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國學常識(精裝)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2097127
- 條形碼:9787502097127 ; 978-7-5020-971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國學常識(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成人有語言文字、金石古物,有天文地理、諸子百家,12大國學門類,142個重點常識,內(nèi)容豐富,包羅萬象。 用現(xiàn)代的視角,通俗的語言解讀國學之博大精深,深入淺出,見解高妙。
中國國學常識(精裝) 內(nèi)容簡介
《中國國學常識》搭建了一個國學知識體系的完整框架,內(nèi)容包含了經(jīng)學、史學、考古、考證、哲學、科學等12大國學門類,并評述了各學術(shù)派別及其代表人物,內(nèi)容豐富,要點完備。本書用現(xiàn)代的視角,通俗的語言解讀國學之博大精深,深入淺出,見解高妙,是傳承多年的經(jīng)典啟蒙讀物,是適合大眾的國學入門書。
中國國學常識(精裝) 目錄
中國國學常識(精裝) 節(jié)選
有國粹和國故。國粹兩個字,似乎有點夸大中國學術(shù)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點選擇精粹部分而拋棄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們覺得不甚妥當,改稱國故。國故,就是本國文獻的意思。不論精粹不精粹,過去的文獻總是可寶貴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國故范圍里面去,這樣看起來,國故這個名詞總算是公平而完備了。但它也有它的缺點,就是只能夠代表研究的對象,而不能代表研究這種對象的學問,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國故學的名稱來代替它,*后又簡化而稱為國學。 可是這個名稱還不是十分合理的,因為學術(shù)沒有國界,當代各國都沒有特殊的國學,而我們所謂國學,從內(nèi)容上看,也就是哲學、文學、史學等等的東西,都是可以作為世界學術(shù)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實上外國也已經(jīng)有研究我國古代文化的人了,我們?yōu)槭裁床徊扇∈澜绻玫拿Q,如中國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學史等類的名詞呢?而且對于具有種種內(nèi)容的學術(shù),為什么不加以個別的名稱而必須采用籠統(tǒng)的總名稱呢?這都是值得考慮的。 但我們?yōu)榱艘缽牧晳T,并且因為中國各科學術(shù)還沒有整理清楚,和世界學術(shù)融合為一的緣故,只得仍舊采用國學這個名稱。 四四、五經(jīng)、十三經(jīng)、四書 漢朝人尊重儒家古典著作稱為經(jīng)書,解“經(jīng)”字意義為常道,相沿到現(xiàn)在。其實“經(jīng)”的原意就是線,所謂經(jīng)書就是線裝書,古代記事書于竹簡,事多一簡不能盡,便連續(xù)記在數(shù)簡上,其連系各簡的線,就稱為“經(jīng)”,可見經(jīng)不過是當時記載頁數(shù)較多而又常須翻閱的書罷了,并沒有其他的深意。 六經(jīng)的名稱,首先曾在《莊子》中發(fā)現(xiàn)。《莊子》及《禮記·經(jīng)解篇》都以《詩》《書》《禮》《樂》《春秋》《易》為六經(jīng)。班固《漢書·藝文志》稱為六藝。但因《樂經(jīng)》散失,只存《樂記》一篇,并入《禮經(jīng)》中,于是有《五經(jīng)》的名目。到唐朝時候,《春秋》按照《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成三種,《禮經(jīng)》也分為《周禮》《儀禮》《戴禮》(《禮記》)三種,立三傳、三禮的稱號,配合《易》《書》《詩》,稱為九經(jīng)。再到宋朝,把《爾雅》《孝經(jīng)》《論語》《孟子》四種加上去,便叫做十三經(jīng)。宋儒朱熹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印單行本,和《論語》《孟子》合稱四書,并給它們作詳細注釋,奉為儒家古典的精華,于是科舉考試,必根據(jù)四書出題,而《論》《孟》《學》《庸》便成為小學生必讀書了。 班固《藝文志》將儒家列入諸子,而把六經(jīng)作為六藝,列在諸子之前,其用意是認為六經(jīng)是古代官書,非儒家所能私有,而且六經(jīng)是諸子百家的學術(shù)淵源,班志說得很明白。不過班氏將《論語》《孝經(jīng)》列在六藝的末尾,即有特別尊重孔門本身著作的表示。總之,《易》《詩》《書》《春秋》《禮記》,如果依古文派經(jīng)學家說,就并不是孔氏的私家著作,這個觀點是一般有識見的學者應該承認的。 清章學誠(實齋)在《文史通義》上明白指出“六經(jīng)皆史也”。古人已經(jīng)說過《尚書》為記言之史,《春秋》為紀事之史,至于三禮,記載古時禮儀官制,則明明系制度史,《詩經(jīng)》之《國風》為風俗史,《雅》《頌》則包含社會變革的許多故事傳說,《易經(jīng)》是卜筮之書,可算是宗教史、思想史材料,其中類乎神簽的文字也包含了傳說故事,所以全部都是史料。現(xiàn)在經(jīng)書*完備的通行本是清朝阮元所刻的《十三經(jīng)注疏》,卷帙很繁。除去注疏專印正文的有商務館的《十三經(jīng)白文》一厚冊,頗便翻閱;以下把各種經(jīng)書內(nèi)容說說。
中國國學常識(精裝) 作者簡介
曹伯韓,湖南長沙人,當代著名國學大師、語言學家。曾歷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漢字整理部副主任、漢字簡化研究室主任、昆明《進修月刊》編輯、桂林《自學》月刊主編、《中國語文》編委等職,后于桂林師范學院任教。著有《通俗文化與語文》《中國文字的演變》《中國文法初階》等六部語言學專著,以及《國學常識》《民主淺說》《通俗社會科學二十講》《中國近百年史十講》等二十余部人文社會科學普及讀物。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