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地球之肺與人類未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905697
- 條形碼:9787573905697 ; 978-7-5739-0569-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球之肺與人類未來 本書特色
● 作者托馬斯·洛夫喬伊是美國著/名環保主義者,生物多樣性之父,shou次將“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引入科學界。他與經濟學家約翰·里德在這本書中聯手給出了氣候變化解決方案:從大規模擴大保護區,到支持土著森林管理員,再到規劃更智能的道路網絡,來保護大森林,應對氣候變化,拯救地球。 ● 《地球之肺與人類未來》既是一本科普書,也是一本故事書。作者里德和洛夫喬伊從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森林探險故事娓娓道來,帶領讀者一窺世界僅存的五座巨型森林的全貌,號召人們采取行動,保護地球上不可替代的野生森林,應對氣候變化,拯救地球。 ● 美國科普作家、記者伊麗莎白·科爾伯特,美國科學、自然和旅行作家戴維·奎曼,美國生態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菲納,加拿大人類學家、民族植物學家韋德·戴維斯,美國當代小說家、天才作家理查德·鮑爾斯,鳥類學家、科普作家斯科特·魏登紹爾聯袂推薦。 ●《科克斯書評》年度非虛構圖書。 ● 湛廬文化出品。
地球之肺與人類未來 內容簡介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1攝氏度。曾經“百年一遇”的火災、干旱、洪水和風暴,現在每年都在發生。 2020年,澳大利亞迎來了其史上zui熱的夜晚,加利福尼亞山火燃燒的面積是以往的兩倍,而在大西洋的颶風季節里,人們前古未有地需要使用拉丁和希臘字母表中的所有字母來命名一季中所有的風暴。在干涸的馬達加斯加,人們正在挨餓;在大堡礁周邊過熱的海域,亙古未有的大片珊瑚正面臨滅亡;北方的永/久凍土層正在隆起。氣候危機已經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論和猜測的領域,它已成為真實的存在。 地球上現存著五大巨型森林:北美巨型森林、泰加林、亞馬孫雨林、剛果雨林、新幾內亞雨林。這些巨大的森林對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數千種文化和穩定的氣候至關重要。里德和洛夫喬伊為解決這些森林面臨的zui大挑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從大規模擴大保護區,到支持土著森林管理員,再到規劃更智能的道路網絡。 《地球之肺與人類未來》也為政策制定者指明了一條清晰的道路,并建議我們通過日常決定吃什么、建什么、買什么、去哪里以及如何到達這些地方,來幫助拯救大森林。
地球之肺與人類未來 目錄
前 言
地球之肺,世界上僅存的五座巨型森林
第1章
維護現有森林系統,將管理權還給森林
第2章
未受侵擾的原始森林,地球運轉的核心
第3章
北方森林,泰加林與北美巨型森林
第4章
南方雨林,亞馬孫、剛果與新幾內亞雨林
第5章
思想的森林,多樣的人類文化
第6章
森林守護者,支持原住民對森林的保護
第7章
森林與實體經濟,以森林為導向的經濟政策
第8章
森林的價值,利用熱帶雨林的碳金融
第9章
屬于人們的森林,增設森林保護區
第10章
少修一些路,無路化是巨型森林生存的核心
第11章
促進森林景觀恢復,讓自然再生
結 語
守護人類未來,一份來自森林的邀約
致 謝
參考文獻
地球之肺與人類未來 節選
北美巨型森林 北美巨型森林占地 6 億公頃,位于北美大陸的北端。 但它并非位于*北端,*北端那里是苔原,即一片寒冷的荒野和草原,那里氣候寒冷干燥,高大的植物無法生長。美國和加拿大北部大森林的覆蓋范圍幾乎是美國得克薩斯州的 9 倍,自阿拉斯加中部起,橫穿加拿大,環繞哈德遜灣,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海岸邊。北美巨型森林也有一個屬于溫帶的邊緣地區,它沿著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太平洋海岸線向南延伸,這是一片以針葉樹為主的林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生活著各種鮭魚的林區相當。海洋的暖流使得這部分森林免受極端溫度的影響,并將滿溢的雨云送上岸邊,由此創造了地球上*大的、位于美國和加拿大境內的 2 024 萬公頃溫帶雨林。 北美森林的北端部分是世界上*完好的森林。其中近 80% 的林區符合未受侵擾的原始森林的標準。在 2000 年至 2013 年間,這里只有 3.3% 的森林遭到了碎片化或完全損毀,是同期全球森林平均損毀率的 1/3。如果把加拿大看作一個整體,包括它的南部城市和該國的商業林地,我們發現在2016年,該國的森林中仍然有51%的未受侵擾的原始森林,自2000年以來, 森林的損毀率為 5.8%。 在卡斯卡 - 德納人(Kaska Dena)的語言中沒有“森林”一詞,他們的傳統領地包括橫跨加拿大育空地區、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美國西北地區共約 2 400 萬公頃的森林。他們對森林的一種表達是 ts’udón,大致可以翻譯為“濃密的云杉”。當你參觀育空地區時,你會發現這個說法是合理的;那里的世界似乎是由白云杉構成的。這些樹木覆蓋著雪山的低坡地帶和地毯般的山谷地面。與更南部的枝條疏散、搖曳不定的美國黑松不同,這里的云杉在風中被急拉猛拽。有些長得又窄又高,看起來就像煙斗通條一般。還有一些則是優雅的圓錐形,像哥特式大教堂的尖頂。2019 年 10 月下旬,育空南部云杉的樹頂變成了棕色,看起來仿佛因患了枯萎病而死亡,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那里結出了大量的軟球果。這是一個豐收的年份,這意味著這片樹林作 為一個群體,選擇產生大量的種子來兌現其儲存的大量碳水化合物。種子的數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那些吃種子的松鼠和田鼠都無法跟上這樣的節奏。這會使數以萬億計的種子得以留存,從而孕育新的云杉。從歷史上看,這種情況每 10 ~ 12 年發生一次,并且這并非個別樹木的決定。為了壓制種子的采食者,樹木必須同時結果。僅憑環境條件,還不能完全解釋這一驚人的同步現象,因為相距 2 400 千米以上的樹木都會在同一年結果。19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更南部的森林中,樹木已被證明可以通過生長在樹根間的真菌群落進行交流,菌落在樹根間形成菌絲網絡,即線狀真菌連接器。 在北緯 61 度左右,即距離北極圈往南 5 個緯度左右的地方,你可以找到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北端的辦公室。它與加拿大野鴨基金會(Ducks Unlimited Canada)共享一棟不起眼的單層建筑,位于毗鄰阿拉斯加的加拿大育空地區的首府懷特霍斯的輕工業區內。當我們到達這里時,幾米開外的育空河正在 10 月寒冷早晨的陽光下蒸騰著。我們脫掉帽子和外套,坐下來喝了一杯咖啡。盡管周圍有 6 億公頃的森林,但如果你走進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和加拿大野鴨基金會的聯合辦公區,希望討論一些關于樹木的話題,你可能需要保持耐心。因為,那里的科學家首先需要討論一下水、火和冰。 原因在于,有關這個巨型森林的故事實際上可以分為兩個。**個是關于冰川。在*近的地質時期,勞倫泰德冰蓋和科迪勒蘭冰蓋在北美的大部分地區來回移動。在 2.6 萬年~ 2.5 萬年前,冰川向南曾*遠推進到印第安納州,直到 1 萬年后才開始消退。21 冰川來來回回,由此產生了這片由湖泊、池塘、沼澤、濕地和河流組成的迷宮般的地帶。這也是加拿大野鴨基金會駐 扎在此的原因。他們是一群可敬的獵人兼環境保護人士,堅守在此地,保護著野鴨和天鵝棲息的濕地。 來自加拿大野鴨基金會的杰米·凱尼恩(Jamie Kenyon)輕聲細語地解釋道,我們其實身處一片非常潮濕的森林中。在詹姆斯灣和哈德遜灣的周邊,75% ~ 100% 的“陸地”實際上都是處于水中的。22 人們一般認為大部分的濕地應該位于平坦的地方,因為重力會使水從坡地里流出。但在這里,即使是小山,也可以像海綿般柔軟而吸水。一天,當凱尼恩和同事手腳并用爬上一片陡峭的斜坡時,他們偶然發現了一種小小的云杉和橙色的泥炭蘚,這兩種生物本來只能在濕地中被找到。他們隨即在坡上開始挖掘,并發現了一層厚厚的富含碳的泥炭。原來,兩人正在攀爬的是一處罕見的斜坡沼澤。 對于一只昆蟲的幼蟲來說,所有靜止的水體都是良好的生存環境。當春天水面解凍時,這些 6 條腿的生物組成的巨大群體就會在此大量繁殖。而鳥類則從美國本土的 48 個州、加勒比海地區、中美洲和南美洲飛來,在此盡情捕食并交配繁殖。這趟飛行非常值得。經過一個夏季,隨著新生的、飽食無憂的鶯鳥、鷦鷯、雀鳥、唐納雀、畫眉、野鴨、大鵝和天鵝等的加入,這些遷徙者的數量將從 10 億~ 30 億增加到 30 億~ 50 億。到了秋天,它們就和其他物種一起,遷徙至北半球更為溫暖的荒野中去,那里是它們的后院。僅在美國的大陸地區,就有 10 億只北方鳥類前來過冬。 林火則是該地區的第二個故事,由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唐·里德(Don Reid)和希拉里·庫克(Hilary Cooke)講述。里德身材高大,手指纖長,戴著金屬框架眼鏡,是辦公室里的前輩,和善而冷靜。僅僅是和他在一起就會讓人感覺很放松。頭發烏黑且長著雀斑的庫克充滿活力,給人的感覺與里德迥然不同。“我對啄木鳥很感興趣。”她對她的博士論文所研究的這種鳥類充滿熱情。但庫克似乎對辦公室外的大森林的方方面面都充滿了熱情,包括林火。
地球之肺與人類未來 作者簡介
[美]約翰·里德(John W. Reid) ● 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經濟學家,自1991年以來一直從事與森林有關的工作。1998年,里德創立了美國保護戰略基金(Conservation Strategy Fund),這是一個為政府、發展機構等提供創新培訓和分析合作的組織。“保護經濟學”的理念為美國保護戰略基金贏得了2012年麥克阿瑟創新和有效機構獎。目前,里德在一個支持土著居民保護重要生態系統的組織Nia Tero中擔任高ji經濟學家。 ● 里德擁有美國阿默斯特學院英語和西班牙語學士學位、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學位。曾在《紐約時報》《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科學美國人》《保護生物學》《舊金山紀事報》和其他出版物上發表過關于自然和經濟學的文章。 [美]托馬斯·洛夫喬伊(Thomas E. Lovejoy) ● 美國著/名環保主義者,生物多樣性之父,2021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洛夫喬伊終身從事保護生物學的工作,并曾于2001年被授予泰勒環境成就獎。2008年獲得BBVA基金會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前沿獎。2012年獲得藍色星球獎。 ● 1980年,他首/次將“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引入科學界。同一年,他首/次預測了全球物種滅絕,還開發了現在普遍存在的債務自然互換機制,并領導了“生態系統臨界尺寸”項目,這是一個已經運行了40多年的大規模實地實驗,展示了森林碎片化如何影響動植物物種、氣候和生態系統的其他方面。 ● 1996年,洛夫喬伊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于1987年離開世界自然基金會,并加入史密森學會,在任期內曾擔任各種職務。他還擔任過世界銀行的首/席生物多樣性官,華盛頓特區約翰·海因茨三世(H. John Heinz Ⅲ)科學、經濟和環境中心主任以及生物多樣性主席。2010年,洛夫喬伊進入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擔任教授,并成立了可持續地球研究所,擔任該研究所的科學主任。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