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戀愛哪能沒準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019471
- 條形碼:9787557019471 ; 978-7-5570-1947-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戀愛哪能沒準備 本書特色
1. 本書共三章,按戀愛深淺程度排列:戀愛開始之前→戀愛的開始與結束→戀愛中的一些傷害。循序漸進,針對戀愛關系中關注度高、棘手的問題做出討論。 2. 曖昧關系、婉拒表白、漠不關心、外遇、PUA、催婚、分手、金錢分攤、損害賠償、約會暴力、跟蹤騷擾……戀愛中值得關注的問題,這里都有解答。 3. 作者通過講述身邊真實的戀愛故事作為例證,真誠地向讀者提出各種建議,可讀性強。 4. 作者作為一名律師,將戀愛關系比作法律中的契約關系,提出針對戀愛探討的全新視角,并穿插、普及許多關于契約、合同的法律知識,教會讀者面對戀愛時也需要制定并遵守規則,保護自己。
戀愛哪能沒準備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探討戀愛關系的兩性關系類圖書。從曖昧到確定關系,從熱戀到分手,無論處在戀愛的哪個階段,都可能存在一些風險。 現在的年輕人重視戀愛中的自由平等,而法律契約正好有相似的屬性,職業律師韓秀冰,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用戀愛與契約的關系,從“合約”的角度,解析戀愛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提示讀者在戀愛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在兩性關系中保護自己。 在戀愛的前期和過程中,甚至是分手的時候,兩人可以像簽訂契約一樣,表明各自態度立場,達成共識,建立關系的規則和邊界,共同遵守,在好好經營感情的同時,學會規避傷害,保護自己,建立起一個健康的戀愛關系。作者講述身邊真實的故事,提出自己對于戀愛問題的見解,并真誠地向讀者提出各種建議。同時作者是一名律師,文中也會穿插一些法律小知識,用來類比和討論戀愛、婚姻的性質。
戀愛哪能沒準備 目錄
**章 開始戀愛之前
不能盲目地開始戀愛
契約交涉階段
曖昧分手也有相應的責任
契約交涉中不正當的中途撤銷
確認對方目前的戀愛狀態
閱覽登記證書
我們開始交往吧
觀念的一致性及制定契約的必要性
第二章 戀愛的開始與消亡
如果戀愛也有甲乙雙方關系
契約自由原則與其界限
戀愛也需要努力
保留條款與失效原則
不結婚也沒關系
憲法保障的自決權
銷聲匿跡,是多么的混蛋
拒絕履行契約時應具備的禮儀
換乘,是“劈腿”還是“備份計劃”
雙重契約的危險
離別也有階段
解除契約的多種方式與調解程序
分手后仍需善后工作
賠償損失與恢復原狀
第三章 這并不是戀愛
“速食”關系的原則
正確地享受與陌生人的心動感覺及其條件
約會暴力
不再是個人隱私
數碼性犯罪
在隱蔽空間,請警惕拿著相機的戀人
跟蹤騷擾犯罪
若已拒絕,還繼續騷擾就是犯罪
結束語 獻給想要開始一段戀情的你
戀愛哪能沒準備 節選
喜歡就一定要交往嗎 即使對方喜歡我,我也喜歡他,也不是一定要發展成戀人關系。因為戀愛并不是義務。確認彼此的情感之后,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確認彼此能否以戀人的名義向對方堅守信義。況且戀愛是一份很難維持的契約。即便購買一件商品,顧客變心想要無理由退款,也很少有商家能做到無期限可退。然而,在戀愛中,對方的變心可能會成為破壞關系的主要原因,它沒有任何時間限定,隨時都可能破壞現有的關系。 我見過很多朋友,在受到對方熱烈的追求時,不管是男是女都會有這種疑問,“我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喜歡她 /他”。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就開始談戀愛,以后便可能會抱怨:“真不知道他到底為什么這么做,要是喜歡我,怎么可以這樣?”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硬要把對方塞進自己期望的戀愛關系里,又或者是因為給對方設置社會傳統觀念下的條條框框。因此,不清楚自己的感情,且還不了解對方是什么樣的人就開啟的戀愛,我不是很支持。 若是對方喜歡我,我也好像喜歡他,也不是一定要順從內心,形成戀愛關系。同時跟很多人曖昧或者同時被很多人追求,再斟酌誰更合適的情形也一樣。(其實這種戀愛機會分好幾次而來是*好的,但很稀奇的是通常會一擁而至。)遇到這種朋友,我會建議她不是一定要去談戀愛,因此不要在“一定要在其中選擇某個人”的前提下將這些人做比較,而是需要以“是否涌起想與他談戀愛的想法”為基準做出判斷。 這就如同聽到別人的提問,但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一定要做出回答一樣。被別人要求做什么的時候,也不一定要應和。同樣,也沒有義務必須接受追求者的表白。不管你收到多少禮物,或經常被請客、吃飯、喝酒,或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都沒有義務一定要接受對方的戀愛邀請。相反,在一起吃飯、交換禮物等相處的這段時間里,雙方為了形成某種關系是否積累了一定的信賴之情,是否為了開啟戀愛而進行一定的摸索,才是更為重要的。戀愛就像是一種契約,即雙方處于同等地位,承諾建立某種特定的關系。因此,任何人都沒有“非簽不可的義務”。 有關契約,存在“契約自由原則”。契約自由原則大致分為以下三種:簽署的自由,決定內容的自由以及方式的自由。其中“簽署的自由”意味著當事人愿意簽署什么樣的契約、與誰簽約等問題,不在外界因素的強迫下進行,而是憑自己隨心而至。 契約由兩部分組成,包括建議簽署契約的“提案”以及表示認可此提案的“接受”。因此,契約的自由包含提案的自由與接受的自由,當然,也包含拒絕提案的自由。 若想賦予簽署契約的義務,則另需簽署賦予此義務的契約。(出于此類觀點,存在一種視角,社會義務就是社會契約下發生的義務,因此,社會契約就是一種先行契約。)正如,即使逛街時仔仔細細觀察了某件商品,也沒有必須購買的義務,因此,在建立戀愛關系的問題上,我們應該更自由,更積極。 《民法》中有一則抽象性規范,即“誠實信用原則”,原則是:要求人們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簡單來說,簽訂契約的兩個人不得做出違背對方信義的行為。這一原則在戀愛關系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戀愛就是一種特殊的契約。 分手之后我們是絕對回不到過去那段還沒有談戀愛的時光。在一起的回憶,約會時支出的費用與時間,與朋友們分享的故事,任何事情都已覆水難收。從這一點來看,戀愛是一種特殊的契約,此契約可以終止,但是不能解除。(“終止契約”是指從結束契約的瞬間起,契約關系就此失效,因此也意味著直到結束契約之前,其關系是有效的,“解除契約”是指完全否定契約本身,從契約開始到現在的所有事情需追溯并恢復原狀。)正因如此,開始一段戀情之前,需要弄清楚一些問題,比如對方是否會說一些瑣碎的謊話,是否是容易移情別戀的類型,是否會珍惜與我的關系并愿意一起努力等。若對方是不以為意地對待與他人的約定的人,會很難維持戀愛關系。 盡管頃刻之間陷入了愛情,但戀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倘若愛情可以克服所有的曲折坎坷,那該多么的美好,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習慣和表達感情的方式,且人生中可以用來戀愛的精力值每個人也有所不同。因此,即便不能提前了解所有,但是至少應該努力去了解對方,并且在確定關系之前需要一定時間去考慮,這就是所謂的“曖昧”階段。 能說出“我很喜歡你,但是還不能確定與你的關系”的人,不妨說他們有一種能力,即雖然喜歡著對方,但是可以把這份感情稍微擱置一邊,先去考慮是否能與對方形成健康的戀愛關系。 戀愛是不斷調整和成長的過程 “怎么才能交往那么久?” 我對談了長達 10 年戀愛的 R 問道。這僅僅是關于如何與同一個人度過二十多歲青春的好奇心而已,畢竟二十多歲的青春充滿著變幻莫測。她的回答很簡單。“就是,我喜歡他本身。”雖然他們兩個人專業不同,夢想不同,各自所處的環境也不同,但是經常談論對方的人生,認可彼此的變化,而且會根據其變化對彼此的關系進行細微的調整。 開始某種關系時,通常會出現固化對方與自己狀態的現象。這與父母依舊把已長大成人的兒女當作孩子來對待,或者長大成人后遇見小學同學時,突然感覺自己重新回到小學生時期,向對方開幼稚的玩笑是一樣的道理。 因此,觀察那些能維持很長時間良好關系的人,會發現他們彼此都見證了對方經歷人生中的各種風波后逐漸改變的過程,并認可了這樣的他,就這樣一同度過漫長的時光。 “這不像你的作風。”朋友的一句話令我勃然大怒。“那到底什么叫我的作風?”那一瞬間,我們會面對一個事實,即我們每個人都會根據自身情況而逐漸改變,曾經的朋友與現在的他也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承認此事實,可能會絕交,即使不絕交,朋友關系也有可能會逐漸疏遠。相反,如果能夠認可并接受現在的朋友,則今后也能維持長久的關系。戀人關系也如同朋友關系,關鍵就是要互相認可彼此的變化。 觀察那些建立長期交易關系的人可以看出,他們簽訂的契約相當靈活。契約是人為訂立的東西,有時預留一些“調整的可能性”能使契約變得更加牢固。如果明確標示執行期限,站在法律從業者的立場確實便于追究履行義務的責任,但有時通過延長*后期限的方法來完美達成契約本身所追求的目的,會比遵守期限顯得更為重要,所以一般也會添加如“通過協商可延長一次執行期”等條款。但是其協調可能性并不是沒有限制的,即通過這份契約,雙方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么,我方可以讓步到什么程度,關于這些問題應該明確標準,且應在可容許的范圍內進行協調。
戀愛哪能沒準備 作者簡介
?樸秀冰 一位對人類情感和人際交往非常感興趣的律師,曾在大學專修美學,后來成為了一名專業律師。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讓人們能夠生活得幸福一點,于是開始了寫作。著作有《歲月號,那天的記錄》,在《京鄉新聞》上連載《戀愛哪能沒準備》,目前是韓國律師俱樂部司法委員會會員、女性家庭部政策咨詢委員會的一員。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