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早期中國符號學思想與倫理轉向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0864
- 條形碼:9787208180864 ; 978-7-208-1808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早期中國符號學思想與倫理轉向 內容簡介
符號學是集中處理意義生產、傳播、解釋、反饋諸環節的學科,意義必須經由符號來表達,符號的用途就是用來表達意義,因此符號學被認為是研究意義活動的學說,廣義的符號學即意義學。本書從符號、政治與倫理的互動關系來考察早期中國的符號思想的演進,由自然與文化兩個維度切入。先民在對天地陰陽與四時變化的考察中逐步把握了其運行規律,并用符號模型予以表征,天地陰陽本身具有恒久不變的性質,這自然影響到符號模型作為規則與模范的文化價值。自殷周易代,周人以德取天下,自然之物道德化,由此,早期中國符號學完成了其倫理轉向,并形成了禮樂文化。禮樂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標志,它不僅是制度規范,而且是倫理準則。禮治的符號操作原理在于以名物度數的分層來象征政治身份,并在繁復的禮儀儀式活動中完成政治意義和倫理價值的傳播與接受。禮的符號系統規范了人們之間的倫理關系,而這種倫理意義又反過來強化了禮儀符號的規范價值。
早期中國符號學思想與倫理轉向 目錄
目 錄
緒論 _ 1
一、當今世界倫理符號學的勃興 _ 1
二、早期中國的倫理符號學思想 _ 7
三、現實關懷與理論對話的意義 _ 13
上編 自然符號思想:符號對自然世界的映現模塑
**章 擬象傳意:易學的發生及倫理進路 _ 21
**節 觀物:意義的生發 _ 22
一、仰觀俯察與分類實踐 _ 23
二、意義生成與符號抽象 _ 27
第二節 取象:歸類與賦義 _ 31
一、立象盡意與符號表征 _ 31
二、符號組合與系統建構 _ 35
第三節 制器尚象:符號指導生活實踐 _ 41
一、符號隱喻與意義闡發 _ 42
二、組合關系與觀象制器 _ 44
第四節 文化秩序:倫理符號學的滲透 _ 47
一、占筮演進與邏輯推理 _ 48
二、尚德思想與倫理轉向 _ 51
第二章 天道自然:世界的模塑與秩序建構 _ 56
**節 天道:自然神話與等級秩序 _ 57
一、建模:對天道的認知與模塑 _ 57
2
二、空間:天地陰陽與尊卑等級 _ 61
三、時間:四時月令與社會秩序 _ 66
第二節 比德:自然文本與倫理意義 _ 73
一、比德的語義溯源 _ 74
二、自然之物的神化 _ 77
三、自然之物的德化 _ 81
第三章 五行演進:自然的認知與分類實踐 _ 87
**節 五行的演進 _ 89
一、天有五星:五行符號與天文 _ 90
二、地有五材:五行符號與地利 _ 98
三、人有五德:五行的倫理轉向 _ 107
第二節 五行的互動 _ 116
一、歷史演變:五行與王朝更替 _ 117
二、社會活動:五行與政事施行 _ 124
下編 文化符號思想:符號對表意行為的調適規范
第四章 制禮:禮制的建構與文化價值 _ 137
**節 禮的形成及符號意義 _ 138
一、自發階段:風俗人情 _ 139
二、成形階段:禮節儀式 _ 144
三、確立階段:制禮作樂 _ 151
四、蛻變階段:禮崩樂壞 _ 157
第二節 禮治的符號操作原理 _ 164
一、名物度數與身份等級 _ 166
二、禮儀儀式與政治傳 播 _ 176
第三節 周禮文化價值的認同 _ 188
一、惟德是輔:禮儀系統倫理化 _ 188
二、禮貴意象:等級秩序的內化 _ 204
第五章 作樂:樂論的淵源與表意嬗 變 _ 217
**節 樂的起源:由模塑而儀式 _ 218
一、聽風制律:人對自然的模 塑 _ 219
二、作樂崇德:樂舞系統的建構 _ 234
第二節 樂的功能:從媒介到符碼 _ 249
一、神人以和:溝通人神的媒介符號 _ 250
二、聽樂知政:政治興衰的符號表征 _ 256
三、將欲為治:調節政治倫理的符碼 _ 260
第六章 論名:從政治倫理到符號哲學 _ 268
**節 名與分:從分類命名到秩序重建 _ 269
一、正名百物:分類與命名 _ 269
二、名以制義:名分與秩序 _ 274
三、刑名法術:名位與職事 _ 280
第二節 名與實:由形名之辯到符號哲學 _ 287
一、名實關系:名無固實,約之以命 _ 288
二、命名原則:以名命形,形以定 名 _ 293
三、名之功用:稽考萬物,以別異同 _ 297
結語 _ 303
參考文獻 _ 308
后記 _ 327
早期中國符號學思想與倫理轉向 作者簡介
祝東(1982- ),男,漢族,文學博士,現為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化及比較文學的跨學科研究,主要理論興趣為符號學、闡釋學。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理事(2014),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14)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分會常務理事(2015),國際符號學會(IASS)注冊會員(2016),中國新聞史學會符號傳播學分會理事(2018),華夏文化促進會傳播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2018)。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