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VI.青年德意志 (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8859
- 條形碼:9787020168859 ; 978-7-02-01688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VI.青年德意志 (精裝) 本書特色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不失為一部嚴肅的、豐富的、宏大的、里程碑式的學術著作。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VI.青年德意志 (精裝) 內容簡介
勃蘭兌斯在哥本哈根大學的講演匯編成《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縱論法、德、英諸國浪漫主義和民主主義運動,涉及文藝、宗教、政治等。這部里程碑式巨制波瀾壯闊,詩情如熾,不啻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文學之《史記》,亦是比較文學經典,閃耀著批判的光芒,張揚著追求社會公平進步的理想主義精神。 《青年德意志》剖析了1848年“三月革命”之前數年德國思想界僵化與落后,贊揚了海涅、伯爾內等德國作家向專制制度和鄙陋現實發起的勇敢挑戰。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VI.青年德意志 (精裝) 目錄
目錄
修訂版說明1
出版前言1
一政治背景
二哲學和反動
三反對派的情調
四七月革命的影響
五拜倫的影響
六新文學的價值
七伯爾內
八伯爾內和閔采爾
九伯爾內
十伯爾內
十一海涅
十二海涅
十三海涅
十四海涅
十五海涅和歌德
十六海涅和阿里斯托芬
十七海涅
十八詩歌中的黨派觀念
十九伊麥爾曼
二十黑格爾主義
二十一青年德意志和閔采爾
二十二古茲柯夫、勞伯、蒙特
二十三拉藹爾、貝蒂娜、夏綠蒂·斯特格利茨
二十四普魯士皇位的更迭,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
二十五中立的文學
二十六政治抒情詩,哲學革命
二十七革命詩歌
二十八革命詩歌
二十九革命
三十結論
譯后記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VI.青年德意志 (精裝) 節選
這一群作家……起的作用多半是否定的、蕩滌的、毀滅的和除舊布新的。他們的強大在于他們的懷疑,他們對奴性的仇恨和他們的個人主義。 1848年那一代人從未放棄過對未來的希望。雖然由于長時間的壓制和痛苦,他們已習慣于目睹野蠻和虛偽的洋洋得意,習慣于在半黑暗狀態中過著自己精神上的生活,但他們相信未來的光明……邁開大步朝著新時代熱愛自由、樂于斗爭的人們那里走去。 ——勃蘭兌斯 如果藝術家不是沒頭沒腦地埋在他的作品里,像羅馬傳說中的居爾丟斯沖入火山的裂口,像兵士不假思索地沖入堡壘;如果藝術家在火山口內不像地層崩陷而被埋的礦工一般工作;如果他對著困難呆著出神,而不是一個一個地去克服,像那些童話中的情人,為了要得到他們的公主,把層出不窮的妖法魔道如數破盡;那么,作品就無法完成,只能擱在工場里腐爛,生產不可能了,藝術家唯有眼看自己的天才夭折。 ——巴爾扎克 一 政治背景 自從神圣同盟成立以來,一種巨大的、系統的反動就籠罩著德意志國家。這種反動是從維也納會議開始的,它的中心是奧地利,它的*典型的代表是梅特涅。梅特涅是塔勒朗的一個學生,他雖然缺少乃師的圓滑伶俐,但在為非作歹方面,卻遠勝過先生。他希望把整個歐洲都置于自己的統治之下。他的目的就是要把凡是被革命和拿破侖所沖擊的一切,不論是搖搖欲墜的,還是坍塌垮掉的,都加以鞏固,或重新建立起來。為了去同拿破侖這個主要的敵人進行斗爭,他們被迫采取任何可能行之有效的措施;他們不得不去進行號召,而不是簡單地指揮民眾;他們不得不求助于他們的熱情,而不是求助于他們的忠誠,甚至不得不做出某些同所有內閣政策全然不同的許諾,答應大學生革命者提出的讓德國新生的要求。當然,從奧地利和從普魯士喊出來的口號,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差別。“正義和秩序!”“秩序和和平!”這是奧地利的聲明中的口號。“人民!”“自由和榮譽!”“德國!”這是在普魯士流行的字眼。這兩個*大的德意志邦國對時代精神所做的讓步,遠遠超過它們的國家領導人在感情上所容許的程度。但當敵人一旦被打敗,革命的遺產被消滅,“為自由而進行的戰爭”結束了,他們的目標就變成像結束戰爭一樣去結束自由。 在同法國進行戰爭期間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希望看到一個統一的德國隨著戰爭的勝利而誕生。斯坦因早在1812年就擬出了一個計劃,要把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帝國再度統一起來;阿恩特和格雷斯在他們的作品中也表述了同樣的思想。然而1814年巴黎和約卻規定:“所有德意志邦國都應該是獨立的,并通過一種邦聯制的同盟聯合起來。”這樣一來,統一國家的所有希望一下子成了泡影。當在人民心中再度喚起這種思想時,幾乎一代人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代替一個統一的國家,成立了一個德意志邦聯。這個德意志邦聯像雅恩所稱呼的那樣,是穿在民族身上的一件五顏六色的小丑服。失望是令人痛苦的。 對自由的夢想如同對統一的夢想一樣,都消逝了。有些君主為了激起人民去反對拿破侖,曾對人民許下自由憲法的諾言。在一些大的邦國里,只有巴伐利亞、巴登和威騰堡——它們過去是萊茵邦聯此系拿破侖在奧斯特利茨戰役打敗奧地利后,于1806年建立的邦聯,它囊括了當時德國西部的二十一個邦,并受法國的保護。的成員——兌現了他們的許諾,制定了他們的國家憲法。巴伐利亞和巴登在1818年頒布了憲法;有更多自由思想的威騰堡國王——這是個例外——在1819年為他的邦國制定了憲法;而在薩克森——魏瑪這個小邦國里,卡爾·奧古斯特作為德國一個為政治自由而開路的人,則早在1816年就頒布了一部自由憲法,建立了一個牧歌式的議會。 但這都很少有什么意義,因為奧地利在戰后和在戰前一樣,是反動政策的代表;而普魯士——它的人民的政治熱情比哪里都高昂——則對梅特涅亦步亦趨。 普魯士人民不僅有得到一部代議制憲法的愿望,還早就有了這樣的權利。它有信件和簽署過的文件為證。早在1810年,普魯士的宰相哈登堡公爵——普魯士邦國的重振有賴于他——在一項敕令中就提到了一種廣泛的人民代議制。在同拿破侖進行戰爭期間,當局再次重復了這個諾言,終于在1815年5月22日頒布了一項法令,按照國王的意愿,在 一份明白無誤的通告中對人民做出了形式上的許諾,立即建立一個憲法起草委員會。但由于梅特涅的影響,這個計劃的實施被一再地擱置下來。當格雷斯在一份遞交給哈登堡的萊茵州各省的呈文中提醒普魯士國王注意他所許下的諾言時,他所得到的回答只是:許下諾言的國王睿智圣明,他知道何時實行為宜。在后來的許多場合里,國王雖然在他的解釋中提到了他的諾言,但又一再強調,確定實施的時間是他身為國王所必須保留的權利。就這樣過去了二十五個年頭,這就是國王的整個后半生。 政府的首要任務在于清除拿破侖國家設施的一切痕跡。例如,在漢諾威,就廢除了《拿破侖法典》和它的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訴訟程序,代之以十六世紀的審判方法以及秘密的司法方式。被法國人解放了的農民重新淪為農奴,徭役也恢復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被取消了,貴族重新得到了他們在十八世紀所享有的政治上和社會上的特權。 正當德意志國家南部開始萌發出自由政治生活的**批花蕾時,發生了刺殺科策比的事件,它對變本加厲的反動勢力是一個來勢兇猛的信號:民眾在生活中,不再滿足于發表些不關痛癢、無足輕重的議論了,而是開始采用了暴力手段。科策比的被刺,或者更準確地說,對兇手的熱烈歡呼,在被壓迫和受監視的德國,喚起了行動的精神。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VI.青年德意志 (精裝) 作者簡介
勃蘭兌斯(1842—1927),丹麥猶太思想家、文學史家。大學畢業后漫游歐洲,回國后在哥本哈根大學發表激烈的學術講演,提倡精神革命,抨擊丹麥文學的停滯落后,受保守派打擊,放棄教職,僑居柏林數年,后回國重新執教。著有《現代的開路人》《尼采》《歌德》《伏爾泰》等。 譯者簡介: 高中甫(1933— ),翻譯家。山東蓬萊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畢業于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專業。譯有《親和力》《貝多芬》《莫扎特》《馬勒——未來的同時代人》《萊辛寓言》及茨威格、布萊希特、施尼茨勒、雷馬克等的作品。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