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藝事回眸 楊淑英川劇表演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05524
- 條形碼:9787220105524 ; 978-7-220-1055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事回眸 楊淑英川劇表演藝術 本書特色
中國藝術講究“動于衷”“形于外”,戲曲也不例外。楊淑英對傳統由會而通,繼而進入化境,獲得處理表演的自由、運用聲腔的自由、設計和即興發展細節動作的自由。粉墨巧繪千般面,氍毹流云作奇峰,這是憑借深厚的學識修養、藝術功力而非單純天賦所能達到的。《藝事回眸》是關于楊淑英的傳記,內容包括:淑英憶舊、其人其事和唱段精選三個部分數十篇文章。
藝事回眸 楊淑英川劇表演藝術 內容簡介
楊淑英(1928-2017),藝名佩環,四川自貢人。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是1959年川劇出訪東歐四國(波蘭、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的“中國川劇團”對外國際宣傳的八大藝術家(陳書舫、周裕祥、胡漱芳、袁玉堃、楊淑英、李笑非、許倩云、張巧鳳)之一。曾任成都市川劇院副院長。 十二歲開始學戲,工旦角。代表作有《譚記兒》《穆桂英》《點將責夫》《貴妃醉酒》《雙拜月》《回院》《射雕》《夫妻橋》《朝陽溝》《三跑山》等。擅高腔、胡琴戲。所唱高腔曲牌【香羅帶】尤富韻味,自成一格,有“楊香羅”之美譽。她“演文戲含蓄雋永,演武戲英姿颯爽”,“唱高音明朗嘹亮,唱低音柔和婉轉”,并善于根據各種人物的身份與性格設計、創造新腔,其聲腔藝術曾長期作為四川音樂學院教學研究的典范得到專家廣為認可、推崇。其表演自然、大方,生活氣息濃厚。她與陳書舫、競華、許倩云被譽為川劇當代“四大名旦”,是川劇旦角一代標志性表演藝術家。 中國唱片公司及上海、成都等地音像出版社曾為其錄制多個劇目的唱片、磁帶、光盤發行。 《藝事回眸》講述了楊淑英為藝術奉獻的一生。
藝事回眸 楊淑英川劇表演藝術 目錄
淑英憶舊
春風化雨永駐心田
永遠的紀念
——緬懷小平同志
永無止境
隴在唱腔設計中的幾點心得
其人其事
楊淑英藝術生活散記
從小搭檔到老合作
——我所認識的楊淑英
看《譚記兒》演出后感想
一位“五匹齊”的藝術家
既是“紅花”也當“綠葉”
——談淑英同志在舞臺上的創造精神
春風生淑氣藝苑發英華
——記楊淑英二三事,兼懷川劇界諸老友
在合作中共同升華
表演生動雙眸傳情
聲美腔淳字清情深
——談楊淑英的唱腔藝術
德藝雙馨的川劇表演藝術家
——楊淑英舞臺藝術研討會紀要
唱段精選
意惶惶
(高腔《夫妻橋·春祭》何娘子唱段)
深感盛情
(高腔《夫妻橋·春祭》何娘子唱段)
彌天橫禍平空起
(高腔《夫妻橋·橋成》何娘子唱段)
道甚辛艱 ‘
(高腔《譚記兒·邂逅》譚記兒唱段)
漢室王業出奸叛
(高腔《連環計·鳳儀亭》貂蟬唱段)
營門戰鼓響咚咚
(胡琴《前帳會》鐵鏡女唱段)
十五載婆媳們今夜相逢
(胡琴《前帳會》鐵鏡女唱段)
秋光燦碧澄澄萬籟聲靜
(胡琴《長生殿·乞巧》李隆基、楊玉環唱段)
思鄉還鄉進帳報稟
(彈戲《穆桂英·點將責夫》穆桂英唱段)
在校場傳將令統兵操演
(彈戲《穆桂英·點兵》穆桂英、楊宗保唱段)
走一道嶺來翻一座山
(彈戲《朝陽溝》銀環唱段)
小步跑來大步走
(彈戲《朝陽溝》銀環唱段)
藝事回眸 楊淑英川劇表演藝術 節選
角色的創造,是永無止境的。我每演完一出戲,或多或少總會有些新的感受,新的認識,新的改進。 就拿《點將責夫》這出戲來說,其喜劇性是由元帥與先行官,妻子與丈夫,軍紀與私情的復雜人物關系和事件糾葛產生的。當楊宗保不聽帥令,擅自出陣,兵敗回營,穆桂英為了嚴整軍紀將他責打四十軍棍,作為統帥不徇私情,公事公辦,這是無可指責的。但他們是一對和睦的年輕夫婦,穆桂英還該有她作為妻子的賢淑、溫柔、愛丈夫的感情。如果只片面地強調元帥風度,就很容易把人物演得枯燥干癟。因此,戲一開頭,為了表現穆桂英英武的帥才,我絕大部分的身段動作是從武生的動作中變化來的,講白力求剛勁、簡練,唱腔也力求爽朗、高昂。但下令責打宗保以后,穆桂英高坐帥臺,一句唱詞也沒有。此時此境,穆桂英豈能無動于衷?所以,我在四十軍棍的責打聲中,使用了四個有層次、有發展的動作來突出她關懷丈夫的痛楚的心情。聽見數“十一”,我將傾斜坐的身子急速地轉向觀眾;數“十二,”我迅速地拋起右手的水袖;數“三十”,我把兩只水袖同時高舉,緊咬牙關,似乎和丈夫同時忍受著杖刑;直到數“四十”,我實在聽不下去了,就趁勢埋頭伏在桌上。聽見思鄉、還鄉來報:“先行請元帥驗傷!”我急將翎子一抖,一個大轉身,以表現內心的震動,急忙扶著椅背,痛楚得眼淚盈眶。我使勁將椅子按翻,往前一撲,險些摔倒,借此來表現穆桂英失去支持力量的激動心情。我怕眾軍見我落淚,忙兩手一揮,背過身去。聰明的思鄉、還鄉帶走了眾暈,我恨不得馬上去分擔宗保的傷痛,唱道:“先行官在請我去驗傷痕。”當我按照原定的一字板式唱這句詞時,由于板式的局限,“傷痕”二字一馬就跑過了,總覺得內心的情感沒抒發夠,似乎對宗保的關切沒有表達出來,哽咽在喉,很不舒服。緊接著唱的“責打他好叫我心中難忍”,也感到平淡無力。因為這時穆桂英的心情非常復雜,先行不服帥令,擅自出兵,戰敗回營,這不是小事情,不打他無法整軍紀、率眾軍,這是該打的。但桂英深深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個熱愛國家、勇敢善戰的英雄,她必須求得宗保的諒解,使宗保回心轉意來幫助自己直取洪州,營救翁父,保衛疆土。她按兵不動,是不打沒有準備的仗,卻被宗保誤會為不敢出戰。這些都叫穆桂英滿腔的激情勢難遏止地要進發出來,可一字板式卻死死地束縛著人物的感情。我認為,這兒不應再受任何限制,音量要高昂洪大,要上行的旋律延長節拍,以自由的板式讓角色盡情地抒發自己的內心痛楚和對宗保的愛情。以后,我將和搞音樂的同志共同研究,來實現這個想法。事實上,我在近十年中演過一百多場穆桂英,無論唱、做、念、打哪一種刻畫人物的表現手段,都沒有不變過的。就是現在的演出,在《點將責夫》后半段,我關心宗保的傷痕,委婉訴說自己的處境,耐心勸說他的犟性等,許多動情的、溫柔的表演,也是在不斷的演出過程中,在同志們的幫助下逐步改進的。*初我只表演出穆桂英的元帥風度,而忽略了這一點。藝無止境,學到老學不了,只有刻苦深鉆,不斷改進,才有可能塑造出真實、動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本文原載1963年4月4日《合肥晚報》) P6-9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