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共品香茗:與歷史碎片對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40469
- 條形碼:9787520540469 ; 978-7-5205-4046-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品香茗:與歷史碎片對話 本書特色
從浩如煙海的史料當中搜羅爬梳,在字里行間與歷史老人隔空對話。本書行文行云流水,文筆洗煉雅淡,層層深入地解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有云間松江”背后的厚重人文歷史,涉入松江歷代著名文士的文論、創作、形跡、人格、風情、旁涉松江地域的沿革、民俗風物等,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共品香茗:與歷史碎片對話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立足江南文化重鎮上海松江的人物典故與地理風貌,對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文人的立論、故事、作品(包括書札)進行解讀與推介,比如,關于江南松江的地域、沿革與風物的記述等。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古代一些朝廷大臣、地方要員的襟懷與智慧,歷史上一些有影響的文人學士(如陶宗儀、徐階、陳繼儒、夏完淳及現當代的王季思、浦江清等)的情致與學養。全書內容看似天馬行空,實則精心鋪排,在字里行間與歷史老人隔空對話,從浩如煙海的史料里鉤沉搜羅,類同于古代筆記小說的作法,作者遵循晉陸云“文章實不當多”的理念,篇幅大多短小;更難能可貴的是,對一些史料(包括正史及地方志史)及似已形成共識的某些人與事物進行了質疑,有理有據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共品香茗:與歷史碎片對話 目錄
卷一
文章實自不當多
說“**聯”
周處改過自新
《世說新語》中松江人的故事
陸龜蒙的幾項**
洗其坐具
宋代華亭衛宗武家族
呂良佐的“應奎文會”
松江之變
錢鶴皋事件
義門夏氏
演員顧山山
連枝秀被迫離松
楊維楨自稱“鐵笛道人”
楊維楨的“四方平定巾”
楊維楨卒后是誰安葬的
楊瑀?楊謙?
陶宗儀名“解語杯”
纏足
薦舉賢能
治理松江水流的歷朝官吏
元代松江富戶
方孝孺之子獲松江人救護
收藏古董
何良俊五易居所
曹定庵的《九峰補亡》詩
馮時可之嘆
徐三重反對有子納妾
宋氏家族部分人員
里中醫案
認錯
才女兼旅游家王微
王鳳嫻的東歸日記
李漁傳奇中的陳繼儒
陳繼儒為徐霞客游滇寫介紹信
夏允彝死事是誰料理的
陳子龍赴試
陳子龍跨塘
柳如是的初戀
夏淑吉的遠見卓識
夏完淳的故事
寧為袁粲死
明代松江府城,棉紡織業的中心
清初的“奏銷案”
清初泗涇的“謀反案”
王廣心與他的三個兒子
張照之死
張鳳孫《飛云巖歌》
滬上治水功臣
欽璉筑塘
錢熙祚及其親屬
文章知己,患難夫妻
松江歷代文人茶事選錄
松江府華亭、婁縣歷代女性著作錄
東西
造化靳閑
關于“一”字詩
卷二
刀與繩
“張大伯”
米芾《垂虹亭》
五百年來無此君
臥聽仙家雞犬聲
班惟志與其《秋夜聞箏》
晏子的智慧
臉面
鑰匙
高麗氏
鐵線圈成個個花
古代士大夫的人生之路
朝儀
善諫
宋子正曲兩首
野色紅光總是春
周忱的一則日記
張弼的一首絕句
彼此皆東坡
嘉樹林小序
深好
案上置何書
陳繼儒憶與王世貞同游佳況
讀《山中》
《木癭爐銘》
《〈花史〉題詞》解讀
牛女之會
朋友間重心之交流
兩件棉衣
夏完淳《細林野哭》
葉慧光的《珍珠簾·孤雁》詞
許縣令治鞫
《春愁秋怨詞》序
功垂千秋
卷三
夏文彥《圖繪寶鑒》
《國朝明公詩選》
《明經世文編》
張南莊與《何典》
《海上花列傳》的作者及書名
張元濟《龜巢稿》重印本跋文
雷瑨與《清代官場百怪錄》
姚鹓雛《江左十年目睹記》
《姚鹓雛先生詩友唱和箋札拾珍》
浦江清《中國文學史講義(宋元明清部分)》
千辛萬苦為踐約
《晚明二十家小品》
一份珍貴的史料
卷四
松江府·華亭縣
松江三泖
天堂·蘇杭·云間松江
白龍潭
松江照壁
松江古跡茶庵
松江古橋
關于“上海之根”
關于滬上之顛(巔)
關于“浦江之源”
松江鱸魚,四鰓?
由一副名聯說松江蟹
終生不食蟹
華亭鶴
菰
丁娘子
卷五
夏庭芝與張擇《青樓集敘》
《南村輟耕錄》所記之翠荷秀
馮榮力保華亭數萬戶民眾
林右記范子俊
史料中的袁凱
《國朝松江詩鈔》中的沈楫傳
《松江人物》補遺
附錄
《松江人物》序
松江的優秀文化傳統(《松江人物》代前言)
燈火平生(《散步思絮》序)
《散步思絮》后記
先生如書(《散步思絮》代編后記)
《〈南村詩集〉箋注》序
南村陶宗儀(《〈南村詩集〉箋注》代前言)
《〈南村詩集〉箋注》后記
《松江歷代作家作品選注》序一
《松江歷代作家作品選注》序二
《松江歷代作家作品選注》前言
《松江歷代作家作品選注》后記
書,不僅僅是書(代后記)
共品香茗:與歷史碎片對話 節選
文章實自不當多 文章的高下、優劣,決定的因素應是文、質,而非長、短,這似乎已形成共識。但就我所讀,有些人的文章,有越寫越長之趨勢。長而又能文質兼美,自然為優;但刻意求長,不管好菜爛菜,都要放到籃里,就不可取了。 近翻閱到陸云寫給其兄陸機的信,其中說: 有作文唯尚多……作《蟬賦》二千余言,《隱士賦》三千余言,既無藻偉體,都自不似事。文章實自不當多。 陸云不滿那些以長為勝的作文者,認為他們的文章,無藻偉體(沒有文采,內容空而篇幅長),簡直不像回事。這樣的文章實在不應該寫這么長。 為文為達意,意盡,文當止。計有功《唐詩紀事》里有則短文: 有司試《終南山望余雪》詩,詠(即祖詠,詩人,唐開元進士——引者注,下同)賦云:“終南陰嶺秀(意終南山的北面十分秀麗),積雪浮云端(意遠望山上積雪,似浮云端)。林表明霽色(意雪后天晴,陽光照亮了樹林上空),城中增暮寒(意天晴雪融,又是傍晚,城中更加寒冷)。”四句即納于有司。或詰之,詠曰:“意盡。” 按唐代規矩,應試詩當為五言六韻十二句(或八韻十六句),祖詠僅寫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何不按規矩,他答曰“意盡”。 祖詠的詩雖為四句,但寫得真好。首句突出“秀”,次句寫出“高”,第三句扣住了題中的“余”,末句強調了“寒”。意已盡,再寫就是畫蛇添足。 為詩如此,為文也當如此。蘇軾為文,也是“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東坡題跋》)。 就文字表達而言,準確、簡約、明凈、生動,當是*高境界。 “夫國史之美者,以敘事為工;而敘事之工者,以簡為主。”(劉知己《史通》)國史如此,為文者,大抵也如此。 就一般閱讀而言,文短而精者,更受到讀者歡迎。 說“**聯” 松江有人說中國**聯出自陸云。 陸云為西晉吳郡吳人,吳亡,與兄陸機退居今松江小昆山閉門讀書。有人據此認為機、云為松江小昆山人。但“以籍貫說”,他們“還是吳郡吳人”(楊明《陸機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陸云與兄陸機后赴洛陽。一次在張華家,與荀隱相遇。張華說:“今日你們倆相遇,介紹自己時,勿作常語。”陸云先舉手說:“云間陸士龍。”荀隱說:“日下荀鳴鶴。”陸云字士龍,《易經》中有“云從龍”說,所以姓名前冠以“云間”。所謂的“**聯”,指的就是陸云與荀隱的自我介紹。 眾所周知,對聯講究對仗工整貼切,上句末字聲調必仄,下句末字聲調必平。僅按此,“云間陸士龍,日下荀鳴鶴”就不符此要求。有人為圓其說,言此聯實為“日下荀鳴鶴,云間陸士龍”。但史料明明記載陸云介紹在先。 《漢語大詞典》在“楹聯”目下云:“掛或貼于楹柱的對聯……相傳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佳節賀長春’。宋時更用于楹柱,故名。”宋趙鷗波為揚州巨室,曾書春題于江樓,云:“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樓。”歷來膾炙人口。 對聯根據位置與性質的不同,可分為門聯、楹聯、壽聯、春聯、挽聯等。曾寓居今松江泗涇幾十年的陶宗儀,在其《南村輟耕錄》中,曾載俞俊一聯云:“清夢斷柳營風月,菲儀表梓里葭莩。”俊其先為嘉興人,后占籍松江。其長兄卒,俊據其長嫂為妻;次兄卒,俊又據其次嫂為妻。聯語中之“柳營”暗藏“亞夫”兩字。“柳營”,漢周亞夫曾駐軍細柳,號細柳營。這里的“亞夫”意為次夫。“菲儀”謂非人,“表梓”為婊子,“葭莩”,喻輕薄。陶宗儀曰:“郡人莫不多其才而譏其輕薄如此。”有學者認為,此聯是挽聯之創始。 松江常有人(其中有新松江人)或出自其愛家鄉之情,或顯其學識、發現,喜作似是而非之語。此可視為一斑。 P3-5
共品香茗:與歷史碎片對話 作者簡介
吳春榮,上海松江人。1937年出生,1959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學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1987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級教師稱號。1988-1996年被正式聘為上海市中學語文教材專職編寫人員。為1-3屆上海市中學教師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語文學科評委。1-12屆上海市中小學圖書評選委員會語文學科評委。196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先后出版各類圖書數十部,主編各種圖書上百種。2012年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十卷本《吳春榮文稿》。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