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評論 梅松武新聞作品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8974
- 條形碼:9787220128974 ; 978-7-220-1289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川江評論 梅松武新聞作品集 本書特色
梅松武認為,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記者之“筆”與史家之“筆”并重;以“史家筆”寫新聞,新聞不朽;以“史家筆”寫評論,評論不朽!他堅持“正義直言史家筆”的新聞理念,在深度報道和新聞評論的創新中取得了突出成績,他后新聞人生平凡而有為,厚積而薄發,無怨無悔,自有一種獨立人格和自由境界!
川江評論 梅松武新聞作品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四川日報資深記者、評論員梅松武在四川日報開設的《川江評論》專欄文章合集,收錄了梅松武于2008—2016年在四川日報發表的評論文章以及“老新聞人”的工作感悟和經驗分享近150篇。稿件內容立足于全國范圍內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百姓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為、難點問題,如“三農”問題、抗震救災、災后重建、經濟發展與改革、全面小康、民生問題、創新創業、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產業升級、食品安全、政治生態等。作者緊貼主旋律,用新聞人特有的激情和責任感、與時俱進的歷史視野、老練的文筆,寫出了自己**的觀察與思考,不僅為四川的近十年來的高速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記錄和資料,其先聲奪人、言之有物、情真意切的評論也為四川省的各級領導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為新聞記者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典范。
川江評論 梅松武新聞作品集 目錄
目錄/ / 跳出四川看“米袋子”/ / 立足市場看肉價波動/ / “高地”建設“高”在哪里——論用“高地”建設引領四川未來發展/ / *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再論用“高地”建設引領四川未來發展/ / 優選的動力是改革開放———三論用“高地”建設引領四川未來發展/ / *頑強的堅持需要*堅強的信心/ / 以人為本:抗震救災的一面旗幟/ / 大愛無疆:抗震救災的不朽豐碑/ / 重建家園燃起生活的希望/ / 由災后重建想到“抗震興川”/ / 災后重建話機遇/ / 對口支援話機制/ / 心理重建:我們身邊的“愛心工程”/ / 災害管理要警鐘長鳴/ / 更加科學有力地抗震救災/ / 災后重建:把壓力變動力/ / 我們都是“火炬手”/ / 高高舉起祥云火炬/ / 像抗震救災那樣“保增長”/ / 再生性跨越是什么/ / “四川模式”在重建中升華——再論再生性跨越是什么/ / 從歷史深處走來——三論再生性跨越是什么/ / 成都與“財富”有個約定/ / 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示范——再論成都與“財富”有個約定/ / 為“西部硅谷”夯實基礎——三論成都與“財富”有個約定/ / 為“天府新區”插上翅膀——四論成都與“財富”有個約定/ / 為“田園城市”澆灌“和諧之根”——五論成都與“財富”有個約定/ / 從《財富》全球論壇看企業創新/ / 戰略決定成敗——再論從《財富》全球論壇看企業創新/ / 品牌決定價值——三論從《財富》全球論壇看企業創新/ / 誠信決定未來——四論從《財富》全球論壇看企業創新/ / 企業家托起“中國夢”——五論從《財富》全球論壇看企業創新/ / 成都打造什么“名片”/ / 從全面小康看多點多極支撐戰略/ / “五位一體”在統籌中推進——二論從全面小康看多點多極支撐戰略/ / “新四化”在互動中提升——三論從全面小康看多點多極支撐戰略/ / “三駕馬車”在協調中驅動——四論從全面小康看多點多極支撐戰略/ / “兩大紅利”在創新中釋放——五論從全面小康看多點多極支撐戰略/ / “一個夢想”在跨越中實現——六論從全面小康看多點多極支撐戰略/ / 城鎮化要轉型升級/ / 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再論城鎮化要轉型升級/ / *重要的是“協調發展”——三論城鎮化要轉型升級/ / 戶籍改革牽動全局/ / 農民工市民化“難”在哪里/ / 用什么視野看民生/ / 敢問民生“誰做主”——再論用什么視野看民生/ / 把民生還給“社會”——三論用什么視野看民生/ / 誰說“公正”不是民生——四論用什么視野看民生/ / 民生就是“歷史”——五論用什么視野看民生/ / “老齡化”帶來新課題/ / 民間投資面臨新機遇/ / 大學生創業不是夢/ / 走向創業型社會/ / 返鄉創業是新趨勢/ / 自主創業正當時/ / 透過“眾創”看什么/ / 簡政放權盼什么/ / 從歸雁經濟看創業生態/ / 以“眾籌”孵化“眾創”/ / 與時俱進看“創業精神”/ / 大學生創業“難”在哪里/ / 守業更比創業難/ / 從西博會看全民創業/ / 生態文明是什么/ / 重塑生態價值觀——再論生態文明是什么/ / 生態補償不能缺位——三論生態文明是什么/ / 生態系統要休養生息——四論生態文明是什么/ / 誰說“老天爺”沒有情感——五論生態文明是什么/ / 從全球變暖看節能減排/ /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氣候覺醒”/ / 節能減排也是“硬道理”/ / “光伏泡沫”警示什么/ / 多晶硅“多”在哪里/ / 從全球視野看“荒漠化”/ / “荒漠化”就在腳下/ / 從源頭上防治荒漠化/ / 用什么思路治水/ / 讓人民群眾用上干凈水——再論用什么思路治水/ / 為有源頭活水來——三論用什么思路治水/ / 戰旱魔與“謀遠水”/ / 水污染防治刻不容緩/ / 輪作休耕為哪般/ / 誰說土壤污染與我無關/ / 轉型發展是新機遇/ / 優選機遇在哪里——再論轉型發展是新機遇/ / 內需潛力在哪里——三論轉型發展是新機遇/ / 產業升級路在何方——四論轉型發展是新機遇/ / 關鍵是政府職能轉變——五論轉型發展是新機遇/ / 用創新理念引領轉型發展/ / 創新驅動“創”什么——再論用創新理念引領轉型發展/ / 高點起步“高”在哪里——三論用創新理念引領轉型發展/ / 新常態孕育新機遇/ / 改革關頭勇者勝/ / 從創新驅動看服務業升級/ / 理性看待“增速換擋”/ / 防風險就是穩增長/ /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 牢牢抓住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機遇/ / 結構調整要有新思路/ / 期待消費持續升溫/ / 讓食品安全成為“高壓線”/ / *期盼“親人們都安好”/ / “平安”在哪里/ / “老鄉”離“小康”有多遠/ / 敢問“川豬”路在何方/ / 冷靜觀察農村消費升溫/ / 從鄉村旅游看傳統村落保護/ / 從城鄉統籌走向“一體化”/ / 靠什么保障糧食安全/ / 從供給側改革補“三農”短板/ / 規模經營貴在“適度”/ / 春耕時節念什么“經”/ / 送你一顆“定心丸”/ / 春節歸來話“鄉愁”/ / “三把尺子”量政績/ / “問責制”就在我們身邊/ / 求真務實治“三浮”/ / 修身正己“誠”為本/ / 風險管理要“依法問責”/ / 難就難在“嚴以用權”/ / 良好政治生態從哪里來/ / 治“懶政”也要出重拳/ / 別把官當得“太像官”/ / 透過數字看什么/ / 官貴有自知之“責”/ / 領導講話“難”在哪里/ / “中國道路”點燃愛國激情/ / 越是深化改革越要解放思想/ / 用改革共識凝聚改革合力/ / 真抓實改看行動/ / “四個全面”在實踐中升華/ / 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識/ / 用憲法權威凝聚法治共識/ / 用依法行政凝聚市場共識/ / 用公正司法凝聚和諧共識/ / 用全民守法凝聚誠信共識/ / 用發展新理念提升發展信心/ / 以全面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 以協調發展促進發展平衡/ / 從綠色發展走向綠色生活/ / 以開放發展拓展新空間/ / 以共享發展增進人民福祉/ / 從政治生態看黨內監督/ / 黨紀嚴于國法——再論從政治生態看黨內監督/ / 黨內監督沒有禁區——三論從政治生態看黨內監督/ / 附錄/ / 新聞創新需要激情——2010年3月24日在川報集團新聞創新大會上的演講/ / 我們怎樣唱響主旋律——2012年8月28日與省委書記劉奇葆在川報集團座談時發言/ / 走好自己的路——在2015年春節前夕川報集團專業技術人才座談會上的發言/ / 新聞創新與新聞評論專題講座/ / 后記
展開全部
川江評論 梅松武新聞作品集 作者簡介
梅松武,1953年出生于四川省仁壽縣慈航鎮雨臺村。1975年參加工作。1982年1月畢業于四川大學歷史系,后分配到四川日報社。1998年獲高級編輯職稱,2004年至2007年擔任該報時政新聞??評論理論部主任,2007年9月,專職擔任《四川日報》首席評論員。共有60多篇(組)作品獲省級以上新聞獎,其中四川新聞獎特等獎、一等獎30多個,中國新聞獎4個。2000年獲“四川省靠前新聞工作者”稱號,2002年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2006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