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0242
- 條形碼:9787547320242 ; 978-7-5473-202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上下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l 陳西瀅日記首度出版,與魯迅論戰多年的文學評論家其人究竟如何?從八十年前的文字中探尋。 l 南京國民政府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任常駐代表“上任記”,側寫民國外交與國際政治,速寫中外文人、學者及其他知名人士。 l 從戲院到電影院,“莎劇”到好萊塢,一位20世紀40年代的“影迷”“戲迷”的日常生活記述。
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上下冊) 內容簡介
本書匯編了1943-1946年間陳西瀅在中英文化協會任職,旅居英國時所作日記及陳西瀅與其女陳小瀅間所通的信件。陳西瀅在其日記中記錄了他在英國推廣中國文化、與中國及各國文化界人士交流時的見聞,展現了動蕩時局下旅居海外的不易,以及海外華人的多種面貌。從作者所記與名流、文化人士的交往中,還可窺見諸多知名學者、文人的思想火花。這些上個世紀所寫下的文字,使讀者置身20世紀40年代,真實地感受時代氣息,感知民國文人的精神世界與精神生活。
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上下冊) 目錄
西瀅日記(1943—1944)
西瀅日記(1945—1946)
西瀅家信:致陳小瀅
附錄:陳小瀅致陳西瀅
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上下冊) 節選
陳西瀅日記、書信的文獻史料價值(代序) 陳小瀅女士是陳西瀅和凌叔華夫婦的獨女,今年91歲。我與她的交往始于1991年。那時,我剛翻譯完凌叔華的英文自傳體小說《古韻》,由恩師蕭乾先生推薦給臺灣業強出版社,需小瀅簽署一份授權書。正值小瀅和她的英國漢學家丈夫秦乃瑞來京,我前去拜望。自此,我與小瀅持續交往,至今整整30年。 我曾跟小瀅開玩笑,說我一定上輩子欠下他父母一筆巨債,否則,便不會在1990年以25歲之韶華譯完她母親的《古韻》之后,又于2020年以55歲半老之身,來整理她父親寫給她的家信和日記。 整理過程中,我不時感嘆,這批寫于1943—1946年,連注釋總篇幅達皇皇63萬字的家信、日記,堪稱彌足珍貴而又鮮活異常的“新”史料,是*富文采、妙趣的“西瀅閑話”。透過它們,不僅可了解與魯迅打過筆仗的西瀅之真實為人,更可側面了解與他密切交往的同時代中外各界人士: 胡適、宋子文、宋美齡、晏陽初、費孝通、林語堂、李卓敏、蔣廷黻、顧維鈞、王世杰、杭立武、李四光、熊式一、蔣彝、楊振聲、蕭乾、葉君健、李約瑟、羅素、湯因比,等等,亦有助于從中尋覓那個時代國際政治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萍蹤俠影”。 在開始正文之前,請允許我向兩位女士表達由衷謝意。一位是小瀅,從開始整理這批家信、日記,我們倆(一老年,一中年)便開始了每天下午到晚上至少三四個小時的微信往來,這種如情侶般的密電交往一直持續了七個半月,以至于大功告成之后,沒了微信的熱絡往來,小瀅覺得十分失落。在家信尤其日記中,有大量的英文人名、地名、書名、電影名、機構名、廣播劇名及專業術語,加之西瀅先生的英文書寫十分潦草,難以辨認,我經常給小瀅發微信截屏,向她討教,以便做出大量注釋。但對有些英文書寫,小瀅也無可奈何。因此,必須向另一位女士致謝,她就是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口筆譯研究中心主任應雁老師。我十分敬佩應老師的神奇本領,每次向她討教問題,她都又快又準地解決。毋庸諱言,這些注釋本身已屬于手稿學學術研究的范疇。 一句話,西瀅日記、家信是新發現的手稿。在作家研究中,手稿的珍貴及重要性自不待言。遺憾的是,因時間、精力有限,作為整理者,在此只能以札記的方式呈現出八點想法,前四點關于如何看待西瀅之為人,后四點關于如何評估這批日記、家信。 先說頭四點。 一、 一個始終為女兒未來的教育及如何做人操心的父親 西瀅寫給女兒的信,每一封都有編號。而且,他有時會在信里嗔怪為什么妻子和女兒的來信不編號。這是個心細如發、時刻惦記親人的丈夫和父親。甭管多忙,他總會記著給女兒寫信。這些信并不是一般的閑話家常,他會寫在莎翁故居參觀的見聞,寫觀看秀蘭·鄧波兒電影的觀感,介紹英國的教育,介紹適合女兒讀書的學校的情況,還會寫英國大選,分析國際形勢,也會偶爾談及自己的工作。但身為父親,*讓他記掛操心的是女兒的教育。 有兩天的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1945年1月3日信,西瀅寫聽到女兒報名從軍后的心情:“我聽了這消息很驚奇,很受感動,也很自豪。你們這樣小小年紀,便如此愛國,便這樣的富于自我犧牲精神,真是可愛。要是中國青年都有這種精神,中國一定振興。要是中國人都有這種精神,中國一定強盛。” 1946年5月24日信,有這樣一句:“姆媽能告訴你,我因寫文章罵過人以至吃了不知多少虧。”他后悔當年與魯迅的論爭嗎?有意思的是,西瀅早在1944年5月22日的日記里便這樣寫道:“到東方學校的小圖書館,想找幾本魯迅的小說史略之類的書。”5月23日日記里記:“趙德潔為我借了小說史略等書。”次日又記:“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數十頁。”5月25日記:“晚飯后看小說史略。”5月27日記:“看小說史略。”從中,我們能感受到西瀅在回首1925年他對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整大本的剽竊”的攻訐,但十分可惜,在此處西瀅惜墨如金,沒留下多余的話。 二、 一個酷愛看電影、聽時事廣播的讀書人 西瀅日記再好不過地呈現出一個讀書人生活和工作的貌相,他幾乎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看報。早飯后去辦公室,或出門辦事。幾乎沒有一個中午沒有飯局。這當然不是他喜歡公款吃喝,實在因為飯店、餐廳是聊工作、談事情的*佳地點。這也算英國的吃飯文化。幾乎每個晚上,他都會讀書、看雜志或聽時事廣播。他的閱讀范圍非常廣,英美作家的小說、各類著作,英美兩國著名的報紙、雜志,如紐約《時代周刊》、倫敦《泰晤士報》。同時,他經常利用白天的空閑去博物館參觀,去戲院、電影院看戲、看電影。他是莎士比亞戲迷,他在日記中對現場看過《哈姆雷特》《李爾王》《麥克白》《理查三世》《皆大歡喜》《亨利五世》《約翰王》等莎劇都有記載,他還看過蕭伯納的不少戲。同時,他是超級好萊塢影迷,20世紀20年代到1946年的好萊塢電影,他看得相當多,而且,對許多演員耳熟能詳。整理過程中做的許多注釋,都是關于好萊塢電影和演員的。無疑,西瀅日記可以豐富我們對那個時代好萊塢電影和演員的知識。 三、 一個待人真誠、熱情好客的紳士君子 西瀅身上有典型的英國紳士風范: 富有學養、彬彬有禮、為人慷慨、關愛弱者、同情女性等等。雖說他擔任著民國政府在倫敦的“中英文化協會”主任一職,收入并不很高,何況家有妻女,而且,當時國內貨幣狂貶,物價飛漲,但他一點不摳門,盡管自己買東西有時嫌貴舍不得花錢,請朋友吃飯卻從不算計。除此之外,他還經常自掏腰包買戲票、電影票邀請朋友同看。日記中有大量篇幅記載著他請了誰誰吃飯,臨時見到誰,也一并請飯;有不少篇幅記載著他提前買好戲票或電影票,在戲院或電影院門前等朋友,結果朋友偶有失約。似乎他喜歡湊熱鬧,實則極不情愿應酬,而只想獨自靜心讀書。 西瀅是個潔身自好的好男人,孤身海外,身居要職,從無緋聞,實屬不易。這有“隱私”為證,1943年7月1日西瀅記:“夜中夢遺,醒了起來洗抹。這年來夢遺較少,平均一月一次的模樣。” 由此或更可見出西瀅與異性交往坦蕩清正之難得,可以說,作為丈夫,他對妻子凌叔華之外的女性,從無非分之想。僅舉一例。當時,在倫敦孑然一身的民國才女王右嘉與著名的清華才子羅隆基的夫妻感情瀕臨破裂。從日記不難判斷,右嘉一定把西瀅當成了值得信賴并能傾訴苦楚的朋友。西瀅也一定表現出了十足的傾聽的耐心,故此,才能在日記里留下這樣的描述,1944年4月15日記:“她(王右嘉)說她自己脾氣不好,努生(羅隆基)來信她沒有看便燒了,是她的不是。他們十年夫婦,她不愿說長道短,如說努生錯,努生不能辯護,如不說他錯,那為什么要分裂?說到后來,她還是免不了把羅的過錯舉了些。他們同居八年,沒有名分。他出去與女人玩,她要說話,他便說What right have you? (你們有什么權利?)他在天津時與一人的太太來往……這幾年他說她可去北平。但她每次要去,他便吵鬧,而且要動手打人。不是一星期一次兩次,現在屋子小,多人同居,實在不像樣。”這是怎樣的一個羅隆基? 然而,令西瀅沒想到的是,他與右嘉交往密切,常在一起吃飯,卻引來閑言碎語。日記中對此也有記載: 他忽然感覺右嘉故意躲著他,而他竟傻傻的,不知何故。后來聽說,是使館的好事之人把閑話傳回國內,國內遂把閑話造得仿佛真有其事,再傳回倫敦。西瀅沒事人一樣坦然面對。真君子也!
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上下冊) 作者簡介
陳西瀅(1896-1970),原名陳源,字通伯,筆名西瀅,文學評論家、翻譯家。1912年,留學英國,就讀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1922年回國,任北京大學外文系教授。1924年,在胡適支持下與徐志摩、王世杰等共創《現代評論》雜志,開辟“閑話”專欄。在此期間,多次與魯迅發生筆戰。1929年,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院長。1943年到倫敦中英文化協會工作,1946年出任國民政府常駐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著有《西瀅閑話》《西瀅后話》《多數與少數》等;譯有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屠格涅夫《父與子》等。 編注者,傅光明,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蕭乾:未帶地圖,行旅人生》《書生本色》《古韻精魂:凌叔華》《老舍之死口述實錄》《口述歷史下的老舍之死》《老舍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書信世界里的趙清閣與老舍》《獨自閑行》《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亞的戲劇世界》《戲夢一莎翁:莎士比亞的喜劇世界》《俗世一莎翁:莎士比亞的史劇世界》《戴面具的伊麗莎白: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真歷史》等。譯有“注釋導讀本”《莎士比亞全集》(已出版22部)、(凌叔華英文自傳體小說)《古韻》、《我的童話人生:安徒生自傳》、《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