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明至死:進步的代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2466
- 條形碼:9787521742466 ; 978-7-5217-4246-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明至死:進步的代價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社會學、人類學、文明發展史、永恒進步論等感興趣的人這是一部具有先見之明的關于進步本質的書,會讓我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所謂“進步”。
文明至死:進步的代價 內容簡介
這本書探討了所謂“進步”如何扭曲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如何飲食、如何學習、如何感受、如何為人父母、如何與人交流、如何工作,以及如何死亡,反駁了“進步本質上是好的”這一觀點,認為定義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類似于一種進行性疾病。 書中通過對狩獵采集社會與當今“高度”文明的個人和集體行為的對比,來探討當前經濟、社會、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由此提出疑問:史前時代并非沒有嚴重危險和不利條件,許多人在嬰兒期就夭折了,骨折、傷口感染、毒蛇咬傷或妊娠生產問題都可能危及生命,但是這些前文明時代的危險,是否比車禍、癌癥、心血管疾病和通過技術延長的死亡過程等現代禍害更具殺傷力? 這本書讓我們以新的眼光看待所謂“進步”,帶我們回顧和理解過去,以期創造出更適合人性的文明,找到通往更美好未來的道路。
文明至死:進步的代價 目錄
前言??了解人類這一物種
**部分??起源故事
第1章??談論史前史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第2章??文明及其不和諧
第二部分??災難頻發( 當今的永恒進步的敘事 )
第3章??野蠻的野蠻人的神話(向和平宣戰)
第4章??非理性樂觀派
第三部分??古鏡映像( 生而為人 )
第5章??自然主義謬誤之謬誤
第6章??生而狂野
第7章??撫育之苦
第8章??躁動的青春期
第9章??焦慮的成年人
第四部分??通往未來的史前道路
第10章??善終為善
第11章??神圣的缺位
結論??必要的烏托邦
文明至死:進步的代價 節選
了解人類這一物種你可以說我忘恩負義。我的牙齒里填充了銀,冰箱里塞滿了手工釀造啤酒,口袋里的隨身聽有各種各樣的音樂。我開著一輛帶有巡航控制系統和動力轉向系統的日本汽車,車上配備了安全氣囊,如果遇到事故,氣囊會彈開為我提供緩沖。我戴著一副德國眼鏡,鏡片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陽光的照射下會變色。我正在計算機上寫下這些文字,這臺計算機比一本書還要輕薄。我享受朋友們的陪伴,要不是急診手術挽救了朋友們的性命,我也許已經失去他們了。在父親生命的*后17年中,他的血液是通過移植的肝臟過濾的,移植的肝臟來自一個名叫查克·策納的人,查克于2002年去世。我有太多理由感謝文明的諸多奇跡。然而,事實并非如此。1921年,英國作家吉爾伯特·基思·切斯特頓首次訪問美國,晚上東道主帶他參觀時代廣場。切斯特頓靜靜佇立凝視,隨后情形越發尷尬。*后終于有人問他在想什么,切斯特頓回答道:“我在想,如果我不會閱讀,這一切會是多么美麗!闭缜兴固仡D那樣,我們可以看懂標志,但這并非好事。不停閃爍的廣告燈牌正讓我們逐漸失去從許多人已知且*為懷疑的事物上分心的能力:我們即將走到這條路的盡頭,對進步的信念正像冰川一樣消融,而這個信念正是文明的希望和前提。但是抗生素、飛機、女性權益又如何呢?這些確實是進步。然而,仔細審視后就會發現,許多所謂的文明恩賜不過是對我們已付出的代價的部分補償,或者說其造成的麻煩與其聲稱要解決的麻煩相差無幾。例如,大多數傳染病疫苗雖然可以保護我們免受疾病的侵害,但事實上,是人類與馴養動物生活在一起之后,病原體才從這些動物身上轉移到了人身上,這些傳染病才成了嚴重的問題。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結核、霍亂、心臟病、抑郁癥、瘧疾、齲齒、大多數癌癥以及其他導致人類承受巨大痛苦的主要疾病,都源于文明的某些致命方面,比如馴養動物、城鎮人口過于密集、下水道沒有密閉、食物被農藥污染、微生物組被破壞等。在飛行這一奇跡誕生后的短短幾年內,飛行員用一只手操縱飛機,另一只手則向平民投擲炸彈。此外,只有在*為進步的現代社會中,LGBTQ(性少數群體)才能重新獲得大部分覓食社會a通常所有的接受和尊重。關于進步的報道往往夸大其詞,被人們不加批判地接受,而任何對文明提出質疑的人都可能被嘲諷為憤世嫉俗、烏托邦,或兩者兼而有之。阿瑟·米勒指出:“一個時代的基本幻想枯竭后,這個時代就被視為結束了。”進步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基本幻想,但它已被消耗殆盡。漁場枯竭、二氧化碳含量飆升,號稱“不會出錯”的核電站排放出大量放射性氣體,在這樣的情況下,反烏托邦情景越發突出。石油涌入海洋,變異病原體擊敗了*后一種有效抗生素,末日情緒籠罩每個人的心頭。每一年都是破紀錄的*熱的一年,下一場未宣之戰的戰火從前一年的余燼中燃起,而各政黨提名的庸俗政客無法就現實情況達成共識,更不用說如何行動了。盡管我們見證了時代的種種奇跡,但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由于這些奇跡,當今時代才深陷困境。人們常常設想,一位來自未來的使者會給出明智建議,幫助我們選擇*佳的前進道路。但反向思考一下,史前時代的穿越者會如何評價現代世界的狀態和發展軌跡?她無疑會對在這里遇到的很多事情印象深刻,然而一旦對手機、航空旅行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奇感消退,她又會如何看待我們生活的實質和意義呢?她更多的是敬畏我們的花哨發明,還是會感到沮喪,覺得我們在沖向岌岌可危的未來時拋棄了太多東西?這個問題看起來并非僅為假設。傳教士、探險家、冒險家和人類學家一直對原住民拒絕接受現代文明的舒適和約束而感到困惑和失望!笆澜缟嫌腥绱硕嗟拿蓜偣麍怨,”一個非洲昆申族(!Kung San)男子說道,“我為什么要學習耕種呢?”本杰明·富蘭克林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指出,印第安人對加入現代文明興趣不大:“他們從未表現出為我們改變其生活方式的意愿。一個印第安兒童被我們撫養長大,學會了我們的語言,適應了我們的習俗,然而,一旦他回去探望親戚,與他們一起進行一次印第安式閑聊,我們就不可能說服他回歸現代文明了!备惶m克林認為,要是白人孩子體驗到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通常是由于被綁架),他們也會更喜歡那種生活。獲救后,“很快,他們就對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維持這種生活的必要憂慮和辛勞感到厭惡,一有機會就會再度逃入森林”。1查爾斯·達爾文曾目睹向原住民“推銷”現代文明有多么艱難。搭乘“小獵犬”號穿過火地島時,他對居住在美洲*南端寒冷暴風地區的人們的臟亂落后感到驚訝不已。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沒有什么比**次看見野蠻人更讓我驚訝的了。那是一個全身赤裸的火地島人,長發四散,臉上涂滿顏料!边_爾文在日記中寫道:“我想,即使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出更低等的人了!2在此前的旅行中,“小獵犬”號船長羅伯特·菲茨羅伊綁架了三個火地島人,其中有兩個孩子,英國人稱他們為富吉亞·巴斯克特和杰米·巴頓3,還有一個年輕人叫約克·米尼斯特。菲茨羅伊認為,帶走這三個人是有正當理由的,因為“他們會熟悉我們的習慣和語言,*終得到的益處將彌補他們與故土暫時分離的痛苦”。菲茨羅伊將他們帶回了英國,用一年多的時間向他們灌輸文明生活——在這段時間他們甚至受到了英國國王威廉四世和王后阿德萊德的接見。在了解了歐洲社會的優越性后,他們與達爾文一起搭乘“小獵犬”號回到了家鄉火地島并與本族人民生活在一起,以宣揚正確文明的生活方式。但將他們放回去僅一年后,當“小獵犬”號再次返回伍拉科夫(如今的達爾文山附近)時,杰米、約克和富吉亞已無處可尋。英國水手為這三個火地島人建造的小屋和花園里雜草叢生,空無一人。*終,他們發現了杰米,達爾文和菲茨羅伊與他在船上共進晚餐,杰米明確告知他們三人已經放棄了所學的文明之道。達爾文為此悲傷不已,寫道自己從未見過“如此徹底而悲哀的變化”,以及“看到這樣的杰米真令人痛心”。(達爾文指出,杰米并沒有忘記如何正確使用刀叉。)菲茨羅伊船長提出帶杰米回英國,但被他拒絕了,杰米表示他“絲毫不想回到英國”,他對“充足的水果”、“充足的魚”和“充足的小鳥”十分滿足。b***卡爾·榮格哀嘆我們拋棄過去,這種“無根”的狀態讓我們“更多地生活在未來及其黃金時代的虛假希望中,而非活在當下,我們的整個進化史尚未跟上這一變化”。在《榮格自傳:回憶、夢與思考》中,榮格明確表達了自己對人類陷入未來幻想的哀嘆:“在不充分感、不滿和不安的驅動下,我們盲目追求新奇。我們不再依靠所擁有的事物,而是依靠希望,不再立足當下,而是期望未來的黑暗帶來真正的日出。我們拒絕承認,所有更好的事物都是以更糟的代價換取的!痹1928年的一篇題為《我們后代在經濟上的可能前景》的文章中,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想象過100年后的未來世界。他預言,情況將如此之好,沒有人需要擔心賺錢的事,人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消磨大量的空閑時間。凱恩斯寫道:“自誕生以來,人類將首次面對真實、永恒的問題,如何享用從緊迫的經濟憂慮中解脫出來的自由?如何享受科學和復利帶來的閑暇時間?”現在,我們正處于這一期待已久的未來,而普通美國人仍一如既往地感到疲憊和絕望,如今他們的工作時長和1970年一樣,無非每年多了幾周的休假時間。嚴格說來,過去幾十年全球財富指標都有所提高,但至少在歐洲和美國,幾乎所有的剩余財富都流向了*富裕的人群,這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即便我們當中*幸運的人,過得也沒有那么舒服。44%的年收入在4萬~ 10萬美元的美國人告訴研究人員,在緊急情況下他們甚至拿不出400美元,207%的年收入高于10萬美元的美國人也是如此。4全球范圍內,1990—2014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271%,而同期每天生活費不足5美元的貧困人口卻增長了10%,饑餓人口增長了9%。
文明至死:進步的代價 作者簡介
克里斯托弗·瑞安,心理學博士。他的研究被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怂剐侣劸W、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美國家庭影院、奈飛,以及《紐約時報》《泰晤士報》《花花公子》《華盛頓郵報》《 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等廣泛報道。他與卡西爾達·杰薩合著的《亞當夏娃在拂曉》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被翻譯成 20 余種語言出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