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出土文獻與古史史料學研究叢書:《老子》探源與古義新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7012
- 條形碼:9787573207012 ; 978-7-5732-0701-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出土文獻與古史史料學研究叢書:《老子》探源與古義新證 內容簡介
《<老子>探源與古義新證/“出土文獻與古史史料學研究”叢書》從研究重點來說,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為探源與年代學,一為古義新證,這也構成了該書的上下編。就措意于探源與年代學的上編來說,本成果總體上不再糾纏于一些微觀的字詞考證,而是選取攸關《老子》年代學研究的一些具體個案,如禮制、大小國問題、觀念背景等,并與《左傳》《國語》等早期文獻所記載的史實進行對比研究。我們試圖探討《老子》一書的上述內容與特定□□時代的聯系,從而為《老子》的年代學研究和思想溯源提供一些相對扎實的證據。從上述思路看,該書是以探源研究達成年代學的目標:一旦我們厘清《老子》書中一些重要史實、思想的□□或文獻淵源,就可以給《老子》年代學的研究提供一些比較穩定的支點。至于“古義新證”的下編,其關注的對象則相對微觀一些。我們選取此前《老子》研究中不太為人注意,或者說前人在認識上存在誤解的語詞、觀念或者思想進行討論,以恢復這些內容的“古義”或“本義”,而它們“古義”或“本義”的恢復又可以為《老子》一書年代學的研究提供重要參照。當然,既然是探求“古義”,那就說明《老子》的一些語詞、觀念在流傳過程中發生了□化,因此在“古義新證”的同時,也必然會涉及《老子》文本□遷甚至因出土文獻發現所帶來的文本校勘方面的問題。
出土文獻與古史史料學研究叢書:《老子》探源與古義新證出土文獻與古史史料學研究叢書:《老子》探源與古義新證 前言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老子》出土古本迭經發現,馬王堆帛書甲、乙本,郭店楚簡本,北大漢簡本,號稱出土“四古本”。在傳世經典中,有這么多出土古本發現是□□□□的,這也反映了《老子》一書早期的經典化程度。更為難得的是,這四個出土古本之間還有明顯的時序落差:郭店楚簡本時屆戰國中期偏晚,馬王堆帛書甲、乙本則大致為秦末至漢初,北大漢簡本一般認為系西漢武帝年間,這等于向我們展示了《老子》一書縱向的演進歷程。因此,這四種有明顯時序落差的古本就為我們探討《老子》一書的早期形態及形成過程,提供了□□的材料。2016年以來,本人以出土《老子》古本研究為題先后申請到國家社科□□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計劃重大項目資助,本書所收的大部分論文都是這兩個課題的研究心得(個別時限稍有延展)。由于涉及《老子》一書的形成問題,它們又與2019年獲批立項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出土簡帛文獻與古書形成問題研究”多有交集。
此前學者對《老子》四種古本的研究,無論是字詞釋讀,還是文義疏通,抑或是《老子》文本結構的探討,基本上都要回答兩個問題:《老子》“原來面貌”是怎樣的?后來又經歷了怎樣的演□?前者的工作可稱“探源”,后者則是要弄清《老子》文本在流傳中所發生的□遷。當然,無論“探源”還是文本□遷的研究,有時都不免要直接或間接地回答《老子》年代學的問題:《老子》的“原來面貌”究竟有多早?某些字詞的本義探求,提示了《老子》一書什么樣的年代學特征?同樣,文本□遷的研究也需要年代學的敏感:盡管它很多時候不需要回答多“早”的問題,但既然是“□遷”就會有時序落差,而時序落差每每又是建立在兩個文本的相對年代學坐標基礎上。而且,文本□遷的研究有時還需要回答與年代學有關的“時長”問題。比如有學者以郭店簡本當《老子》“原本”,這其中就有個“時長”的問題需要考慮:如果《老子》“原本”戰國中期偏晚才出現,那么其距《莊子》外、雜篇所引《老子》,《韓非子》所引《老子》,甚至馬王堆帛書甲本的時代都非常近,有的甚至是“共時”的,一本新出的書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流行開來,并產生為數眾多的“別本”——這個過程即當前學者艷稱的“經典化”過程——這個“時長”的“長度”是否足夠就需要慎重考量。
既然探源和文本□遷的研究都要回答與《老子》有關的年代學問題,而年代學本質上又屬于□□學的范疇,那就意味著《老子》雖然在很多學者那里被視為思想甚至哲學經典,但探源和文本□遷也提示我們:《老子》古本的研究同樣要對“□□性”因素有充分的考量。換言之,我們認為《老子》一書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其書所涉及的語言、史實、禮制、觀念等必然有那個時代的特征,這些因素也限定了這一文本大致的時空范圍。因此,《老子》思想的研究,絕不能一味地馳騁玄思而視上述因素為無物。當前,“□□語言學”的研究已經蔚為熱潮,學者借助出土文獻的材料,對于□□上的語言現象以及語言現象的□□性□化,都有非常精彩的研究。語言現象又是依托于特定古書文本的,因此,針對古書文本的□□性研究也應該是可行的。
本書從研究重點來說,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為探源與年代學,一為古義新證,這也構成了本書的上下編。就措意于探源與年代學的上編來說,本成果總體上不再糾纏于一些微觀的字詞考證,而是選取攸關《老子》年代學研究的一些具體個案,如禮制、大小國問題、觀念背景等,并與《左傳》《國語》等早期文獻所記載的史實進行對比研究。我們試圖探討《老子》一書的上述內容與特定□□時代的聯系,從而為《老子》的年代學研究和思想溯源提供一些相對扎實的證據。從上述思路看,本書是以探源研究達成年代學的目標:一旦我們厘清《老子》書中一些重要史實、思想的□□或文獻淵源,就可以給《老子》年代學的研究提供一些比較穩定的支點。至于“古義新證”的下編,其關注的對象則相對微觀一些。我們選取此前《老子》研究中不太為人注意,或者說前人在認識上存在誤解的語詞、觀念或者思想進行討論,以恢復這些內容的“古義”或“本義”,而它們“古義”或“本義”的恢復又可以為《老子》一書年代學的研究提供重要參照。當然,既然是探求“古義”,那就說明《老子》的一些語詞、觀念在流傳過程中發生了□化,因此在“古義新證”的同時,也必然會涉及《老子》文本□遷甚至因出土文獻發現所帶來的文本校勘方面的問題。
正因為研究重點多措意于《老子》一書的所涉史實、語言、思想與特定□□時代的聯系,因此本書的討論既不限于一般出土文獻常見的字詞考證,也會跳出很多老學研究者單純以老證老或者以道家文獻證老的故轍。如前所言,《老子》一書既然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必然在所涉史實、語言、思想等方面與那個時代的不少文獻存在“共相”(可參本書下編討論“建德若偷”一文),因此,《老子》的研究既要拓寬文獻考察的范圍,又要轉□思路。特別應該指出的是,由于文獻佚失,與《老子》相對“共時”的文獻存于今者可謂十不存一,這對我們考察《老子》一書的時代及文獻背景,進而勾勒其年代學坐標無疑是不利的。這也正是晚近以來出土文獻發現的□□價值,不唯大大拓寬了我們的文獻視野,其中部分年代較早、文體與《老子》比較接近的文獻對我們判斷《老子》一書的生成環境及時代,都是極有價值的。坦率地說,對《老子》這樣一部經典進行“□□”的研究,從方法上來講,常不免招致“索隱”之譏。但由于我們的研究總體上都是從不同的個案展開,且這些個案的研究很多也并非力求指實某一事類(如論者常以《老子》之“食稅多”對應魯國之“初稅畝”),而是措意于《老子》這部書的年代學特征,且《老子》一書的年代學研究我們又并非追求得過細,我們認為這庶幾可以避免“索隱”式研究常見的機械。
出土文獻與古史史料學研究叢書:《老子》探源與古義新證 目錄
上編 探源與年代學
申論先秦學術史上的“私家著作”問題
——基于出土文獻和古書體例研究的反思
由《左傳》《國語》等書所載史實論《老子》思想的禮學背景
由郭店簡《成之聞之》篇申說《老子》思想的禮學背景
由《左傳》所載史實論《老子》中大、小國關系的年代學特征
早期文獻中的“老成人”言與《老子》思想的淵源
——兼說《金人銘》《老子》的文本性質及思想關聯問題
《老子》“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觀念溯源
由周人的“巧利”之弊說到《老子》的“絕巧棄利”
下編 古義新證
“盜憎主□,□惡其上”正詁
——兼說《金人銘》與《老子》的相關問題
漢簡本“積正督”與《老子》十六章古義臆詁
說《老子》的“建德若偷”
——兼申今本五十九章“早服”當從郭店簡本作”早備
郭店簡《老子》“絕偽棄詐”證說
再論《老子》“無為而無不為”思想的理解問題
——由三十七章“鎮”字的解讀說起
“無以”與“毋已”:再論《老子》三十九章的章旨
——兼說《老子》流傳過程中的版本因承及文本校勘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附錄一 由帛書《易傳-繆和》解《謙》卦申論清華簡《保訓》的“三降之德”
附錄二 由清華簡《芮良夫毖》之“五相”論西周亦“尚賢”及“尚賢”古義
參考文獻
出土文獻與古史史料學研究叢書:《老子》探源與古義新證 作者簡介
寧鎮疆,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1972年生,山東郯城人,上海市教wei“曙光”學者(2010年)。現任上海大學歷史系主任,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先秦史、先秦文獻及思想、儒家經學。先后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華文史論叢》、《學術月刊》、《漢學研究》(臺灣)、《中國文化研究》、《中國經學》、《中國典籍與文化》發表論文近30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