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先秦兩漢儒家氣性論研究——從孔子到王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17845
- 條形碼:9787522717845 ; 978-7-5227-178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秦兩漢儒家氣性論研究——從孔子到王充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先秦兩漢儒家氣性論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性乃天的產物并含氣,這是先秦兩漢儒家論“性”之通義。著重闡發了從先秦到兩漢儒家氣性論的不同內涵及其歷史演變邏輯,也兼述魏晉宋明清儒家氣性論的發展演變、特點及意義,進而得出氣化感應是先秦兩漢儒家教化的基本原理。對于先秦兩漢儒家“性”“氣”范疇的特質及屬性,作者也進行了詳盡的解說。
先秦兩漢儒家氣性論研究——從孔子到王充 目錄
前言
**節 問題的提出和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綜述及其評析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四節 研究難點及創新之處
上篇 先秦儒家的氣性論思想
**章 氣性論的濫觴:孔子以氣論性思想探源
**節 天人視角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氣與善惡
第三節 孔子的教化學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喜怒哀悲之氣,性也”:郭店儒簡的氣性論思想
**節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第二節 氣與善惡
第三節 “化民氣”:郭店儒簡的教化學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小議 孔孟之間儒家關于人性善惡問題的討論
第三章 “吾善養浩然之氣”:孟子的善氣說與性善論
**節 孟子之“性”的內涵
第二節 善氣說與仁義之本
第三節 養氣與率性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治氣養心”:荀子的惡氣說與性惡論
**節 天人視角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情欲與惡氣
第三節 治氣與養心
第四節 本章小結
中篇 秦漢之際的儒家氣性論思想
第五章 《易傳》的氣性論思想
**節 天人視角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陰陽之氣與性之善惡
第三節 “神道設教”:《易傳》的教化學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禮記》的氣性論思想
**節 天人視角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善惡之性與氣
第三節 《禮記》的教化學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下篇 兩漢儒家的氣性論思想
第七章 “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董仲舒的氣性論思想
**節 宇宙論視域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陰陽之氣與貪仁之性
第三節 氣感與教化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晦明之氣與性善惡混:揚雄的氣性論思想
**節 “一生一死,性命瑩矣”
第二節 晦明之氣與善惡之性
第三節 修性與學習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陰陽與五性六情:《白虎通義》的氣性論思想
**節 宇宙論視域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陰陽之氣與性情善惡
第三節 氣性與治性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用氣為性,性成命定”:王充的氣性論思想
**節 王充自然主義的天道觀
第二節 性命皆由氣稟
第三節 性命與骨相說
第四節 評判諸子性說與性氣混善惡
第五節 氣性與矯治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魏晉宋明清儒家氣性論的發展、特點及意義
**節 魏晉儒家氣性論發展史:秦漢儒家氣性論的順承和轉變
第二節 宋明清儒家氣性論發展史:從本末論到本體論的提升再到回歸傳統自然主義人性論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結語
附論 關于先秦兩漢儒家“性”“氣”范疇含義的總結
附論一 論“性”
**節 “性”字的起源與字形
第二節 “性”范疇的特質及屬性
附論二 論“氣”
**節 “氣”字的起源與字形
第二節 “氣”范疇的特質及屬性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節 問題的提出和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綜述及其評析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四節 研究難點及創新之處
上篇 先秦儒家的氣性論思想
**章 氣性論的濫觴:孔子以氣論性思想探源
**節 天人視角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氣與善惡
第三節 孔子的教化學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喜怒哀悲之氣,性也”:郭店儒簡的氣性論思想
**節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第二節 氣與善惡
第三節 “化民氣”:郭店儒簡的教化學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小議 孔孟之間儒家關于人性善惡問題的討論
第三章 “吾善養浩然之氣”:孟子的善氣說與性善論
**節 孟子之“性”的內涵
第二節 善氣說與仁義之本
第三節 養氣與率性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治氣養心”:荀子的惡氣說與性惡論
**節 天人視角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情欲與惡氣
第三節 治氣與養心
第四節 本章小結
中篇 秦漢之際的儒家氣性論思想
第五章 《易傳》的氣性論思想
**節 天人視角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陰陽之氣與性之善惡
第三節 “神道設教”:《易傳》的教化學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禮記》的氣性論思想
**節 天人視角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善惡之性與氣
第三節 《禮記》的教化學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下篇 兩漢儒家的氣性論思想
第七章 “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董仲舒的氣性論思想
**節 宇宙論視域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陰陽之氣與貪仁之性
第三節 氣感與教化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晦明之氣與性善惡混:揚雄的氣性論思想
**節 “一生一死,性命瑩矣”
第二節 晦明之氣與善惡之性
第三節 修性與學習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陰陽與五性六情:《白虎通義》的氣性論思想
**節 宇宙論視域下的人性說
第二節 陰陽之氣與性情善惡
第三節 氣性與治性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用氣為性,性成命定”:王充的氣性論思想
**節 王充自然主義的天道觀
第二節 性命皆由氣稟
第三節 性命與骨相說
第四節 評判諸子性說與性氣混善惡
第五節 氣性與矯治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魏晉宋明清儒家氣性論的發展、特點及意義
**節 魏晉儒家氣性論發展史:秦漢儒家氣性論的順承和轉變
第二節 宋明清儒家氣性論發展史:從本末論到本體論的提升再到回歸傳統自然主義人性論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結語
附論 關于先秦兩漢儒家“性”“氣”范疇含義的總結
附論一 論“性”
**節 “性”字的起源與字形
第二節 “性”范疇的特質及屬性
附論二 論“氣”
**節 “氣”字的起源與字形
第二節 “氣”范疇的特質及屬性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展開全部
先秦兩漢儒家氣性論研究——從孔子到王充 作者簡介
任鵬程,1990年生,男,山東泰安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哲學博士,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儒學、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傳統文化。在《東岳論叢》《周易研究》《齊魯學刊》《人文雜志》《求是》《光明日報》《大眾日報》等發表論文多篇。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