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溫度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66789
- 條形碼:9787559666789 ; 978-7-5596-667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溫度心理學 本書特色
領域先驅填補行業空白之作 全球著名的人類社會性溫度調節領域專家漢斯.羅查.伊澤曼潛心研究多年,通過本書向我們展示,溫度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安全感、分享欲、消費欲、親近感、孤獨感和幸福感的。互相撫慰,彼此親近,我們都是有溫度的人。 社交槽也會熱脹冷縮嗎?社恐應該多喝熱水嗎? 多項研究表明,只要用手握住熱飲,就能感到對方與自己更親近。或許正是這微妙的溫度提升,能夠讓人更想社交一點點。 我們會因為溫度而受到善待嗎? 在溫暖的房間中,安全型依戀的孩子更樂于分享,愿意送更多的東西給陌生的小朋友。無論是幼小的人類還是可愛的動物,都會在溫度變化的驅使下調節自己與同類的相處。
溫度心理學 內容簡介
人類織布裁衣、建造房屋、結成社區、發展科技,對外在溫度變化未雨綢繆; 同時也會抱團,通過肢體接觸和社交網絡營造溫馨的氛圍,積蓄內在能量。 季候流轉,世情冷暖,從極地到赤道,從遠古到當下,與溫度有關的策略幫助地球上的萬物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該領域的先驅漢斯.羅查.伊澤曼立足生物進化、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個維度,從人際關系、依戀、文化、健康、幸福感等主題入手,以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實驗,向我們展示外在溫度變化與我們的內心是如何相互影響的,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從中獲益。其中的關鍵往往就在我們每日可見的熱茶、冰咖啡、暖氣、空調中,而本書將讓我們獲得更系統而科學的認識。或許在越發孤獨和艱難的情形中,我們需要的正是學會為自己和他人增添一縷溫情。
溫度心理學 目錄
第1章 熱飲、電熱毯與孤獨感——溫度與人際關系 001
純粹隱喻還是生理需要? 006
讓發展與進化升溫 012
溫暖(寒涼)之時 014
依戀類型的影響 017
集中供暖蹊蹺的“勝利” 020
第2章 人體機器——溫度與體驗認知 025
從笛卡兒到圖靈 027
被挑戰的笛卡兒和圖靈 029
認知的革命 033
威廉·詹姆斯提出現代的“體驗認知” 038
概念隱喻理論 041
第3章 企鵝哈里——動物對氣溫的應對 045
節約體力 048
懶漢還是投資銀行家 051
內溫動物和外溫動物體溫策略的共享 053
冬眠、蟄伏和抱團 058
社會與生存 063
內溫?外溫?或許取決于伙伴 065
外溫動物的熱調節 068
社會性溫度調節的熱量交換 069
第4章 人類似企鵝——內部體溫調節的作用 073
與陌生人一起發抖 075
棕色脂肪組織 080
溫度,沉悶的科學 083
獨立的內恒溫器? 092
向對社會性溫度調節的體驗認知進發 095
溫度調節:沃倫·巴菲特的方式 098
進化的十字路口 101
第5章 鼠媽媽給予的溫暖——溫度與依戀 107
我們彼此依戀 110
我們不抱團,我們更愛社交 114
信譽革命蓄勢待發 118
通過依戀預測安全感 124
依戀事關代謝資源的管控 131
共同溫度調節亦與依戀有關 133
社交天氣預測 140
第6章 下丘腦之外——文化如何改變社會性溫度調節 143
深情厚誼:企鵝抱團之外的溫暖 143
進化也會影響人類 146
嬰兒肥、大腦袋、窄骨盆 148
溫度調節奠定了文化構建的基礎 152
進化打造了層疊結構 154
抱團為文化奠基 156
擴展思維 158
萊考夫和約翰遜與進化 160
下丘腦之外 170
從基因到咖啡再到技術 174
基因及文化進化的匯流 178
第7章 寒冷時節賣房背后的邏輯——營銷與溫度 183
切莫妄下結論 185
對家的依戀是一種溫度調節機制 186
不可操之過急 190
房屋同樣類似于人 193
溫度調節和情感性廣告 200
后悔所需的溫度調節成本 203
第8章 從抑郁癥到癌癥——溫度即治療 213
溫度調節及其與健康的關系 215
溫度調節功能受損在心理學方面的影響 219
抑郁癥與神經性厭食癥 221
降低體溫,提高健康水平? 226
通過溫度治療 230
癌癥、熱量及棕色脂肪組織聯系 233
同生獨死 237
不要輕信生物標志物 239
第9章 幸福的哥斯達黎加人——溫度、天氣和幸福感 243
天氣與幸福感 245
都是SAD 惹的禍 250
WEIRD 世界與真實的世界 257
從被動性到適應性 262
后 記 269
致 謝 281
注 釋 285
溫度心理學 作者簡介
漢斯·羅查·伊澤曼(Hans Rocha IJzerman)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社會心理學副教授,全球著名的人類社會性溫度調節領域專家。他在該領域的頂級媒體(包括《心理科學》《實驗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通報》等)上發表過30多篇學術論文,同時他還是《社會心理學》和《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的副主編。伊澤曼曾為《紐約時報》和《赫芬頓郵報》撰稿,接受過荷蘭國家廣播電臺的采訪,并在荷蘭和比利時的國家電視臺上嶄露頭角。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