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哲學史 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42655
- 條形碼:9787214242655 ; 978-7-214-24265-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哲學史 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上下冊) 本書特色
本書是2004年版西方哲學史(學術版)的修訂版,由葉秀山、王樹人總主編,共8卷12冊,包括《總論》(葉秀山、王樹人主編)、《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上下,姚介厚著)、《中世紀哲學》(黃裕生主編)、《近代: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英國哲學》(周曉亮主編)、《啟蒙時代的法國哲學》(尚杰著)、《德國古典哲學》(張慎主編)、《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上下,謝地坤主編)、《現代英美分析哲學》(上下,江怡、陳亞軍著)。是目前國內*全面、規模*大、作者*權威的一套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 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上下冊)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葉秀山、王樹人總主編的《西方哲學史》(學術版)之分卷,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早期希臘哲學”介紹了米利都學派、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及其前期學派、愛利亞學派、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戈拉和復興伊奧尼亞哲學的思潮、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中篇“希臘古典哲學”介紹了智者運動、蘇格拉底、小蘇格拉底學派、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下篇“晚期希臘與羅馬哲學”介紹了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學派、懷疑論學派、新柏拉圖主義。
西方哲學史 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上下冊) 目錄
緒論 1
愛琴文明 5
希臘古典文明 11
希臘化文明和羅馬文明 20
希臘羅馬哲學與東方文化 30
神話、宗教與哲學 40
希臘羅馬哲學的分期和研究方法 54
上篇 早期希臘哲學 65
引言 歷史背景、發展線索與主要問題 67
**章 米利都學派 83
**節 泰勒斯 85
第二節 阿那克西曼德 98
第三節 阿那克西美尼 111
第二章 赫拉克利特 122
**節 愛菲斯的晦澀哲人 123
第二節 永恒活火和萬物皆流 131
第三節 邏各斯和對立的斗爭與和諧 140
第四節 社會與法律、宗教與神 150
第三章 畢達哥拉斯和前期畢達哥拉斯學派 158
**節 畢達哥拉斯其人及其盟會 160
第二節 數是萬物的本原 172
第三節 和諧有限的宇宙論 180
第四節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幾位代表人物 190
第四章 愛利亞學派 199
**節 塞諾芬尼 200
第二節 巴門尼德 208
第三節 芝諾 218
第四節 麥里梭 225
第五章 恩培多克勒 231
**節 西西里島上的傳奇哲學家 232
第二節 四根說和 “愛”與“爭”兩動力 239
第三節 宇宙論和天體、生命學說 249
第四節 同類相知的流射說 258
第五節 《凈化篇》中的宗教與哲學思想 261
第六章 阿那克薩戈拉和復興伊奧尼亞哲學的思潮 267
**節 雅典的啟蒙哲學家 267
第二節 種子和努斯 272
第三節 宇宙漩渦運動生成論和科學思想 288
第四節 異類相知 295
第五節 阿凱勞斯和阿波洛尼亞的第歐根尼 299
第六節 希波克拉底及其學派 311
第七章 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 327
**節 原子論的創始者留基伯 328
第二節 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德謨克利特 332
第三節 原子與虛空 338
第四節 必然性和宇宙演化論、科學思想 348
第五節 影像說 356
第六節 社會進化和社會倫理思想 365
中篇 希臘古典哲學 377
引言 希臘古典文明由盛趨衰和希臘古典哲學 379
第八章 智者運動 395
**節 智者運動的興衰 396
第二節 普羅泰戈拉 406
第三節 高爾吉亞 421
第四節 其他智者 430
第九章 蘇格拉底 442
**節 悲劇時代的哲學先知 443
第二節 蘇格拉底的哲學變革 467
第三節 理性主義的基本哲學觀念與方法 478
第四節 道德哲學與政治理想 492
第五節 審美、邏輯與語言 513
第十章 小蘇格拉底學派 529
**節 麥加拉學派 531
第二節 昔尼克學派 540
第三節 居勒尼學派 548
第十一章 柏拉圖 557
**節 柏拉圖其人及其著作 558
第二節 前期理念論 573
第三節 后期理念論 597
第四節 社會倫理思想與政治哲學 611
第五節 審美思想與藝術哲學 638
第六節 宇宙創造論 650
第十二章 亞里士多德 668
**節 希臘文明轉折點上的哲學大師 670
第二節 邏輯和哲學 687
第三節 自然哲學 710
第四節 形而上學 741
第五節 倫理學 763
第六節 政治哲學 790
第七節 詩學 810
下篇 晚期希臘與羅馬哲學 839
引言 晚期希臘與羅馬哲學的時代特征和歷史意義 841
第十三章 伊壁鳩魯學派 854
**節 伊壁鳩魯其人及其學派 855
第二節 準則學 865
第三節 更新原子論的自然哲學 875
第四節 以幸福與快樂為宗旨的倫理學 891
第五節 盧克萊修的《物性論》 901
第十四章 斯多亞學派 914
**節 斯多亞學派的產生、演變與源流 915
第二節 早期斯多亞學派的邏輯學 926
第三節 早期斯多亞學派的物理學 940
第四節 早期斯多亞學派的倫理學 948
第五節 中期斯多亞學派 963
第六節 晚期斯多亞學派 984
第十五章 懷疑論學派 1013
**節 早期皮羅主義 :皮羅和蒂蒙 1016
第二節 中期學園派的懷疑主義 :阿爾凱西勞和卡尼阿德 1026
第三節 后期皮羅主義 :埃涅西德姆和阿格里帕 1038
第四節 經驗派的懷疑主義 :塞克斯都 ·恩披里柯 1049
第十六章 新柏拉圖主義 1060
**節 先驅者猶太哲學神學家斐洛 1064
第二節 創立者普羅提諾 1081
第三節 羅馬學派、敘利亞學派、亞歷山大里亞學派和雅典學派 1105
第四節 早期基督教的興起和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的終結 1119
主要參考文獻 1134
人名索引 1160
后記 1170
西方哲學史 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上下冊) 節選
古代希臘羅馬哲學是西方哲學之源,奠立了西方哲學與文化的傳統,歷來是在各歷史階段激發活力的西方文化研究的重要領域,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西方哲學的演進。它那富有活力、博大精深的思想內容,在古代世界文明中是很突出的,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寶藏。 那么,為什么西方哲學*早發源于地中海地區的希臘、羅馬民族,并達到高度繁榮?古代希臘羅馬哲學自身又是如何演進的?我們研究古代希臘羅馬哲學的根據與方法是什么?哲學作為抽象的理論思維,是一個民族進入文明社會后才產生的。每一個時代的哲學,都是它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與精神生活的集中表現,所以“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那個時代的“人民*精致、*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里”。哲學是文明的理論核心與活的靈魂,它的發生與發展是和一定歷史階段的文明形態緊密關聯的。 “文明”不單純是地理、種族、宗教、語言意義上的范疇,而是指人類在實踐中實現自身的本質力量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文化精神的綜合,或是一種廣義的文化共同體。文明時代相對“蒙昧時代”(舊石器時代 )和“野蠻時代 ”(新石器時代 )而言。人類隨著原始氏族社會解體、私有財產與奴隸制出現,才進入文明社會,這也是哲學產生的基本社會歷史前提。古代希臘羅馬哲學是西歐古典文明的產物。正是這種西歐古典文明的特殊形態,為希臘羅馬哲學的高度發展提供了社會與文化基礎。 馬克思曾將古代民族的發展加以比較,說:“有粗野的兒童,有早熟的兒童。古代民族中有許多是屬于這一類的。希臘人是正常的兒童。”他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區別了向文明社會過渡的三種形態:一是東方(埃及、巴比倫文明等)向專制主義過渡的形態;二是古代希臘羅馬的形態;三是日耳曼的形態,這里暫可不論。他是從原始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的所有制轉變的不同方式這個根本點,來說明前兩種文明形態的差異的。**種轉變形成“亞細亞的所有制形式”,其特征是凌駕于部落“這一切小的共同體之上的總合的統一體表現為更高的所有者或唯一的所有者,實際的公社卻只不過表現為世襲的占有者”,就是說,由作為 “共同體之父的專制君主”體現“*終作為個人而存在的更高的共同體”,占有公社的財產即剩余產品,“而這種剩余勞動既表現在貢賦等等的形式上,也表現在為了頌揚統一體——部分地是為了頌揚現實的專制君主,部分地為了頌揚想象的部落體即神——而共同完成的工程上”。在這種文明形態中,君主、貴族、祭司以“更高的共同體”的體現者的名義,占有原先氏族公社的財產,并以專制方式掌管社會公共事務與宗教事務,統治全體社會成員,這樣變成的奴隸制社會沒有破壞原先氏族制度的血緣關系這根自然紐帶,反而使它強化了;各個小公社彼此獨立地勉強度日,個人與家庭單獨地被束縛在份地上從事勞動,商品生產得不到較大發展;而宗教及祭司集團和專制政權緊密結合,使宗教森嚴可怕,用至高無上的神權表現、鞏固專制制度,于是就有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通天塔等頌揚專制君主與神的工程。而第二種向古希臘羅馬文明轉變的“古代的所有制形式”,是“原始部落更為動蕩的歷史生活、各種遭遇以及變化的產物”,其特征“是把城市即已經建立起來的農村居民(土地所有者)的居住地(中心地點)作為自己的基礎”,在這城市即城邦的基礎上,同專制君主等以“更高的共同體”名義占有的原先公社財產相區別,個人與家庭財產較大地發展起來。“單個人的財產在事實上只靠共同勞動來利用(例如象東方的灌溉渠道那樣)的可能性越少,純粹自然形成的部落性質由于歷史的運動、遷徙而受到的破壞越大,部落越是遠離自己的原來住地而占領異鄉的土地,因而進入全新的勞動條件并使每個人的能力得到更大的發展……那么,單個人變成歸他和他的家庭獨立耕作的那塊土地——特殊的小塊土地——的私有者的條件就越是具備”;而城邦國家“是這些自由的和平等的私有者間的相互關系,是他們對抗外界的聯合;同時也是他們的保障”。古希臘羅馬人以這種方式進入文明社會,分工與商品經濟的形成發展在其中起有巨大的歷史推動作用,其加速了個人與家庭同氏族公社及自然血緣關系分離且獨立的過程,導致氏族制度全部瓦解和新的國家政治制度確立,所造就的獨特的奴隸制也充分、成熟地經歷了各發展階段;而這里的宗教也相對寬松,有人性化特點,沒有同政權緊密結合成一種壓制、窒息思想文化的專制勢力。這就使古希臘羅馬人有較大的自由空間獲得經濟、政治、文化上的自主發展,從而發揮了巨大、生動的文化創造力。 馬克思關于西歐古代文明的論述是很精辟的,表明古代希臘羅馬哲學的發展有深刻的社會歷史基礎。早先產生的近東文明雖有保守性,但它們的文化成就對古代希臘羅馬哲學也有重要影響。而哲學作為遠離經濟基礎的一種文化樣式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更直接地表現為它和其他文化樣式的相互制約與滲透,有其自身演進的內在邏輯。
西方哲學史 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上下冊) 作者簡介
姚介厚(1940年4月- ),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指導委員會委員。學術專長為古代希臘羅馬哲學、當代歐美哲學。1992 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學術專著有《當代美國哲學》,《柏拉圖的〈國家篇〉導讀》,《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合著),《希臘哲學史》第一、二、三卷(合著),《西歐文明》(合著)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