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克思與德國啟蒙運動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2678034
- 條形碼:9787542678034 ; 978-7-5426-780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與德國啟蒙運動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分為德國的啟蒙與宗教、青年黑格爾派對黑格爾哲學的重構(gòu)與哲學人類學、馬上克思對青年黑格爾派的揚棄三部分。主要內(nèi)容包括:康德的啟蒙思想及其道德神學;德國啟蒙運動之父——萊辛等。
馬克思與德國啟蒙運動 目錄
**部分:德國的啟蒙與宗教
導論 德國的啟蒙運動
一、康德的啟蒙思想及其道德神學
啟蒙及其可能性
道德目的論
道德神學
二、德國啟蒙運動之父——萊辛
理性與啟示
歷史理性
三、費希特的知識學與宗教哲學
早期的道德神學和政治批判
知識學
無神論事件
晚期的宗教神學
四、黑格爾在啟蒙與宗教之間的和解
黑格爾所處的時代
圖賓根和伯爾尼時期對基督教的批判
法蘭克福時期的反轉(zhuǎn)
耶拿時期的成熟思想
上帝或絕對精神
第二部分:青年黑格爾派對黑格爾哲學的重構(gòu)與哲學人類學
一、大衛(wèi)·斯特勞斯的哲學人類學
道咸肉身與哲學人類學
對黑格爾哲學的重構(gòu)
二、布魯諾·鮑威爾自我意識哲學
以自我意識哲學為基礎的宗教批判
自我意識哲學
三、路德維希·費爾巴哈的人本學
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
人本學
以人本學為基礎的宗教批判
四、莫澤斯·赫斯的社會主義
早期的宗教社會主義
人本學轉(zhuǎn)向
對費爾巴哈的批判
五、麥克斯·施蒂納的利己主義的個人
利己主義的形成史及其特征
對費爾巴哈的批判
對自由者的批判
第三部分:馬克思對青年黑格爾派的揚棄
一、馬克思與布魯諾·鮑威爾
《博士論文》與自我意識哲學
鮑威爾與馬克思《萊茵報》早期的政論
自我意識哲的困境——物質(zhì)利益難事
與鮑威爾決裂
……
參考文獻
后記
馬克思與德國啟蒙運動 節(jié)選
綜上,經(jīng)驗論、唯理論以及懷疑者論之間的混戰(zhàn),導致形而上學的沒落。《純粹理性批判》的目的在于解釋形而上學之謎產(chǎn)生的根源,并在方法論上奠定重建形而上學的基礎。通過《實踐理性批判》康德建構(gòu)了道德或倫理形而上學,道德神學則是道德形而上學實踐的保障。批判哲學的問題意識來源于英國經(jīng)驗論和法國唯理論關(guān)于形而上學的爭論。批判哲學的形成受到休謨和盧梭的影響,休謨“打破了獨斷論的迷夢”影響了理論哲學,而盧梭奠定了實踐哲學的基本方向。盡管康德與德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保持通信關(guān)系,例如1765年開始與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郎伯,1766年開始與萊辛和門德爾松保持通信關(guān)系!暗*終康德‘形而上學導論’發(fā)展成一種顛覆性的新哲學,它與德國啟蒙運動有著不可忽視的鴻溝!1通過拯救形而上學,康德擺脫了英國的經(jīng)驗論和法國的唯理論對啟蒙和形而上學的膚淺觀點,即對理性本身未經(jīng)反思的簡單信仰以及對形而上學的盲信或簡單拒絕。批判哲學不僅使源于英國和法國啟蒙思想進入新的維度,而且對啟蒙思想進行了改革。批判哲學在理論上證明了啟蒙的可能性——自由;在實踐上,指出啟蒙的方法(理性地私下運用和公開運用),并通過道德神學,對啟蒙的*大障礙——宗教,進行了系統(tǒng)批判。 對于德國啟蒙運動來說,核心問題在于啟蒙與德國宗教傳統(tǒng)之間的關(guān)系。康德之后的德國思想界,一方面接受了康德啟蒙思想,另一方面拒絕了康德的道德神學?档麻_啟了德國啟蒙運動的大幕,但是康德哲學本身卻不屬于德國啟蒙運動?档聻榈聡鴨⒚蛇\動提供了“彈藥”,費希特早期延續(xù)了康德的道德神學,青年黑格爾以康德的道德神學為基礎理解基督教,但是無論是費希特還是黑格爾都*終放棄了康德的道德神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德國啟蒙運動是一場在拿破侖和法國的理性主義的雙重壓力之下的思想革新運動,肩負著在法國啟蒙理性的普遍主義的壓力下,拯救德國傳統(tǒng)的使命?档峦ㄟ^對現(xiàn)象與物自體的劃分,使科學嚴格限制在現(xiàn)象界,自由和道德歸屬于物自體,這使受到科學沖擊的宗教有了新的可能,獲得了獨立的領(lǐng)域。就此而言,康德為十九世紀重建宗教神學奠定了基礎。但是康德的道德神學對基督教的原罪、救贖、啟示等非理性的因素所做的解釋,消除了基督教的非理性或神秘主義的成分,瓦解教會和上帝之國,建構(gòu)普遍的道德共同體。這種道德神學是一種普遍的人道主義宗教,它將宗教作為道德實現(xiàn)的可能性保證。這種建立在普遍一致的向善意識的人道主義宗教,再次接近于科學,這使得通過對現(xiàn)象與物自體劃分,為宗教所贏得的地盤,陷入再次丟失的危險。換句話說,康德所建構(gòu)的道德神學,作為普遍的人道主義宗教,不是拯救而是摧毀了德國的宗教傳統(tǒng)。因此,后康德時代的德國神學,接受了康德通過限制科學給宗教留下地盤,但是卻拒絕了康德的道德神學。例如與康德以道德的普遍有效性作為宗教的基礎不同,施萊爾馬赫強調(diào)個體性的、非理性的無法用普遍標準衡量的個人的體驗作為宗教的基礎;酵揭揽總人的體驗,可以驗證共同的宗教精神。費希特和黑格爾早期都有一個康德的道德神學階段,但是二人*終都拒絕了康德的道德神學,費希特晚期走向約翰神學,黑格爾則建構(gòu)了一種新的神學(哲學),并開辟了哲學人類的道路! 【蛦⒚膳c宗教的關(guān)系而言,康德的道德神學,不能代表德國啟蒙運動的一般傾向?朔▏睦硇灾髁x,為德意志民族塑造新的生活理想的德國啟蒙運動,源于被狄爾泰稱為“現(xiàn)代德意志精神的不朽領(lǐng)袖”的萊辛。與康德以道德的人組成的不可見的教會取代現(xiàn)實中的教會,以道德神學取代基督教神學不同,萊辛對于德國啟蒙運動的貢獻在于:既堅持啟蒙的真理性,又堅持基督教的真理性,在《論人類教育》中做出了以歷史的觀念融合啟蒙的理性主義與基督教的*初的嘗試。其次,萊辛為德國思想界引入了斯賓諾莎的哲學。
馬克思與德國啟蒙運動 作者簡介
司強(1982-)湖北襄陽人,哲學博士,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