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范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8199
- 條形碼:9787030708199 ; 978-7-03-07081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范式 本書特色
本書從災難事件、風險生態系統、社會風險治理等概念出發,研究災難事件社會風險生態系統理論,提出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的\"三災難-三主體-三階段\"范式
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范式 內容簡介
網絡時代,災難事件信息裂變式傳播引發的社會風險,具有概率高、爆發快、影響廣、因素多等特點,是應急管理的棘手難題、社會治理的嚴峻挑戰。本書梅筑“應然—適然—實然—釋然”的基本框架,對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應然,運用網絡田野調查和知識圖譜分析,探明公眾風險感知的影響機理和災難社會風險的演化規律,為治理明晰知識起點;適然,梳理社會風險基本理論,建立風險傳播主體模型,剖析風險生態系統結掏,為治理掏筑行動框架;實然,針對自然、技術和人因三類災難事件,分別構建風險傳播模型,解析演化機理,開展情景模擬,為治理建立有效模式;釋然,選取典型災難事件做全景深度解析,提出應對策略,提煉治理經驗,提供示范參考,使治理做到心中了然。
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范式 目錄
序i
引論
第1章災難事件的社會鳳險3
1.1災難事件分類4
1.2社會風險概述17
1.3災難社會風險27
應然篇
第2章災難風險的田野調查49
2.1調查方法框架49
2.2數據分析結果55
2.3研究結論啟示116
第3章災難風險的文獻圖譜120
3.1知識圖譜方法120
3.2綜合風險圖譜123
3.3信息風險圖譜150
3.4研究現狀述評168
適然篇
第4章理論基礎與框架建構179
4.1理論研究基礎179
4.2法律規章體系194
4.3實踐運行框架199
4.4整體研究框架204
4.5基礎理論模型207
第5童災難風險的系統分析210
5.1風險生態系統210
5.2系統框架結構217
5.3系統時空結構221
5.4系統運行結構224
5.5系統治理范式
實然篇
第6章自然災難的風險治理243
6.1自然災難風險243
6.2風險主體交互255
6.3風險傳播模型261
6.4引導性精理模式278
6.5自然災難事件案例287
第7童技術災難的風險治理299
7.1技術災難風險299
7.2社會風險主體解析308
7.3風險傳播模型317
7.4回應性抬理模式333
7.5技術災難事件案例342
第8章人因災難的風險治理353
8.1人困災難風險353
8.2風險主體分析358
8.3動力系統建模362
8.4風險演化模型362
8.5干預性治理模式375
8.6人因災難事件案例390
釋然片
第9章自然災害的實證風險401
9.1災難治理系統401
9.2案例背景介紹403
9.3災害風險傳播405
9.4多重情景模擬409
9.5優化對策建議425
第10章技術災難的實證研究427
10.1災難治理系統427
10.2案例背景介紹429
10.3風險演化分析431
10.4優化對策建議448
第11章人因災難的案例分析453
11.1災難治理系統453
11.2案例背景介紹456
11.3風險演化分析456
11.4泊理優化對策467
尾論
第12章災難風險的應對策略477
12.1主體交互模型477
12.2治理思路變化485
12.3治理策略優化489
12.4風險智慧治理494
參考文獻499
附錄A田野調查問卷518
附錄B平衡點的存在性及穩定性分析522
索引529
跋531
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范式 節選
引論 第1章 災難事件的社會風險 災難,即災禍苦難,是指自然發生或人為產生的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對人類生命財產及其生存環境資源造成的嚴重危害性后果。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災難頻繁爆發。從2004年席卷東南亞的印度洋海嘯、 2005年肆虐美國的卡特里娜颶風,到2008年中國汶川8.0級地震,再到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泄漏事件,不僅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埋下了社會風險的隱患。具體到我國,各類災難事件居高不下,傷亡重大、損失慘重,如圖1.1所示。在新媒體的聚光燈下,突發性災難事件信息(為描述方便,也簡稱災難信息或災情信息)急速傳播、廣泛擴散,剌激公眾情緒、催生社會風險;若研判不準、處置不力、疏導不好,災難事件與社會風險交互疊加,演化為次生風險災難,可能會誘發公共危機,甚至危及社會穩定。 圖1.1 1951~2020年我國報道的各類災難事件數量趨勢 資料來源: EM-DAT 社會風險爆發,災難事件是重要導火索,信息傳播是關鍵助燃劑。社會風險就是一種導致社會沖突,破壞社會秩序,危及社會穩定,直至引起社會危機的可能性。災難事件社會風險作為一種不和諧因素,發生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生命安全風險、財產損失風險、心理失衡風險、社會失序風險等多個方面:社會風險往往不是災難直接引起的,而是災難事件在信息傳輸中,受客觀風險不確定性和主觀風險認知差異的雙重影響,信息失真和接收不充分等導致的。若風險疏導不及時不充分,甚至會引發公共危機。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事關社會穩定,攸關國家安全。研究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模式和治理體系,構建相應的方法體系,以進一步提升政府部門針對災難事件社會風險的研判、預警與快速晌應能力,是管理學、情報學、傳播學等學科共同關注的熱點領域和亟待攻克的重大課題。 1.1 災難事件分類 “災難”,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意為災禍造成的苦難,通常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嚴重損害帶來的對生命財產的重大傷害,與災害、災禍、災患等詞相近,英文可譯作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等。例如,當蛙蟲大量繁殖、毀損農作物,造成饑荒時,即成為提災:傳染病的大面積流行,可釀成疫情:計算機病毒的大規模暴發,可造成巨大災難。美國災難社會科學研究的先行者Quarantelli和Dynes曾提出:“只有在我們澄清和獲得關于災難(disaster)概念*基本的共識后,方可繼續災難的特征及其結果等方面的研究。”[1] 然而,災難這一應用極為廣泛的概念尚未有科學統一的定義。自然科學家認為災難是自然要素在其運動中發生的變異:社會學者認為災難是一種社會性事件:災害學者認為災難是自然和社會原因造成的妨礙人的生存和發展的災難;人類學學者認為災難是人失去控制違背災害規律而造成的禍事。可見,學者們對災難的認識大都局限在對災禍現象和后果的描述上,缺少嚴格的分類研究。 1.1.1 災難分類標準 災難事件是對人類產生危害的事件,有社會屬性。森林火災是自然的自凈化,若沒有威脅到人類,就不構成災難。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對災難給出統一的定義,更是缺乏關于災難分類標準的研究。因此,我們從不同維度收集國家政策、新聞報道、國際組織和科研文獻等多源信息,提出一套較為科學的災難分類標準,根據2006 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對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分級標準,將突發公共事件分成四大類,如表1. 1 所示。 表1.1 國務院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分類表 續表 1.權威報道 在人民網、央視網、央廣網、中新網、環球網、新華網和光明網等權威媒體網站,搜索“災難”新聞關鍵詞,梳理出近年來有關災難事件的報道。按照致災因子進行分類,整理如表1.2 所示。 從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出,全球范圍內的災難頻發,但災難對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害有較太差異,不同事件造成的社會風險也不盡相同。同時發現,僅從致災因子來劃分災難極不準確。某些災難會同時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致災因子,如化學晶爆炸,既有人員傷亡的致災因子,也有環境污染的致災因子。 表1.2 近年來央視網、人民網、央廣網、新華網等報道的災難事件示例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