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優質飼用牧草栽培與利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529399
- 條形碼:9787565529399 ; 978-7-5655-293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優質飼用牧草栽培與利用 內容簡介
《優質飼用牧草栽培與利用》共分為29章,主要介紹了適合內蒙古地區種植的29個優質飼用牧草品種,包括各種牧草的起源與分布、主要價值與利用、植物學特性、生物學特性和主要栽培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同時,對各種牧草種植的關鍵技術做了詳細的介紹,包括播種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收獲和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 《優質飼用牧草栽培與利用》便于廣大農牧戶、種養合作社和相關企業借鑒參考,了解牧草種植的基本知識,解決牧草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也能對科學種植牧草、發展草食型畜禽養殖、增加收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優質飼用牧草栽培與利用 目錄
**節 概述
第二節 燕麥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燕麥的主要栽培技術
第四節 燕麥的病蟲害防治
第五節 主推國產燕麥草品種介紹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老芒麥
**節 概述
第二節 老芒麥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老芒麥的主要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新麥草
**節 概述
第二節 新麥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新麥草的主要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黑麥草
**節 概述
第二節 黑麥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黑麥草的主要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無芒雀麥
**節 概述
第二節 無芒雀麥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無芒雀麥的主要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披堿草
**節 概述
第二節 披堿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披堿草的主要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冰草
**節 概述
第二節 冰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冰草的主要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羊草
**節 概述
第二節 羊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羊草的主要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第九章 早熟禾
**節 概述
第二節 早熟禾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早熟禾的主要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第十章 賴草
**節 概述
第二節 賴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節 賴草的主要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蘇丹草
**節 概述
第二節 蘇丹草的特征特性
……
第十二章 芨芨草
第十三章 紫花苜蓿
第十四章 黃花苜蓿
第十五章 箭筈豌豆
第十六章 草木樨
第十七章 沙打旺
第十八章 檸條錦雞兒
第十九章 羊柴
第二十章 三葉草
優質飼用牧草栽培與利用 節選
《優質飼用牧草栽培與利用》: 第四節 紫花苜蓿的病蟲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1.苜蓿霜霉病 葉面正面出現褪綠斑,形狀不規則,無明顯邊緣,葉片背面有灰白色(淡紫色)的霜狀霉層,外圍呈黃色,葉片多向下卷曲。受害植株莖稈扭曲,變粗,節間縮短,全株褪綠。孢子產生時病斑變成灰褐色,易脫落。苜蓿霜霉病主要在川塬灌區和陰濕地區發生,發病較早,始發于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一般在6月初和7月底有2個發病高峰,8月下旬病害基本停止。 2.苜蓿銹病 受害葉片先出現褪綠色小斑,后病斑稍隆起呈皰疹狀,近圓形或橢圓形,后皰疹狀病斑表皮破裂散出棕紅色粉末狀夏孢子堆,葉片皺縮、卷曲,甚至脫落。嚴重時,莖稈也可受侵染。苜蓿銹病以干旱半干旱地區為主要發生地,以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盛發。 3.苜蓿白粉病 發病初期,葉、莖稈或莢果上有白色霉層,后逐漸擴大,產生分生孢子,發病后期病斑覆層出現灰色或淺褐色閉囊殼,上有黃色或黑色小點,植株生長不良,易落葉。以干旱半干旱地區發病*為嚴重,高寒陰濕地區次之,川塬灌區偶有發生,5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均有發生。。 4.苜蓿褐斑病 由苜蓿假菌盤引起,發病初期,莖、葉、莢果上均出現點狀淺褐色綠斑,后擴大呈圓形,多發于下部莖、葉,再蔓延于上部嫩梢葉片。后期病斑出現褐色的盤狀隆起(子囊盤),葉片變黃脫落。苜蓿褐斑病主要發生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 5.苜蓿黃斑病 受害葉片上初期出現淺褐色的小點,后擴大成褪綠斑,隨之變為黃色的大斑。病斑呈扇狀、條斑狀或圓形。病葉干枯,提前脫落。后期病組織上出現許多橙黃色至黑色的杯狀小點,即病菌的子囊盤,多生于死亡的葉背上。發病時間為5-8月,主要為害幼齡苜蓿和頭茬苜蓿,但高寒陰濕地區的苜蓿在陰雨低溫條件下發病*為嚴重。 6.苜蓿炭疽病 植株莖、葉、莢果均受侵染,根莖部*易受害發病,植株枯萎,嚴重時造成死亡。植株細小,生長不良,常引起草地出現裸地。病斑稍凹陷,邊緣呈褐色,邊緣以內呈甘草色,上生許多黑色小點。發病嚴重時,病斑可環繞莖部或多個病斑互相連接,造成莖的折斷。以6月上旬至9月上旬為發病的高峰期。 7.苜蓿根腐病 苗期葉片發黃,植株萎蔫倒伏。成株發病的典型癥狀是根部皮層組織至木質部變為黃色至褐色,主根上的病斑邊緣不清。苜蓿根腐病主要發生在高寒陰濕地區和川塬灌區的越年生苜蓿,特別是5月和8月的低溫陰雨和灌水,使苜蓿極易發生根腐病,造成苜蓿地成片枯死裸露。 二、主要蟲害 1.苜蓿蚜蟲 蚜蟲主要有豌豆無網長管蚜、苜蓿無網長管蚜和苜蓿斑蚜。川塬灌區以前2種居多,陰濕山區則多發苜蓿斑蚜。蚜蟲為害時多聚集在苜蓿的嫩莖、葉,幼芽和花器的各部位上,以刺吸口器吸取汁液。被害植株葉片卷縮,蕾和花變黃脫落,影響生長發育、開花結實和牧草產量,嚴重發生時田間植株成片枯死。蚜蟲的蜜露常引起葉片發霉,直接影響牧草的產量和質量。蚜蟲主要在川塬灌區和陰濕山區發生為害,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有2個發生高峰期。 2.薊馬 薊馬主要為害葉片、芽和花等部位。苜蓿嫩葉被薊馬嘬吸后出現地圖狀白色斑點,致葉片卷曲以至于枯死。生長點被害后發黃、凋萎,導致頂芽不能繼續生長和開花。薊馬在花期為害*嚴重,它在花內取食,搗散花粉,破壞柱頭,吸收花器營養,造成落花落莢,引起種子皺縮減產。蟲口密度大時,葉片從邊緣開始干枯,狀如火燒,導致植株生長停止。薊馬在苜蓿上均有為害,尤以開花期和接近開花期的苜蓿地多發,4月下旬到8月下旬為發生高峰期。 3.潛葉蠅 潛葉蠅以幼蟲潛居在苜蓿葉片的上、下表皮中,刮食葉肉,邊食邊往里邊鉆,食量隨蟲體增大而增加,潛道由葉緣開始彎曲延伸。當1個葉片上幼蟲數量多時,潛道互連成片,致葉枯萎。葉片受害時大部分葉綠素被破壞,只剩下表皮和葉脈,嚴重時下部葉片全部枯死。幼蟲在葉片內潛食葉肉,造成盤旋形彎曲道,食痕呈白色。成蟲將卵產于葉組織內并吸食葉面,食道多呈釘孔狀。潛葉蠅為害可使葉片質量降低,光合面積減少并致落葉,阻礙植株生長,導致產草量下降和蛋白質含量降低。3月下旬到5月下旬是為害*嚴重的時期,并有春、秋兩季為害較重的特點。主要發生地為川塬灌區,干旱半干旱區和高寒陰濕區較少。 4.斜紋夜蛾 苜蓿夜蛾的幼蟲多在葉面取食葉肉,2齡后從葉片邊緣向內取食,形成不規則的缺刻。幼蟲也常喜歡鉆蛀寄主植物的花蕾、果實和種子。一般在8-9月局部較大發生。由于幼蟲多取食葉片,短時間內的大量取食,有時1周內將受害苜蓿的葉片全部吃光,只剩下莖稈。 ……
優質飼用牧草栽培與利用 作者簡介
王鳳梧,男,漢族,中中國共產黨黨員員,研究員,農學本科。現任烏蘭察布市第五屆政協常委兼農牧業專委會副主任,烏蘭察布市農林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執行專家組成員與烏蘭察布綜合試驗站站長,烏蘭察布市燕麥院士專家工作站和烏蘭察布市燕麥產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負責人,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專業學位研究生兼職第二導師。 先后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課題6項,主持或參與國家、省部級和市級在研課題10余項;2次獲評部級先進個人,獲評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批“草原英才”工程高層次培養人才: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2項,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豐收獎6項,市科學技術獎1項;主持鑒定成果3項;參與發明實用新型專利6項,登記燕麥品種1個,主持編制地方行業標準2項,參與起草制定地方行業標準19項,主編著作2部,參編出版著作10部,參編登記軟件著作權2項,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