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代道德哲學的文學化-(——艾麗絲 · 默多克的創作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8751
- 條形碼:9787522708751 ; 978-7-5227-087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道德哲學的文學化-(——艾麗絲 · 默多克的創作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艾麗絲·默多克(1919-1999)是的英國小說家、文學家、道德哲學家。本研究試圖建構默多克文學哲學體系,拓展國內外默多克研究維度。 《現代道德哲學的文學化(艾麗絲·默多克的創作思想研究)》從默多克的道德哲學思想出發,析出默多克文學哲學思想的基本要素和內在邏輯,從出發點、創作論、文體論、闡釋論和核心概念五個方面勾勒默多克的文學哲學思想體系。 同時,《現代道德哲學的文學化(艾麗絲·默多克的創作思想研究)》結合默多克的哲學著作、文學創作和文學,分析默多克哲學思想和文學實踐之間的共性與差異性,厘清在默多克思想中文學與哲學的內生關系以及二者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支撐、相得益彰的脈絡。
現代道德哲學的文學化-(——艾麗絲 · 默多克的創作思想研究) 目錄
**節 作為哲學家和小說家的艾麗絲·默多克
第二節 艾麗絲·默多克譯介與研究綜述
**部分 文學的敘事倫理:默多克小說創作中的哲學思想
**章 現代自我的危機:默多克文學創作思想的出發點
引言
**節 “內外失衡”:自我危機的現代哲學根源
第二節 “遠離真實”:自我危機的現代藝術表征
第三節 “重塑自我”:默多克文學和哲學思想的要旨
結語
第二章 善的雙重性:默多克文學創作思想中的核心概念
引言
**節 超驗與現實:善的存在方式的雙重性
第二節 形而上學與經驗主義:善的感知方式的雙重性
第三節 自我與他者:向善之路的雙重性
結語
第三章 藝術家的自我重構:默多克文學創作思想中的敘事倫理
引言
**節 自我浪漫化的作者:重構寫作主體之由
第二節 自我非人格化的作者:重構寫作主體之誤
第三節 消除自我的作者:重構寫作主體之策
結語
第四章 讀者的自我重構:默多克文學創作思想中的閱讀倫理
引言
**節 自我主義的讀者:重構理解主體之由
第二節 自我中性化的讀者:重構理解主體之誤
第三節 消除自我的讀者:重構理解主體之路
結語
……
第二部分 文學實踐的道德性:默多克哲學思想的文學演繹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現代道德哲學的文學化-(——艾麗絲 · 默多克的創作思想研究) 節選
《現代道德哲學的文學化(艾麗絲·默多克的創作思想研究)》: 創傷的癥狀可以通過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展現。“如果創傷事件本身牽涉重要關系的背叛,對創傷患者的信仰和社群感的損傷將更為嚴重”,主要體現為已建立的認知和信仰的解構,即對社會、他者和自我的認識與期待。同時因為事件的強度和個體的心理差異,受害者對創傷表現出不同且復雜的癥狀,包括意識的解離,對自我和他者的碎片化表征,雙重自我等。赫爾曼將創傷受害者的癥狀表現總結為三大類:過度警覺、記憶侵擾和禁閉畏縮。過度警覺主要表現為“廣泛性焦慮癥狀和特定恐懼”;記憶侵擾體現為創傷的固著性和不可言說性,并以噩夢等重復性行為重演創傷事件;禁閉畏縮則是意識上的麻木無感。而文學所具有的無邊想象性和創造性先于醫學發現并表現了創傷的癥狀。 在西方現代生活中,出于政治或其他目的當權者壓制了公眾對創傷的認知,或者美化創傷事件,在文化社會化和意識形態的長期渲染下,公眾對創傷的來源、表征和再現都處于認知模糊的狀態中。這種模糊在文學中被具象化,都以*直接的表現方式得到了描寫。在《黑王子》中默多克用交叉的時間線描寫了人物受創的因果,揭露了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和暗流,向讀者展示了真實的社會場景:原本被自我隱藏或被消聲的邊緣人成為在場的發聲者。這也是默多克借助布拉德利之口所說的“藝術就是真理”的其中一層含義。 布拉德利在受創后表現出行為上對現實的逃避和認知上的固著,因為“受害造成一個破潰,一種可能的壓迫,和一種被困在這自由流動的狀態(我稱之為固著)”。受創后受害者的認知不再具有流動性,而是固著在了創傷之后形成的生存模式,而這種模式是在“撕裂家庭、朋友、親人和社群的依附關系”,和“粉碎了借由建立和維系與他者關系所架構起來的自我”之后建立起來的,它傾向于回避偶合無序的外在世界,將自己封閉在自己認為的安全環境中。 布拉德利的創傷癥狀表現為逃避現實社會。他回避了各種外出活動,比如有意無意地遺忘哈特伯恩組織的聚餐活動,拒絕前妻見面的請求,甚至無視普麗西娜的求助。這些事情都意味著極大的不確定性會打亂他現有的平靜生活。為了獲得安全的環境,布拉德利甚至提前退休,全身心投入寫作中。在浪費了無數紙張之后,他又決定離開嘈雜且令人不安的倫敦市,去往一個無人打攪的海邊小鎮開始自己的創作。作為一個敏感、自卑且清高的人,布拉德利的逃避行為似乎是合理的。只有駐守在自我構建的領域中,才能不受社會上各種標準的打擾,免受這些外在現實帶來的創傷侵襲。所以他認為“藝術與生活必須嚴格地區分開,如果想成為出色的藝術家”。即使布拉德利已經失敗了數十年,他依然以藝術為名回避現實生活。在小說的開頭,他正打算前往一個安靜之地,此時他孑然一身本可以來去自如,卻因為恐懼即將到來的旅程而坐立不安,遲遲不愿出發,繼而引發了后續的故事。布拉德利希望通過逃離倫敦的行為來回避煩擾,但對于離開熟悉的環境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又充滿擔憂和恐懼,表現出在受創者身上常見的矛盾行為。 相比于逃避,布拉德利表現出的認知固著不僅遮蔽了他對自我和他者的認識,而且讓他成為創傷的施加者。在默多克的觀點中,真理、愛、善和知識等概念是聯系在一起的,它們存在于生活中,等待人們去發現。但在創傷圖式的影響下,布拉德利割裂了生活與藝術,認為藝術來源于想象,而回避生活的想象終將是缺乏流動性的,這意味著他對自我和他者的認知都是過時的。認知固著造成布拉德利對自己的性情存在錯誤的認識,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天賦的作家,只要等待的時間足夠,他就能完成理想中的著作,而且對于好友的事業有成不屑一顧。但現實是他到58歲也只出版了三本銷量慘淡的作品,對阿諾爾德成就的嫉妒像毒素一樣深入他的身體。除了對自我性情的錯誤認識,布拉德利還表現出對他者的偏見。即使看見妹妹發病,他也堅稱她很健康;雖然他很長時間沒有見過朱莉安,但是基于“我認為”“我猜測”,他用“煩躁”“抱怨”和“不惹人喜愛”的詞來評價少女朱莉安。這些冷漠和偏見給同樣身處創傷泥淖的受害者帶去了新的創傷體驗,也讓布拉德利始終無法創作出真實的藝術作品。 ……
現代道德哲學的文學化-(——艾麗絲 · 默多克的創作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徐明鶯,1977年生,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學博士。研究領域為英美文學、西方文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現代道德哲學的文學化:艾麗斯·默多克文學哲學思想研究”,主持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在《外語教學》《外語與外語教學》等國內外核心及一般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CSSCI論文8篇,主編英語教材5部,出版學術專著2部。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