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宋人樂府觀述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6053
- 條形碼:9787573206053 ; 978-7-5732-0605-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人樂府觀述論 本書特色
本書是宋代樂府詩的專門研究,關注宋人樂府觀的繼承與發展。書中追溯了宋人樂府觀形成過程中如何繼承宋前對樂府詩的界定與編纂范式,梳理了宋人創作與編選活動相互促進的脈絡,其中又以編纂整理和梳理脈絡兩方面均為集大成之作的《樂府詩集》影響。本書呈現了樂府詩徒詩化后,宋代文人通過模擬前人與自創新題,促成樂府詩創作觀念、題材、形式等方面均形成新變的過程。
宋人樂府觀述論 內容簡介
本書以宋人樂府觀為研究對象,既關注宋人對前代樂府詩接受過程,也注重分析宋人自身樂府詩創作的特色,同時也探討了二者之間相互影響促進的關系。作者回顧了《文選》《樂府古題要解》《通典》處理樂府詩的基本范式,比較了宋人編纂《文苑英華》《唐文粹》選錄前代樂府詩的不同特色,《樂府詩集》《通志?樂略》梳理樂府舊題的指導觀念,再從宋人編選本朝詩的總集《宋文鑒》與各家別集探討了宋代樂府觀的具體呈現,展示了樂府詩逐漸脫離音樂傳統走向徒詩這一過程在宋代如何完成的圖景。把握樂府理念對創作的具體影響并用清晰明白的語言揭示出來,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宋人樂府觀述論 目錄
章 北宋初期的樂府詩編纂:徒詩化視野下的宋前樂府詩
節 宋前樂府詩編纂的主要范式
一、《文選》:樂府范疇核心的奠定
二、《樂府古題要解》:開辟門類,考辨本事
三、《通典》:基于音樂傳統的范式雛形
第二節 《文苑英華》之編纂:作為徒詩的樂府與歌行
一、《文苑英華》收錄樂府詩題名的特點
二、《文苑英華》樂府門之收錄局限
三、《文苑英華》對唐人作品與歌行類題目的處理,及與《樂府詩集》對比
第三節 《唐文粹》:唐人古詩與樂府之界定
一、《唐文粹》的樂府詩編纂觀念
二、樂章、古調歌篇與樂府概念之外延
第二章 兩宋之交的宋前樂府詩編纂:音樂傳統與徒詩化趨勢并存
節 《樂府詩集》對《玉臺新詠》收錄樂府詩的梳理
第二節 《樂府詩集》之全面總結與不足
一、《樂府詩集》的編纂特點
二、《樂府詩集》收錄唐人樂府徒詩之不足
第三節 《通志•樂略》與《樂府詩集》的收錄比較
一、樂府正聲:音樂傳統與舊題整合
二、樂府遺聲:徒詩化的分類特質
三、祀饗正聲:郊廟燕饗樂歌與雅樂體系傳承
四、祀饗別聲:燕饗雜樂之梳理
五、文武舞:舞樂祀饗傳統之明確
第三章 宋人總集、別集之編纂:樂府傳統的傳承與流變
節 《宋文鑒》的樂府觀考察
一、《宋文鑒》樂府歌行之界定與編纂觀念
二、《宋文鑒》樂府觀的特色與收錄局限
第二節 宋人別集中的樂府詩編纂與創作觀念
一、樂府與古近二體的雜糅
二、創作與編纂中的宋人樂府觀流變
第三節 編纂與接納:唐宋之際樂府與歌行的雜糅
第四章 《樂府詩集》視野下宋人對樂府舊題的接受與傳寫
節 郊廟、燕射、舞曲歌辭舊題
第二節 鼓吹曲辭舊題
第三節 橫吹曲辭舊題
第四節 相和歌辭舊題
第五節 清商曲辭舊題
第六節 琴曲歌辭舊題
第七節 雜曲歌辭舊題
第八節 近代曲辭舊題
第九節 雜歌謠辭舊題
第十節 新樂府辭舊題
第五章 宋人樂府新題的書寫與新變
節 “補樂府”理念下的宋人樂府創作
一、自出機杼,意在開拓的理念
二、文人群體的唱和與立題傳寫
第二節 徒詩化寫作與題材拓展
一、歌詩贊頌:雅頌體與士大夫之政
二、鄉土風物:民生關懷之延展書寫
三、女性主題:即事特質與市民文化的接軌
第三節 入樂傳統與儀式功能的繼承
一、郊廟朝會歌辭:王朝中樞的雅樂實踐
二、祠祀樂歌:地方視野下的文人化寫作
結語
附錄 《文苑英華》收錄樂府歌行與《樂府詩集》之比對
一、《文苑英華》詩部樂府門與《樂府詩集》收錄比對
二、《文苑英華》歌行部與《樂府詩集》收錄比對
參考書目
后記
宋人樂府觀述論 作者簡介
羅旻,北京人。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職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樂府學、先秦哲學。著有《宋代樂府詩研究》《雅音的流變:兩宋琴曲歌辭論略》 《〈詩經〉文化筆記》等專著。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