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駛下摩根山(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91835
- 條形碼:9787532791835 ; 978-7-5327-9183-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駛下摩根山(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1.一個“重婚者”的婚姻故事,直擊當代人的情感困局與迷思 她對他—“你如饑似渴,而你卻管這種饑渴叫愛情”。他對她—“現在她再也奪不走你任何東西了,你可以盡情地去愛你賢惠的妻子了!”她對她—“我們都是他腳下的塵土,在他的腳步后面翻騰;在他經過時又塵埃落定”。 愛情與婚姻是現代人永遠繞不開的命題。米勒通過一個重婚者的故事,讓我們見識到了從愛情到婚姻,就是從一見鐘情到咬牙切齒到互相凌遲到筋疲力盡,而從一場婚姻到另一場婚姻,則是試圖以婚姻拯救婚姻,以婚姻平衡愛情的孤注一擲,盡管曾帶來過幸福,但靠背叛換來的幸福是幸福嗎,還是只是痛苦的種子? 2.百老匯、倫敦西區常演不衰,提名托尼獎*佳戲劇,紐約戲劇委員會杰出戲劇獎演出大事記:1991—10月首演于倫敦溫德姆劇院;1998—10月于紐約公共劇院上演,連演40場,提名外圈劇評人獎*佳戲劇;2000—4月于紐約百老匯大使劇院上演,連演140余場,提名托尼獎*佳戲劇,紐約戲劇委員會杰出戲劇獎2016—1月國話版于北京先鋒劇院上演,完成國內首演;2018—6月國話版再次于北京先鋒劇院上演。 就像費蘭特說的,女人有時候可能會出于愛,因為虛弱或者無助選擇放棄自己,但代價永遠很昂貴。平衡自己的心理,他把自己和家庭“綁定”,實際上他是劊子手,也是受害者。文學和社會世俗生活相互沖突、相互傷害男性心理描寫更逼真當愛情故事變成婚姻故事現在她再也奪不走你任何東西了,你可以盡情地去愛你賢惠的妻子了!他是一根沒有盡頭的孤弦,無牽無掛。
駛下摩根山(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駛下摩根山》(又名《特殊病房》)是一部探索人性、批判現實的婚姻家庭劇,是米勒90年代戲劇作品的**部。主人公萊曼?菲爾特野心勃勃,精力充沛,坐擁一切:蒸蒸日上的保險事業,詩人的名聲,敬愛他的孩子和妻子。一個暴風雪之夜,萊曼在前往埃爾米拉途中的摩根山路上遭遇車禍,重傷昏迷,被送往當地醫院的特殊病房。她的妻子萊奧正在病房外焦急等待,此時,另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匆匆趕來,也自稱是萊曼太太。萊曼躺在病床上,半夢半醒間,他與兩個女人的回憶不斷浮現在眼前。故事在過往回憶與現實時空間不斷交錯,在兩個女人充滿震驚、疑惑、敵意和痛苦的接觸中,萊曼重婚的可怕事實慢慢浮出水面,而萊曼本人也陷入了自身情感的掙扎和心靈的困境。 該劇1991年10月由布萊克莫爾指導首演于倫敦,2000年4月在紐約百老匯大使劇院首演,共演出了140余場,引起評論界和觀眾的熱烈反響,曾獲1999年很好戲劇文學提名和2000年托尼獎很好戲劇提名。2016年1月,為紀念阿瑟·米勒誕辰100周年,由趙以執導的國話版《特殊病房》成功首演于北京先鋒劇場。"
駛下摩根山(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目錄
導言/梅紹武 1
**幕 39
第二幕 90
演出說明 163
駛下摩根山(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節選
每一個新認識的女人就像一片未知的新大陸,而現在我只想筆直地朝前航行,湯姆。下半輩子我只想跟一個女人過。但我無法想象這個女人是希奧。 厭倦也是一種欺騙,不是嗎?而欺騙已經成了我心里的納粹,我*深的恐懼——我現在只想每天都真實地活著,到死為止。你說人有可能像這樣誠實嗎?不用我說你也知道,問題不在于誠不誠實,在于你的誠實傷害別人有多深。 也許就是這么回事吧,要想隨心所欲地活著,到*后注定沒好下場。 就是,他想要的東西太多了;像一個進了游樂場的孩子,一會兒要吃蘋果糖,一會兒要吃棉花糖,一會兒又要坐過山車……他的欲望永無止境;這正是他*吸引人——吸引女人——的地方。萊曼想要的是你的身體,但能夠像這樣被別人渴求的機會少之又少。現在的男人大都冷淡,他們雖有欲望,但并不渴望。而這個男人卻充滿了強烈的渴望,對過了二十五歲的女人來說,這樣的男人實在……太難得了。 萊曼:保險本質上就是可笑的,不是嗎——至少是可悲的。利婭:怎么說?萊曼:買保險買的是死而不朽,不是嗎——從墳墓里頭掏錢為親人埋單,提醒他們你曾經活過?多有詩意。曾經靈魂是不朽的,而現在我們有保險。 真有意思。我們這代人結婚是為了證明自己成熟了,你們這代人為了同樣的理由而選擇不結婚。 利婭:這么說你媽媽是猶太人?萊曼:也是引發我所有內心矛盾的罪魁禍首。我猶太人那半心里住著律師和法官,而阿爾巴尼亞那半心里住著手里拿刀反政府的匪徒。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感覺你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什么人?我有,我時常會有這種感覺,很強烈;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希奧!希奧,親愛的,我沒有針對你的意思,只是想說,做了那么多分析,讀了那么多小說和那么多弗洛伊德,我們仍然像教堂墻上排列的雕像那樣晦澀難解……我們都在一個山洞里……我們進到里面,為了尋找愛情、金錢或是名譽。這里一片漆黑,像睡夢一樣漆黑,每個人都盲目地摸索著,去尋找另一個,去觸碰,渴望觸碰卻又害怕觸碰;渴望著,又害怕著。現在……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我們該如何選擇? 我們都是他腳下的塵土,在他的腳步后面翻騰;在他經過時又塵埃落定。 你看到一只青蛙的時候,永遠分辨不出這只是你見過的還是沒見過的。 一個男人要么忠于自己要么忠于別人,不可能兩者兼顧。兼顧必不可能幸福。其實大家都明白,只不過礙于道德不敢承認。人生**大定律就是背叛,要不然猶太人怎么會拿該隱和亞伯的故事當《圣經》的開頭呢?該隱認為上帝背叛了他,于是他也背叛了上帝,殺死了自己的弟弟。 上帝啊!我搞不了克己為人那一套;那不是我信仰的真理。我們從來都是利己主義者,只偶爾當當誠心祈禱的信徒。 他媽的,我不是!失敗者是按別人的想法過日子,我向來都只遵循自己的意志;就算被別人不齒,那也是我自愿的。 說到底,天底下的男人都一樣,都像是一幢有十四個房間的屋子——在臥室里陪賢惠的太太睡覺,在客廳里和光著屁股的小妞干柴烈火,在書房里和稅單斗智斗勇,在花園里給番茄澆水施肥,在地下室里制造炸彈,把一切都炸個干凈。 甲蟲的壓印,蠕蟲的爬痕,五千萬年前的甲殼動物,像一道神殿的白墻,巍然聳立……而我們就在它下面漂浮著,好像兩只在黑暗中緊緊相依的青蛙……我們濕漉漉的睫毛貼在一起。 你就像一只……巨大的蛤蜊,在海底守株待兔,等著獵物自己掉進你的嘴里;你如饑似渴,而你卻管這種饑渴叫愛情。你就是個怪物,可能你自己也清楚這一點,對嗎? 你爸的社會學水平跟他的道德水平一個等級。在你爸眼里,妻子就是一塊行走的洗碗布。 我知道我的問題在哪兒——我就是沒法站著不動等死!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只能這樣,不然就會被別人笑話——你只能優雅沉靜地站在那里,任由死神丈量你的手臂、你的肚皮和你的褲襠,*后給你穿上黑色的壽衣。可是我做不到,我不愿意!所以現在我只能跟這不合時宜的勁頭搏斗……(他跳上床,蓋住左臂,對天呼喊)……上帝賜給我這勁頭,我就要好好用它,直到我被埋進土里的那一刻!活著!活著!去他媽的死亡,去他媽的等死! 萊曼:噢,利婭,它就像一袋水泥壓在我的胸口上。利婭:你指什么?萊曼:我的稟性。 我沒有半點惡毒的想法。我那是在萬丈深淵邊上走鋼絲……堵上一切才*終找到自我!帶著你散步,從家門前經過,微微的秋風,陳列在麥迪遜大道櫥窗里的女士內衣,窸窸窣窣的……你那天穿的是塔夫綢裙子吧……還有蜷縮在你肚子里的我的骨肉——我已經徹底戰勝了罪惡感!(她走向他,成為他回想的一部分)……你整個人懶洋洋的,懷有身孕的你在路燈底下閃閃發光! (獨自一人)為什么,她越開心,我就越難過?都是這該死的客觀理性在作祟——為什么我就不能沉浸在自己的幸福里!(抬頭看希奧,心里一沉。狠下心,又振作起來)傻瓜——愛她!現在她再也奪不走你任何東西了,你可以盡情地去愛你賢惠的妻子了!(他跑向希奧,又害怕地折回來,就這樣來來回回,喘著粗氣,捂著臉)罪惡感,見鬼去吧!(再次跑向窗口……此時窗口消失,她站起身,把書放下,一臉驚詫) 感覺就像月亮在我的肚子里,太陽在我的嘴巴里,而我光芒萬丈照耀著世間……像一個行星大小的手電筒。 希奧:可這就是生活,貝茜寶貝。你必須容忍——其實我心里一直都清楚他干了什么事。其實我們心底里什么都明白,不是嗎?可日子總是要過的,寶貝——日子總是要過的……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睡在同一張床上。慢慢地就學會了容忍……這是好事,學會容忍……(發出一聲怒吼)容忍,再容忍! 但事實就是殘忍的,不然你們以為你們剛才在說什么?殘忍是因為它令人難堪,但事實一直都是令人難堪的,不然那就不是事實了!你容忍我是因為你愛我,親愛的,但除此之外不也是因為我讓你過上了好日子嗎?難道這也有什么錯嗎?女人不也是人嗎?人誰不愛榮華富貴?我不明白這有什么可恥的! 貝茜號啕大哭。悲傷像一條泛濫無著的河,先是淹沒了萊曼;然后利婭也被淚意席卷。*終希奧也被感染,無可奈何。四個人無助地捂著臉。這場景活像一場悲痛的葬禮。一群人都在哭喪,哭自身的境遇,哭愛情的挫敗,哭理性能力的罄盡。湯姆背對他們,雙手緊握,閉著眼睛,垂首祈禱。 湯姆:(注視前方)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們都不能再繼續愛他了,不然他會毀了你們。他是一根沒有盡頭的孤弦,無牽無掛。你為什么覺得這算逃避?是你的羞恥心后來終于追上了——還是事實太過于真實了?羞恥心是你*好的品德,拜托,你為什么要假裝自己戰勝了它?(突然打住,死心斷念)希奧,我們隨時可以走了。
駛下摩根山(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作者簡介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國當代杰出的戲劇家之一,與尤金??奧尼爾、田納西??威廉斯并稱為美國戲劇三大家,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著有《推銷員之死》《薩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兒子》《橋頭眺望》《墮落之后》《代價》《美國時鐘》等多部戲劇。他的作品針砭時弊、直言不諱。米勒一生獲獎無數,包括1949年普利策獎、兩次紐約戲劇評論獎、奧利弗最佳戲劇獎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