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大家小書老子其人其書及其學派(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61793
- 條形碼:9787200161793 ; 978-7-200-1617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家小書老子其人其書及其學派(精) 本書特色
劍峰先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和邏輯學,獲得可喜成就,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他一生對學術認真刻苦研究,表現了一個唯物主義哲學工作者的品格!獥瞰I珍 正是學習詹劍峰先生的學術論著,才深刻體會到文史哲的研究也可以進行類似數學證明的論證,這對我后來的學術研究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_——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鄒大海 詹先生不僅清晰、詳實地梳理了老子思想復雜的歷史流變,對其與黃老、 道教的根本差異也給出了精到的提點!嚶摵
大家小書老子其人其書及其學派(精)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詹劍峰先生在先秦哲學方面,尤其是墨子和老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享譽學術界。本書是詹劍峰先生老子研究的重要成果。從記載老子事跡較多的古籍《史記》《莊子》及儒家的《禮記》《孔子家語》三方面來考察老子的事跡,從《老子》成書的歷史考察其實在哲學目前的地位,從其學說在初期的傳人、稷下黃老學派、戰國以至秦漢的黃老之學的流傳與演變考察老子思想的發展和活動歷史。并進一步評述老子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本書開始于文獻資料的考據,結束于哲學思想的討論,為老子這樣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人物,勾勒了一個更加客觀清晰的輪廓,并進行了分析與比較。
大家小書老子其人其書及其學派(精) 目錄
001 **章 老子其人
002 **節 老子在孔、墨后的由來
005 第二節 從《史記》檢證老子其人
032 第三節 從《莊子》檢證老子其人
040 第四節 從儒家經籍檢證老子其人
050 第二章 老子其書
050 **節 《老子》書中哪些思想必是
戰國時才產生的呢?
065 第二節 戰國以前無私人著作么?
078 第三節 《老子》書成于何時?
093 第四節 《老子》書是誰著的?
101 第三章 老學的傳授與演變
104 **節 初期老學119 第二節 稷下黃老學派
126 第三節 本于黃老的申韓學派
129 第四節 秦漢時代黃老之學
136 第五節 老學怎樣轉變為道教?
144 第四章 老子的人生哲學
144 **節 老子的人生觀
151 第二節 上善
156 第三節 實踐的道德
167 第四節 論攝生
177 第五章 老子的政治哲學
177 **節 老子的社會演變觀
185 第二節 無為而治
191 第三節 反封建
209 第四節 公社的復歸
226 第五節 述評老子的理想國235 附錄 參考書目
243 跋
大家小書老子其人其書及其學派(精) 節選
書摘1老子其人 哲學史上所有哲學家中,就其身后遭遇之離奇者而論,實無過于老子其人,老子本是“自隱無名為務”的隱君子,但后來竟被拉出來充當大唐皇帝——玄元圣祖。他本是以哲學思想來反宗教的**人,但后來竟成了道教的開山祖師——太上老君。他本是一個反對封建壓迫的哲人,但后來竟成了沒落貴族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本是生活在春秋末期,但一會兒是周幽王時代的賢者①,一會兒是生于商王武丁九年②,一會兒是神農黃帝堯舜禹湯等帝王之師③,而現在又是戰國時期“博大真人”李耳。老子真可謂是變化莫測的神龍了。由此可見,老子在“老道”的筆下固然是神話中的人物,即在“今儒”的筆下亦依然是神話中的人物。所以要弄清老子的哲學思想,首先要剝去后人給老子披上的神秘外衣,消除后人對老子妄加的歪曲,還他本來的面目。 書摘2 稷下黃老學派 黃老學派在稷下者,有田駢、慎到、環淵、接子諸人。記載“稷下先生”的原始材料是《史記》。故現在論述稷下黃老學派亦以《史記》所述者為限。先引《史記》之文,再加分析。 “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豈可勝道哉!保ā睹宪髁袀鳌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旨意。故慎到著《十二論》,環淵著《上下篇》,而田駢、接子皆有所論焉”(《孟荀列傳》)。 ? “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田齊世家》)。 試分析上引文字,可得幾個要點: **,上述稷下學士中,唯田駢、接子、慎到、環淵是黃老學派。這些黃老學者,做的是大官(列為上大夫),收入是很豐厚(貲養千鐘),住的也很舒服(高門大屋),而又非常清閑(不治而議論)。他們的生活既舒適,又有優余的時間,故能從事著書。而著書的目的是干世主。由是可以想象到:在高官厚祿豢養下的學士,其著書又是干世主,自不免如太史公所譏“有意阿世”,“茍合而已,如慎到、環淵、接子、田駢之徒,豈可勝道哉!” 其次,這些黃老學者在王侯豢養之下,還要標榜清高,以表示他們仍繼承老子之學,是個隱者。例如,田駢“高義,設為不宦”,齊人譏之曰:“今先生設為不宦,貲養千鐘,徒百人!豹q之乎“鄰女設為不嫁,而有子七人”。由此可見,田駢、慎到、環淵、接子這些黃老學者,與列子、莊子之“清高自守、安于貧窮”的老氏之徒是大不相同的。而且田駢、慎到、環淵、接子的政治立場和關尹、列子、莊子的政治立場也大不相同。因為這些黃老學者阿世茍合,賣身投靠于齊王,而莊子則公開斥責“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由此可見,環淵絕對不是關尹,因為莊子稱贊關尹為“古之博大真人”,而《史?記》載環淵是為齊王所豢養的學士;如果關尹是賣身投靠仍“設為不宦”那樣假清高,莊子也不會崇拜他為“博大真人”了。 第三,田駢、慎到、環淵、接子既在世主的高官厚祿之下以著書,當然要造出一套政治理論,以鞏固世主的統治;當然要搞出一套“法”“術”,以幫助世主管理臣民。大概把“老子之學”說成“君人南面之術”,是從慎到之徒開始的。 第四,田駢、慎到、環淵、接子既著書以講“君人南面之術”,那就要找出一個古代世主,作為歷史的根據,老子當然不具備這一條件,于是抬出一個黃帝來,因發明其旨意,實即曲解老子的思想而托之于黃帝,從而稱為“黃老道德之術”歟?這樣一來,老子之學與黃帝之名相結合,而成為黃老學派。大概自此之后,許多《黃帝書》亦由茲而編造出來。試論證之于下: 先談一談老子之學與黃帝之名相結合而成稷下黃老學派。老子根本不提一個古圣王,可見老子絕對不是托古派!墩撜Z》、《墨子》、《孟子》諸書引古圣王頗多,如堯、舜、禹、湯等,而黃帝這個圣王不見于《論語》,不見于《墨子》,亦不見于《孟子》。甚至司馬遷作《史記》時還說:“百家言黃帝,其言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蔽ㄇf子常提黃帝,如《大宗師篇》、《在宥篇》、《天運篇》、《繕性篇》、《知北游篇》、《徐無鬼篇》、《盜跖篇》。但在莊子筆下:黃帝是一個求道的天子,曾問“至道之精”于廣?成子(《在宥篇》);《知北游篇》又說黃帝是一個不知“道”的人;而在《盜跖篇》則痛斥“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梢娗f子心目中,黃帝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圣王。其次道家非堯舜而薄湯武,可見老莊之學并不是“托古改制”,而只是發揮“天道自然”與“人法自然”的哲學。 但是莊周所斥責的黃帝在齊國則大不相同了,“黃帝的存在已經為齊國的統治者所信史化了。齊宣王要‘高祖黃帝’,這應該就是黃老之術所以要托始于黃帝的主要原因”(郭沫若《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 因此,黃帝在田駢口中也是歷史上實在的圣王了,試舉其證:“田駢以道術說齊王,齊王應之曰:‘寡人所有者,齊國也,愿聞齊國之政!锺墝υ唬骸贾裕瑹o政而可以得政,譬之若林木無材而可以得材,愿王之自取齊國之政也。駢猶淺言之也。博言之,豈獨齊國之政哉!變化應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當,彭祖以壽,三代以昌,五帝以昭(高誘注:五帝,黃帝軒轅等),神農以鴻’”(《呂氏春秋·執一篇》)。齊王既要“遠則祖述黃帝”,所以田駢要用黃帝的道術說齊王了。而田駢所說,“變化應求而皆有章,因物任性而莫不宜當”,則仍是老子所主“事物變化皆有規律以及因任自然”之旨。由此可見,“發明”老子之學而托始于黃帝,是從稷下學士開其端,這就是太史公所說:“慎到、田駢、接子、環淵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旨意”者是也。 ? 再談一談老子之學與法家相結合而成刑名法術之學。這一結合雖不能說始于稷下,而在稷下得到發展,則為實事,其代表人物就是田駢和慎到。 田駢和慎到是戰國百家爭鳴時的重要角色!秴问洗呵·不二篇》說“陳(田)駢貴齊”,《尸子·廣澤篇》說“田駢貴均”;而荀子在《解蔽篇》批評“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田駢與慎到的學說當然各有特點,然荀子與莊子均把田駢和慎到同列于一派,可見二者有其大同之處。荀子說:“尚法而無法,下修而好作,上則取聽于上,下則取從于俗,……足以欺惑愚眾,是慎到、田駢也”。(《非十二子篇》);莊子亦說:“彭蒙、田駢、慎到聞其風而悅之,田駢亦然學于彭蒙,……彭蒙之師曰……”(《天下篇》)。彭蒙尚有師,可見這派是源遠流長,不始于稷下,而興盛于稷下。蓋自彭蒙之師,而彭蒙,而田駢,其間已三代矣。 莊子批評這派時說:“其所謂道,非道,而所言之韙,不免于非,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雖然,慨乎皆嘗有聞者也。”(《莊子·天下篇》)。從“其所謂道,非道”這句話,可見彭蒙、田駢、慎到之“道”,并非老子之“道”,莊子其以慎到等曲解老子之言而陷于非歟?故直斷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從“慨乎皆嘗有聞者也”這句話,可見莊子亦承認彭蒙、田駢、慎到亦祖述老子之學。 以荀子批評“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以及批評“慎到、田駢尚法而無法”,可見田駢和慎到是援“老學”入“法術之學”者。如果從歷史來看,彭蒙之師、彭蒙、以及田?駢、慎到均發明老子之旨意于法術方面,而又借重于古代世主黃帝以增其學說的聲價,乃稱為黃老之學。所以《藝文志》把《慎子四十二篇》列入法家,并說“慎子名到,先申韓,申韓稱之”,其意殆指稷下黃老學派,先于法家,而申韓尊之歟?至于《藝文志》論道家學說時所說:“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那當然是莊子學派了。 既述稷下黃老學派,附帶談一下宋钘和尹文。自宋儒從《禮記》發現《大學》是曾子所作,儒家孔、曾、思、孟相傳的道統遂為人世所尊。自郭沫若和劉節從《管子》發現《白心》四篇是宋钘、尹文所著,宋、尹幾成為道家的開山祖師。如劉節認為《白心》四篇的文字恐是道家的導源。近之談中國學術思想史者,謂曾子作《大學》是宋儒無據之談,而宋、尹作《白心》四篇則為有據之事。實事果真如此么?茲就所疑,寫出以就正于有道。 (1)有人見到《天下篇》有“齊萬物以為首”,遂據“齊物”二字以推斷《齊物論》是慎到所作,F在見到《天下篇》有“以此白心”,遂據“白心”二字以推斷《白心》、《心術》上下和《內業》四篇是宋钘、尹文所著,這是大大可疑。(2)審察《白心》四篇的內容與《天下篇》所載宋钘、尹文的道術似毫無關系。據《天下篇》看,宋、尹道術的要義:“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接萬物以別宥為始,見侮不辱,救民之斗,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欲寡淺為內。”寢兵是宋钘思想中的主題,而四篇中只有“兵不義,不可”一句話有點關聯,但若與下文聯?接起來看,則與寢兵之義風馬牛不相及。情欲寡淺也是宋钘思想中的主題,四篇也沒有談到,“虛其欲,神將入舍”是與宋、尹“情欲寡淺”這命題絲毫無關的,郭沫若不得不把“去欲則宣”改為“去欲則寡”以適合己意,然而這一改于事無濟,因為該段全文并不是說明情欲寡淺。荀子在《正論篇》極力駁斥宋子“見侮不辱”之說,然而在四篇中找不到一點蹤影。而且這四篇也絲毫沒有表出宋、尹“愿天下之安守,以活民命”的精神。宋子著的《內業》、《心術》之篇,何以竟忘了本人哲學的基本命題呢?(3)四篇雜抄道、名、儒、法之言以成篇(例從略),而雜抄者的文筆又不高明,更顯其淺陋,如“名進而身退,天之道”,不成話。故四篇顯是道、儒、名、法之言盈天下后的作品,也就是戰國末期庸人所輯成的篇章,能把這樣的著作歸之于宋、尹么?(4)有些地方,不知其義而亂抄,例如《心術上篇》說:“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道既為天地所限,還能說“其大無外”么?《內業篇》說:“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無內,其大無外”。靈氣在一心之內,還能說“其大無外”么?《白心》四篇的湊輯者可能知道惠施“其大無外,謂之大一,其小無內,謂之小一”之說,而對于‘道’又茫無所知,對于“其大無外”又不解其涵義,亂用之以形容“道在天地之間”,并不倫不類用來形容靈氣在心的來逝。宋钘與尹文亦一學派的大師,居然寫出這樣無知的著作么?這是大大的可疑。這樣的著作,能夠說是“道家思想的導源”么?這又是大大可疑。
大家小書老子其人其書及其學派(精) 作者簡介
詹劍峰(1902—1982),江西婺源人,著名哲學史家和邏輯學家,曾任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1923年畢業于中國公學。1925年畢業于北京國立法政大學。1926—1932年在巴黎大學師從著名哲學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和布列赫(Emile Brehier)等學習邏輯學、哲學史和哲學。1932年起,先后任安徽大學、暨南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在墨家邏輯和老子哲學研究等領域自成一家之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