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NFT數字藝術品法律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33436
- 條形碼:9787521633436 ; 978-7-5216-3343-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NFT數字藝術品法律問題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全面系統并深入研究NFT數字藝術品法律問題的前沿著作。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前沿性:主題前沿,研究問題 (2)系統性:全面闡釋NFT數字藝術品技術特征、權利屬性、發行、轉讓、法律風險和監管等法律問題 (3)實踐性:立足國情,理論結合實踐,系統分析法律風險及監管模式 (4)創新性:對NFT權利屬性進行法律上的界定、提出行政監管與自我管理規范相結合等
NFT數字藝術品法律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從學理角度對NFT數字藝術品的技術特征、權利屬性、發行、轉讓、法律風險和監管對策以及實踐中的NFT交易平臺等問題進行全面、系統且深入研究的前沿著作。全書理論結合實踐,對NFT數字藝術品的發展現狀、市場風險、法律問題和管理政策等方面所做的系統性的研究,將為未來我國網絡藝術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NFT數字藝術品法律問題研究 目錄
**章NFT數字藝術品概覽
導論
一、NFT數字藝術品簡介
二、NFT數字藝術品的早期發展
**節區塊鏈技術原理概要
一、區塊鏈簡介
二、區塊鏈上的通證體系
第二節NFT數字藝術品的技術原理與特征
一、NFT數字藝術品鑄造和轉讓的技術原理
二、NFT數字藝術品的技術特征
第二章NFT數字藝術品的權利屬性
導論
**節數字財產的基礎理論
一、排他性作為財產權利的本質屬性
二、實現排他性的法律技術
第二節虛擬貨幣的權利屬性
一、虛擬貨幣的技術特征
二、虛擬貨幣所有權說及其缺陷
三、虛擬貨幣作為語義信息的排他權
第三節NFT數字藝術品的權利屬性
一、NFT數字藝術品的技術特征
二、NFT數字藝術品權利屬性論爭
三、NFT與數字藝術品的區分評價
第三章NFT數字藝術品的發行
導論
**節NFT交易平臺與用戶的法律關系
一、網絡服務合同與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合同
二、NFT交易平臺的法律地位
三、NFT交易平臺的資質
四、NFT交易平臺的義務
五、NFT交易平臺的民事責任
第二節NFT數字藝術品發行中的法律關系
一、真實權利人與發行人存在發行的合意
二、發行人未經著作權人的同意而發行作品
第四章NFT數字藝術品的轉讓
導論
**節NFT數字藝術品持有人的權利
一、NFT數字藝術品持有人享有的權利內容
二、NFT數字藝術品持有人的權利的性質
**節NFT數字藝術品的轉讓合同的性質與主體
一、NFT數字藝術品轉讓合同的性質
二、合同當事人法律地位的討論
三、NFT數字藝術品經營者的法定義務
四、NFT數字藝術品轉讓人(非經營者)的義務
第三節NFT數字藝術品轉讓合同的效力
一、移轉非同質化通證
二、讓與“訪問、瀏覽、學習、研究”數字藝術品等相關債權
三、轉讓著作財產權
四、違約責任
五、特殊情形
第五章NFT數字藝術品的法律風險
導論
**節金融風險
一、概述
二、NFT數字藝術品金融風險與虛擬貨幣金融風險的區別
三、非法集資的風險
四、資產證券化引發的風險
五、洗錢風險
六、外匯管制風險
第二節內容管理風險
一、概述
二、違反內容禁止規則的風險
三、文化產品經營管理風險
四、作品出版管理與著作權保護風險
第三節網絡安全風險
一、概述
二、網絡運行安全風險
三、網絡數據安全風險
四、網絡個人信息安全風險
五、網絡安全方面的刑事犯罪風險
第四節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風險
一、消費者權益被侵害的類型
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手段
三、金融消費者權益被侵害
第五節其他法律風險
一、國有資產管理風險
二、稅收風險
三、生態和能源安全的風險
四、不正當競爭風險
第六章NFT數字藝術品的監管
導論
**節監管架構及法律體系
一、文化產業監管
二、網絡安全監管
三、金融風險監管
第二節NFT數字藝術品的監管思路與對策
一、監管基本思路的轉變
二、監管對象的雙面性:內容監管和技術監管
第三節NFT數字藝術品市場主體的義務和責任
一、交易平臺的義務與責任
二、技術提供者的義務與責任
三、管理單位責任
第七章NFT交易平臺典型案例實證研究
導論
**節國內NFT交易平臺實證研究
一、鯨探
二、唯一藝術
三、NFTCN
四、網易星球
五、幻核
第二節國外NFT交易平臺實證研究
一、CryptoKitties
二、OpenSea
三、Magic Eden
第三節產品特點及發展趨勢
一、國內外NFT平臺比對分析
二、我國NFT市場發展前景
第四節典型平臺服務協議的實證分析
一、Open Sea和CryptoKitties的服務協議
二、阿里拍賣、幻核、鯨探、網易星球、唯一藝術的服務協議
附錄:列支敦士登通證與可信技術服務法
后記
NFT數字藝術品法律問題研究 節選
二、NFT數字藝術品權利屬性論爭 關于NFT數字藝術品的持有人享有何種財產權利,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觀點。 **種觀點認為,持有人享有NFT數字藝術品的所有權。有的NFT交易平臺在“用戶協議”中明確聲稱,NFT數字藝術品的買受人將取得“所有權”。[1]杭州互聯網法院在我國首例NFT數字藝術品侵權案件的裁判理由中指出:“NFT交易實質上是‘數字商品’所有權移轉,并呈現一定的投資和收藏價值屬性。……NFT數字作品持有人對其所享有的權利包括排他性占有、使用、處分、收益等!盵2]這些觀點主張持有人享有NFT數字藝術品所有權的主要理由在于:經過非同質化通證的標識,數字文件產生了唯一性、稀缺性和公示性,成為可流通的數字商品。[3]的確,NFT數字藝術品的市場之所以具有發展潛力,在一定程度上要以非同質化通證可以代表其所指向的數字藝術品的“所有權”為前提。[4]倘若買受人購買數字藝術品只是像傳統的網絡虛擬財產一般取得數字復制件,并且受到著作權許可使用協議的拘束,那么NFT市場終將只是一場“換湯不換藥”的炒作罷了。 第二種觀點認為,應當區分非同質化通證和其指向的數字藝術品,持有人享有的只是非同質化通證的所有權,而非數字藝術品的知識產權。首先,NFT通過區塊鏈技術賦予數據資產事實上的排他性,并解決了數字資產易被篡改和復制等問題。據此,每一個非同質化通證均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并且可以顯示創造者、所有者、數量等信息,使得數字資產具有持續性的價值。其次,只有私鑰持有者可以通過數字簽名對特定的非同質化通證施加實際的排他控制。*后,區塊鏈系統對數字資產及其相關交易的公示賦予非同質化通證公示效力。故此,基于區塊鏈的非同質化通證可以重塑數字世界中的所有權。然而,持有人享有的權利僅限于NFT的所有權,而不包括NFT指向的作品的著作權。[5]至于持有人是否可以享有NFT指向的數字藝術品的所有權,這一觀點則未予以明確說明。 第三種觀點認為,不管是非同質化通證,還是其所指向的數字藝術品,均無法成立所有權。這是因為:首先,盡管非同質化通證的設計以現實世界中的特定物為模板,每個非同質化通證均有獨一無二的編碼,似乎具有特定性,但是非同質化通證只是電子數據,而非動產或者不動產,不具有“物”的規格和品質,一旦離開區塊鏈,那么非同質化通證就將不復存在。[6]其次,有的觀點認為,非同質化通證不適用現行物權制度,例如非同質化通證的質押和受償完全取決于智能合約,而非關于動產質權的規定;又如非同質化通證的權能組合取決于智能合約,而非民法上的物上請求權。智能合約可以隨意地對非同質化通證的權能作出安排,完全突破了物權制度的固有框架。[7]再次,非同質化通證的持有人享有的法律權能將受到智能合約的限制,例如,發行人可以在其部署的智能合約寫入“中止函數”,在必要時調用該函數中止通證的繼續流通。又如,發行人還可以在智能合約中加入“追續權”的功能,即非同質化通證的每次交易均要向發行人支付一定比例的追續費。這些特征決定了,買受人并未取得干凈的、沒有權利負擔的所有權。[8] 第四種觀點認為,非同質化通證盡管無法成立《民法典》第240條意義上的所有權,但可以成立新型的財產權利。例如,有的德國學者認為,NFT數字藝術品屬于《德國民法典》第823條第1款意義上的“其他權利”,持有人享有類似于所有權人的法律地位。[9]詳言之,《德國民法典》第823條第1款的“其他權利”應當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歸屬功能,二是排他功能。[10]根據智能合約與公鑰私鑰的機制,非同質化通證歸屬于特定主體,滿足歸屬功能的要求;而且第三人在不知道私鑰的情況下,無法處置非同質化通證。故此,NFT滿足《德國民法典》第823條第1款的要求。當他人就同一數字作品擅自鑄造NFT時,或者對NFT上的權利施加其他妨害時,NFT持有人可以對此主張防御性請求權。[11]盡管我國《民法典》第1165條沒有像《德國民法典》第823條第1款一樣明確規定“其他權利”,但是《民法典》第113條以下對財產權利的規定表明,我國私法體系對財產權利保持開放性的態度。故此,NFT數字藝術品也可根據上述理由成立新型的、獨立的財產權利。例如,有的觀點認為:“對于數字作品,當其復制件存儲于網絡空間,通過一個NFT唯一指向而成為一件可流通的商品時,就產生了一項受法律保護的財產權。”[12] [1]例如《幻核軟件許可服務協議》第2.1條:“您購買藏品后,作為購買者,您的相關信息將寫入該藏品的元數據中,作為您擁有該藏品所有權的憑證。”又如CryptoKitties的主頁說明聲稱:“你可以100%地擁有每件加密貓咪,它們無法被復制、剝奪或者銷毀!辟Y料來自互聯網:https://www.cryptokitties.co/,*后訪問時間:2022年8月1日。 [2]參見杭州互聯網法院(2022)浙0192民初1008號民事判決書。 [3]參見熊淼森:《論NFT對虛擬財產法律制度構建的影響》,載《中國商論》2022第4期,第104頁。 [4] See Joshua A.T. Fairfield, Tokenized: The Law of NonFungible Tokens and Unique Digital Property, 97 Indiana Law Journal 1261 (2022), at 1279. [5]參見司曉:《區塊鏈非同質化通證(NFT)的財產法律問題探析》,載《版權理論與實務》2021年第7期,資料來自互聯網:https://www.tisi.org/19509,*后訪問時間:2022年8月1日。 [6] Vgl. Heine/Stang, Weiterverkauf digitaler Werke mittels NonFungibleToken aus urheberrechtliche Sicht, MMR 2021, 755 (757); auch vgl. Nils/Alexander, Nonfungible Tokens Was Können sie wirklich?, ZUM 2022, 20 (24). [7]參見蘇宇:《非同質通證的法律性質與風險治理》,載《東方法學》2022年第2期,第62頁。 [8] See Joshua A.T. Fairfield, Tokenized: The Law of NonFungible Tokens and Unique Digital Property, 97 Indiana Law Journal 1261 (2022), at 1282. [9] Vgl. Kaulartz/Schmid, Rechtliche Herausforderungen sog. NonFungible Token (NFTs), 5.7.2021, 資料來自互聯網:https://wwwNaNshsbloggt.de/tmc/rechtlicheherausforderungensogNonFungibletokennfts/,*后訪問時間:2022年8月1日;auch vgl. Heine/Stang, Weiterverkauf digitaler Werke mittels NonFungibleToken aus urheberrechtlicher Sicht, MMR 2021, 755, 757. [10] MüKoBGB/Wagner, 8. Aufl. 2020, BGB § 823 Rn. 302. [11] Vgl. Kaulartz/Schmid, Rechtliche Herausforderungen sog. NonFungible Token (NFTs), 5.7.2021, 資料來自互聯網:https://wwwNaNshsbloggt.de/tmc/rechtlicheherausforderungensogNonFungibletokennfts/,*后訪問時間:2022年8月1日。 [12]參見陶乾:《論數字作品非同質代幣化交易的法律意涵》,載《東方法學》2022年第2期,第74頁。
NFT數字藝術品法律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主編 程 嘯,法學博士、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法學院不動產法研究中心主任、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權利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侵權法、人格權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法、物權法、擔保法、不動產登記法等。先后參與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不動產登記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起草論證工作。出版《人格權研究》《個人信息保護法理解與適用》《侵權責任法》《擔保物權研究》《不動產登記法研究》等獨著著作10余部,獨著、合著《侵權責任法教程》《個人信息保護法教程》《民法學》《民法總論》等教科書7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一百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等國家級課題四項,主持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京市等省部級課題十余項。榮獲國家級人才稱號、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兼任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最高人民法院執行特邀咨詢專家、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專家委員會委員、云南省委法律顧問、北京市法學會不動產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等。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