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婦科護理學(第2版)(高職護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44371
- 條形碼:9787030744371 ; 978-7-03-07443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婦科護理學(第2版)(高職護理) 本書特色
婦科護理學,內容涵蓋婦科病史采集與護理評估、婦科常用特殊檢查及護理配合、婦科手術患者的護理、婦科各類疾病的護理、婦科常用護理技術及計劃生育婦女的護理等共16章理論學習內容以及10項實訓指導。
婦科護理學(第2版)(高職護理) 內容簡介
婦科護理學,內容涵蓋婦科病史采集與護理評估、婦科常用特殊檢查及護理配合、婦科手術患者的護理、婦科各類疾病的護理、婦科常用護理技術及計劃生育婦女的護理等共16章理論學習內容以及10項實訓指導。力爭體現婦科護理學專科理論與實踐的近期新更新。根據教學要求及需求,編寫突出技能性與實用性,以現代護理學整體護理思想為指導,按護理程序組織內容,在保證教材編寫的整體性與科學性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引導護士進行全面而準確的進行健康評估與健康指導。實訓項目指導,以案例導入的形式,在強化婦科護理知識的同時強化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工學結合,貼近崗位需要。
婦科護理學(第2版)(高職護理)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第2章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 3
第1節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3
第2節 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11
第3章 婦科病史采集與護理評估 18
第1節 婦科病史的采集 18
第2節 婦科患者常見的護理診斷/問題及護理評估 19
第3節 婦科疾病常見癥狀及體征 22
第4節 婦科門診及病區的管理 26
第4章 婦科常用的特殊檢查及護理配合 29
第1節 生殖道分泌物檢查 29
第2節 生殖道脫落細胞學檢查 31
第3節 生殖器官活組織檢查 33
第4節 婦科腫瘤標志物檢查 35
第5節 基礎體溫測定 37
第6節 女性內分泌系統激素測定 39
第7節 輸卵管通暢檢查 42
第8節 婦科常用穿刺檢查 44
第9節 婦科內鏡檢查 46
第10節 婦科影像學檢查 50
第5章 女性生殖系統炎癥患者的護理 52
第1節 概述 52
第2節 非特異性外陰炎 53
第3節 前庭大腺炎 54
第4節 陰道炎癥 55
第5節 子宮頸炎癥 60
第6節 盆腔炎性疾病 63
第7節 生殖器結核 65
第6章 性傳播疾病患者的護理 69
第1節 淋病 69
第2節 尖銳濕疣 70
第3節 生殖器皰疹 71
第4節 梅毒 72
第5節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74
第7章 婦科手術患者的護理 78
第1節 腹部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 78
第2節 外陰、陰道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 81
第8章 婦科腫瘤患者的護理 85
第1節 外陰腫瘤 85
第2節 子宮頸腫瘤 88
第3節 子宮肌瘤 93
第4節 子宮內膜癌 96
第5節 卵巢腫瘤 100
第6節 化療及放療患者的護理 105
第9章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患者的護理 111
第1節 葡萄胎 111
第2節 妊娠滋養細胞腫瘤 113
第10章 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子宮腺肌病患者的護理 116
第1節 子宮內膜異位癥 116
第2節 子宮腺肌病 120
第11章 生殖內分泌疾病患者的護理 123
第1節 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護理 123
第2節 多囊卵巢綜合征 128
第3節 痛經 130
第4節 經前期綜合征 132
第5節 閉經 134
第6節 絕經綜合征 137
第12章 盆底功能障礙性及生殖器官損傷疾病患者的護理 142
第1節 盆腔器官脫垂 142
第2節 壓力性尿失禁 145
第3節 生殖道瘺 147
第13章 不孕癥及輔助生殖技術患者的護理 151
第1節 不孕癥 151
第2節 輔助生殖技術 154
第14章 計劃生育婦女的護理 157
第1節 避孕 157
第2節 絕育 164
第3節 避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及護理 166
第4節 避孕節育措施的選擇 170
第15章 婦女保健 172
第1節 婦女保健工作的意義和組織機構 172
第2節 婦女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務 173
第3節 婦女保健統計指標 175
第16章 婦科常用護理技術 177
第1節 會陰擦洗 177
第2節 陰道灌洗/沖洗 178
第3節 會陰濕熱敷 179
第4節 陰道或子宮頸上藥 179
第5節 坐浴 180
實訓 182
實訓1 婦科檢查與護理配合 182
實訓2 婦科常用的特殊檢查及護理配合 183
實訓3 生殖系統炎癥患者健康教育 185
實訓4 婦科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 187
實訓5 婦科腫瘤患者護理及放化療的護理 190
實訓6 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護理 192
實訓7 宮內節育器放置與取出術護理配合及健康指導 194
實訓8 人工流產負壓吸引術護理配合及健康指導 195
實訓9 會陰擦洗與陰道灌洗、坐浴 196
實訓10 會陰濕熱敷與陰道子宮頸上藥 197
主要參考文獻 199
目標檢測選擇題參考答案 200
婦科護理學(第2版)(高職護理) 節選
第1章緒論 一、婦科護理學的范疇 婦科護理系統闡述了婦女在非妊娠狀態下,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洽療等臨床特點,評估現存或潛在的護理問題,提供科學的護理措施,并對患者及其家庭成員進行健康教育。此外,還闡述了計劃生育技術的基礎知識、常用技術以及科學的護理程序。婦科護理內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統解剖和生理基礎、常見和多發的女性生殖系統炎癥、性傳播疾病、女性生殖系統腫瘤、妊娠滋養細胞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病、生殖內分泌疾病、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及生殖器官損傷性疾病、不孕癥、計劃生育、婦科常用特殊檢查及護理配合等。婦科護理學的研究領域已從單純的“疾病護理”向“健康促進”過渡,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不僅是臨床護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助產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 二、婦科護理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生育、疾病及保健的認知和需求都在發生改變,為適應醫學模式轉變和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生殖健康及醫療保健需求的變化,婦科護理同樣經歷了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的轉變。目前,婦科護理在臨床工作中不僅應用護理程序的科學方法護理患者,以達到減輕疼痛、促進舒適、恢復健康的目標,還將服務的對象擴大至患者的家庭,甚至整個社會,擔負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工作。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發明、女性內分泌學研究理論的深入、婦科腫瘤學的創新性成就、婦科微創手術技術的廣泛開展、婦女保健學的倡導及整體護理理念的應用,婦科護理已成為一門獨立的臨床護理學,其理論或模式必將推動生殖健康和生殖科學的進步。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我國婦科學的發展需要一大批既有深厚理論知識又具備專科技能的護士,從事婦科護理工作的護士不僅是廣大婦女疾病治療的合作者,又是健康教育的傳播者,更應該是家庭支持系統的發起者和社區護理的組織者。通過加強健康教育和婦女保健,可以預防或早期發現一些婦產科常見病和腫瘤,例如:開展預防艾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健康教育;實施乳腺癌、子宮頸癌篩查等。因此,婦科護理的目標不僅要滿足患者生理和生殖上的健康需求,還要提高女性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適應能力。 三、婦科護理學的特點 1.與機體的密切相關性 女性生殖系統只是機體的一部分,與其他臟器或系統都有密切的相關性。如婦女周期性月經來潮不僅是子宮內膜的變化,還是大腦皮質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等一系列神經內分泌調節變化的結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功能發生異常,都可導致月經紊亂。又如婦女患有其他系統疾病也可影響婦女的生理變化,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均可導致月經失調、不孕等。 2.生殖健康的整體性 婦科及產科的臨床護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兩者中某些疾病甚至互為因果關系。如產傷可造成陰道前后壁膨出、子宮脫垂、尿瘺等;生殖器官發育不良、生殖內分泌疾病、生殖器官炎癥等婦科疾病又可以影響妊娠和分娩,可導致不孕和異位妊娠等。 3.生殖健康的促進性 婦科護理學在女性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促進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與預防措施,可避免發生或減輕婦科疾病對女性健康的危害。為婦女進行防癌普查可以預防或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做好青春期保健可以預防生殖器官的炎癥和疾病。開展婚前保健,進行性教育、普及性知識有利于婚后夫妻生活和諧,生育健康后代。 4.促進婦女勞動保護 男女除**性征差異外,身體其他部分以及生理指標等均有許多不同,尤其在女性特殊生理狀態下如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圍絕經期等,在勞動生產中應重視對婦女的勞動保護。 四、婦科護理學的學習要點 1.理論與實踐結合 婦科護理作為一門臨床專科護理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密切結合,在學習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個體環境、局部與整體、生理與病理、預防與治療、護理與保健等多方面的辯證關系。在婦科護理的臨床實踐中,不斷提高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專科護理能力。 2.注重綜合護理能力的培養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婦科護理除需要具有醫學基礎知識外,還需具有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及健康評估等知識,可以為婦科合并內科、外科、兒科等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臨床護理服務。因此,學習者還應認真學習其他專科護理的知識及技能,具有綜合護理能力。 3.樹立“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要樹立整體觀念,不僅對疾病進行整體護理,更要關注患者健康,為其提供生命健康全程護理,為女性提供自我保健知識,預防疾病并維持健康。 4.人文關懷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在課程教學及臨床實踐中,要充分考慮到婦科疾病的特點,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具有愛傷觀念,針對不同個體的差異性提供個體化的整體護理,運用護理程序和科學的健康教育方法,為護理對象提供高質量的婦科護理服務。 (宋麗莉) 第2章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 第1節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案例2-1 蔣某,女,18歲,騎自行車時不慎與三輪車相撞,自覺外陰疼痛難忍、行走困難就診。查體:雙側外陰大、小陰唇淤血腫脹,觸之疼痛明顯伴有輕微波動感。問題:1.根據女性外陰的解剖特點判斷患者可能發生了什么情況? 2.解釋此種情況發生的原因。 一、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又稱外陰,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位于兩股內側,前面為恥骨聯合,后面以會陰為界,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和陰道前庭(圖2-1)。 (一)陰阜 陰阜(mons pubis)即恥骨聯合前方的皮膚隆起,皮下脂肪組織豐富。青春期該部位皮膚開始生長陰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倒三角形,陰毛疏密、粗細、色澤因人或種族而異,為女性第二性征之一。 (二)大陰唇 大陰唇(labium majus)為兩股內側的一對隆起的皮膚皺襞,起自陰阜止于會陰。兩側大陰唇前端形成唇前連合,深面為子宮圓韌帶的終點,后端在陰唇系帶下方相融合,形成唇后連合。大陰唇外側面為皮膚,皮層內有皮脂腺和汗腺,有色素沉著,青春期長出陰毛;其內側面皮膚濕潤似黏膜。大陰唇皮下為疏松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內含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當局部受傷易形成大陰唇血腫。未產婦女兩側大陰唇自然合攏,遮蓋陰道口及尿道外口,經產婦大陰唇受分娩影響向兩側分開;絕經后大陰唇呈萎縮狀,陰毛稀少。 (三)小陰唇 小陰唇(labium minus)為大陰唇內側一對薄皺襞,表面濕潤,微紅,無陰毛,富含皮脂腺和神經末梢,極敏感。兩側小陰唇前端相互融合,分為兩葉包繞陰蒂,前葉形成陰蒂包皮,后葉形成陰蒂系帶。大、小陰唇的后端匯合,在正中線形成橫皺襞,稱陰唇系帶,經產婦受分娩影響已不明顯。 圖2-1 女性外生殖器 (四)陰蒂 陰蒂(clitoris)位于兩側小陰唇頂端的下方,部分被陰蒂包皮圍繞,與男性陰莖海綿體組織同源,性興奮時勃起。陰蒂分為三部分,前端為陰蒂頭,暴露在外陰部,富含神經末梢,性刺激時極敏感;中間為陰蒂體;后端為兩個陰蒂腳,附著于兩側恥骨支上。 (五)陰道前庭 陰道前庭(vaginal vestibule)為兩側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域,前端為陰蒂,后端為陰唇系帶,兩側為小陰唇。陰道口與陰唇系帶之間有一淺窩,稱為舟狀窩,又稱陰道前庭窩。在此區域內有以下結構。 1.前庭球 又稱球海綿體,位于前庭兩側,由勃起組織構成。前部與陰蒂相接,后部膨大,與前庭大腺相鄰,表面為球海綿體肌覆蓋。 2.前庭大腺(major vestibular gland) 又稱巴氏腺,位于大陰唇后部,如黃豆大,左右各一,亦為球海綿體肌所覆蓋;腺管細長彎曲,開口于前庭后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性興奮時分泌黃白色黏液起潤滑作用。前庭大腺在婦科檢查時不能觸及,若因腺管口閉塞,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腫,若合并感染可形成前庭大腺膿腫,則可被看到或觸及。 3.尿道外口 位于陰蒂頭后下方及前庭前部,開口呈橢圓形;外口后壁上有一對并列腺體,稱尿道旁腺,分泌物有潤滑作用,此腺易受細菌潛伏而感染。 4.陰道口及處女膜 陰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的前庭后部;陰道口周緣覆蓋一層較薄的黏膜皺襞,稱處女膜,在膜中央有一小孔,孔的形狀、大小及膜厚薄因人而異;處女膜多在初次性交或劇烈運動時破裂,留有處女膜痕。 二、內生殖器 女性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后兩者合稱為子宮附件(圖2-2)。 圖2-2 女性內生殖器 (一)陰道 1.功能 陰道(vagina)為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經血和胎兒娩出的通道。 2.位置形態 陰道位于真骨盆的下部中央,上寬下窄,呈扁平的肌性管道,前壁長7~9cm,與膀胱和尿道相鄰;后壁長10~12cm,與直腸貼近。上端包繞子宮頸的組織稱陰道穹隆,按其位置分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深,上與直腸子宮陷凹緊密相鄰,為盆腔*低部位,臨床上常經此處行穿刺術或引流術;陰道下端開口于陰道前庭的后半部。 3.組織結構 陰道壁由黏膜、肌層和纖維組織膜構成。陰道黏膜由非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細胞覆蓋,無腺體,有許多橫紋皺襞,有較大的伸展性,上端1/3黏膜受卵巢激素影響發生周期性變化。幼女及絕經后婦女陰道黏膜上皮甚薄、皺襞少、伸展性小、酸度低,易受創傷和感染。陰道壁靜脈叢豐富,局部受傷易出血或形成血腫。 (二)子宮 1.功能 子宮(uterus)為產生月經、孕育胚胎和胎兒的器官。 2.形態 子宮為空腔壁厚的肌性器官,呈倒置的梨形,重50~70g,長7~8cm,寬4~5cm,厚2~3cm;子宮分為底、體、頸三部分,上端寬而圓凸的部分為子宮底,子宮底兩側為子宮角,與輸卵管相通;下端狹長而細的稱子宮頸;子宮底與子宮頸之間的部分為子宮體;子宮體與子宮頸的比例,嬰兒期為1∶2,青春期為1∶1,生育期達2∶1,絕經后為1∶1(圖2-3)。 子宮腔為倒置的三角形,容積約5ml;子宮頸管內腔呈梭形,稱子宮頸管。子宮腔上部的兩端通向輸卵管,尖端向下與子宮頸管相通。在子宮體與子宮頸之間*狹窄的部分,稱子宮峽部,非孕期長約1cm,妊娠末期可伸長到7~10cm,成為子宮下段,也是剖宮產術常用切口部位。子宮峽部上端較狹窄,稱為解剖學內口,下端處因子宮腔黏膜轉變為子宮頸黏膜,故稱為組織學內口(圖2-4)。子宮頸分兩部分,下端伸入陰道內的部分稱為子宮頸陰道部,其上為子宮頸陰道上部;成年女性長2.5~3.0cm,其下端開口于陰道內,稱為子宮頸外口;未產婦的子宮頸外口呈圓形,已產婦的子宮頸外口受分娩影響呈“一”形橫裂狀。 圖2-3 不同年齡子宮體與子宮頸的發育比較 圖2-4 子宮冠、矢狀切面 3.組織結構 子宮體和子宮頸的組織結構有所不同。 (1)子宮體 由內而外分為內膜層、肌層和漿膜層三層。子宮內膜層位于子宮腔表面,無內膜下組織。 1)子宮內膜分為 3層:致密層、海綿層和基底層。①內膜表面2/3為致密層和海綿層,統稱功能層,受卵巢激素影響發生周期性變化而脫落;②基底層為與肌層緊貼的1/3內膜,具有修復和再生作用,對卵巢激素不敏感,無周期性變化。 2)子宮肌層非孕期厚約0.8cm,由大量平滑肌和少量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構成,根據肌束走向分三層:①外層縱行,極薄,是子宮收縮的起點;②中層多呈“8”字形,圍繞血管交織成網狀,可收縮止血;③內層環行,痙攣性收縮可形成子宮收縮環。分娩時子宮平滑肌收縮是胎兒及其附屬物娩出的主力。 3)子宮漿膜層為覆蓋在子宮底和子宮體的腹膜,在子宮前面近子宮峽部處向前反折覆蓋膀胱形成膀胱子宮陷凹;后面在子宮頸后方及陰道后穹隆部折向直腸形成直腸子宮陷凹,亦稱道格拉斯陷凹,為盆腔*低部位,通過B型超聲能檢測到積血或積液。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