詩論》《五行》與先秦學術思想史的重構(上下冊) 作者簡介
常森,山東新泰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于韓國外國語大學講學。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于東京大學講學。主要研究楚辭學、詩經學、諸子學、簡帛文獻與先秦學術思想史、文學歷史與文學史書寫等。已經出版的主要論著有:《簡帛〈詩論〉〈五行〉疏證》(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屈原及楚辭學論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屈原及其詩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先秦諸子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先秦文學專題講義》(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等。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