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套裝共4冊)

包郵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套裝共4冊)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05-01
開本: 32開
中 圖 價:¥138.5(6.5折) 定價  ¥213.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套裝共4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03697
  • 條形碼:9787520703697 ; 978-7-5207-0369-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套裝共4冊) 本書特色

★英國作家、社會活動家、“中國通”、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四部中國題材小說首度翻譯引進

★四個中國故事,時間上恰好覆蓋了清社既屋、共和初締、北伐軍興、御侮救亡近代史上四大的重要主題

★親歷者的視角與豐富的見聞,提供了有細節有溫度的史料,以及回望歷史的嶄新視角

★作者對筆下的中國既滿懷深情,亦有旁觀者的冷靜,她“贊揚他們的美德,寬恕他們的瑕疵”

★作者與書中的宮家(即翁家)幾代人結下深厚情誼,歷近百年不衰。翁同龢五世孫,著名藝術史家、收藏家,現居美國的百歲老人翁萬戈(其父翁之憙,即書中主人公之一勵誠)為四本書欣然題寫書名,堪稱穿越世紀、跨越東西的一段文壇佳話。

★何光滬 夏曉虹 雷頤 馬勇 等名家推薦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套裝共4冊) 內容簡介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由英國知名作家、社會活動家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四部關于中國經歷的長篇小說組成,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度暢銷歐美。謝福蕓是清末漢學家蘇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之女,清光緒十一年(1885)生于中國,并在浙江溫州度過美好的少女時光。后負笈劍橋,畢業后又重返中國,在北京創辦培華女校。1913年嫁給英國外交官、探險家謝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她的聰慧、及通曉東西文化的學識,再加上父親、夫君橫跨中英政學兩界的人脈,為她深度了解中國提供了一般人不具備的條件與資源。她一生六度來華,走過大半個中國,結識了很多中國人,并直接見證了諸多近代史重大事件。她是勤奮的,一路走來,把所見所聞所思一一記下。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由英國知名作家、社會活動家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四部關于中國經歷的長篇小說組成,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度暢銷歐美。謝福蕓是清末漢學家蘇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之女,清光緒十一年(1885)生于中國,并在浙江溫州度過美好的少女時光。后負笈劍橋,畢業后又重返中國,在北京創辦培華女校。1913年嫁給英國外交官、探險家謝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她的聰慧、及通曉東西文化的學識,再加上父親、夫君橫跨中英政學兩界的人脈,為她深度了解中國提供了一般人不具備的條件與資源。她一生六度來華,走過大半個中國,結識了很多中國人,并直接見證了諸多近代史重大事件。她是勤奮的,一路走來,把所見所聞所思一一記下。


辛亥后避居津門,住在翁同龢侄孫翁斌孫家中,她將這段難忘的經歷寫成了《名門》;1926年作為中英庚款訪華代表團秘書,她將一路的探訪,包括與胡適、丁文江、閻錫山、吳貽芳等人的交往,寫成《中國淑女》;1935年,為排遣夫君、父母相繼去世的悲傷,她到重慶、太原、溫州追尋親人的蹤跡,當時已結束北伐后的中國正處于“黃金十年”,又一次青春煥發,她將對親人的摯愛及對中國的祝福,寫成《嶄新中國》;但隨后中國與英國均深陷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她在戰火燃燒的英國東南小城?怂雇ǎ米窇泴懗伞稘擙執丁罚砸凰逼脚<皫讉普通中國女人的故事,寄托她對中國的感念及正義必勝的信心。謝福蕓生活的年代及筆下的四個中國故事,時間上恰好覆蓋了清社既屋、共和初締、北伐軍興、御侮救亡這四個近代史上的重要主題。她的作品雖名為小說,自稱主要人物虛構,但故事、史實及時代背景卻并非虛構,她以親歷者的視角及豐富的見聞,以細膩的筆法生動勾勒了過去一百年幾度處于新舊交替中的中國人——男性與女性、成人與兒童、名人與普通人——在家國巨變的時代洪流中困惑、沉浮、憧憬、奮斗的歷程。謝福蕓對筆下的中國既滿懷深情,亦有旁觀者的冷靜,她“贊揚他們的美德,寬恕他們的瑕疵”。這些作品在近一個世紀前曾促進西方世界了解真實的中國,而今天,給予中國讀者的除了有細節有溫度的史料,更是回望思考歷史的嶄新視角。


謝福蕓在中國接觸、結交乃至成為終生摯友的,既有名門望族,也有普通百姓,尤其與書中的宮家(即翁家)幾代人結下的深厚情誼,歷近百年不衰。翁同龢五世孫,著名藝術史家、收藏家,現居美國的百歲老人翁萬戈(其父翁之憙,即書中主人公之一勵誠)為四本書欣然題寫書名,堪稱穿越世紀、跨越東西的一段文壇佳話。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套裝共4冊) 目錄

名門

中國淑女

嶄新中國

潛龍潭:北平新事

展開全部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套裝共4冊) 相關資料

何光滬 夏曉虹 雷頤 馬勇 推薦 請設想一下:如果你從小到現在,一直住在一個村子里,然而,你對自己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的兄弟姊妹、爸爸媽媽的兄弟姊妹,以及同你家走動*勤、互動*多的那些鄰居家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卻都所知甚少,隔膜陌生,甚至由于父輩的糾紛恩怨而抱有偏見、心存芥蒂,那對于你的心態、人生,不是大有影響嗎?這四本小說形式的歷史書,對于還住在“地球村”的國人來說,真有大大增進認知、改變心態,有益人生的作用——因為,作者是村里一位同我們情深意長的鄰居“阿姨”,她講出了我們所知甚少的爺爺奶奶、叔伯姨嬸……的真實又精彩的故事。其中,不光有大名人(翁同龢、康有為、胡適之、張學良……)令我們好奇,而且有陌生人(官員、教師、中國人、外國人)令我們感動,其實,不論我們是否意識到,他們都在影響著我們的今天,還有明天……而且,這影響是好是壞、是大是小,基本上取決于——我們對他們的認知!——何光滬(中國人民大學 教授) 歷史乃是叫我們明白他的——謝福蕓與她的中國“小說”(沈迦)
十多年前撰寫蘇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1861—1935)傳記時,就知道了他的長女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1885—1959)。當時有英國朋友告訴我,在英國謝福蕓的名氣要比他父親大。初聽有點驚訝,后來讀了她的書就信然了。在20世紀英國大眾讀者的眼里,謝福蕓是個暢銷書作家兼社會活動家,經常在媒體就中英關系問題發表評論文章。
謝福蕓1885年11月21日出生在中國,這一年是光緒十一年。距她的父親蘇慧廉——英國循道公會(The Methodist Church)赴華傳教士——抵達浙江溫州還不滿三年。1884年中秋后一日,這座位于中國東南一隅的小城里發生了針對洋人的“甲申教案”,二十三歲的蘇慧廉倉皇出走,避居海上。也是在這一年,他的未婚妻路熙(Lucy Farrar Soothill,1856—1931)不畏險阻渡海而來,12月16日兩人在上海圣三一堂舉行婚禮;楹蠹磾y手回溫,次年冬,謝福蕓出生,童年隨父母在溫州度過,一直到七歲才回英國接受教育。因父母在海外,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她與后來出生的弟弟維克多(Victor Farrar Soothill,1887—1956)一起寄居在約克郡親戚家,并有幾年的時間住在倫敦東部近郊的貧民區。這段孤獨及與底層社會無縫接觸的少年經歷,為她后來關心貧民疾苦、熱心社會公益奠定了精神基礎。
1904年初夏,十九歲的謝福蕓返回充滿童年記憶的溫州,她在這里待了兩年,協助母親管理藝文女校,并到父親創辦的白累德醫院幫忙。她后來說自己那段時間是叛逆的,當時的理想是到倫敦東區做個醫生,幫助無錢治病的窮人。1906年,日漸成熟的謝福蕓離開溫州,負笈劍橋,她考取的是素有“女子夢天地”之稱的劍橋大學紐海姆學院(Newnham College,Cambridge)。1909年劍橋畢業時,她的名字列在“中世紀與現代語言學”優等生名單,這是美國《時代》周刊當年6月17日的報道。如果說人生也有四季,這應是謝福蕓的春天。
1909年,四十八歲的蘇慧廉已是當時亞洲盛名的高等學府山西大學堂的校長,他是1906年應李提摩太的邀請離開溫州榮任此職的。許是受父親教育家角色的影響,許是年輕時在藝文女校的經歷,許是劍橋給她的熏陶,二十五歲的劍橋畢業生謝福蕓志業明確——從事教育,并到中國去。她有個劍橋的校友叫包哲潔(A.G.Bowden Smith),一個血液里都流淌著冒險精神的英國軍官的女兒,正在北京籌備一所女子學校,于是謝福蕓加盟創業。這所照搬“紐海姆”模式,旨在培養中國大家閨秀的學校就選址在紫禁城邊上,可惜造化弄人,學校開張還不到一年,紫禁城就換了主人。民國肇始,百凡待治,各派角力,時局跌宕。曹錕“北京兵變”滋事期間,謝福蕓母女一度避難英領館。歷史乃是叫我們明白他的——謝福蕓與她的中國“小說”(沈迦)

十多年前撰寫蘇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1861—1935)傳記時,就知道了他的長女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1885—1959)。當時有英國朋友告訴我,在英國謝福蕓的名氣要比他父親大。初聽有點驚訝,后來讀了她的書就信然了。在20世紀英國大眾讀者的眼里,謝福蕓是個暢銷書作家兼社會活動家,經常在媒體就中英關系問題發表評論文章。

謝福蕓1885年11月21日出生在中國,這一年是光緒十一年。距她的父親蘇慧廉——英國循道公會(The Methodist Church)赴華傳教士——抵達浙江溫州還不滿三年。1884年中秋后一日,這座位于中國東南一隅的小城里發生了針對洋人的“甲申教案”,二十三歲的蘇慧廉倉皇出走,避居海上。也是在這一年,他的未婚妻路熙(Lucy Farrar Soothill,1856—1931)不畏險阻渡海而來,12月16日兩人在上海圣三一堂舉行婚禮。婚后即攜手回溫,次年冬,謝福蕓出生,童年隨父母在溫州度過,一直到七歲才回英國接受教育。因父母在海外,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她與后來出生的弟弟維克多(Victor Farrar Soothill,1887—1956)一起寄居在約克郡親戚家,并有幾年的時間住在倫敦東部近郊的貧民區。這段孤獨及與底層社會無縫接觸的少年經歷,為她后來關心貧民疾苦、熱心社會公益奠定了精神基礎。

1904年初夏,十九歲的謝福蕓返回充滿童年記憶的溫州,她在這里待了兩年,協助母親管理藝文女校,并到父親創辦的白累德醫院幫忙。她后來說自己那段時間是叛逆的,當時的理想是到倫敦東區做個醫生,幫助無錢治病的窮人。1906年,日漸成熟的謝福蕓離開溫州,負笈劍橋,她考取的是素有“女子夢天地”之稱的劍橋大學紐海姆學院(Newnham College,Cambridge)。1909年劍橋畢業時,她的名字列在“中世紀與現代語言學”優等生名單,這是美國《時代》周刊當年6月17日的報道。如果說人生也有四季,這應是謝福蕓的春天。

1909年,四十八歲的蘇慧廉已是當時亞洲盛名的高等學府山西大學堂的校長,他是1906年應李提摩太的邀請離開溫州榮任此職的。許是受父親教育家角色的影響,許是年輕時在藝文女校的經歷,許是劍橋給她的熏陶,二十五歲的劍橋畢業生謝福蕓志業明確——從事教育,并到中國去。她有個劍橋的校友叫包哲潔(A.G.Bowden Smith),一個血液里都流淌著冒險精神的英國軍官的女兒,正在北京籌備一所女子學校,于是謝福蕓加盟創業。這所照搬“紐海姆”模式,旨在培養中國大家閨秀的學校就選址在紫禁城邊上,可惜造化弄人,學校開張還不到一年,紫禁城就換了主人。民國肇始,百凡待治,各派角力,時局跌宕。曹錕“北京兵變”滋事期間,謝福蕓母女一度避難英領館。

后來謝福蕓又避居天津,在蘇慧廉的老友翁斌孫(1860—1922)家中做客數月。翁斌孫是晚清帝師翁同龢的侄孫、狀元翁曾源的兒子。常熟翁氏為江南望族,世代書香。翁斌孫十七歲便高中進士,蘇慧廉執掌山西大學堂那幾年,他在山西為官,因此兩人結下深厚友誼。民國后翁斌孫不仕,隱居津門,好友的女兒要來,他當然張開雙臂歡迎。但當時還是民國初年,社會風氣循故襲常,一個外國女性竟然要在名門家族中起居生活,這可讓很多人跌掉眼鏡。但開明的翁斌孫喜歡這個率真、大膽并有抱負的年輕人,收她做義女,還給她取名“福蕓”,意即幸福的園丁。“一開始,我認為這個名字并不適合于我,但得知其中蘊含的精妙內涵后,我被打動了。宮大人笑著說:‘你不就是來給我們中國培育花朵的嗎?’所有思想的花園里,不也都是開滿了不敗的花朵嗎?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感激宮大人。他這么祝福我: ‘希望幸福的園丁在中國的花園里能夠培育出更多讓她歡喜的花朵。’”

這段客居的經歷,讓她與后來書中的“宮大人”翁斌孫一家老小結下了終生的友誼。翁斌孫的兒子翁之熹,也就是書中的主角“勵誠”(Li Cheng),一直與她姐弟相稱,并于1925年到訪英倫。翁大人的女兒“花兒”則與她大被同眠,義結金蘭。“我們叫她蘇小姐。”今年正好百歲的翁萬戈老先生給這套書題寫書名時還這樣稱呼謝福蕓。他是翁斌孫的孫子,翁之熹的三子,他與他六妹可能是目前健在、屈指可數的見過謝福蕓的人。已在美國住了大半輩子的翁萬戈先生是享譽中西的美術史家、收藏家。

這是她人生中第三段在中國的生活,雖然為中國培育花朵的教育家夢想因紫禁城的改換門庭而落空,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段中國行竟然在尾聲奏出了一個浪漫的強音。天蝎座敢愛敢恨、無問西東的她愛上了英國駐華外交官謝立山(Alexander Hosie,1853—1925),一個比她父親還要大八歲的老男人。有爵士頭銜的謝立山不論在英國還是近代中國都可稱大名鼎鼎,除了是資深外交官、漢學家,還是探險家,他去過除新疆以外的中國所有省份,并留下了大量的調查報告。被中國人稱為花梨木的珍稀樹種紅豆樹就是他在中國旅行時發現的,從此紅豆樹的學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Ormosia Hosie,中國植物界音譯為“何氏紅豆”。他二十三歲就來到中國,直至花甲之年才告老還鄉。1912年六十歲的謝立山返回英國,定居于懷特島的桑當(Sandown,Isle of Wight.),次年1月2日,未至而立的謝福蕓與謝立山正式結婚。

陽光豐沛、海灘迤邐的懷特島位于英國南部,是英倫老者的安居勝地。現被人尊稱為Lady Hosie的謝福蕓(后來英國人一直這樣稱她),在島上很活躍。她服事教會,也關心當地教育事業,1916—1924年一直擔任懷特郡教育委員會委員,并參與“女童軍運動(Girl Guide Movement)”。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島上生活在六年后戛然而止,1919年英國政府召回謝立山,請其出任英國駐華使館特別館員。1920年,已經六十八歲的資深外交官帶著妻子重返中國,這是謝福蕓第四段中國歲月的開啟。此后的幾年,這對舉手投足間都帶著傲嬌的維多利亞時代風尚的紳士淑女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土地游歷。我至今沒見過謝立山的照片,但讀他們的旅行記,腦中浮現的是讓•雅克•阿諾的電影《情人》中的畫面。跳躍著黃金般光彩的湄公河(不,是三峽)的渡輪上,年輕的女主人穿著絲質的連身裙,夏日的風微微吹開她敞著的衣領。然后是黑色的甲殼蟲汽車,從老式汽車中走出的他,尊嚴、睿智、滄桑,戴一頂禮帽,微黃的手指將一本書遞給斜靠在欄桿上的她。再后是溽熱但雅致的房間,百葉窗的光影隱隱綽綽,窗外是寂靜的走馬樓,一墻之隔是當時混亂而喧囂的重慶。這是仲夏,這是謝福蕓的芳華。

這段鮮衣怒馬的游歷,對謝立山而言,的收獲是編纂完成《中國商務地圖》(Philips’ Commercial Map of China),這是他漢學學術生涯的壓軸之作。

1923年,中國大部分地區遭受水災。作為中國通、英國名流,謝福蕓決定在來華的歐洲人圈子中為中國募捐。她精心制作了幻燈片,然后在教堂聲情并茂地演講。可惜收效甚微,后只有一位領養老金的老者遞上一個先令。不是這些英國人沒有同情心,而是她的口頭表達沒有說服力。謝立山建議妻子用筆寫作,謝福蕓于是給一家在中國的英文報紙寫了篇勸募的文章,結果一下子收到了三十英鎊。這段先挫敗后又驚喜的經歷讓謝福蕓看見了自己的短處與長處,從此一個多產并成功的作家誕生了。

1924年是謝福蕓創作的個噴薄期,她除了為報章撰寫很多時評、見聞外,還出版了她的處女作:《Two Gentlemen of China》,也就是這套叢書中譯為《名門》的本。英文書名有很長的副標題:An Intimate Description of the Private Life of Two Patrician Chinese Families, Their Homes, Loves, Religion, Mirth, Sorrow, & Many Other Aspects of Their Family Life。書里的故事開始于辛亥之前,名校畢業的“我”追隨父母腳步重回中國,在北平創辦貴族女校。故事隨后展開,并以兩個世交的貴族家庭漢人宮(Kung)家與滿人駱(Lo)家為載體,記錄了他們的家庭生活及身處時代轉折之中的他們對家庭、宗教、愛情的觀念。書中的宮家,就是她曾客居的天津翁斌孫家,在辛亥之年遭遇國破家亡的駱大人則是曾任山西巡撫的滿族高官寶棻。

“使她真正有資格寫下這本書的,是因為她曾在中國人的家庭中生活過,這些中國人的家族,既有富裕的小康之家,也有家徒四壁的窮人家。她和這些家庭里的母親、妻子和女兒們過從甚密,毫不費力地進入她們的內心世界,共享著她們的秘密,歡樂著她們的歡樂,傷悲著她們的傷悲。她在中國的一家名門望族暫住的時候,萌發了寫作這樣一本書的想法,醞釀至今,終于付梓,與讀者見面。這本書寄托著她對中國人深厚的愛與尊重,因為她就是在他們之中長大的。”當時已是歐洲有名望的漢學家之一的蘇慧廉為女兒的本著述親撰序言。

這本厚達三百多頁,并有二十余張黑白照片的《名門》,1924年由倫敦著名出版商Seeley Service & Co, Limited出版,后多次再版。1926年還推出了德文版。暢銷的處女作讓謝福蕓一舉成名,華麗轉身。

人生又有多少場華麗在等著,不多,不多。躥紅的第二年,謝福蕓即步入人生低谷。1925年3月10日,謝立山與世長辭。“謝立山的去世,不僅使我們學會失去一位榮譽會員,更使英國失去一位資深并自我犧牲的忠仆,也使中國失去一位真誠并忠誠的朋友。” 皇家亞洲文會如此發布訃告。《泰晤士報》更稱他是英國領事界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對中國內部事務了解透徹的人。

在懷特島上埋葬了七十二歲的夫君,收拾好十二年的婚姻記憶,謝福蕓只身離島,遷往牛津與父母為伴。蘇慧廉時任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夫婦均已年邁,需要有人照顧。但遷居牛津還沒幾個月,蘇慧廉即受英國政府委派出任中英庚款委員會委員,并將出訪中國。許是為幫助女兒走出喪偶的悲痛,當然女兒本人也是中英關系專家,于是謝福蕓成為訪華代表團中的一員,以秘書的身份于1926年年初第五次登上了開往中國的船。以威靈頓勛爵為首的代表團2月24日抵達上海后,便奔赴南京、杭州、漢口、天津等地展開密集的考察。5月上旬休會期間,謝福蕓還陪同父母回溫州省親。5月中旬代表團匯聚北京,討論考察報告。之后英方成員相繼離開。

回到英國后,謝福蕓將這段中國行的見聞與思考寫成了她的第二本中國故事,即叢書中的《中國淑女》。英文書名是《Portrait of a Chinese Lady and Certain of Her Contemporaries》。1929年由英國Hodderand Stoughton出版社正式出版!吨袊缗分v述的仍是中國貴族家庭的生活及如何面臨時代轉型的故事,似是《名門》的續集,書的前言便是上本書主角勵誠的一封信。但這本書的主角換成了一位能講一口流利英語的美麗少婦,上海的宋太太(Mrs. Sung)。宋太太出身名門,父親是著名外交官,丈夫也是外交官,曾出使北歐,現是上海海關高級官員。宋太太是謝福蕓1926年在中國的輪船上認識的。1926年前后的中國并不平靜,民族主義如烈酒般激蕩起很多國人的熱血與激情。五卅慘案、省港罷工、南京事件等震驚中外的大事先后發生,這也自然成了本書的時代底色。代表團當時在各地考察,拜會朝野名人,謝福蕓的所見所聞便是書中的敘述主體。代表團中英雙方成員都是一時之選,因此書里也留下了不少這些民國名人的未見于中文史料的軼事趣聞,還有他們難得一見的身影,書中亦有二十余張舊照片作為插圖。

此書英文版超過四百頁,是本需要花點時間才能讀完的書,但一出版仍是購者踴躍、好評如云。1929年英國初版,次年即有美國版,后還有不帶插圖的簡裝版。到這時,謝福蕓已成為一個在歐美都頗有名氣的中國問題專家了。

1931年早春,忙碌的謝福蕓在美國華盛頓演講期間收到了來自牛津報告母親病危的電報。雖趕上了后一班去英國的輪船,但回到家見到的已是母親的遺容。3月30日埋葬母親于牛津玫瑰山墓園,然后為母親的遺著《中國紀行》(A Passport to China)整理編輯,交付出版。這是她傷心并忙碌的1931年。次年,七十一歲的蘇慧廉也病倒了。“我也盡過同樣的孝道,也是三年多光陰。”謝福蕓后來對她中國的閨蜜這么說。1935年5月14日,蘇慧廉在牛津寓所辭世。

因為孤身,所以離開懷特島來到牛津,沒想到僅十年,在牛津,她又成為孤身一人。1935年下半年,處理完父親的后事,謝福蕓決定再去中國,這個似乎能帶給她家的溫暖感的第二故鄉——她要去四川,那是夫君曾任總領事的地方:“我來到四川的部分原因也是希望能夠倒轉時間機器,在他深愛過并稱之為‘中國珍珠’的土地上再次和他相遇。盡管他的軀體已經死去十多年了,但如果我能親眼看見血氣方剛的他喜歡過的事情并也樂在其中,豈不是重新獲取了他思想的精髓?”她要去溫州:“我去溫州不是為埋葬死去的親人,而是與他們重逢,尋求靈魂的平靜,也許親人所做的一切將激發我去效仿。”

“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但謝福蕓等不及了,1935年10月17日,謝福蕓搭乘“圖斯卡尼亞”(Tuscania)號輪船由利物浦出發,先去孟買,后又轉道澳洲、爪哇島,翌年7月終于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這是她第六次來到中國,從香港入境,先后到上海、天津、北京、山西,看看父輩生活工作過的地方,也尋訪自己當年在北平創辦的女校。后又南下重慶。山城走過的路,看過的風物,現在重讀,宛如打開一封封溫暖的情書。她當然要去溫州:“有一些西方人的人生步就開始于那面水盾牌的某個角落。他們酣睡過的個臂彎就是中國人,嘴唇發出的句話是短促、簡單、表現力豐富的中文。小時候做錯事被人發現時,他們會逃到慈祥的阿姆懷里承認錯誤。他們把耳朵緊緊貼在阿姆的胸前,聽著阿姆均勻有力的心跳,心里馬上就得到了安慰。”她后來在書中這樣寫道。

謝福蕓這次入華帶著一臺當時非常時髦的攝像機,一路拍攝。膠片記錄的黑白中國現在還保存在英國電影協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的檔案庫里。四十四分鐘的默片,我饒有興味地連看了幾次,并努力記下其中的場景,以便口頭描述給居住在美國東部山間、沒有手機也沒有Wi-Fi的翁萬戈老先生聽。我說,我能認得其中有您父親母親,他們從房子里跑出來,然后又羞澀地躲開鏡頭。我能認得“勵誠”,是因為在翁家天津后人處見過幾張僥幸躲過“文化大革命”抄家的舊照,其中一張翁之熹穿著皮草大衣坐在排,上面被粗暴地畫了一個大大的叉。

當然,謝福蕓繼續用筆記下了這一路的故事,這是她后來出版的第三本旅華見聞錄:《Brave New China》。謝福蕓是見過舊中國的,清末的頹唐、民初的紛亂,都讓她記憶深刻。1927年北伐成功至1937年日軍入侵前,中國有過一段青春煥發的歲月,《劍橋中華民國史》把這段時期稱為“黃金十年”(Golden Decade)。謝福蕓這次回國看到的就是這個簇新的中國,一切正展現融入世界的勃勃生機。因此,她把這本書命名為《嶄新中國》。

這本書看起來類似游記,但謝福蕓并不停留在景物描寫與旅行見聞,和前兩本書一樣,她關心的還是人的命運與時運。不論是名人梅蘭芳、閻錫山、張學良、吳貽芳,還是上兩本書中曾出現的舊雨新知——勵誠、宋太太、駱家小女……她要描述的是這些在古老傳統下成長、渴望歲月靜好的中國人,如何走進新的時代。

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響起時,謝福蕓已返回英國,她在英國各地奔走、演講、募捐,呼吁援助陷入戰爭中的中國。11月,一個老友在?怂雇ǎ‵olkestone)一所走讀學校為疲憊的她提供了一間單身宿舍,希望能幫她從繁重的社會活動中暫時脫身。福克斯通位于英國東南,瀕臨英吉利海峽。謝福蕓獨自南下,但她的心仍牽掛著陷入戰爭中的中國和那么多的中國朋友。勵誠好嗎?宋太太在哪里?“花兒”的孩子“小熊”還那么調皮嗎?在?怂雇ǎ龥]有休息,每天都伏案寫作,歷經八月,終于用回憶與牽掛完成了《嶄新中國》,并于1938年在英國出版。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隨后英法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完成《嶄新中國》寫作后,謝福蕓出任布蘭普頓走讀學校(Brampton Down School)教職,擔任英語與法語的教學。但戰爭的陰霾很快蔓延到福克斯通,1939年肅殺之秋,她與學校一起撤離至薩默塞特郡湯頓市附近的一座叫亨拉德(Henlade)的小城。《嶄新中國》修訂版1940年出版時,謝福蕓在大部分章節的結尾增加了關于時局的內容,那些初版時還在贊美的人與景在修訂版里變成了廢墟,與中國血脈相連的謝福蕓,心在滴血。她在修訂版的扉頁增加了這樣一句話——“1940 年,此書得成,實因感佩中國為爭取自由而戰斗不輟之精神,并對其終勝利抱有無比堅定之信心。此信念立足的緣由此書三年前已詳述,三年來更千百遍證實不虛。”

這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謝福蕓一直在布蘭普頓學校,從?怂雇ǖ胶嗬,從英法語教師到擔任副校長。在校期間,她用回憶寫成了她第四本也是后一本中國“小說”:《The Pool of Ch'ien Lung:A Tale of Modern Peking》(《潛龍潭:北平新事》),1944年在倫敦出版。此書英文版不到兩百頁,是這“四部曲”中薄的,也無照片做插圖,但扉頁是一張由著名旅美畫家蔣彝親繪的彩色仕女圖,圖片里巧笑倩兮的少女就是該書的主人公之一晶莉(Crystal Lily),北平一所女校的青年老師。謝福蕓前三本書都涉及很多名流,但這本書完全著墨于普通人,通過描寫這所女校幾個老師的工作與生活,展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的一個側面。謝福蕓寫作時,中國還在硝煙中。她寫這幾個普通人,意在展示這個民族的生命力及對勝利的信心。她熱愛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和她的父親、夫君一樣,一直以同情及耐心期待這個國家的進步。此書后一章題名《卯時》,她說中國人將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卯時之后便是辰時,辰就是巨,巨龍代表勝利。“也許卯時的生活還有點混亂,但辰時的生活一定會讓人振奮,現在似乎可以透過遠山看見巨龍震動的雙翼。”

1945年,中國這頭潛伏的巨龍終于以昂首的姿態屹立在反法西斯勝利者同盟的隊列中。但隨后又是內戰的炮火與無情的殘殺。謝福蕓也進入她人生的寒冬了。1946年年底,六十一歲的她從布蘭普頓學校退休,遷居英格蘭南部的萊德林奇(Redlynch),一座離索爾茲伯里(Salisbury)八英里的小城。英格蘭南部的遠山,在雨天與中國江南的煙雨濛濛竟有些相似,故國山河,哀樂人間。

1959年2月15日,七十四歲的謝福蕓在索爾茲伯里的一家醫院告別人世。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套裝共4冊) 作者簡介

謝福蕓( Dorothea Soothill Hosie ,1885-1959) 著
英國作家、中英關系活動家。英國循道公會著名赴華傳教士、漢學家蘇慧廉之女,1885年11月出生于浙江寧波,后隨父母在溫州長大。七歲時回英國就學,畢業于劍橋大學紐海姆學院(Newnham College,Cambridge)。完成學業后返回中國,1911年前后與包哲潔(A.G.Bowden Smith)在北京創辦培華女校,并自任英文教習。1913年嫁給原英國駐華外交家、探險家謝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1853-1925),并協助編輯了《中國商務地圖》(Commercial Map of China)。1926年出任中英庚款訪華代表團秘書。1931年蘇慧廉去世后,將其父英譯的《論語》書稿加以編輯,作為“牛津經典叢書”之一,于1937年出版發行。謝福蕓一生六次訪華,撰寫了多部有關中國風物、人情的書籍,暢銷于歐美,多次再版重印。

沈迦 主編

謝福蕓( Dorothea Soothill Hosie ,1885-1959) 著

英國作家、中英關系活動家。英國循道公會著名赴華傳教士、漢學家蘇慧廉之女,1885年11月出生于浙江寧波,后隨父母在溫州長大。七歲時回英國就學,畢業于劍橋大學紐海姆學院(Newnham College,Cambridge)。完成學業后返回中國,1911年前后與包哲潔(A.G.Bowden Smith)在北京創辦培華女校,并自任英文教習。1913年嫁給原英國駐華外交家、探險家謝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1853-1925),并協助編輯了《中國商務地圖》(Commercial Map of China)。1926年出任中英庚款訪華代表團秘書。1931年蘇慧廉去世后,將其父英譯的《論語》書稿加以編輯,作為“牛津經典叢書”之一,于1937年出版發行。謝福蕓一生六次訪華,撰寫了多部有關中國風物、人情的書籍,暢銷于歐美,多次再版重印。


沈迦 主編

1969年出生于浙江溫州,1991年畢業于杭州大學新聞系。浙江大學文學碩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曾為記者、編輯,后創業經商,現居溫哥華,從事傳教士與近代中國歷史研究。著有《尋找·蘇慧廉》《一條開往中國的船》等!秾ふ·蘇慧廉》2013年獲評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并入圍《紐約時報》《經濟觀察報》《南方都市報》等年度好書榜單,鳳凰衛視據此兩度拍攝同名記錄片。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橡胶接头|可曲挠橡胶接头|橡胶软接头安装使用教程-上海松夏官方网站 | 北京工业设计公司-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设计公司-千策良品工业设计 北京翻译公司-专业合同翻译-医学标书翻译收费标准-慕迪灵 | 湖州织里童装_女童男童中大童装_款式多尺码全_织里儿童网【官网】-嘉兴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锥形螺带干燥机(新型耙式干燥机)百科-常州丰能干燥工程 | 球磨机,节能球磨机价格,水泥球磨机厂家,粉煤灰球磨机-吉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丝印油墨_水性油墨_环保油墨油漆厂家_37国际化工 | 金现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 电磁铁_小型推拉电磁铁_电磁阀厂家-深圳市宗泰电机有限公司 | 济南网站建设_济南网站制作_济南网站设计_济南网站建设公司_富库网络旗下模易宝_模板建站 | 江苏远邦专注皮带秤,高精度皮带秤,电子皮带秤研发生产 | 小型UV打印机-UV平板打印机-大型uv打印机-UV打印机源头厂家 |松普集团 | 包装机_厂家_价格-山东包装机有限公司| 柔性输送线|柔性链板|齿形链-上海赫勒输送设备有限公司首页[输送机] | 橡胶接头_橡胶软接头_可曲挠橡胶接头-巩义市创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山东钢格板|栅格板生产厂家供应商-日照森亿钢格板有限公司 | 防渗土工膜|污水处理防渗膜|垃圾填埋场防渗膜-泰安佳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防锈油-助焊剂-光学玻璃清洗剂-贝塔防锈油生产厂家 | 山东PE给水管厂家,山东双壁波纹管,山东钢带增强波纹管,山东PE穿线管,山东PE农田灌溉管,山东MPP电力保护套管-山东德诺塑业有限公司 | PCB接线端子_栅板式端子_线路板连接器_端子排生产厂家-置恒电气 喷码机,激光喷码打码机,鸡蛋打码机,手持打码机,自动喷码机,一物一码防伪溯源-恒欣瑞达有限公司 假肢-假肢价格-假肢厂家-河南假肢-郑州市力康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 | 校园气象站_超声波气象站_农业气象站_雨量监测站_风途科技 | 三效蒸发器_多效蒸发器价格_四效三效蒸发器厂家-青岛康景辉 | 除湿机|工业除湿机|抽湿器|大型地下室车间仓库吊顶防爆除湿机|抽湿烘干房|新风除湿机|调温/降温除湿机|恒温恒湿机|加湿机-杭州川田电器有限公司 | 南京兰江泵业有限公司-水解酸化池潜水搅拌机-絮凝反应池搅拌机-好氧区潜水推进器 | 成都软件开发_OA|ERP|CRM|管理系统定制开发_成都码邻蜀科技 | 哈尔滨发电机,黑龙江柴油发电机组-北方星光 | 防锈油-助焊剂-光学玻璃清洗剂-贝塔防锈油生产厂家 | [品牌官网]贵州遵义双宁口腔连锁_贵州遵义牙科医院哪家好_种植牙_牙齿矫正_原华美口腔 | 动物解剖台-成蚊接触筒-标本工具箱-负压实验台-北京哲成科技有限公司 | 传动滚筒_厂家-淄博海恒机械制造厂 | 胶辊硫化罐_胶鞋硫化罐_硫化罐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意大利Frascold/富士豪压缩机_富士豪半封闭压缩机_富士豪活塞压缩机_富士豪螺杆压缩机 | 聚氨酯催化剂K15,延迟催化剂SA-1,叔胺延迟催化剂,DBU,二甲基哌嗪,催化剂TMR-2,-聚氨酯催化剂生产厂家 | 德国UST优斯特氢气检漏仪-德国舒赐乙烷检测仪-北京泽钏 | 泥浆在线密度计厂家-防爆数字压力表-膜盒-远传压力表厂家-江苏大亚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国际学校_国际学校哪个好_国际课程学校-国际学校择校网 | 体坛网_体坛+_体坛周报新闻客户端| 超声波分散机-均质机-萃取仪-超声波涂料分散设备-杭州精浩 | HV全空气系统_杭州暖通公司—杭州斯培尔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 彩超机-黑白B超机-便携兽用B超机-多普勒彩超机价格「大为彩超」厂家 | 100_150_200_250_300_350_400公斤压力空气压缩机-舰艇航天配套厂家 | 海外仓系统|国际货代系统|退货换标系统|WMS仓储系统|海豚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