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春秋戰國·第六卷·百家爭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9451
- 條形碼:9787542679451 ; 978-7-5426-7945-1
- 裝幀:一般書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春秋戰國·第六卷·百家爭鳴 本書特色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春秋戰國”系列叢書以更為宏觀、更為系統的視角來敘述春秋戰國這一漫長的歷史過程。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巨變與戰爭不斷的時期,出生并活躍于這種亂世的各種類型的人物所上演的劇情是本系列叢書不可或缺的主題,通過歷史人物的故事來揭示春秋戰國時代真正的歷史意義。 外國人眼中的百家爭鳴 諸子百家治國之道的碰撞 統治基礎的爭論 法治與“秩序、經濟、戰爭” 墨子與荀子的禮儀之爭 莊子——呼喊絕對的生命與平等 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哲人時代。從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無法回避現實的哲人們游走于天下。這些思想家群體被叫作“諸子百家”。他們各自想著平定亂世的問題,晝夜苦思冥想:“到底如何平定這一混亂的局面?是回到過去呢,還是找尋一條新路?” 1 本書主要展示了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關于治國之道的觀點碰撞。 2本書采取主持問答的方式,仿佛穿越時空,試圖通過諸子百家的爭論得出一個能看清和理解當今世界的契機和啟示。 3作者從獨特的角度出發,從治亂之道談到統治之道,從統治之道又展開對人性善惡的探討。 4作者孔元國是韓國專門研究春秋戰國史的歷史學專家,曾參與出版多部歷史學著作。 5 精裝雙封,雙色印刷,印刷精良,裝幀精美。
春秋戰國·第六卷·百家爭鳴 內容簡介
本書為“春秋戰國”系列第六卷,主要展示了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關于治國之道的觀點碰撞,作者采取了主持問答的方式,仿佛穿越時空,召集各方名士在一起論道比劍,而這其中的主要參與人物是儒家的孟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韓非子和道家的莊子。當然,作者還引用了孔子、商鞅、管仲等人的言論。很具特點的是,作者采取了柏拉圖的觀點,以與中國的諸子百家進行對比說明。全書從治亂之道談到統治之道,從統治之道又展開對人性善惡的探討。作者試圖通過諸子百家的爭論得出一個能看清和理解當今世界的契機和啟示。
春秋戰國·第六卷·百家爭鳴 目錄
凡 例
前 言 1
1. 現今閱讀諸子百家的理由 1
2. 國家變則世界變 2
3.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論爭 4
4. 辯證法—— 區別真實與“語不成說”的力量 6
開篇語 諸子百家的時代 1
1. 統治就得交給專家來辦 6
孟子:我們是仁義的主宰者 6
荀子:吾以法與禮為準繩 10
墨子:我們身份雖低但有能力 14
韓非子:我們是富國強兵的專家 20
柏拉圖:哲學家應該成為王 21
2. 國家的誕生 23
韓非子:社會進化則統治進化 23
墨子:為了平息混亂,百姓應擁立領袖 27
柏拉圖:國家衛士與溫馴的狗 28
第1章 統治的基礎—— 仁德?法術? 31
1. 孟子的傳統VS 韓非子的變法 36
過去的制度是否應該變更 36
法的必要性和范圍 38
2. 本性是善還是惡 41
孟子的性善說VS 荀子的性惡說 41
韓非子:人之本性就是利己 44
孟子:即便如此,本性仍為善 46
3. 治國的主力是君主還是君子 48
孟子:君子應該矯正君主 49
韓非子:君主應以刑罰統治人臣 51
君主的強制權力VS 臣子的自律權力 54
柏拉圖:獨裁者不是一個真正的君主 58
4. 機密主義VS 公開主義 62
韓非子:君主之道便是隱藏本心 62
荀子:君主之道便是光明磊落 64
會議主持人點評—— 君主的權限和權限行使的方法 67
第2章 法治與“秩序、經濟、戰爭” 71
1. 法治論:法的作用和其限度在何方 75
法是為了誰的利益而作 75
誰將成為法的執行者 91
2. 對戰國時代經濟和戰爭的談論 98
經濟論—— 自由還是管控 98
戰爭論—— 使用軍隊之人的資格 104
會議主持人點評—— 弓拉到底,則弓弦斷 118
第3章 戰國時代的階級斗爭—— 墨子與荀子的禮儀之爭 123
1. 禮數的本質:秩序的鑰匙抑或差別的束縛 128
行動的基準到底是人還是天 129
禮節是粉飾門面還是去偽存真 131
差別是秩序的基礎還是混亂的開端 138
堅守禮儀的義務:墨子的相互主義VS 荀子的差別主義 143
上下和睦的**品德 146
墨子:儒家的親屬優先主義是對差別化的一種固化 155
墨家的賢明之人VS 儒家的知禮之輩 157
2. 音樂的本質:教化的手段還是混亂的苗頭 163
墨子:音樂是無效的浪費 165
荀子:音樂是促使百姓和睦的工具 167
柏拉圖:音樂應滿足于*小化 170
3. 葬禮的本質:為生者而節制VS 為死者而用心 173
墨子:過度的葬禮不是孝道 174
荀子:厚重的葬禮是深厚情誼的表達與釋放 177
柏拉圖:只有節制性的禮儀才是美好的 180
............
春秋戰國·第六卷·百家爭鳴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孔元國,畢業于首爾大學東方歷史系,并在該大學國際研究生院繼續攻讀中國地方學,目前正投身于中國歷史研究和《歐亞大陸神話大典》的編撰工作中。著有《人物志》《鬼谷子》《歐亞大陸神話紀行》等。。 譯者簡介: 喻顯龍,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大學亞非語言文學碩士,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博士,主攻朝鮮半島歷史和國際關系。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