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供需匹配視域下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選擇--基于空間計量與社會福利評估方法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38947
- 條形碼:9787521838947 ; 978-7-5218-389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供需匹配視域下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選擇--基于空間計量與社會福利評估方法的研究 內容簡介
當前中國多數城市的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均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邏輯上,終端處置的巨大壓力可能來自于源頭生活垃圾產生量的持續增長,以及管理過程中的減量政策未能將垃圾量控制在處置設施負荷范圍內。若該邏輯猜想得到驗證,則各城市增加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設施的供給勢在必行,但終端處置設施供給在社會總成本收益的地理空間分布上具有鮮明的“鄰避”特征,其負外部成本由所在地居民承擔,但是收益卻由分布更廣的社會公眾獲得,這種成本收益空間不均衡的特征,使得在選擇很優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時,需要綜合考慮供給側的生產行為及需求側的偏好信息。在生活垃圾終端處置壓力日趨增大及來自社會公眾“鄰避”的雙重壓力下,本書嘗試采取新的研究視角、拓展相關理論模型,同時彌補現有相關文獻對空間因素忽視的缺憾,在實證分析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尺度地理空間上的相關性與異質性,為異質性區域在優化垃圾終端處置設施供給選擇、化解生活垃圾終端處置壓力、提升社會福利水平的決策中提供可能的量化參考依據及相應的政策啟示。
供需匹配視域下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選擇--基于空間計量與社會福利評估方法的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與方法
1.5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6 研究難點、創新及不足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生活垃圾減量的*優經濟政策設計
2.2 生活垃圾產生量驅動因素及其動態變化趨勢
2.3 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選擇及其社會福利評估
2.4 空間計量研究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理論框架建構
3.1 生活垃圾產生量與經濟增長耦合關系的理論框架
3.2 生活垃圾管理政策減量效果評估的理論框架
3.3 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選擇供給側的生產行為理論框架
3.4 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選擇需求側的社會福利評估理論框架
3.5 理論框架小結
第4章 生活垃圾產生量與經濟增長的耦合現狀分析
4.1 問題引出
4.2 現有相關研究梳理
4.3 計量模型構建與數據說明
4.4 生活垃圾產生量與經濟增長的動態耦合關系估計
4.5 生活垃圾產生量與經濟增長的耦合狀態判定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生活垃圾管理政策的減量效果評估
5.1 問題引出
5.2 現有相關研究梳理
5.3 實證設計
5.4 數據說明
5.5 計量結果及討論
5.6 本章小結
……
第6章 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選擇供給側的空間異質性研究
第7章 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選擇需求側的社會福利評估
第8章 研究結論、政策啟示與研究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供需匹配視域下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式選擇--基于空間計量與社會福利評估方法的研究 作者簡介
趙連閣,男,1966年2月生,遼寧省新賓縣人,現為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浙江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兼任浙江省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和理事、浙江省生產力學會理事、浙江工商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1987年6月畢業于蘭州大學數學系。1998年12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6年7月-1998年4月在中國農業大學"溫洛克中美聯合培養高級博士班"(Winrock Lead 21st Century Program )學習。1999年6月-2001年7月在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晉升教授,并被沈陽農業大學聘為博士生導師。曾任沈陽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沈陽市人民政府參事等職。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