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長恨歌 本書特色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病中的中國作家協會主席茅盾致信作協書記處:“親愛的同志們,為了繁榮長篇小說的創作,我將我的稿費二十五萬元捐獻給作協,作為設立一個長篇小說文藝獎金的基金,以獎勵每年*優秀的長篇小說。我自知病將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昌盛!”
茅盾文學獎遂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高獎項。自一九八二年起,基本為四年一屆。獲獎作品反映了一九七七年以后長篇小說創作發展的軌跡和取得的成就,是卷帙浩繁的當代長篇小說文庫中的翹楚之作,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的、持續的影響。
人民文學出版社曾于一九九八年起出版“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先后收入本社出版的獲獎作品。二〇〇四年,在讀者、作者、作者親屬和有關出版社的建議、推動與大力支持下,我們編輯出版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此后,伴隨著茅盾文學獎評選的進程,我們陸續增補新獲獎作品,力求完整呈現中國當代文學*高獎項的成果,使其持續成為讀者心目中“茅獎”獲獎作品的權威版本。現在,我們又推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典藏版)”,以滿足廣大讀者和圖書愛好者閱讀、收藏的需求。
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典藏版)”的編輯過程中,我社對所有作品進行了版式統一以及文字校勘;一些以部分卷冊獲獎的多卷本作品,則將整部作品收入。
感謝獲獎作者、作者親屬和有關出版社,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當代長篇小說創作和出版做出自己的貢獻,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的優秀作品。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
長恨歌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從此開始命運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絲雀”,使她從少女變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王琦瑤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在艱難的生活與心靈的糾結中生下女兒薇薇并將她撫養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女兒同學的男朋友為了金錢,使王琦瑤命喪黃泉。 本書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長恨歌 目錄
**部
**章 1.弄堂 2.流言 3.閨閣 4.鴿子 5.王琦瑤
第二章 6.片廠 7.開麥拉 8.照片 9."滬上淑媛" 10.上海小姐 11.三小姐
第三章 12.程先生 13.李主任
第四章 14.愛麗絲公寓 15.愛麗絲的告別
第二部
**章 1.鄔橋 2.外婆 3.阿二 4.阿二的心 5.上海
第二章 6.平安里 7.熟客 8.牌友 9.下午茶 10.圍爐夜話
第三章 11.康明遜 12.薩沙 13.還有一個程先生
第四章 14.分娩 15.“昔人已乘黃鶴去” 16.“此處空余黃鶴樓”
第三部
**章 1.薇薇 2.薇薇的時代 3.薇薇的女朋友 4.薇薇的男朋友
第二章 5.舞會 6.旅游 7.圣誕節 8.婚禮 9.去美國
第三章 10.老克臘 11.長腳
第四章 12.禍起蕭墻 13.碧落黃泉
長恨歌 節選
站一個制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當天黑下來,燈亮起來的時分,這些點和線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幾乎是波濤洶涌,幾乎要將那幾點幾線的光推著走似的。它是有體積的,而點和線卻是浮在面上的,是為劃分這個體積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標點一類的東西,斷行斷句的。那暗是像深淵一樣,扔一座山下去,也悄無聲息地沉了底。那暗里還像是藏著許多礁石,一不小心就會翻了船的。上海的幾點幾線的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幾十年。這東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鋪陳開,一鋪便是幾十年。如今,什么都好像舊了似的,一點一點露出了真跡。晨曦一點一點亮起,燈光一點一點熄滅。先是有薄薄的霧,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輪廓,細工筆似的。*先跳出來的是老式弄堂房頂的老虎天窗,它們在晨霧里有一種精致乖巧的模樣,那木框窗扇是細雕細做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細工細排的;窗臺上花盆里的月季花也是細心細養的。然后曬臺也出來了,有隔夜的衣衫,滯著不動的,像畫上的衣衫;曬臺矮墻上的水泥脫落了,露出銹紅色的磚,也像是畫上的,一筆一畫都清晰的。再接著,山墻上的裂紋也現出了,還有點點綠苔,有觸手的涼意似的。**縷陽光是在山墻上的,這是很美的圖畫,幾乎是絢爛的,又有些荒涼;是新鮮的,又是有年頭的。這時候,弄底的水泥地還在晨霧里頭,后弄要比前弄的霧更重一些。新式里弄的鐵欄桿的陽臺上也有了陽光,在落地的長窗上折出了反光。這是比較銳利的一筆,帶有揭開帷幕,劃開夜與晝的意思。霧終被陽光驅散了,什么都加重了顏色,綠苔原來是黑的,窗框的木頭也是發黑的,陽臺的黑鐵欄桿卻是生了黃銹,山墻的裂縫里倒長出綠色的草,飛在天空里的白鴿成了灰鴿。 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它們有時候是那樣,有時候是這樣,莫衷一是的模樣。其實它們是萬變不離其宗,形變神不變的,它們是倒過來倒過去*終說的還是那一樁事,千人千面,又萬眾一心的。那種石窟門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有權勢之氣的一種,它們帶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遺傳,有一副官邸的臉面,它們將森嚴壁壘全做在一扇門和一堵墻上。一旦開進門去,院子是淺的,客堂也是淺的,三步兩步便走穿過去,一道木樓梯在了頭頂。木樓梯是不打彎的,直抵樓上的閨閣,那二樓的臨了街的窗戶便流露出了風情。上海東區的新式里弄是放下架子的,門是鏤空雕花的矮鐵門,樓上有探身的窗還不夠,還要做出站腳的陽臺,為的是好看街市的風景。院里的夾竹桃伸出墻外來,鎖不住的春色的樣子。但骨子里頭卻還是防范的,后門的鎖是德國造的彈簧鎖,底樓的窗是有鐵柵欄的,矮鐵門上有著尖銳的角,天井是圍在房中央,一副進得來出不去的樣子。西區的公寓弄堂是嚴加防范的,房間都是成套,一扇門關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墻是隔音的墻,雞犬聲不相聞的。房子和房子是隔著寬闊地,老死不相見的。但這防范也是民主的防范,歐美風的,保護的是做人的自由,其實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誰也攔不住的。那種棚戶的雜弄倒是全面敞開的樣子,牛毛氈的屋頂是漏雨的,板壁墻是不遮風的,門窗是關不嚴的。這種弄堂的房屋看上去是鱗次櫛比,擠擠挨挨,燈光是如豆的一點一點,雖然微弱,卻是稠密,一鍋粥似的。它們還像是大河一般有著無數的支流,又像是大樹一樣,枝枝權權數也數不清。它們阡陌縱橫,是一張大網。它們表面上是袒露的,實際上卻神秘莫測,有著曲折的內心。黃昏時分,鴿群盤桓在上海的空中,尋找著各自的巢。屋脊連綿起伏,橫看成嶺豎成峰的樣子。站在制高點上,它們全都連成一片,無邊無際的,東南西北有些分不清。它們還是如水漫流,見縫就鉆,看上去有些亂,實際上卻是錯落有致的。它們又遼闊又密實,有些像農人撒播然后豐收的麥田,還有些像原始森林,自生自滅的。它們實在是極其美麗的景象。 ……
長恨歌 作者簡介
王安憶,當代作家,祖籍福建,生于南京。曾在安徽農村插隊,后當過文工團演奏員、文學編輯。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六九屆初中生》《紀實與虛構》《長恨歌》《啟蒙時代》《天香》《匿名》等十余部,以及大量中短篇小說、散文、文學理論作品。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