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創新賽事案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76552
- 條形碼:9787511576552 ; 978-7-5115-765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創新賽事案例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為關于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的學術著作。區域國別研究素養與能力是“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各項涉外人才培養的**要素之一。
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創新賽事案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匯編作者在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帶領學生做的創新創業實踐案例,總結其中的經驗,以期為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探索可行之道。 本書案例從三種路徑進行探索:政治外交、經貿文化、國際治理。每個案例均由項目緣起、項目過程、結項材料、后續發展、團隊檔案及導師感悟構成,對培養區域國別研究人才的學校及相關部門具有借鑒指導意義。
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創新賽事案例研究 目錄
省級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研究 / 001
一、選題緣起 / 001
二、項目申報 / 003
三、項目建設 / 016
四、項目結項 / 029
五、后續發展 / 043
六、團隊檔案 / 043
七、導師感悟 / 045
影像史學視角下中國海外機構與人員緊急避險研究 / 047
一、選題緣起 / 047
二、項目申報 / 048
三、項目建設 / 069
四、項目結項 / 078
五、后續發展 / 089
六、團隊檔案 / 090
七、導師感悟 / 092
渝宴及其市場開發研究 / 093
一、選題緣起 / 093
二、項目申報 / 096
三、項目建設 / 114
四、項目結項 / 132
五、后續發展 / 143
六、團隊檔案 / 143
七、導師感悟 / 145
駐渝使領館歷史資源整理與使領館區建設研究 / 146
一、項目緣起 / 146
二、項目申報 / 148
三、項目建設 / 168
四、項目結項 / 175
五、后續發展 / 179
六、團隊檔案 / 180
七、導師感悟 / 182
中歐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比較研究 / 184
一、選題緣起 / 184
二、項目申報 / 185
三、項目建設 / 209
四、項目結項 / 222
五、后續發展 / 231
六、團隊檔案 / 232
七、導師感悟 / 234
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創新賽事案例研究 節選
省級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研究 ——以重慶為例 郝楠 一、選題緣起 “省級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研究——以重慶為例”是項目團隊于本科二年級開始的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如今回望,該項目的緣起應當頗具代表性,即以學生科研熱忱為基礎,同時輔以導師學術興趣的引領。 學生層面,項目團隊成員均為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12級的學生,專業分別為英語(國際關系)和英語(公共外交)。帶有專業方向的英語專業是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一大特色,旨在融合語言技能與知識專業。2012年入學以后,截至著手申請課題的大二下學期,團隊成員在學習英語語言文化的同時,也相繼學習國際關系史、國際政治概論、公共外交導論等專業課程,對于國際關系、外交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由此被激發出濃厚的學術研究興趣。 因為當時的一些契機,項目負責人參與到重慶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一些外事活動中,對于地方政府的對外交往產生了興趣。項目負責人觀察到,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學者,大多對中國外交及中央層面的外交機構有所了解、饒有興趣。但由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地方層面的外事活動在數量上和頻次上早已是活躍主體,更直接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沿著這一路徑,項目負責人咨詢了課題導師。在導師的引導下,團隊將研究問題鎖定在中國地方政府的外事機構對于其外交態勢是否有影響、有何影響、如何影響上。 導師層面,課題導師當時入校執教國際關系方面專業課程不久,學術背景包括工商管理與國際政治。在其主攻的巴西國別研究之外,課題導師也對中國外交、地方外事等抱有興趣,且因為課題研究、邀請供稿等契機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有較多的接觸。 課題導師注意到,中央層面,外交機構設置完善,不同部門處理不同領域的事務。非專職外交部門設有對外機構,與專職外交部門協調處理其對外事務。專職外交部門會因為外交事務本身的跨領域性質,和其他部門進行協調。這方面,有較多的學者進行研究,各方面的進展也頗為充分。然而,在日益頻繁和龐雜的外事活動的地方層面,學界對其研究和了解則并不充分,需要補充。課題導師在得知團隊的選題方向后,也就順理成章地與團隊共同確定了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與地方對外交往態勢的課題,并進一步幫助團隊將研究選題確定為省級地方政府。 *終,課題的研究緣起正如申報書中所闡述的: 中國的地方政府對外交往在現實中同時承受著中國外交日益頻繁化、多軌化、多層化的“推力”與全球化中多國際行為體密切交往的“拉力”。面對新的形勢,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情況如何?同級地方政府外事機構的設置情況是否一致?地方政府的對外交往態勢如何?是否仍沿襲改革開放前30年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中心的職能設置?如是,是否應當有所轉變?進一步來說,地方政府的外事機構設置與其對外交往態勢呈何種關系? 本課題即希望通過以中國省級地方政府為例,研究其對外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及其二者關系,回答上述問題,形成理論框架與分析路徑,以資分析重慶直轄以來的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的情況與二者關系,為重慶的對外交往與綜合發展貢獻理論思考與政策建議,并嘗試基于重慶的經驗,為新時期中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對外交往的協同發展提供新的理論視角。 二、項目申報 2014年4月2日,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務處印發《關于2014年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教務處〔2014〕15號)。與課題導師達成意向后,項目負責人組建了團隊,并正式開始著手課題申報工作。 在課題導師的指導下,團隊先是學習了國家社科基金的成功申報書案例,并經過反復討論,形成了課題研究及建設的框架。該課題首先在校內層面成功獲得立項,隨后被推薦至重慶市教委,而后又成功立項為市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如下表)。 (一)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申報書 1.基本情況 (見下表) 2.立項依據 (一)研究目的 伴隨著中國的和平發展與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中國的地方政府對外交往在現實中同時承受著中國外交日益頻繁化、多軌化、多層化的“推力”與全球化中多國際行為體密切交往的“拉力”。面對新的形勢,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情況如何?同級地方政府外事機構的設置情況是否一致?地方政府的對外交往態勢如何?是否仍沿襲改革開放前30年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中心的職能設置?如是,是否應當有所轉變?進一步來說,地方政府的外事機構設置與其對外交往態勢呈何種關系? 本課題即希望通過以中國省級地方政府為例,研究其對外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及二者關系,回答上述問題,形成理論框架與分析路徑,以資分析重慶直轄以來的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的情況與二者關系,為重慶本土的對外交往與綜合發展貢獻理論思考與政策建議,并嘗試基于重慶的經驗,為新時期中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對外交往的協同發展提供新的理論視角。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中國省級地方政府的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及二者關系為研究對象,并基于此分析重慶直轄以來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及二者關系,以貢獻理論思考與政策建議。按照研究過程的邏輯順序,本研究將在過程中采取縱向與橫向,一般與典型相結合以分析地方政府對外交往問題。 1.中國省級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研究 本部分將收集整理中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政府現行的外事機構的機構設置情況,分析其機構設置的共性與個性,概括其外事機構設置的基本態勢與特征。結合各省(區、市)實際情況,研究其機構設置的原因與職能定位。 2.中國省級地方政府對外交往態勢研究 1997年,國家提出“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省級地方政府因而獲得了更大的對外交往機遇與空間。本部分將梳理各省級地方政府1997年以來對外交往態勢的情況。根據友好城市、姐妹城市等對外交往情況的調研,著力對其對外交往的價值訴求、交往對象、內容、頻次、強度等內容進行文本解讀、個案分析、比較分析和回歸分析,力求客觀、全面地掌握地方政府對外交往現狀,把握當今中國地方政府對外交往的態勢,分析其所呈現的特性和趨勢。 3.中國省級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關系研究 本部分將根據已得出的理論視角,分析現行的省級政府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建構起一個省級政府外事機構設置影響其對外交往的解釋框架,進而形成一套解釋省級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影響其對外交往的新理論。 4.案例研究:重慶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研究 本部分將利用本課題研究得出的理論框架,選取同樣是1997年直轄的重慶作為典型案例進行針對性研究。以《重慶日報》的外事新聞報道、重慶外辦相關信息等作為事實與數據來源,研究其直轄以來,外事機構設置與對外交往態勢的情況,以及其外事機構設置對其對外交往態勢的影響,從而緊密聯系重慶本土的發展,為重慶的發展貢獻理論思考與政策建議。 5.中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對外交往協同發展的理論研究 本部分將根據已得出的理論框架與重慶案例的分析路徑,嘗試為新時期中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對外交往的協同發展提供新的理論視角。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創業項目的動態行業現狀、發展趨勢) 本研究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與地方政府對外交往態勢。針對這兩個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研究成果。 1. 地方政府外事機構設置方面 從研究內容上看,當前專門性的文獻資料論述這一方面的理論較為缺乏。更多的是論述一般的行政組織機構設置理論或政府對內機構設置。從研究方法上看,當前的研究仍局限在傳統的行政組織學視角思考對內行政組織的問題。 2.地方政府對外交往態勢方面 從研究內容上看,由于地方政府對外交往這一范疇首先由西方人提出,稱之為次國家政府外交,但主要集中于美國等聯邦制國家或西方發達國家,且外事工作的實務操作較多,理論建設不足。對于中國這樣的單一制國家以及特殊國情研究相對欠缺。國內陳志敏教授的《次國家政府與對外事務》,填補了國內研究次國家政治與國際政治間互動關系的空白,此后一些學者開始從不同的視野研究地方政府的對外交往,如王逸舟提出了中國“次中央單位”,方長平提出將中國的對外政策的國內政治列入議程,鄭煥禹闡述地方政府推動下的對外經濟交流擴大和國家凝聚力的關系等。從研究方法上看,多數學者采用的是歷史學、行政學、政策性研究,而從外事機構的設置視角切入分析地方政府對外交往態勢的研究較為少見。
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創新賽事案例研究 作者簡介
諶華僑,管理學學士,法學博士,四川外國語大學金磚國家研究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區域國別研究、巴西綜合研究、中巴關系研究。主持或參與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多項,發表中英文論文多篇,出版專著《經濟視角下的中國與巴西關系研究》,編著中英文論文集《中國與巴西:發展與聚焦》,編著《海外緊急避險研究:典型問題與影像案例》《趣味外交學》,主編中英文教材《國際會議》,合著《金磚國家人文交流》,參與翻譯著作《金融大崩潰:貪婪時代的終結》(第二版)。曾赴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巴西利亞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訪學。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