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江南六朝考古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80534
- 條形碼:9787214280534 ; 978-7-214-28053-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江南六朝考古學研究 本書特色
★研究江南六朝社會特征、文化特質的重要考古學專著
考古是一門研究時空的學問。本書涉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史無前例的南北分裂長達400年、眾多民族和地域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代。六朝被許多人視為偏安王朝,卻給中國文化及國際秩序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本書通過考古學研究,以簡明精煉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片資料,揭示當時南北社會、文化的真實面貌,歸納南方尤其是江南的社會特征及其歷史意義,為六朝歷史文化信息添加了豐厚的一筆。
★用掘地三尺的考古發現,滿足對中國歷史的好奇
在方法上,作者以物質文化的載體——遺存、遺物為研究對象,基于出土的魏晉南北朝文物和陵墓資料,通過觀察和分析、對比南北差異,讓湮沒在歲月中的江南六朝文明,逐漸清晰、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眼前,用考古大大豐富了歷史圖景。
★ 100余幅珍貴的考古圖片,帶你走進考古現場
本書包含105幅資料圖片,并附有詳細的圖版出處說明。其中既有作者引用、改繪或繪制的陵墓遺址平面圖、剖面圖、復原圖,也有精心測繪、描摹或拍攝的金屬工藝文物圖,多角度展示考古細節,為光輝璀璨的文明呈現物證,令人感受到考古發現的嚴謹之美。
中國江南六朝考古學研究 內容簡介
公元3至6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處于南北分裂、族群對峙的時代。本書關注當時南方社會的發展演變,指出六朝政權是南方地區首次出現的“正統”中國王朝,對中國文化和國際秩序的影響不可忽視。 本書作者基于考古調查與發掘所獲資料,結合自己對南京和周邊地區遺跡、陵墓的實地調查,對南北方陵墓和金屬類文物展開廣泛的分析和比較,勾勒江南六朝社會的共性和變遷,揭示其鮮明的江南地域特征,指出江南與中原之間在思想和價值觀等文化層面存在本質性差異,從而明確了江南六朝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中國江南六朝考古學研究 目錄
編 南北朝陵墓的世界
前 言 3
章 江南六朝的帝王陵墓 7
節 東吳帝陵與宗室墓葬 7
第二節 東晉帝陵 16
第三節 南朝帝陵與王侯墓葬 19
第四節 江南六朝陵墓的特征 37
第二章 華北中原地區陵墓及其特征 40
節 曹魏、西晉陵墓 40
第二節 北魏帝陵 49
第三節 東魏、北齊帝陵 56
第四節 西魏、北周帝陵 60
第三章 陵墓的外部空間 69
節 江南六朝墓墓外空間的特征 69
第二節 南北陵墓的外部空間 76
小 結 80
第四章 東晉南北朝墓葬的墓室空間 81
節 東晉南朝墓葬墓室形制的問題 81
第二節 再論“凸”字形墓出現的背景 85
第三節 墓室的性質與空間概念 92
第四節 東晉南朝的墓室空間 98
第五節 十六國北朝的墓主畫像 111
第六節 圍繞墓主的墓室空間結構 127
小 結 136 第二編 晉式金屬帶具研究
第五章 晉式金屬帶具的研究史 141
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發現與命名 141
第二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性質 144
第三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產地與發展趨勢 145
第四節 圍繞材質與古代科學技術史的爭論 149
第六章 晉式金屬帶具的發展過程 153
節 晉式金屬帶具各部位的名稱 153
第二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紋樣 155
第三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制作技術 166
第四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編年 168
第五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發展過程 176
小 結 178
第七章 三燕金屬帶具的相關問題 180
節 中國東北地區金屬帶具概觀 181
第二節 三燕金屬帶具的新發現 184
第三節 遼寧金屬帶具的變遷 187
小 結 192
第八章 晉式金屬帶具的造型樣式與思想內涵 195
節 新資料的情況 195
第二節 兩種晉式金屬帶具 197
第三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傳播與發展——基于遼寧地區的情況
200
第四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思想內涵 203
小 結 206
第九章 晉式金屬帶具的形成背景 207
節 東吳薛秋墓概要 207
第二節 東吳薛秋墓出土金屬帶具的特征 210
第三節 東吳薛秋墓出土金
中國江南六朝考古學研究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藤井康隆,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科考古學專業博士課程畢業,文學博士。歷任見晴臺考古資料館學藝員、名古屋市政府教育委員會文化遺產保護室學藝員,2021年起任國立佐賀大學藝術與地域設計學部準教授(博物館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六朝考古、博物館學、文化遺產、東亞考古。2019—2020年,作為日本政府文化廳對外派遣研修員,赴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研修,對六朝考古遺存及博物館展開實地調查和研究。
譯者簡介:
張學鋒,1962年生。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學士、碩士學位,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漢唐考古與歷史研究、古代東亞文化交流研究。
劉可維,1981年生。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學士、碩士學位,日本九州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漢唐歷史學與考古學研究。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