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宗:我的文學文化生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028770
- 條形碼:9787557028770 ; 978-7-5570-287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偉宗:我的文學文化生涯 本書特色
本書出版有助于關心文藝家的創作和生活,催生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落實中央和廣東省支持文藝發展的政策,激發文藝工作者創作的積極性,為文藝人才健康成長和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黃偉宗:我的文學文化生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廣東省“第三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黃偉宗撰寫的文章集錄,文稿主要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稱“編輯評論篇”,主要收錄黃偉宗在1959年至20世紀90年代這30余年里,從事文藝編輯與文藝評論活動時所寫的文章。下篇稱“文學文化篇”,主要收錄黃偉宗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聘任為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并任省政府參事室廣東文化組長、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組長、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期間,持續進行當代文學教學研究與文藝理論批評活動、文化咨詢與文化研究開發工作時期所寫的文章。書稿另設特篇“憶念軼事篇”,輯錄黃偉宗過去發表過的對文藝前輩和重要軼事之憶念文章。
黃偉宗:我的文學文化生涯 目錄
上篇:編輯評論篇
一、春風秋雨期——20世紀50年代下半期至60年代上半期
(一)茅盾題簽《花地》,歐陽山連載《三家巷》
(二)郭沫若談詩并題簽《文藝評論》版,全國著名作家會羊城
(三)《苦斗》《柳暗花明》《香飄四季》《憤怒的海》多部長篇小說連載
(四)全國首次文藝作品評獎,嶺南大家流花湖畔談散文
(五)在“修正主義批判”中對歐陽山《三家巷》《苦斗》的批判
二、狂風暴雨期——20世紀60年代下半期至70年代上半期
(一)金敬邁《歐陽海之歌》與《羊城晚報》的大起大落
(二)周立波《韶山的節日》的喜劇和悲劇
(三)廣東文化人在“文革”中的災難
(四)歐陽山在“文革”中的災難
(五)對英德黃陂“五七”干校的回憶和反思
(六)“文藝黑線回潮”風波與韶關文藝創作班
(七)天安門事件與廣東省文藝創作室
三、風生水起期——20世紀70年代下半期至80年代下半期
(一)習仲勛接見文藝名家,廣東省文聯作協恢復活動
(二)為被誣陷的作家、作品平反,對極左路線的批判“消毒”
(三)周揚含淚作報告,“傷痕文學”廣東版
(四)首次美國“當代中國文學研討會”,首屆茅盾文學獎評選
(五)“社會主義批判現實主義”風波的前前后后
(六)《新時期文藝論辯》與《歐陽山創作論》《歐陽山評傳》的成果
(七)《創作方法史》《創作方法論》與《文藝辯證學》的跨越
下篇:文學文化篇
一、開拓進取期——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21世紀初期
(一)“嶺南文派”論爭,四大家盛會之論證
(二)中層一代作家的超越,嶺南文學的新態勢
(三)新興的特區文學,泛化的“打工文學”
(四)廣東評壇的特點與優劣勢,“后不如前”論的提出和討論
(五)“當代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辟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六)香港、澳門講學,海南港澳臺地區詩壇盛會
(七)對當代中國文學的文化觀照,新文化批評的理念與實踐
(八)赴西歐五國與美國考察講學,塑造歐美地域文化形象
(九)開拓地域文化散文文體,塑造珠江文化形象系列
(十)對《河殤》與黑格爾質疑,初探現代珠江文化特征
(十一)率團參加兩岸學術交流,亮出珠江文化品牌
(十二)從尋找“廣”之所在,追溯珠江文化廣府文化源頭
二、發現發展期——21世紀初期至10年代末期
(一)從發現西漢徐聞古港開始對兩廣海上絲綢之路的系列發現
(二)珠江文化的海洋性與海洋文化的自然人文資源
(三)支持南華禪寺創建慶典及寺院建設,首倡對六祖惠能及其文化定位
(四)參加全國參事代表咨詢會,支撐建設文化大省和泛珠三角(“9+2”)經濟區
(五)從始祖、哲圣的發現而初顯珠江文化體系
(六)珠江文化理論的確立與文化形象系列
(七)南江文化、金燕文化等多項文化的發現和倡議
(八)以《珠江文化系論》為首的《十家文譚》確立珠江文化學術體系
(九)開創古巷、古道、古港、古村文化研究和論壇
(十)對珠江多個地域和領域文化的開拓與定位
(十一)策劃《中國珠江文化史》等“五個一”工程啟動
(十二)聯合國贊賞“海上敦煌”及引起的爭議與打撈出水
(十三)對乳源瑤族自治縣、珠三角、連州等地獨特文化的發現與開拓
(十四)良溪“后珠璣巷”的發現與“珠璣巷文化”概念的提出
(十五)舉辦“郁南:南江文化論壇”,首創并開拓科技文化概念及領域
……
特篇:憶念軼事篇
展開全部
黃偉宗:我的文學文化生涯 作者簡介
黃偉宗,第三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珠江文化理論的首創者和倡導者,當代中國珠江文化工程的實踐者,《中國珠江文化史》總主編,專著有《黃偉宗文存》等。是中國當代著名文化學者、作家、文藝理論批評家、文學研究家、社會評論家。現為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組長、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創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