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自動控制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347439
- 條形碼:9787302347439 ; 978-7-302-3474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動控制原理 本書特色
本教材從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入手,結合生產和生活中的實例,以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并進,利用直觀的物理概念,使學生充分理解系統參數與系統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古典控制理論的精髓。 本教材保留了前四版的數學推導嚴謹、物理概念清楚等主要特色,加強了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增加了通用性的內容描述,除用數學工具分析工程中的實際系統之外,還力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和突出重點,同時給學生自學留有充分的空間。這既給分析、設計和調試目前工業中廣泛應用的各種控制系統提供了清楚的理論依據,又為學習有關專門文獻和后續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潛能和積極性創造了條件。 本書增加的內容有:中國學者提出的代數穩定判據—謝氏判據;非電類系統的數學模型;MATLAB在系統分析中的應用實例及非周期函數的頻譜分析等。 為了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本書還配有電子教案,網上答疑、實驗、試題系統等,詳情見清華大學出版社社網。
自動控制原理 內容簡介
本書闡述了古典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自動控制系統的各種分析方法。主要內容包括線性連續系統與離散系統的時域和頻域理論,如系統的動態性能、靜態性能、穩定性的分析和各種設計方法的運用等。 本書從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入手,結合生產和生活中的實例,以時域分析方法為主線,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并進,在嚴謹的數學推導的基礎上,利用直觀的物理概念,引出系統參數與系統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
自動控制原理 目錄
第1章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
1.1開環控制系統與閉環控制系統
1.2閉環控制系統的組成和基本環節
1.3自動控制系統的類型
1.3.1線性系統和非線性系統
1.3.2連續系統和離散系統
1.3.3恒值系統、隨動系統和程序控制系統
1.4自動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
1.4.1穩定性
1.4.2穩態性能指標
1.4.3暫態性能指標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自動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2.1微分方程式的編寫
2.1.1機械系統
2.1.2電氣系統
2.1.3液壓系統
2.1.4熱工系統
2.2非線性數學模型的線性化
2.3傳遞函數
2.3.1傳遞函數的定義
2.3.2典型環節的傳遞函數及暫態特性
2.4系統動態結構圖
2.5系統傳遞函數和結構圖的等效變換
2.5.1典型連接的等效傳遞函數
2.5.2相加點及分支點的變位運算
2.5.3系統開環傳遞函數
2.5.4系統閉環傳遞函數
2.5.5系統對給定作用和擾動作用的傳遞函數
2.6信號流圖
2.6.1信號流圖中的術語
2.6.2信號流圖的繪制
2.6.3信號流圖的基本簡化法則
2.6.4梅遜增益公式
2.7用MATLAB求解線性微分方程和化簡系統方框圖
2.7.1MATLAB中數學模型的表示
2.7.2用MATLAB求解線性微分方程
2.7.3MATLAB在系統方框圖化簡中的應用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自動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
3.1自動控制系統的時域指標
3.1.1對控制性能的要求
3.1.2自動控制系統的典型輸入信號
3.2一階系統的階躍響應
3.2.1一階系統的數學模型
3.2.2一階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3.3二階系統的階躍響應
3.3.1典型二階系統的動態特性
3.3.2二階系統動態性能指標
3.3.3二階系統特征參數與動態性能指標之間的關系
3.3.4二階工程*佳參數
3.3.5零點、極點對二階系統動態性能的影響
3.4高階系統的動態響應
3.5自動控制系統的代數穩定判據
3.5.1線性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和穩定的充分必要條件
3.5.2勞斯判據
3.5.3赫爾維茨判據
3.5.4謝緒愷判據
3.5.5參數對穩定性的影響
3.5.6相對穩定性和穩定裕度
3.6穩態誤差
3.6.1擾動穩態誤差
3.6.2給定穩態誤差和誤差系數
3.6.3減小穩態誤差的方法
3.7用MATLAB進行系統時域分析
3.7.1典型輸入信號的MATLAB實現
3.7.2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3.7.3MATLAB在求解系統給定穩態誤差中的應用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根軌跡法
4.1根軌跡法的基本概念
4.2根軌跡的繪制法則
4.2.1繪制根軌跡的一般法則
4.2.2自動控制系統的根軌跡
4.2.3零度根軌跡
4.2.4參數根軌跡
4.3用根軌跡法分析系統的動態特性
4.3.1在根軌跡上確定特征根
4.3.2用根軌跡法分析系統的動態特性
4.3.3開環零點對系統根軌跡的影響
4.3.4開環極點對系統根軌跡的影響
4.3.5偶極子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4.4用MATLAB繪制根軌跡
4.4.1根軌跡分析的MATLAB實現的函數指令格式
4.4.2零度根軌跡的MATLAB繪制
4.4.3參數根軌跡的MATLAB繪制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頻率法
5.1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非周期函數的頻譜分析
5.2.1周期函數的傅氏級數分解
5.2.2非周期函數的頻譜
5.3頻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5.3.1幅相頻率特性
5.3.2對數頻率特性
5.3.3對數幅相頻率特性
5.4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
5.4.1比例環節
5.4.2慣性環節
5.4.3積分環節
5.4.4微分環節
5.4.5振蕩環節
5.4.6時滯環節
5.4.7*小相位環節
5.5系統開環頻率特性的繪制
5.5.1系統的開環幅相頻率特性
5.5.2系統的開環對數頻率特性
5.6用頻率法分析控制系統的穩定性
5.6.1控制系統的穩定判據
5.6.2奈氏穩定判據的基本原理
5.6.3映射定理
5.6.4奈氏路徑及其映射
5.6.5奈氏穩定判據
5.6.6開環有串聯積分環節的系統
5.6.7用系統開環對數頻率特性判斷閉環系統穩定性
5.6.8應用奈氏穩定判據判斷閉環系統穩定性舉例
5.6.9系統的穩定裕度
5.7系統動態特性和開環頻率特性的關系
5.7.1開環對數頻率特性的基本性質
5.7.2系統動態特性和開環頻率特性的關系
5.8閉環系統頻率特性
5.8.1閉環系統頻率特性與開環系統頻率特性的關系
5.8.2閉環系統等M圓、等θ圓及尼氏圖
5.8.3非單位反饋系統的閉環頻率特性
5.9系統動態特性和閉環頻率特性的關系
5.9.1諧振峰值Mp和超調量σ%之間的關系
5.9.2諧振峰值Mp和調節時間ts的關系
5.9.3頻帶寬BW和ξ之間的關系
5.10用MATLAB繪制系統開環頻率特性
5.10.1用MATLAB繪制系統開環對數頻率特性(伯德圖)
5.10.2用MATLAB繪制系統開環幅相頻率特性(奈氏曲線)
5.10.3穩定裕度求解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控制系統的校正及綜合
6.1控制系統校正的一般概念
6.1.1基本校正方法
6.1.2用頻率法校正的特點
6.2串聯校正
6.2.1串聯超前(微分)校正
6.2.2串聯滯后(積分)校正
6.2.3串聯滯后-超前(積分-微分)校正
6.3反饋校正
6.3.1反饋校正的功能
6.3.2反饋校正裝置的設計
6.4復合校正
6.4.1按擾動補償的復合控制
6.4.2按輸入補償的復合控制
6.5應用MATLAB進行系統校正
6.5.1串聯超前校正設計
6.5.2串聯滯后校正設計
6.5.3串聯滯后-超前校正設計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非線性系統分析
7.1非線性系統動態過程的特點
7.2非線性特性及其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7.2.1不靈敏區(死區)
7.2.2飽和
7.2.3間隙
7.2.4摩擦
7.2.5繼電器特性
7.3非線性特性的描述函數
7.3.1諧波線性化
7.3.2非線性特性的描述函數
7.3.3典型非線性特性的描述函數
7.4非線性系統的描述函數法
7.4.1非線性系統的典型結構及基本條件
7.4.2非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7.4.3自振分析
7.4.4應用描述函數法分析非線性系統
7.4.5非線性系統結構圖的簡化
7.5改善非線性系統性能的措施及非線性特性的利用
7.5.1改變線性部分的參數或對線性部分進行校正
7.5.2改變非線性特性
7.5.3非線性特性的應用
7.5.4用振蕩線性化改善系統性能
7.6相平面法
7.6.1相軌跡的特征
7.6.2相軌跡的繪制方法
7.6.3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線性系統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線性離散系統的理論基礎
8.1線性離散系統的基本概念
8.2離散時間函數的數學表達式及采樣定理
8.2.1離散時間函數的數學表達式
8.2.2采樣函數f*(t)的頻譜分析
8.2.3采樣定理
8.2.4信號的復現
8.3z變換
8.3.1z變換的定義
8.3.2z變換的方法
8.3.3z變換的性質
8.3.4z反變換
8.4線性常系數差分方程
8.4.1差分方程的定義
8.4.2差分方程的解法
8.5脈沖傳遞函數
8.5.1脈沖傳遞函數的定義
8.5.2脈沖傳遞函數的推導
8.5.3開環系統脈沖傳遞函數
8.5.4閉環系統脈沖傳遞函數
8.6采樣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
8.6.1用z變換法求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8.6.2采樣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8.6.3采樣控制系統的穩態誤差
8.7采樣控制系統的頻域分析
8.7.1雙線性變換
8.7.2伯德圖
8.8線性離散系統的數字校正
8.8.1用根軌跡法綜合數字校正裝置
8.8.2數字校正裝置的實現
8.9*少拍離散控制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8.9.1*少拍系統的閉環脈沖傳遞函數
8.9.2*少拍系統的設計
8.10用MATLAB進行采樣系統分析
8.10.1z變換和z反變換
8.10.2連續系統的離散化
8.10.3采樣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
8.10.4采樣控制系統的頻域分析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名詞術語索引
附錄本書使用的部分MATLAB指令
參考文獻
自動控制原理 作者簡介
王建輝,女工學博士,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生于遼寧。寶鋼教育獎獲得者,沈陽市優秀教師,遼寧省教學名師,國家教學團隊“自動化專業主干課教學團隊”、國家精品課“自動控制原理”課程負責人。1982年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自動控制系自動化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自動控制教研室副主任、自動控制系副主任、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復雜控制系統的建模與控制、網絡環境下先進控制技術及其在工業中的應用、智能控制理論及其應用等。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教育教學成果獎10余項,主持和參加國家及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科研課題10余項、各類教改課題項目近10項。發表有關論文100余篇。編著《自動控制原理》《自動控制原理習題詳解》《控制系統計算機仿真與輔助設計》。 顧樹生,男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39年出生于黑龍江。國家精品課“自動控制原理”課程負責人,遼寧省教學名師。曾任全國電氣節能學會主任、大連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中國自動化學會遼寧省分會副理事長等。1963年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自動控制系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和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集成控制系統、實時智能控制系統。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獎4項,承擔國家及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檢索3篇,EI檢索35篇。編著《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控制系統》、《微型機過程控制系統》、《近代交流調速》,譯著《線性離散時間系統及其應用》。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