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哲學指南:a philosophical companion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28942
- 條形碼:9787576028942 ; 978-7-5760-289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哲學指南:a philosophical companion 本書特色
★ 本書為歐諾彌亞譯叢之一,從哲學和思想史視角全面審視經濟學名著《國富論》,探討亞當·斯密思考的經濟學、政治、正義和道德等問題。 ★ 英文版原書榮獲2009年美國哲學協會的約瑟夫·B.吉特勒獎(Joseph B. Gittler Award)。 ★ 受到諸多學者、媒體好評(詳見媒體評論)
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哲學指南:a philosophical companion 內容簡介
亞當·斯密首先是一位哲學家,然后才是一位社會科學家,《國富論》不僅是一部經濟學經典,而且涉及許多哲學議題。 本書作者認為,亞當·斯密首先是一位哲學家,然后才是一位社會科學家,《國富論》不僅是一部經濟學經典,而且涉及許多哲學議題。 本書從哲學角度著眼,結合思想史視野,清晰而生動地從分析了《國富論》的主要思想,與此同時也呈現了斯密的《道德情操論》、《法理學講義》、《哲學文集》等作品與《國富論》的內在關系,使我們能夠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國富論》。
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哲學指南:a philosophical companion 目錄
縮寫 / 2
引言 / 6
**部分 方法論
**章 寫作方法 / 13
第二章 認識論和科學哲學 / 51
第三章 道德哲學 / 81
第二部分 人性
第四章 概述 / 101
第五章 自利 / 138
第六章 虛榮 / 169
第三部分 經濟學的基礎
第七章 經濟學的基礎 / 199
第四部分 正義
第八章 正義理論? / 231
第九章 財產權 / 275
第十章 分配正義 / 320
第五部分 政治
第十一章 政治 / 359
尾 聲
第十二章 斯密對今天的啟示 / 403
索 引
作品索引 / 435
一般索引 / 449
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哲學指南:a philosophical companion 節選
從道德人到經濟人 總的來說,斯密的人性圖景*非同尋常的一點就是它毫無非同尋常之處:并沒有任何違反我們直覺的論述,也許(我之前分析的)他有關人類平等的極強立場可以除外。斯密關于我們動機的論述,尤其沒有任何違背我們直覺的地方。人們有自愛的一面,也有仁慈的一面;人們的仁慈隨著他們對仁慈對象了解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人們需要自制以恰當地運用自愛和仁慈;人們能夠超越對自己及對他人的情感,達到一定程度的無偏私;當人們以這種無偏私的眼光看待人們并將他們看成是與自己平等的對象時,他們就是公正的;人們擁有宗教情感、憤恨、勇敢的能力,這些既能為自愛和仁慈情感服務,也可能與之脫離;人們*大程度的幸福,來自德性,不抱過度的期望以及他人的高度敬重,這(在諸多“外在”善中)*需要的是健康、朋友、交談的機會,以及有機會體驗自然及藝術的美。*后,所有這些特征構成了人性的基本圖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隨著文化、歷史階段以及經濟環境的不同而變化。這似乎看起來過于中庸,過于四平八穩,與我們通常的直覺相去不遠。我們甚至會對此感到失望,如果這樣,我們就是忘了或是拒絕接受斯密自己對哲學家的界定,即哲學家就是對我們已經擁有的常識進行提取,其長處在于能夠將我們已經信奉的東西進行連貫而清晰的呈現和組織。斯密并不贊同違背我們的直覺,將所有類型的幸福都化約為某種愉悅情感的不同程度及組合,邊沁的功利主義讓邊沁驕傲地宣稱“圖釘和詩歌”所帶來的幸福感并不存在內在差異。斯密也無法接受曼德維爾很喜歡的將人類所有動機都反直覺地化約為自愛。 斯密滿足于或受驅迫于理論需要,勾勒了一幅常理之中的人性圖景,自愛僅僅是我們天性的許多組成部分之一。這一觀點與我們絕大多數人在高中或大學**次聽說斯密時所獲得的印象形成了強烈的沖突。在《國富論》中,斯密難道不曾闡述人類是純粹自利的嗎?事實上,難道這不是斯密對經濟學作為科學的偉大貢獻之一嗎?所謂“偉大”貢獻是指界定了整個研究領域,以至于如果否定這一立場,就可能要否定這個研究領域。如果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場,難道不是表明斯密在自己的兩本著作中改變了立場,而《道德情操論》在思想上更為保守,斯密還不具備足夠勇氣為了能夠以真正科學的態度研究世界而放棄自己的道德主義? 毫無疑問,我認為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應該是“不”。我不認為斯密在《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中,對人性持有不同的觀點,也不認為斯密為了將經濟學作為科學加以研究,需要這樣一種不同觀點。我之所以不這么認為,部分原因是斯密在寫完《國富論》后,繼續對《道德情操論》進行了修改,并沒有在其后的多版修改稿中轉向對人性更為自利的理解;另一部分是由于為了支持純粹自利的人性圖景,斯密將不得不放棄我認為是斯密所有著作根基所在的常識方法論;而還有部分原因是我不認為《國富論》的文本解讀支持純粹自利的人性圖景。在這一章,我討論了拒絕對《國富論》進行“純粹自利”的解讀的歷史原因和方法論原因;下一章將討論文本方面的依據。再下一章討論摒棄另一種對斯密經濟學的更巧妙的解讀——認為它基于一種反直覺的人性圖景——的文本依據:這種解讀主要依賴于《道德情操論》并主張,斯密認為激發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動機涉及自然對我們施加的“欺騙”或“幻覺”。在這兩種情況下,斯密的標準看法都是將經濟人理解為一種完全不同于道德人的動物。而相反,我認為從道德人(homo moralis)到經濟人(homo economicus)是(也應該是)水到渠成的。如果斯密確實是一位如他所展示的那樣周到細致的哲學家,那么他會希望在道德和經濟領域活動的是同一種動物。我希望這一部分的其他章能夠證明,為什么道德人和經濟人可以毫不費力地合在一起。
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哲學指南:a philosophical companion 作者簡介
作者 塞繆爾·弗萊施哈克爾(Samuel Fleischacher),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特聘教授,并在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兼任教職,研究方向為道德哲學與政治哲學,著有《第三種自由:康德與斯密的判斷和自由》、《分配正義簡史》、《何為啟蒙》等。《論亞當·斯密的:哲學指南》榮獲2009年美國哲學協會的約瑟夫·B.吉特勒獎(Joseph B. Gittler Award)。 譯者 張亞萍,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浙江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2015年美國波士頓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語用學與修辭學研究。著有《亞當·斯密修辭學思想研究》,譯有《亞當·斯密傳》。 譯者 王濤,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主要從事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譯有《論財產權:約翰·洛克和他的對手》、《自然法、自然法則、自然權利:觀念史中的連續與中斷》、《邊沁的現代國家理論》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