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黏土類工程屏障重金屬污染物阻滯理論與應用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752134
- 條形碼:9787548752134 ; 978-7-5487-521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黏土類工程屏障重金屬污染物阻滯理論與應用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新型工程屏障材料為研究對象,分別對重金屬污染物的遷移特性及理論模型、耦合條件作用下壓實黏土的化學-水力-力學性能、黏土類屏障材料的重金屬阻滯機理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的試驗與理論研究,并結合典型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工程案例,模擬預測了黏土類工程屏障對重金屬污染物的阻滯效果,評價了黏土類工程屏障在重金屬污染場地治理修復工程中的應用價值。本書涉及的相關研究成果可為污染場地工程屏障的設計與施工提供理論參考,有助于推進我國污染場地重金屬污染阻控、安全性評估和風險管控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黏土類工程屏障重金屬污染物阻滯理論與應用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重金屬污染的來源
1.3 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1.4 重金屬污染阻隔與修復
1.4.1 重金屬污染場地阻隔技術
1.4.2 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方法
1.5 黏土類工程屏障的應用
1.6 本書的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第2章 黏土類工程屏障中重金屬污染物遷移轉化理論與模型
2.1 黏土類工程屏障重金屬離子阻滯機理
2.1.1 黏土類工程屏障材料滲透特性
2.1.2 黏土類工程屏障材料吸附特性
2.1.3 污染物遷移過程其他物理化學作用
2.2 重金屬污染物遷移轉化模型
2.2.1 對流與彌散
2.2.2 吸附與阻滯
2.2.3 地下水流方程
2.2.4 基于對流-彌散-吸附的溶質遷移方程
2.2.5 溶質遷移方程的解
參考文獻
第3章 黏土類工程屏障材料阻滯特性
3.1 黏土類工程屏障材料吸附、解吸附與競爭吸附
3.1.1 試驗材料
3.1.2 試驗方法與方案
3.1.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2 黏土類工程屏障中重金屬污染物彌散特性
3.2.1 式驗材料與試樣制備
3.2.2 試驗方法與方案
3.2.3 試驗結果與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化學溶液作用下壓實黏土水力特性
4.1 化學溶液作用下壓實黏土滲透特性
4.1.1 試驗材料
4.1.2 試驗方法與方案
4.1.3 試驗結果與分析
4.2 壓實黏土氣體滲透特性
4.2.1 試驗材料
4.2.2 試驗方法與方案
4.2.3 試驗結果與分析
4.3 化學溶液作用下壓實黏土土水特征
4.3.1 試驗材料
4.3.2 試驗方法與方案
4.3.3 試驗結果與分析
4.4 化學溶液作用下基于壓實黏土孔隙結構演化的土水特征模型
4.4.1 壓實黏土微觀結構
4.4.2 基于壓實黏土微觀結構演化的土水特征模型
4.4.3 壓實黏土孔徑分布(PSD)相關數據
4.4.4 模型擬合與驗證
4.4.5 考慮孔隙結構和化學溶液影響的土水特征修正模型
參考文獻
第5章 化-滲-力耦合作用下壓實黏土體變特征與致裂機理
5.1 化-滲-力耦合作用下壓實黏土彈塑性變形與損傷
5.2 化學溶液作用下壓實黏土體變特征
5.2.1 試驗材料
5.2.2 試驗方法與方案
5.2.3 試驗結果與分析
5.2.4 非飽和重金屬污染土的化-水-力耦合體變模型
5.3 干濕循環作用下非飽和壓實黏土體變與開裂特征
5.3.1 試驗材料
5.3.2 試驗方法與方案
5.3.3 試驗結果與分析
參考文獻
第6章 黏土類工程屏障重金屬污染物阻滯數值模擬與應用
6.1 黏土類工程屏障中污染物遷移數值模擬方法
6.1.1 污染物遷移數值模擬發展與應用
6.1.2 黏土類工程屏障中污染物遷移數值模擬控制方程
6.1.3 黏土類工程屏障中污染物遷移數值模擬步驟
6.2 重金屬污染物遷移及工程屏障阻滯模擬——以某鐵合金廠場地為例
6.2.1 研究區域概況
6.2.2 模型構建
6.2.3 模擬結果與分析
6.3 黏土類工程屏障重金屬污染物阻滯數值模擬——以某垃圾填埋場為例
6.3.1 研究區域概況
6.3.2 模型構建
6.3.3 模擬結果與分析
參考文獻
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2 展望
黏土類工程屏障重金屬污染物阻滯理論與應用研究 作者簡介
賀勇,男,1987年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于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建筑與工程系,曾留學法國國立路橋大學(école des Ponts ParisTech),現工作于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地質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工程地質、非飽和土力學、數字地球(人類活動與淺地表地質環境)。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2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南大學創新驅動計劃等課題共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以第一發明人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其中多項技術已轉讓實施。獲中國地質學會全國大學青年教師地質課程教學比賽一等獎等。兼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協會環境巖土分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與生態修復協會理事、河南省地質學會生態地質專委會委員、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生態環境部項目評審專家、湖南省/廣東省/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獎勵、自然科學基金、技術領域項目評審專家等。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工程科學學報》《煤田地質與勘探》、China Geology、INT J ENV RES PUB HE等雜志(青年、客座)編委以及20余個中英文刊物審稿專家。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