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朗誦藝術論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87516
- 條形碼:9787504387516 ; 978-7-5043-875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朗誦藝術論綱 本書特色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立足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科建設,以理論創新回應時代課題,堅持原創性、精品化寫作,對中國朗誦藝術領域的理論體系建設和發展具有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作者通過對朗誦活動的構成和朗誦行為的特征、屬性等方面的論述,并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領域中的哲學觀點和理論原則首次提出了朗誦“五元”理論,具有開創性。
中國朗誦藝術論綱 內容簡介
有那么多人喜歡朗誦、學習朗誦并且從事朗誦。 那么究竟什么是朗誦?學界和業界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沒有正確的理論導向,實踐中的人無異于是在“盲人摸瞎馬”。 《中國朗誦藝術論綱》一書將從漢語言朗誦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的口語表達狀態叫做“朗誦”和朗誦應該怎么做這三方面,對漢語言口語外化的意識和行為這兩個層面的問題進行系統化闡述。在這其中“是什么”是基礎,它解決的是對朗誦作品基本認知和感悟的問題;“為什么”是關鍵,它解決的是意識原因和邏輯根據的問題;“怎么做”是總成,它*終實現了表意達情的目的。全書既有理性性的闡述,也有朗誦經典案例解析,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
中國朗誦藝術論綱 目錄
**節 朗誦之“聲兒”的內涵
一、聲兒之明亮
二、聲兒之圓潤
三、聲兒之持久
四、聲兒之自然
第二節 朗誦之“字兒”的把握
一、字兒之叼準字頭
二、字兒之拉開字腹
三、字兒之收住字尾
四、字兒之聲調準確
第三節 朗誦之“氣兒”的涵養
一、氣兒之徐而有序
二、氣兒之疾而有計
第四節 朗誦之“勁兒”的運用
一、勁兒之起而有依
二、勁兒之落而有據
第五節 朗誦之“味兒”的品鑒
一、味兒之行時順遂
二、味兒之止后回味
第六節 朗誦的五個元素
一、“五元”理論案例解析
二、朗誦“五元”的關系
三、守住正,才能創得新
……
中篇 本立道生習朗誦
下篇 經典作品朗誦解析
中國朗誦藝術論綱 節選
《中國朗誦藝術論綱》:之所以這樣處理,既可以使得解說語言形成的本句結論的意思表示即關于“究竟是還是不是”的*后答案,在受眾那里能夠**時間得到結論性入耳,也可以與受眾在**時間的意思判斷達成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完全一致,更可以在**時間讓整體視聽語言的傳播意識與受眾的內心判斷同節奏、同感受。其二,這位網友所言“聽著別扭”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樣的藝術語言表達樣式在社會大眾以及專業人士的意識和實踐中都是很不常見的。如果究其原因的話,其實是由于在長時間人云亦云之后的不求甚解,從而造成了長久的、錯誤的聽覺判斷,并且和技術技巧使用方式已經固化在大眾以及職業者的意識里了。坦率地講,廣大受眾的聽覺感受和鑒別標準的確應該進行糾正。那么需要怎么做呢?受眾只需要根據語言表達的需求,來變化自己的認知和調整個人的收視感受即可,也要將口語表達者的方式方法融于大眾藝術傳播的范疇加以準確認知和科學運用,絕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即為投鼠忌器、因噎廢食,實則是沒有益處的。簡言之,長時間喝假酒的人,對真酒入喉卻不適應了,覺得口感別扭了,這就是由于長久的謬誤導致的誤識、誤判。所以播講者在口語外化前的意識和口語外化之中的技術技巧要隨著文字的邏輯變化而同向運動,以便受眾的聽覺感受意識與作者和播講者的外化意識集束融合、同一。這才是能夠將中心思想和意境感受表達到位的科學有效的口語表達之道。廣播電視節目是一個含諸多元素的綜合構成體。雖然每個元素之間相對獨立,但從大眾傳播需求的角度而言,它們*后都需要歸于統一,否則就會形成聲與畫的“兩張皮”,以及各個元素之間的“各自為政”了。那樣也就可以被視為傳播者包括播音員、主持人、朗誦者等各個工種在各干各的和自話自說了。所以,“您”聽著別扭不行,得按照規則、規范和規矩來進行。借此,筆者提出了“聲糜”的概念,即書面的文字信息在經過廣義的播音員處理之后產生的,可以在**時間進入受眾思維系統的信息鏈條。它實際上是朗誦者在先行處理之后才可以在**時間就進入和伴隨,并能夠左右受眾意識形態的口語表達樣貌。這個概念極類似于“食糜”,也就是食品可以進入小腸進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用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流質食物形態。上述對朗誦解析和實例中涉及的關于“并不是”的口語列舉處理方式即為“聲糜”。將文字口語外化處理成“聲糜”樣態,是播音員避免成為“肉喇叭”“傳聲筒”的必要又重要的專業技術技巧和手段。唯有如此,播音員的傳播行為尚可入耳,朗誦者的口語外化才能先入腦進而再入心。又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此時作者的內心視像就是:明月在今天晚上就有啊!端起酒盞問問上天吧,然后自己再想想吧!然而“青天”豈能回答作者的愁緒呢?能夠解釋作者的疑問嗎?當然不能!換言之,作者就是要在中秋月圓之夜借酒排遣愁苦吧,想在闔家團圓之時把酒以思念胞弟子由吧!此時的第三個字“幾”字固然為首句的重點,原因有二:一則為慣常的一般疑問句的邏輯重音,二則乃為作者無法得到回答的疑問。之于古詩詞寫作認知角度,“幾”字實為其“興”(名詞,感發意)的意指,所以在朗誦“五元”中需要注意加以強調。……
中國朗誦藝術論綱 作者簡介
郭雷 現任浙江傳媒學院中國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擁有26年有聲語言藝術創作經歷,發表了多篇(部)播音專業論文和著作,曾擔任CCTV《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國際觀察》《高端訪問》《走近科學》等欄目的解說和配音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