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佛教常識答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35730
- 條形碼:9787507535730 ; 978-7-5075-3573-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佛教常識答問 本書特色
中國佛教文化學者、詩人、書法家 趙樸初 居士佛學啟蒙讀物 中國佛教協會授權出版 華文出版社創建三十五周年紀念版
佛教常識答問 內容簡介
本書對佛教的創立及創始人做了歷史的而不是神話般的闡述,對佛法的基本內容、佛教典籍的形成、僧團和戒律予以精辟闡釋。同時,對佛教在印度的興衰、在中國的傳播,尤其是佛教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及其對社會文化發展所起的作用,都發表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卻非高不可攀。本書中,趙樸初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生動活潑的問答形式,對佛、佛教與佛法的內涵,佛教的傳播、發展與演變的過程,以及有關佛教各個方面的知識,都作了詳細的解答。
佛教常識答問 目錄
3 佛教
3 法是什么
3 佛是神嗎
5 佛的意義
5 如來佛
5 阿彌陀佛
6 南無佛
6 釋迦牟尼的出生
6 藍毗尼園遺址
7 釋迦牟尼的幼年教養
8 出家以后
9 成佛遺跡
9 初轉**
10 轉**
10 初次說法之地
10 三寶
11 皈依
12 釋迦牟尼教化的區域
12 涅槃
12 涅槃前后
13 舍利
13 塔
14 涅槃的年代
14 創立佛教
15 中國
15 新興國家特點
16 種姓制度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內容和佛教經籍
16 新興國家的種姓制度
17 釋迦
17 種姓矛盾
18 釋迦牟尼時代
18 印度的社會制度
19 釋迦牟尼和婆羅門、剎帝利的關系
20 釋迦牟尼和平民關系
21 諸法無常
21 百家爭鳴的思想家
21 婆羅門教思想
23 反婆羅門教思想
23 佛教和各教派關系
27 佛法的基本內容
27 緣起
27 同時的互存關系
28 異時的互存關系
28 因果關系
29 緣起教義
29 緣起偈是誰作的
30 緣起論
30 緣起十一義
30 無造物主
31 佛教與無神論
31 無我
32 佛教與二元論
33 無動作義
33 無常
34 佛教的無常法則
34 因果相續
35 緣起理論
35 佛教與宇宙萬有
36 法印
36 有漏皆苦
37 十二緣起
39 涅槃寂靜
40 如何達到涅槃
41 厭世主義
42 大乘佛教
42 大乘小乘的分別
43 菩薩
43 六度
45 四攝
45 五明
46 大乘佛教的特點
46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47 佛經
47 結集
49 第六次結集
50 巴利文
50 記錄佛經的文字
51 漢譯、藏譯佛教經典的來源
51 現有佛經的文字
51 世界佛經三大系
52 漢譯三藏
52 漢文《大藏經》
53 藏文《大藏經》
53 藏文《大藏經》的刻本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57 出家
57 五乘教法與出家
58 阿羅漢
58 聲聞乘
58 出家制度
60 佛教僧侶及其生活
60 學修的內容
60 佛教僧侶對在家佛教徒的義務
61 佛教的理想
61 在家佛教徒修道的條件
62 出家是否嚴格
62 人人要出家的國度
63 日本僧人的家室
63 和尚
64 喇嘛
64 僧尼
64 法師
65 活佛
65 僧王
65 僧伽教團
66 僧伽組織
66 羯磨制度
67 僧伽會議
67 僧伽組織與原始社會制度
67 現行的羯磨制度
68 叢林清規
68 僧眾的禮節和生活習慣
68 僧眾的長幼禮節
69 在家佛教徒的禮節
69 飲食問題
70 開戒條
70 吃“葷”與開戒
71 南方國家居士的供飯禮節
71 比丘手不捉持銀錢
71 僧人的衣服
72 僧人剃發
73 釋迦牟尼的弟子
73 佛陀旁的比丘像
73 佛的弟子的遺跡
74 十八羅漢
76 五百羅漢
76 菩薩像
76 被當神崇拜的菩薩
79 四大名山
79 彌勒菩薩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衰滅、復興
85 印度佛教的歷史概況
85 印度現今的佛教
85 印度佛教的重要階段
85 原始佛教時期
87 部派分裂時期
88 判斷是非的集會
88 戒律問題
89 部派分裂
89 各部派學說的不同
90 上座部和大眾部
91 部派分裂時期的大事件
91 阿育王
92 是否有印度僧人來傳教
93 阿育王弘揚佛教的原因
93 阿育王對佛教的影響
94 第三次結集
94 排佛運動
95 南方佛教
95 迦膩色伽
96 其他部派情況
97 龍樹
97 諸法實相論
99 大乘有什么發展
99 笈多王朝
100 無著和世親
100 瑜伽系
102 三性三無性與龍樹二諦
103 萬法唯識
103 末那識與阿賴耶識
104 變相的靈魂
104 瑜伽系的其他建樹
105 笈多王朝以后的情況
106 密宗
106 真言陀羅尼
107 密宗佛像
107 密宗與婆羅門教
108 佛教在印度的滅亡
108 印度佛教的復興
第五章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演變
113 一、佛教的傳入和經典的翻譯
113 佛教的傳入
113 漢明帝的求法
114 佛教傳入的海路途徑
114 中國何時有出家佛教徒
115 佛經的翻譯
115 漢代著名的翻譯家
115 小乘學派與大乘學派
115 翻譯對佛教的影響
117 道安法師
117 十誦律與四分律
119 鳩摩羅什
120 鳩摩羅什之后的翻譯家
121 玄奘與真諦
122 唐僧與唐三藏
124 玄奘法師
125 從事佛典翻譯的代表人物
127 二、佛教各宗派的興起
127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
127 中國佛教的宗派
128 三論宗
128 真俗二諦與中道實相
131 瑜伽宗
131 無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132 天臺宗
132 五時
132 八教
133 一心三觀和三諦圓融
133 賢首宗
133 五教
134 六相
134 十玄門
134 三觀
135 禪宗
135 《楞伽》與《般若》
135 南宗與北宗
138 五家七派
138 參禪打坐
139 凈土宗
139 律宗
140 戒律
140 小乘法
141 密宗教義
141 三密瑜伽與本尊法
142 俱舍宗與成實宗
142 各宗的變化
144 近代佛教著名人物
145 近代著名高僧
146 三、少數民族地區的佛教
146 西藏佛教的傳入
146 西藏佛教的發展
147 巴利語系佛教
148 藏語系佛教的宗派
148 巴利語系佛教的宗派
149 四、佛教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
149 佛教對中國思想文化的作用
149 佛教對文化藝術的影響
151 佛教對中國文體的作用
151 佛教的建塔與造像
152 佛畫藝術的類別
153 佛教音樂、天文、醫藥等技藝的傳習
153 佛教在社會公益事業中的成就
154 五、發揚人間佛教的優越性
154 佛法與實際生活的結合
154 五乘佛法、世間法和出世間法
155 惡人能殺嗎
155 人間佛教和成佛的關系
156 菩薩行
157 六波羅蜜的內容和意義
158 佛教的前途
佛教常識答問 節選
?? 內文 問:什么是佛教?
答: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 問:“法”是什么意思?
答:“法”字的梵語是“達摩”(Dharma)。佛教對這個字的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這就是說,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著它的濕性,它有水的一定。軌則,使人一見便生起水的了解;反過來說,如果一件東西沒有濕性,它的軌則不同于水的軌則,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經中常見到的“一切法”“諸法”字樣,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萬有”的意思。照佛教的解釋,佛根據自己對一切法如實的了解而宣示出來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樣具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問:佛是神嗎?
答:不,佛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紀時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達多(Siddhārtha),他的姓是喬達摩(Gautama)。因為他屬于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 問:為什么稱他為佛呢?佛的意義是什么?
答:佛字是“佛陀”的簡稱,是Buddha的音譯(如果用今天的漢語音譯,應當是“布達”),佛陀的意義是“覺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給它加了
三種涵義:(1)正覺(對一切法的性質相狀,無增無減地、如實地覺了);(2)等覺或遍覺(不僅自覺,即自己覺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覺他,即使別人覺悟);(3)圓覺或無上覺(自
覺覺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達到*高的、*圓滿的境地)。 問:除釋迦牟尼外,有沒有另外的佛?
答:佛教認為過去有人成佛,未來也會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覺悟的可能性,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問:如來佛是不是釋迦牟尼,還是另一人?
答:“如來”這個名詞是從梵語 Tathāgata 譯出來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atā),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實狀況。它又包含“如實”(Yathābhūtam)的意義。佛經對“如來”的解釋是“乘真如之道而來”,又說“如實而來”。“如來”是一個通用名詞,它是“佛陀”的異名。如釋迦牟尼佛,可以稱釋迦牟尼如來:阿彌陀佛,可以稱阿彌陀如來。
佛教常識答問 作者簡介
趙樸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著名社會活動家、書法家、佛教居士。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主席,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著有《滴水集》《片石集》《趙樸初文集》等。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