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夢的解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59072
- 條形碼:9787531759072 ; 978-7-5317-590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夢的解析 本書特色
精神分析學說開山之作,被譽為“改變世界歷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與《天體運行論》《物種起源》并稱思想史上三大里程碑! 美國《紐約時報》盛贊!連愛因斯坦、茨威格都贊不絕口的傳世佳作! -------*---------*---------*--------*--------*--------*-------*--------為什么我們考過試后,還會重新夢到那段考試過程,鈴聲結束卻發現自己還剩一大堆題目未做,滿腦空白…… 我們為什么會焦慮?為什么會陷入“殺豬盤”?財富自由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毫不夸張地說,錯過弗洛伊德,會是一種遺憾…… 他的思想是西方乃至世界思想文化領域不可或缺的存在,美國FBI行為分析也因之衍生……
夢的解析 內容簡介
每到七月份的高考鏖戰之時,你是否會夢中驚醒:夢中自己明明會的題卻答錯,高考分數考砸等;而有些人卻從未做過此類夢——而事實是,做夢考砸的往往是那類學習成績不錯的好學生,而從未做過夢的恰恰是那些高考有些一言難盡的學生——為何不同成績、不同心緒,在夢境中表現出的內容截然相反呢? 而這些在《夢的解析》都會一一得到回答。《夢的解析》一書被譽為是精神分析領域的開山之作。它通過對夢境的科學探索和解釋,找破了幾千年來人類對夢的無知、迷信和私密感,同時揭示了左右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潛意識。通過對夢的剖析,提出“潛意識”與“俄狄浦斯情結”等重要概念,并開創性地分析了諸多理念,譬如“夢是無意識欲望和兒時欲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通的心理情緒”。這部著作標志著精神分析體系的正式建立,并深刻影響了人類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夢的解析》告訴曾經對此一無所知、充滿疑惑的人們:夢是一個人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是另外一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
夢的解析 目錄
001 **章 夢問題的學術文獻
005·**節 夢與清醒狀態的關系
008·第二節 夢的材料:夢中記憶
016·第三節 睡夢刺激與睡夢的根源
032·第四節 為何蘇醒后遺忘夢?
035·第五節 夢的心理學特性
048·第六節 夢中的倫理感情
055·第七節 夢理論與夢的功能
065·第八節 夢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關系
069 第二章 解夢的方法:對一個夢模式的分析
090 第三章 夢是一種遂愿
099 第四章 夢的歪曲
122 第五章 夢材料與夢來源
123·**節 夢中近事與無關緊要之事
141·第二節 作為夢來源的幼兒期
166·第三節 軀體性的夢來源
182·第四節 典型的夢
210 第六章 夢的工作
211·**節 壓縮工作
231·第二節 移置工作
235·第三節 夢的表現手段
255·第四節 顧及可表現性
264·第五節 夢中通過象征來表現其他典型的夢
306·第六節 例子:夢中計算與言語
320·第七節 怪誕的夢:夢中的智力表現
346·第八節 夢中的情感
368·第九節 繼發性整合
383 第七章 論夢過程的心理學
385·**節 對夢的遺忘
400·第二節 回歸
413·第三節 關于遂愿
430·第四節 通過夢喚醒夢的功能:焦慮夢
442·第五節 初級過程與次級過程壓抑
457·第六節 潛意識與意識現實
夢的解析 節選
【試讀】 序言 我在此嘗試闡述“解夢”,相信并沒有逾越神經病理學關注的范圍。因為在進行心理測驗時,夢被證明在一系列異常心理產物中居于首位,出于實際原因,在其他異常心理產物中,癔癥性恐怖癥、強迫癥和妄想癥需要醫生潛心研究。就像*終顯示的那樣——夢沒有類似的實際意義,但其作為范式而言,具有更加重大的理論價值;而不會解釋夢如何形成的人,要試圖理解恐怖癥、強迫癥與妄想癥,并且理解其在治療上的影響,將會是徒勞的。 不過,正是由于這種聯系,我們的主題才顯得如此重要,同時,這種聯系也要對本書的缺陷負責。在本書的闡述中,將會出現諸多斷面,出現斷面的原因是“成夢”這個問題所涉及的更廣泛的精神病理學問題,這些問題目前無法處理,日后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又有其他材料出現,我將會致力于研究這些問題。 …… **章 夢問題的學術文獻 在以下章節中,我會證明存在一種能夠用來解夢的心理學技巧。在應用這種技巧時,任何夢都能被證明是富有意義的心理產物,可以被列入清醒狀態下的內心活動范圍之中。我還將嘗試闡明夢的形成過程,并從這些過程中挖掘出心理力量的實質,正是這些心理力量的協同作用或相互斗爭,導致夢的產生具有奇特性和難以辨認的特點。只要能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的闡述就會中止。因為實現了這個目標以后,做夢的問題必將融入更廣泛的問題,就必須借助別的材料來解決那些問題。 我先概述一下學術界中前人對“夢”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現狀。在之后的論述過程中,對這些情況將不再贅述。盡管經過了幾千年的努力,我們對夢的科學理解仍然有限。這一點為前人所公認,所以在此列舉各種意見就顯得有些多余。 原始時代的人類是如何理解夢的,夢對原始人類的世界觀和靈魂觀的形成可能產生何種影響,這是一個具有高度趣味性的課題,我因不能詳細闡述這個課題感到非常不舍。因此,我要推薦大家讀一讀約翰·盧伯克、赫·斯賓塞、愛·伯·泰勒等人的知名著作,在此我只補充一點:只有完成呈現在眼前的“解夢”任務后,我們才能真正把握這些問題與推測的意義。 史前人類對夢的見解顯然影響著古典時期各民族對夢的評價。他們假設,夢與他們所深信的一個超自然世界有聯系,夢會帶來諸神與魔鬼的啟示。此外,他們還堅信,對做夢者而言,夢是意味深長的,通常能預示未來。然而,夢在內容與表現形式上的迥異讓人們難以用一種統一的概念去理解它,這讓人們不得不根據夢的價值與可靠性對其進行區分與歸類。 古典時期的各個哲學家對夢的評價高低顯然依賴于他們心中所愿承認的占卜術的地位。在亞里士多德兩部探討夢的著作里,夢已經成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他說,夢并非神賜,夢沒有神性,卻可能具有魔性,因為自然的確有魔力。“夢沒有神性”指的是夢并非源于超自然的啟示,而是產生于人類精神活動的規律。夢被亞里士多德界定成睡眠者在睡眠過程中的心理活動。 亞里士多德了解夢的若干特點,如夢會把人在睡眠期間感受到的輕微刺激放大成劇烈刺激(“人們相信,哪怕身體的關節只是發生微不足道的升溫,正在做夢的人也會感到從火中走過般的灼燒感”),他由此得出結論:夢很可能會把白天未曾注意到的身體變化的先兆透露給醫生。 眾所周知,亞里士多德之前的古人并不認為夢是睡眠過程中的心理活動,他們認為夢來自神靈的啟示。我們在解夢時隨時能發現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觀點,這兩種觀點早已萌芽。人們區分出真實的、寶貴的夢,并把它賜予睡眠者,認為此種夢境是為了向他發出警告或是預示未來;而人們又區分出空洞的、虛幻的夢,認為此種夢境是為了把睡眠者引入歧途或是將其毀滅。 格魯佩依據馬克羅比烏斯與阿特米多魯斯的劃分,進行了復述:“人們把夢分成兩類。一類只受現在(或過往)的影響,對未來無關緊要,這類夢包括失眠,它能直接再現已有的想象或其對立物,如饑餓或飽食;這類夢也包括幻覺,它能擴展已有的想象,如夢魘。另一類夢正好相反,它能決定未來,屬于這一類夢的有:其一,人在夢中直接接受的預言(神的回話、神示);其二,對將要面臨的事件的預報(視力);其三,象征性的、需要解釋的夢。該理論流行了幾個世紀之久。” 與這些對夢的紛繁評價緊密相關的是“解夢”任務。一般來說,人們期待夢給予重要的啟示,但并非所有的夢都是容易理解的。人們無從得知,某個費解的夢是否確實是意味深長的,因此人們一直在努力尋找明晰而意味深長的內容,以代替夢中令人費解的內容。在古典時代晚期,來自達爾迪斯的阿特米多魯斯被視為解夢者中*大的權威,其著作《解夢》所述之詳盡,已足以彌補不少缺憾。 在近代科學出現之前,古人對夢的見解必定與其全部世界觀完全一致,他們習慣將其世界觀投射到外部現實世界中。這能夠解釋人在夢醒后,仍對清晨殘留的夢留有印象,并且與其他心理活動相反的是,這些印象中似乎有全然陌生的東西,仿佛源自另一個世界。此外,如果認為“夢的超自然來源學說”在我們的時代缺乏擁護者,那就大錯特錯了。除了虔信派與神秘主義學者(他們占據著超自然領域剩余部分的統治地位,直至這些部分也有了科學的解釋)外,人們也遇上了感覺敏銳、反感一切冒險離奇之事的學者,在信仰上,他們相信超凡力量的存在和影響,并試圖將其信仰依托在夢的不可解釋性上。還有某些哲學流派,如謝林的追隨者,他們重視夢,這意味著,在古典時期,人們認為夢具有神性這一觀念是毫無爭議的。而關于夢能否預知未來的探討仍未結束,這是因為心理學的解釋還不足以應對大量累積的材料,而每個堅持科學思想方法的人都傾向于駁回此類說法。 我們之所以覺得書寫人類對夢的科學認知史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是因為這種認知盡管在某些方面富于價值,發展前景卻未可知,而且因為沒有得到可靠的研究結果可為后來者做基礎,使得每個新來的研究者都必須重新著手解決同樣的問題。如果要遵循研究者們的時間順序,列舉其對夢的問題所表達過的觀點,那么我就得放棄描繪人們對這一問題認識現狀的清晰全貌,因此我選擇先跳過那些研究者的觀點,直接研究這一主題。在文中,談及關于夢的問題,引述相關文獻中的材料都會注明出處。 由于文獻資料分散,難以全部把握,因此只要我的描述中沒有遺漏基本事實和重要觀點,還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諒解。 直到不久前,大多數研究者都還傾向于將睡眠與做夢聯系起來,通常還會補充對精神病理學中相似情形的評價,談到一些與夢相似的現象,諸如幻覺、幻視等。而在*近的研究中,人們開始限制研究的主題,比如把夢作為一個單獨的課題來考量。我愿把這種變化歸因于人們信念的流露:只有通過一系列細節研究,才能使如此模糊的事物變得清楚明了。我能夠提供的別無他物,正是這種細節研究,而且是極具心理學特性的研究。我鮮有機會研究睡眠問題,因為它本質上是個生理學問題,即使睡眠特性必定影響著心理系統機能的變化。 對夢現象的科學探索讓我們提出了下列問題,它們之間免不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概念交叉。 …… 第二節 夢的材料:夢中記憶 無論以何種方式,組成夢境的一切材料皆源自人所經歷的事,它們在夢中被回憶、再現,這點毫無爭議。不過,如果認為夢境與清醒狀態的關聯是顯而易見的,這會令人產生誤解。倒不如說,我們必須用心尋找這種關聯,因為它長時間處于隱藏狀態中。其原因在于,夢的記憶功能所表現出的若干特性雖然常常被人談論,但迄今為止還是很難解釋,因此用心調查這些特性還是有必要的。 首先,在夢境中出現的材料,人們在清醒后并不認為自己清楚地知道或經歷過它。人們能清楚地回憶起夢到的內容,卻回憶不起來什么時候經歷過它。人們一直不清楚夢是如何汲取這些材料的,于是就認為夢具有獨立性。直到很長時間以后,一次新經歷引起對早已被遺忘的舊時經歷的回憶,夢的來源才得以被揭示。于是,人們不得不承認,在夢里知道且回憶過的事,在清醒狀態下是無法回憶起來的。 德爾伯夫根據自身的做夢經歷講述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他在夢中見到其宅院被雪覆蓋,兩只小蜥蜴被埋在雪中,幾乎已被凍僵。作為一個愛護動物的人,他拾起了這兩只小蜥蜴,把它們焐熱,并把它們送回土墻中的小洞穴里。此外,他還給它們塞了幾片蕨類植物的葉子,他知道蜥蜴很喜歡吃這種葉子。在夢里,他知道這種植物的名稱——Asplenium ruta muralis。夢在繼續,在經過一個插曲后又回到了蜥蜴身上。讓德爾伯夫驚訝的是,夢里又來了兩只小蜥蜴在剩余的蕨葉上大吃特吃。然后他把目光轉到空地上,又看見第五只、第六只蜥蜴正爬往墻上的小洞穴。*終,蜥蜴在整條道路上排成了一列,都朝著同一方向爬去。 在清醒時,德爾伯夫只知道很少幾種植物的拉丁文名稱,他并不知道蕨類植物的名稱。令他大為驚訝的是,確實存在一種叫這個名字的蕨類植物,其正確名稱是卵羽鐵角蕨,僅與夢中所記稍有差異。或許人們并不會認為這是一種巧合,但令德爾伯夫感到費解的是,他是如何在夢里得知這種植物的名字的呢。 這個夢發生于1862年。16年后,這位哲學家在探望一個友人時,在友人家中看見了一本小紀念冊,其中夾著一些干花。在瑞士的某些地區,這種花是作為紀念品出售給外地人的。回憶頓時涌上他的心頭,他打開植物標本,在其中發現了他夢到過的那種蕨類植物,并認出了上面所附的拉丁文名字正是他自己的筆跡。現在,事情的來龍去脈便已明晰。1860年,也就是他夢到蜥蜴的兩年前,這位友人的一個姐姐在蜜月旅行中拜訪了德爾伯夫。當時,她把要給弟弟的這本紀念冊帶在身邊。德爾伯夫在一位植物學家的口授下,花了很大力氣給每種曬干的植物都寫上了拉丁文名稱。 還有一次意外的運氣讓德爾伯夫有機會追溯到此夢另一部分的來源,這個例子更值得與大家分享。那是在1877年的一天,他無意中翻開一本舊畫報,在其中一幅畫里看到了排成一列的蜥蜴,與他1862年夢見的情景一模一樣。這本畫報的出版年份是1861年,德爾伯夫這才想起,自這份畫報發行時起,他就一直訂閱。 夢可以支配人清醒過來時已然忘卻的回憶,這是一件值得關注且意義非凡的事。我想再舉幾個“記憶增強”的夢的例子,以引起大家的關注。莫里曾說過,有段時間,他白天經常想到“米西當”一詞。他知道,那是一座法國城市的名字,除此之外對其一無所知。有一天夜里,他夢見與某個人閑聊,那人告訴他自己來自米西當。莫里對他提出這座城市在何處的問題,他給出的回答是:米西當是多爾多涅省的一座縣城。醒來后,莫里并不相信夢里得到的這個答案,而地理辭典卻告訴他,這個答案是正確的。這個事例證實了在夢中,你確實知道得更多,卻并未追蹤到這些早已被遺忘的知識來源。 耶森在《試論心理學的學術根據》一書中講述了一個類似的更古老的夢:“老斯卡利杰爾的夢也與此類似。他寫了一首詩來稱贊維羅納的名人,有個自稱布魯尼奧盧斯的人出現在他的夢中,抱怨自己被他忘記了。斯卡利杰爾雖然想不起來曾經聽說過他,但還是為他寫了詩。后來,斯卡利杰爾的兒子在維羅納獲悉,以前那里確實有位著名的批評家名叫布魯尼奧盧斯。” 德埃爾韋·德圣德尼侯爵講述過一個記憶增強的夢,此夢具有鮮明的特色,在隨后的一個夢里得到了確認:“我有一次夢見一個金發女郎正與我的姐姐閑聊,還把她的刺繡作品拿給我姐姐看。在夢里,我覺得她很面熟,甚至以為自己曾多次見過她。夢醒后,這張臉還鮮活地出現在我面前,而我卻無法認出她。當我又睡著時,她的形象再次出現在我的夢中。在新做的夢中,我就與她攀談,問她,我是否曾經有幸在某處見到過她。‘當然啦,’她答道,‘您只要回想一下波爾尼克海濱浴場就知道了。’我馬上就醒了過來,現在,我確定自己能夠想起與夢中這張嫵媚的臉龐相關聯的細節。” 這位侯爵還曾講過:有一次,他認識的一位音樂家在夢里聽到了一段旋律,他覺得這是一段全新的旋律。若干年后,這位音樂家在一本舊樂曲集里發現了它,可他想不起來自己以前是否翻開過這本集子。
夢的解析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終生從事寫作和臨床治療。他的思想極為深刻,探討問題中,往往引述歷代義學、歷史、醫學、哲學等材料。他提出了自戀、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結構論等重要理論,使精神分析成為了解全人類動機和人格的方法。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夢的解析》《多拉的分析》《性學三論》《精神分析運動史》《圖騰與禁忌》等。 朱更生,著名德語翻譯家,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文學專業,供職于浙江大學德國學研究所。其主要譯作《夢的解析》為國內少有的權威版本。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